...十三五」之就業篇|城鎮新增就業5年超6千萬,區域就業結構更趨均衡

2020-12-16 第一財經

「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拉動了就業的快速增長,新增就業連續多年超1300萬。即使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之下,2020年新增就業仍保持在1000萬以上的高位。

面對新冠疫情和世界經濟的衰退,中央在「六穩」基礎上提出了「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保居民就業位於「六保」之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題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的文章中稱,「六保」不僅是當前工作的著力點,也是「十四五」要面臨的重大課題。做到「六保」,特別是「前三保」,就能穩住經濟的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

「一升一降一穩」態勢

「十三五」期間,我國就業呈現出「一升一降一穩」的態勢,即就業規模持續上升;登記失業率持續下降;調查失業率穩定在較低水平。

2016年到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每年都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目前,累計已超過6000萬人。登記失業率從2015年的4.05%降到了3.62%。

2019年末的城鎮就業人員比2015年末增加了9.5%。2015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5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0410萬人),2019年末達到7747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4247萬人)。

2018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2019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均低於年初預設的控制目標。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直接或間接地有力拉動了我國就業工作的向好發展。

就業能力增強的背後,是以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以及經濟結構優化為支撐。人社部曾經做過一個測算,進入「十三五」以來,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一個點,對應的城鎮新增就業是190萬人次,這比「十二五」時期平均增加了30萬人次。

統計制度的一大變革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起向社會定期公布城鎮調查失業率,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就業統計制度的一大變革。

當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在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調查失業率。這是官方統計首次正式公開發布基於勞動力調查獲得的失業率數據。

「此次國家統計局正式對社會發布月度調查失業率數據,表明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勞動力調查制度已經基本成熟,也標誌著我國就業失業測量體系日趨完善。」當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撰文如此評價道。

就2018年4月發布城鎮調查失業率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援引國際勞工組織數據分析稱,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失業水平為6.6%,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平均失業水平為5.5%,全球平均失業率水平為5.7%。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城鎮地區失業率水平既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也低於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解釋這一指標為何被普遍接受時說,當失業率高的時候,它就意味著願意尋找工作的人中找到工作的人在減少;低的時候,意味著尋找工作的人中找到工作的人在增加。這能夠直觀反映出勞動力市場的供需情況。

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從城鄉結構看,「十三五」期間城鎮就業比重進一步上升。2019年城鎮就業人員佔比57.1%,比「十二五」末提高了4.9個百分點。

作為城鎮就業主力軍的農民工,其總量也在繼續擴大。從2015年起,農民工數量維持在1%左右的增速,其中2017年達到1.7%後回落到1%以內。2019年末,農民工總量超過2.9億人,比2015年增加1330萬。

2020年前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民工就業受阻。但到今年二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為1.78億,已基本恢復到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從區域結構看,中西部地區勞動者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增多,區域就業結構更趨均衡。

從三次結構看,第三產業就業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三產就業人員比重佔比47.4%,比「十二五」末增長5個百分點。

姚凱接受採訪時表示,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高質量就業的比重增加。尤其是近年來新基建相關產業的興起帶動了人才新基建的蓬勃發展,市場對於中高層人才的有效需求增加,有力地促進了高質量就業。

「十三五」期間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2016年以來,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連年增長,這幾年總量超過了4000萬人。

新業態注入「新動能」

李克強總理撰文強調,受多重因素影響,當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難度很大,需求不足制約經濟穩定恢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較多,穩就業保民生面臨很大壓力。

這種情況下,新經濟新業態將繼續發揮就業「蓄水池」的作用。有研究顯示,平臺經濟帶動的就業人數已達7800萬,這是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的主要來源之一。此外,遊戲、直播、電競等數字文化產業也帶動了上千萬年輕人的就業。

在姚凱看來,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到來之際,高校人才培養和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還有較大的空間,要加強職工和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養,使得人才資質能跟得上產業轉型和新型就業崗位快速增加的需求。

「我國就業市場仍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和問題,但影響我國就業市場的一些有利因素仍將長期存在:諸如勞動力供給減少;服務業成為拉動就業主力軍,靈活就業潛力巨大等。」曾湘泉分析稱。 製圖/張逸俊

相關焦點

  • 安徽人社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339萬人
    穩就業 築牢民生之基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才能帶來穩穩的幸福。「十三五」以來,安徽省城鎮新增就業339萬人,年均增長67.8萬人,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113%。2017、2019年,安徽分別作為全國5個省份之一,就業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 安徽省城鎮新增就業、社保參保人數均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
    12月8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期間,全省各級人社部門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全省穩定就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係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以來,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39萬人,年均增長67.8萬人,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113%。
  • 人社部:2019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
    2019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62%。  相關報導>>>  穩就業哪省強?2019年蘇粵豫浙魯5省新增就業均超百萬 中部逆勢微增  穩就業高居「六穩」之首,自2018年以來成為中央和地方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 南寧就業工作成效明顯 城鎮新增就業6.56萬人
    昨日,記者從南寧市穩定和擴大就業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11月底,南寧市城鎮新增就業6.56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6477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31萬人。今年以來,南寧人社部門在做好穩定和擴大就業各項工作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全市就業工作亮點紛呈,如創新探索出29項就業服務「即審秒辦」,全國首創實現13項就業補貼「免申即辦」,全國領先推出10個就業場景「打包快辦」服務,全區首創打造「宅家學技能」平臺和主動協調企業「共享用工」等。
  • 今年1—7月廣西城鎮新增就業超20萬人
    今年1—7月全區城鎮新增就業超20萬人昨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今年以來廣西穩定和擴大就業工作的總體情況和積極成效。今年1—7月,全區城鎮新增就業20.59萬人,失業實現再就業5.2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14萬人。
  • 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9500人 農牧民轉移就業12.5萬人
    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多措並舉做好穩就業保民生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城鎮新增就業9500人,農牧民轉移就業1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今年,我市緊緊圍繞城鎮新增就業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兩項指標,有效落實全年目標任務,確保主要就業創業目標任務按時序推進。突出強化高校畢業生、農牧民工、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大困難人員幫扶力度,實施就業援助專項行動。
  • 城鎮新增就業26.8萬人 提前完成規劃目標 泰安公布「十三五」人社...
    全市就業局勢保持穩定「十三五」以來,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26.8萬人,提前完成規劃目標;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13%,低於規劃控制目標。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全市就業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
  • 八方支援助力湖北穩就業 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3.7萬人
    (鄧偉 攝)穩就業,是「六穩」的首要工作,也是「六保」的首要任務。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我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通過保障重點企業用工、開展勞務協作、實施援企穩崗、落實就業政策、提供線上就業服務等措施,千方百計穩就業,城鎮新增就業規模穩步回升。
  • 2021年《社會藍皮書》:2020年全國就業整體穩定 特殊人群就業推進...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下午,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21年《社會藍皮書》在京發布。藍皮書指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增長整體轉向中高速度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就業形勢整體穩定,就業質量不斷提高。2016~2019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每年都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目前累計已超過6000萬人;全國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以下,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藍皮書指出,勞動就業結構持續改善,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從就業人口的產業分布看,2019年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比例達到47.4%,比2016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
  • 前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 2020年就業目標提前完成
    來源標題:前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 2020年就業目標提前完成 中新網客戶端11月16日電 (李金磊 王恩博)11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 重慶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32.1萬人 就業局勢穩定
    重慶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32.1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籤約率72%本報訊 (記者 黃喬 實習生 胡原)8月1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人力社保局獲悉,今年,我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2.1萬人,6月底城鎮調查失業率5.5%,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籤約率
  • 武定縣城鎮新增就業3083人
    今年來,面對疫情影響,武定縣人社局更加重視穩就業工作,把穩就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採取紮實有效措施,全力推進就業惠民工程。截至目前,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83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76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5%以內。
  • 安圖縣2020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487人
    新徵程 新使命為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我縣堅持民生為本,多措並舉紮實開展城市新增就業工作。為了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縣就業服務局通過組織開展縣內城鎮勞動力走訪調查,掌握核實全縣就業、失業人員信息,了解企業用工狀況、用工需求、招工缺工情況。為加大就業信息宣傳力度,縣就業服務局藉助電視、網上平臺等方式為省內、外多家企業單位發布就業崗位520個。
  • 2020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22.59萬人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申華  河南已連續三年把「城鎮新增就業」納入重點民生實事。1月11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之新增城鎮就業110萬人的貫徹落實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2020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22.59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1.45%,12月底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4%,控制在合理目標範圍內,全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並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
  • 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
    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2020/12/18 11:36:2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我國今年就業形勢呈現「前低後穩」特點。1月份至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
  • 今年以來截至5月底 河北城鎮新增就業47萬人
    今年以來截至5月底  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7萬人  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5.29%  從省人社廳獲悉,在「雙創雙服」活動中,該廳實施就業促進工程。今年以來截至5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5.29%;失業人員再就業12.02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0.01%;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4.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8.98%;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12%的較低水平。  在「雙創雙服」活動中,該廳還實施了職業技能培訓工程,截至5月底完成各類培訓19.51萬人,佔全年任務量的48.78%。
  • 就業優先、更加積極、創業帶就業:專家解讀就業關鍵詞
    原標題:就業優先、更加積極、創業帶就業:專家解讀就業關鍵詞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
  • 常州新北區確保今年新增就業人數達1.5萬人
    記者昨從常州市新北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新北區將重點實施「六大戰略」,分別是:人才優先戰略、創新驅動戰略、產城融合戰略、開放合作戰略、生態宜居戰略和民生幸福戰略。
  • 「十三五」期間 郵政行業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
    在1月4日召開的2021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表示,「十三五」以來的五年,是人民用郵獲得感最強、創新驅動成效最好、企業實力增長最快、貫通一二三產業最實、國際影響力最大的五年。
  • 山東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用了7年時間,劉朝英成為一名高級家政服務員,在濟南安了家,兒子在家附近上高中。濰坊,午後一點半,陽光和煦。31歲的圓通快遞員陳龍軍送完當天第437件快遞,進了一家包子鋪吃午飯。這是他幹快遞的第5年,每月近萬元的收入支撐起了自己的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