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二十年前論文答辯,有同學冒出「落後就要挨打」的論斷,結果被主考官一句「落後就一定挨打?」問的啞口無言,其實先進與落後可以演繹出六種形式,落後就要挨打只是其中的一種情形。
同理,知識就一定能改變命運?恐怕也有幾種形式。
1、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想當年,範進大人中舉,不僅自己手足舞蹈的,連向來對他粗言粗語的老丈人胡屠戶也對他刮目相看,手裡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親自登門祝賀。自此,範進的自信心有了,使命感有了,根據歷史記載,範進後來又考上了進士,被朝廷外放到縣城為官,範進仿佛得到了上天的垂簾,竟在為官的道路上突飛猛進,最終成就了他正四品的高官。
知識成功改變命運的事例比比皆是,毋庸置疑也是絕大多數家庭的信奉,高考也好,國考也罷,都在向莘莘學子傳遞著一個信號:考試是公平的,寒門學子也有翻身機會,所以,家長寧願砸鍋賣鐵 ,擠得頭破血流也要把孩子送進名校也就不足為奇了。
2、知識沒有大的改變命運。數學李老師,北大畢業,總把課本裝在口袋裡進教室,但課堂上壓根不看教材,是好老師沒的說,但卻感覺其名校學歷與教師身份不匹配,同學說他有學問,但倒不出來,與其走不上仕途,做個名師也不錯。
3、知識沒有改變命運。鄰居高中畢業十多年,每天的任務就是關起門來玩遊戲,家務活不做,飯遲了有怨氣,32歲還靠父母養,根本沒有孝心與家庭責任。倒是改變了其父母的命,父親出外打工不回家,母親無論颳風還是下雨,炎熱還是寒冷,清晨還是傍晚,總是堅守在單元門前的崗位上,為了那被人丟棄的紙箱與紙盒而奔波,老了也有了自己喜歡做的事。
4、上大學不如不上。走向社會後,個別學子總是養尊處優慣了,好高騖遠,拈輕怕重,埋怨世道不公,不能將所學知識奉獻給社會,人生奮鬥變成了人生折騰,最終落得一事無成,碌碌無為,沒有政治地位,沒有經濟地位,只可惜白白浪費了幾年光陰和說不清的花銷。
5、沒有知識也可以改變命運。有的人雖沒有那麼高的學歷光環,但早早地走向職場,向社會學,向實踐學,向師傅學,摸爬滾打,多了善解人意,多了設身處地,多了捨得,所以而立之年,他們在社會上站住了腳,找到了努力方向。
知識要改變命運就需要注意幾個問題:1、狹義的知識僅指所學的課本知識,廣義的知識還包括社會知識。僅憑專業知識仕途走不遠,社會知識不豐富的話,就會在人際交往中敗下陣,因為社會畢竟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學歷與能力並非劃等號,學歷僅僅是在校課堂知識積累的程度,而能力則是課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綜合呈現;2、命運既可以是事業上的,如仕途、本職工作及其領域建樹,也可以是婚姻家庭;3、人生要成功,不僅知識要紮實,而且能完整地清晰地在工作中生活裡呈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相連,行穩致遠,久久為功。
還有就是知識改變命運需要等待。其實普通人一輩子得到提升的機會並不多,遇到的貴人更少的可憐,這就需要紮實工作,尋找機會,機遇來了一定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