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裡,本菜說近年來韓國正在積極將K-9自行火炮推向國際市場,成為PLZ-52主要的競爭對手,極有可能對我國自行火炮的外貿產生影響。很多讀者對此表示不屑,並不看好K-9自行火炮。
芬蘭軍隊的K-9自行火炮。
對於這個問題,本菜是這樣認為滴。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155自行火炮是非常非常不錯滴。並且在過去的很多年裡PLZ-45和GP-155制導炮彈確實在國際上打出了一片天地。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今天的國際自行火炮市場的形勢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年我們贏了一票西方競爭者,主要的原因是性能和系統優勢巨大,讓客戶不得不給我們時間完善。
1990年代雖然主流國家的155榴彈炮已經實現了自行化,但大多為39倍徑身管型號,有的甚至還是最老的23倍徑身管。比較有代表性的有M109A5/6、AS-90等等。在這種情況下,45倍徑的PLZ-45因具有射程優勢而成為了一群矮子中的明星。另外當時少數幾個45倍身管型號的自行火炮都沒有較為完整的炮兵指揮系統,所以PLZ-45在當時迅速的打開了局面。
當年我們靠射程的優勢成功的欺負了39倍徑身管的AS-90。
隨著時間的推移,主流國家的自行155在2000年前後普遍進入了52倍徑身管時代。雖然52倍徑身管在射程方面並沒有比49倍身管有多少優勢,但前者的射擊精度要比後者好很多,並且彈丸規整容易實現自動裝填。也是因為中國在很早就看到了52倍徑的優勢,所以並沒有急於發展PLZ-45,而是直到2006年才正式裝備了PLZ-05。
中國在2005年進入了自行加榴炮的52倍俱樂部,但由於服役時間較早而沒能實現模塊化裝藥。
環顧世界,2000年左右進入52倍徑俱樂部的自行加榴炮主要有德國人的PZH-2000/AGM、英國人的AS-90/52,日本人的99式、韓國的K-9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生產的卡車炮。這些自行火炮理應在其開始服役裝備之後,理應對先前的老式155自行火炮進行全年的替代。
PZH-2000,曾經155自行火炮界的最強者。可惜目前已經停產,無法角逐未來的155自行火炮換代高。
然而隨著冷戰的結束,各國對於陸軍火力的需求銳減。並且45倍逕自行火炮已經率先搶走了一部分蛋糕,所以在2000-2010年代,各國對於52倍徑身管自行火炮的需求並沒有出現大的爆發。
等時間到了2015年之後,情況卻在悄悄發生著變化。39倍徑155自行火炮大多已經服役了30多年,即便是最年輕的45倍徑155也服役快20年了。在未來的幾年,歐洲、中東等國會出現一個非常集中的履帶自行火炮需求窗口。而早先進入52倍徑俱樂部的諸國裡,目前尚有力繼續博訂單的就只有德國的AGM和韓國的K-9了。對於中國外貿自行火炮的傳統市場,韓國K-9正在積極的與其接洽,而德國因自身政治制度限制和AGM昂貴的價格被擋在了門外。
德國在PZH-2000之後推出了AGM,但近10年間鮮有訂貨。
為什麼說K-9會對我們構成威脅呢?
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甭管K-9炸膛啊,各種出事故啊。至少K-9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有一套在美軍體系之下的炮兵自動化指揮系統。這一點對於使用國來講,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當年我們也是因為憑著有完整的炮兵自動化指揮系統而戰勝AS-90和G-6搶到了科威特和沙特的訂單。其次,K-9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其研發成本早已得到了均攤。在與潛在用戶的接洽中可以拋出一個低廉的售價來打價格戰。第三,K-9及其自動補彈車K-10在功能上已經得到了驗證,非常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