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場奪魁能得出什麼關於戰場制勝的啟示? ●軍體健兒軍運會奮勇奪冠的力量源泉在哪裡?
巔峰對決,唯勇者不可阻擋
■解放軍報記者 胡君華 劉建偉 宋子洵 通訊員 張 寧
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賽會期間,來自109個國家的9300餘名軍體健兒在賽場展開巔峰對決,上演了一場場精彩的軍事體育盛宴。
如今,比賽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那一幕幕畫面依然讓全軍官兵刻骨銘心:我軍軍體健兒們奮勇拼搏,讓五星紅旗一次又一次在軍運會賽場升起。133枚金牌、64枚銀牌、42枚銅牌,共239枚獎牌,位居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實現了中國隊在世界軍人運動會賽場成績的歷史性突破。
賽場奪魁連著戰場制勝。軍人觀賽,視角不同。面對這樣的成績,許多基層官兵都不禁追問:我軍軍體健兒軍運會奪冠的力量源泉是什麼?對未來戰場制勝有什麼樣的借鑑和啟示?
即日起,「軍營觀察」版將連續推出3篇深度報導,從軍事體育競技賽場上感悟軍人的戰鬥精神、實戰意識,以及部隊實戰化訓練成效。敬請關注!
不畏強手敢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憑著這種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我軍軍體健兒一次次在巔峰對決中勝出。圖為我軍選手(右)在擊劍比賽中。新華社發
拼倒爭第一,站著升國旗——
賽場奪冠,因為有一定要贏的必勝信念
回望比賽,這一幕深深印刻在許多官兵腦海裡——
「嗖!嗖!嗖!」幾支箭筆直地射了出去,穩穩命中紅心。射箭男子團體賽場上,戚凱堯頂住壓力,射出了5個10環,帶領團隊成功逆轉,以大比分5∶3戰勝義大利隊,射落了這枚男子團體射箭的金牌。
「當時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贏得比賽!」賽後接受採訪時,戚凱堯坦言,上午10點多的比賽,自己凌晨5點就起床了,之後就一直在努力地為比賽做準備。
賽場奪冠,緣於心懷必勝的信念。在另一塊場地上的男子重劍團體項目比賽中,面對強大的波蘭隊,中國選手蘭明豪毫不膽怯、勇於亮劍。他最終把比賽逼至「決一劍」的境地,並在最後的關鍵時刻一招制勝,進入四強。
雖然最終遺憾止步半決賽,但他奮勇拼搏的精神令在場每一個人動容。「古代劍客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即使明知不敵,也要敢於亮出自己的寶劍。」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體育訓練中心領導激動地說,這是「亮劍」精神,也是每一名八一隊員「為祖國榮譽而戰、為八一軍旗而戰」的信念。
戰場沒有常勝將軍,賽場亦沒有不敗神話。除了拼搏和堅持,沒有任何捷徑可走。「鐵榔頭」郎平曾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道不會贏,也要拼盡全力。
柔道賽場上,除去技戰術層面的因素,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十分重要。兩名運動員在比賽中不分上下、體能瀕臨極限時,一方咬牙拼搏就可能贏得勝利。軍運會上,八一柔道隊女隊員蘭玉在四分之一決賽中,面對上一屆冠軍俄羅斯選手,比拼得非常激烈,呈膠著狀態。加時賽8分鐘後,兩人體力消耗都很大,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但誰也不服輸。憑藉最後一刻的全力一擊,蘭玉艱難地戰勝了昔日冠軍,獲得勝利。
「隊員很頑強,每一場比賽都打出了軍人敢打敢拼的戰鬥作風,這也是我們贏得比賽的關鍵。」女子團體決賽後,主教練呂苗苗特別激動。其實,無論是賽場取勝,還是戰場打贏,除去物質技術方面的進步以外,精神層面的力量同樣重要。
拼倒爭第一,站著升國旗。正是靠著這股子精氣神和必勝的信念,我軍軍體健兒們才得以披荊斬棘、摘金奪銀。就像本屆軍運會正式開賽前,解放軍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所說:將不辜負全國人民期待,打一場突破之戰。在爭取賽紀賽風第一、與外軍選手共築友誼的同時,力爭奪得金牌榜第一名。
沙場秋點兵,英雄氣如虹。什麼是不畏強手、敢於亮劍的英雄氣概?我軍軍體健兒用實際行動,闡釋了中國軍人的使命擔當。
為快一秒千錘百鍊,為準一環臥薪嘗膽——
出手不凡,源於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
今年的軍運會上,八一軍事五項隊可謂十分耀眼。潘玉程和盧嬪嬪兩名隊員,更是其中最耀眼的兩顆星。
他們不只收穫了金牌,還分別打破了塵封多年的障礙跑項目世界紀錄。盧嬪嬪將紀錄提升到2分10秒09,潘玉程則再次打破自己創下的紀錄,將時間縮短到2分09秒05。
在賽場旁邊,記者和女隊主教練李春梅聊天。「嬪嬪這孩子太想破紀錄了。」李春梅說,從2015年入隊,到2017年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盧嬪嬪想要打破障礙跑項目世界紀錄的願望就從沒改變過。
其實,打破紀錄不只是盧嬪嬪的夢想,也是每一名軍事五項隊隊員的目標。日常訓練中,男隊主教練趙敏對隊員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能不能再快一點?」
「只有平時訓練強度高於比賽,比賽場上才能脫穎而出。」趙敏介紹說,他們一年的訓練量,通常要達到一般運動員的兩倍;國際比賽通常安排五天時間,他們平時考核都是兩天半完成。「再快一秒」幾乎成了每一名軍事五項隊隊員的信條。
「上了戰場,哪怕是快一秒、準一環,都可能是生與死的差別。」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副旅長王海峰對此感觸頗深。他了解到,貼近實戰並與軍事訓練緊密結合的比賽項目,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直譯名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擊敗對手」。這種競技聽起來充滿了野性,但它偏偏成了今天衡量單兵戰鬥力的一種標誌。
比賽場上出手不凡,源於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20多歲芳華正茂的年紀,別的女孩梳妝檯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化妝品,但打開盧嬪嬪、管超楠、王堂林她們的內務櫃,看到的往往是一瓶瓶紅藥水和成沓的創可貼。訓練中的她們,跳3米斷牆,著地時五臟六腑被震得像是錯了位;過壕溝,胳膊、腿、膝蓋不知磕掉多少塊皮肉;練越野跑,每天累得趴下就不想再起來……
為快一秒千錘百鍊,為準一環臥薪嘗膽。
金泳德,不久前剛剛和謝振翔、姚兆楠一起,拿到中國代表隊在本屆軍運會上的首枚金牌。這名已經43歲的射擊運動員,總喜歡戴著一副耳機,裡面放的是賽場的口哨聲、鼓掌聲和吶喊聲。這是他為了抗外界幹擾專門找人錄製的「特殊音樂」;閒暇時,別人挽妻攜子逛街遊玩,金泳德卻帶著家人跑到遊樂場坐過山車,感受高空刺激;到了晚上,女兒趴在桌上寫作業,他也坐在一旁,在小字本上規規矩矩寫上3頁小楷,磨練耐性……
職業運動員練到一定程度,再提高一點都很難。以5個10環的成績和隊友一起奪得男子團體射箭金牌的戚凱堯,平常訓練一站就是8小時,一天最多能射1000支箭。
金牌是看得見的榮譽,但在軍事五項隊,很多運動員背上都有一枚別人看不見的「勳章」——一片紫黑色的疤痕,這是他們飛身魚躍通過低樁鐵絲網障礙,反覆蹭破肌膚留下的永久性疤痕。
寶劍鋒從磨礪出。把訓練當比賽,把賽場當戰場,堅持從難從嚴瞄準實戰訓練,正是我軍軍體健兒託起榮譽的制勝秘訣。多年來,在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八一軍體健兒奮力拼搏,奪得了13390個國際國內冠軍(國際3398個、國內9992個)。
競技體育賽場上的不斷突破是趨勢,「更高更快更強」是必然——
打破紀錄,歸功於效率至上的訓練方法
在八一軍事五項隊的歷史上,王戀英是唯一的女子個人全能「五冠王」,當年的成績穩定在5460分上下。本屆軍運會結束後,在女子個人全能項目上,包攬前4名的中國姑娘均超過這個水平,她們的編隊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冠軍盧嬪嬪的個人總分更是高達5627.2分。
本屆軍運會軍事五項男子個人全能前7名的成績,都超過了5500分,其中,冠軍潘玉程的個人總分達到5617.5分,團體成績更是打破了塵封21年的世界紀錄。
除了軍事五項這個項目,本屆軍運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健兒,共打破7項世界紀錄、85項國際軍體紀錄。就在本屆軍運會開幕前,基普喬格挑戰2小時「全馬」成功,以1小時59分40秒完成比賽,創造了人類馬拉松歷史的一大奇蹟。
在一連串的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競技體育的賽場上,運動員們不斷突破極限,其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真正讓各國代表隊、運動員看重的,是如何運用科學高效的方式,讓成績提高得更多。
軍事體育訓練中心領導告訴記者,除了「拼倒爭第一,站著升國旗」的八一精神外,極限的突破還要依靠技術創新。
觀察軍事五項隊的訓練你會發現,軍事五項隊的許多訓練條件與比賽條件是不一樣的:200米遠的射擊距離要拉長到300米,3米遠的投彈助跑線則縮短到2米;越野場地20米的垂直高度要升高到50米以上,而50釐米高的低樁鐵絲網則降低至45釐米。這種把比賽條件長的壓短、短的拉長,高的變低、低的變高,小的放大、大的縮小,窄的擴寬、寬的削窄的訓練做法,大大提高了訓練難度。
國際軍體理事會原主席澤其奈爾準將,曾用鐵人三項和軍事五項做了這樣一個比喻:能完成鐵人三項比賽的選手,可稱其為「鐵人」,而能高水平完成軍事五項比賽的運動員則是「超人」。
沒有人生來就是「超人」。想要成為「超人」,說穿了就是8個字:精神傳承,技術進步。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尋求戰鬥力的新增長點,這一課題不僅運動員關心,運動員背後的團隊更是多年來一直在潛心研究。
近年來,八一跳傘隊大膽創新訓練模式:新隊員不用抗風能力差的圓傘,直接用翼傘進行訓練;在定點項目訓練中,運動員從翼傘轉為定點專用傘的周期大大縮短;採用風洞設備最大程度模擬跳傘的狀態,使隊員心理狀態和訓練水平都有了明顯提升。
這樣大的跨度,是否意味著風險倍增?八一跳傘隊隊長趙志剛回答說:「以往一個隊員的基礎訓練要花數百甚至上千小時,現在一個新隊員最快130小時就能實現從翼傘到定點專用傘的轉換,冒這樣的風險,值了!」
以改革求生存,用創新促發展。軍體健兒們探索進取的腳步從未停止。畢竟,「更高更快更強」不只是運動員的任務,更是全軍官兵共同的使命。
比賽場連著訓練場。就在今年夏天,我軍首批軍體組訓骨幹持證上崗。這標誌著我軍逐漸走開在新體制下依託專業力量培養軍體骨幹的路子,更標誌著在基礎體能科學研究這條沒有止境的道路上,我們將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