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下城區工作的趙女士,是本報財富鐵哥們圈的一位「群友」,昨日她在QQ群裡報料:「周末去超市買飲料,差點虧了。一組4瓶,折合3.125元/瓶,而零買只要3元/瓶。原本以為,大包裝總比小包裝要合算,這不顛倒了麼。」
與趙女士一樣,很多消費者有這樣的習慣思維:買得多肯定比買得少實惠,批發價麼!其實,眼下超市、便利店裡,大包裝比小包裝單價更貴的現象比較多。不過,差價不大,每樣差幾角錢。
買一瓶3元/瓶,買一組變成3.125元/瓶
趙女士在杭州某超市選中一組4瓶的「脈動」飲料, 12.5/組,拎起正準備走。邊上兒子眼尖:「媽媽,一瓶才3元,怎麼4瓶反而得12.5元?買得多反而貴?」趙女士一看果然如此,一瓶才3元,買一組變成3.125元/瓶。
「雖然只貴5角,消費者心理感覺不爽。我們就是想弄明白,這是為什麼。」趙女士最後買了別的牌子的飲料。
記者到超市逛了逛,發現這種現象果然存在。記者在杭州建國路邊一家超市買了兩包樂事薯片,德克薩斯燒烤味。50克包裝的3.1元,折合0.062元/克;80克包裝的5.6元折合0.07元/克。明擺著買50克小包裝的更划算。再看邊上,170克包裝的打著大大的「超值」字樣,10.9元,折合0.641元/克,「超值裝」要比50克小包裝的更貴一些。
飲料紅茶薯片,都出現「大比小貴」
這幾天逛超市,趙女士留心發現,這種現象還是蠻多的,大多存在於休閒食品中,如飲料、薯片、啤酒、奶茶等。
記者這幾天在家樂福、歐尚、樂購、物美等超市逛逛,也發現了許多大比小貴的商品。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按克數來算,大量包裝的比小量包裝還貴。比如薯片的現象比較普遍,不少超市都有大包比小包貴的現象。比如樂事薯片的德克薩斯味、義大利香濃紅燴味、墨西哥雞汁番茄味、美國經典原味等幾大口味,都存在這種現象,主要集中於50克、80克這兩檔包裝中。此外,阿華田、立頓紅茶、妙脆角、統一奶茶等的部分產品,也都存在這種現象。如某超市的標價:立頓黃牌精選紅茶,50克9.4元,100克19.8元。也就是說買兩包50克的只需要18.8元,也比買一大包100克的便宜1元。
另一類集中在飲品類,按瓶數來算,組裝的折合單瓶價後比零買一瓶還貴。比如:王老吉盒裝1.9元/盒,買6盒僅需11.4元,而邊上的6連包卻需要12.3元。
大包裝單價更貴,是啥道理
樂購超市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現象源於幾種情況。第一、單瓶商品在搞促銷。第二、組裝商品和單瓶商品,採購途徑可能不同,比如說來自兩個不同的供應商。第三、商品的批次和進貨時間不同,進價有可能存在差距,比如說新舊包裝交替時。
一些超市表示,許多廠方的售價就已存在大比小貴的現象。有可能是因為有些大包裝的綜合成本,可能比小包裝更高,比如耗材成本、運輸成本、印刷成本等等。
廠方這麼說:「我們的銷售價格是不存在組裝比單罐裝更貴現象的,可能是零售商按實際銷售情況作了調整,單罐裝讓利,而組裝沒有讓利。」一般廠家都只給出建議零售價或零售價範圍,不會統一定價。
記者昨從聯合利華公司的消費者熱線得知,立頓黃牌精選紅茶,50克建議零售價10.5元,100克建議零售價19元。而記者在杭州某超市看到,此款商品50克售價9.4元,100克售價1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