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下沉、兩提升」是省委、省政府為促進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快速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使群眾就近享受到較高水平的基本醫療服務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雙下沉、兩提升」決策部署,推進醫療資源按梯度下沉,促進形成分級診療就醫新格局。2017年1-6月,省市級醫院在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天數共13852天,門診服務診療人次9.31萬人次,開展手術1387臺,授課405次。縣級醫院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12522天,門診服務診療人次7.19萬人次,開展手術157臺,授課402次。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持續完善長效機制。
一是出臺系列文件。2016年,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推進「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市級財政對市級醫院落實375萬配套經費。今年,我委先後制定出臺了《溫州市2017年推進「雙下沉、兩提升」工作方案》、《縣級醫療資源下沉考核辦法(試行)》、《溫州市醫聯體工作指南(試行)》、《溫州市醫聯體章程(參考文本)》、《關於進一步落實推進2017年度省、市級醫院「雙下沉、兩提升」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市政府將「確保以縣市為單位,每個工作日有三甲醫院派駐的10名有副高以上職稱醫務人員在縣級醫院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將「雙下沉、兩提升」由工作布局、框架鋪開向制度規範、長效機制轉變。
二是與職稱晉升和多點執業結合。根據省裡有關文件精神,我委規定,城市醫生在晉升職稱前,必須達到規定的下鄉時間要求,對下沉基層服務滿2年的縣級醫院醫師,可免去晉升中高級職稱前下沉基層服務要求,業績突出的同等條件下可優先晉升專技職務或聘用到高一級專技崗位。同時鼓勵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人員到基層實踐服務,鼓勵已完成晉升職稱前下鄉任務的副主任以上醫師每周安排一天以上工作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固定門診。
三是鼓勵地方配套資金。目前,我市已經有許多縣(市)級財政建立專項資金,鼓勵縣級醫院吸引城市醫院到當地多點執業,並通過創新激勵機制、感情留才,促進本地籍醫生回鄉多點執業。如永嘉縣每年安排1140萬元作為專家引進經費;瑞安市每年安排專項經費100萬元用於下沉醫務人才補助;泰順縣對省市級醫院下派醫生給予200多萬元補助,其中30萬元作為縣級醫院下派基層醫生補貼。市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也根據實際,出臺各項補助及獎勵措施,保障下沉醫務人才經濟待遇。市級醫院對下派醫生給予科室平均獎和適當交通等補助。
(二)積極搭建下沉平臺。
一是大力推進醫聯體建設。目前,全市與省市醫院開展緊密合作的縣級醫院共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42家,成立縣域內醫聯體31個,專科聯盟三個(眼視光、精神、手足),覆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86個,覆蓋率為71%。上級醫院在鄉鎮衛生院(社區)開設固定專家門診255個,開設聯合病房29個(開放床位520張)。醫聯體建設為醫生下沉搭建了良好的下沉平臺。
二是打造學科建設平臺。我委以「雙下沉、兩提升」工程和醫聯體建設為載體,紮實開展「重點科室」幫扶,重點抓技術指導、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三項工作,從教學查房、業務交流,醫療技術、教育培訓、特需服務、運營管理等方面給予受援單位全方位指導幫助。結合受援單位具體需求,有重點、有條件、有差別地開展幫扶,既突出重點,又全方位保障。經幫扶,在溫州市第五輪醫學重點學科評審中有13個縣級醫院學科評為溫州市重點學科(群)或重點專科,培育浙江省縣級龍頭學科共14個。如平陽縣二醫2015年門診量達38.4萬次,較下沉前增加66.2%;住院病人9850人次,較下沉前增加30%;手術量1700例,較之前增加52.9%。下沉人才還幫助該院建立了急診ICU,急危重症搶救成功率、開展手術級別和成功率都明顯提高。泰順縣人民醫院開展微創手術以來發展緩慢,2014年82例,2015年120例,2016年5月20日在溫醫大附屬一院的幫助下建立了微創中心,規範了流程,提升了能力,手術量迅速上升到2016年的300例。
三是打造信息化平臺。我委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倒逼醫療服務創新,打通醫療服務的「堵點」、破解看病難的「痛點」、消除醫療監管的「盲點」,加強醫療信息共享互通,啟動轉診協同平臺建設,使市級診療信息共享一級平臺更好地發揮作用,讓廣大群眾享受信息化便捷服務成果。今年6月,實現將省市縣醫院一定量門診專家號源以「專號」形式予以投放轉診協同平臺,號源在預約界面有「專號」特殊標識,讓基層籤約醫生獨享預約「專號」號源,這既是深推「雙下沉、兩提升」工程的創新之舉,更開闢了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服務群眾的新模式。目前,全市9家省、市級醫院和22家縣級醫院已將門診號源投放到市級轉診協同信息平臺,每天約16.18萬個「專號」號源滾動投放到24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極大方便了群眾就診。
(三)全面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一是提升基層人員素質。近年來,我委針對基層醫務人員每年開展各類培訓約5萬人次。今年1-5月,共選送192名(2016年共365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和125名(2016年共371名)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縣域內舉辦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培訓3112人次,其他醫學類培訓14717人次。
二是提升硬體配置。以實施「雙下沉、兩提升」為契機,全面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設,大力添置醫療設備、增加床位等設施,提升硬體保障水平,確保城市醫院下派醫生「用得上、使上勁」。目前,每個縣(市)已至少有1家達到二甲以上水平綜合性醫院。創建成50家二級乙等水平基層鄉鎮衛生院,15家全省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2家浙江省甲等鄉鎮衛生院和42家乙等鄉鎮衛生院、304家示範村衛生室以及75家流動社區衛生服務站。自2012年以來市政府連續三年投入1.95億元創建50家二乙水平鄉鎮衛生院之後,全市各級政府投入基層基建達32.65億元。如樂清市以創建等級衛生院為抓手,投入1300萬元用於13家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設備更新,有效改善了基層醫療條件,為城市醫院下派醫生施展技術打下了紮實基礎。
三是提升資源共享。鼓勵建立資源共享的縣域醫學影像診斷、檢驗、心電、病理等中心,目前各縣(市、區)共建成37個共享中心,不僅緩解了基層醫技人才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基層質量保障。
(四)切實強化考核宣傳。
市政府將「雙下沉、兩提升」工作納入市對縣政府年度重點工作目標考核,市衛計委也將此項工作納入直屬單位重點目標考核,要求15%以上的縣級醫院副高以上醫師在協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時間不少於30天。同時,建立定期督導制度,我委每年實地暗訪查崗。此外,加大對「雙下沉、兩提升」的宣傳力度,在社區和鄉鎮公開下沉專家門診專業和開診時間,讓社會參與監督。通過全年對該政策實施連續不間斷宣傳,逐步提升百姓對分級診療的認同度。
實踐證明,推進「雙下沉、兩提升」,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是探索構建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有效形式,能有效緩解醫療資源供給矛盾,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為構建分級診療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進一步深化城市醫院優質資源下沉。重點落實「確保以縣市為單位,每個工作日有10名以上副高以上職稱醫務人員在縣級醫院工作」的年度任務。我委將繼續積極協調省市醫院盡最大努力完成下派任務,目前已實行周報制度,平陽、蒼南離目標有一點距離,其他縣已經基本或超額達成目標。同時,大力推進縣級醫院下沉鄉鎮,擴大「雙下沉、兩提升」的覆蓋面和受益群體,使百姓真正分享到醫改帶來的紅利。
二是進一步規範組建醫療聯合體。按照《溫州市組建醫聯體工作指南》,深化醫聯體建設,促進「雙下沉、兩提升」工作規範化建設。大力推進縣域內醫共體建設,在縣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基礎上,鼓勵探索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財、物統一管理的多種實現形式,確保2017年縣級醫療資源規範化下沉實現鄉鎮全覆蓋。同時,促進醫聯體和社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步推進,並在瑞安市試點醫保打包付費的縣域醫共體建設。
三是進一步加大「雙下沉、兩提升」工作經費補助。市本級積極向市財政增加「雙下沉、兩提升」工作經費預算(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375萬元)。同時,將縣級經費配套納入市政府對縣政府年度目標工作考核,要求縣級政府落實「雙下沉、兩提升」工作專項經費(各縣級財政安排經費1855萬)。根據城市醫院和縣級醫院雙方合作情況,落實城市醫院向縣級醫院所在地的縣級政府收取一定的託管費用,進一步保障雙下沉合作健康發展。
四是進一步加強「雙下沉、兩提升」工作考核。根據《溫州市縣級醫療醫療資源下沉工作考核標準的通知》,從工作組織、工作落實、工作成效三方面考核縣級醫院「雙下沉」工作,內容包括合作辦醫下沉人員的數量及工作時間、協議履行以及學科建設、能力提升等工作成效,加強對轄區內「雙下沉、兩提升」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工作實效。加強考核結果運用,考核結果與財政專項資金補助、目標責任制等工作相掛鈎,充分發揮考核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