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開!探秘醫大一院、瀋陽六院隔離病房……令人淚目!

2020-12-19 遼寧衛視

近期發生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當人民的健康遭受威脅時

醫務人員總是無懼無畏

毫不猶豫地衝在最前面

瀋陽各大醫院迅速做出反應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正式拉開序幕

今天

小編就帶您走進

醫大一院、瀋陽六院的隔離病房

醫大一院

中國醫大一院傳染樓,這個曾經是2003年救治非典工作的戰場,現有正有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匯聚到這裡,和曾經那些抗擊非典、甲流、禽流感等重大疾病救治的同志一樣,此刻他們正站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第一線。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幾位醫護人員的視角進入這裡,感受一下他們今年這個不一樣的春節,和這裡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路上

那些溫暖的瞬間

我叫曹麗君,一名普普通通的護士,一名黨員,一名傳染科工作人員,同時也是女兒、媽媽、妻子,我將堅決與病毒抗爭到底,唯仁愛以相傳,出疾病而不染,為我愛的人和愛著我的人,和我的戰友一道與病毒戰鬥到最後。

臘月二十二是爸爸的生日,臥床不起的爸爸盼望著我去給他過餘生為數不多的生日,家人也正等著我吃團圓飯。剛要出門,接到院裡緊急籌備成立發熱門診的電話,將在最短的時間內開診。作為一名經歷過甲流、禽流感的傳染科護士長,我深深懂得任務的緊迫性,沒有猶豫,放下背包轉身便投入到籌建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的工作。

22日深夜,我們通宵奮戰,一夜之間清空病房所有患者(逐個做工作,動援患者轉科、轉院),請領各種防護用具,協調陪檢員、保潔員、護理員,張貼各類標識、檢查各項消毒設施......23日清晨,發熱門診順利開診,當天即迎來第一例留觀患者。

隨著患者的增多,隔離病房從一層擴至兩層,院裡不斷增派人手共同投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隊伍裡來,我也越來越深感自己肩上的擔子更加重了,但不管怎樣,都要盡到自己的本職,對新來醫護人員加強培訓,監督好各級人員防護用品的穿脫,嚴格執行隔離流程,為患者做好各種必要的服務......

從參與籌建發熱門診到陸續開展患者的隔離與救治,在外人眼裡看起來高風險、高強度的臨床一線工作,其實也充滿著一個個暖心的瞬間,不停地支撐著我:

在為患者進行咽拭子採樣時,患者說,護士不要正對著我,別噴到你的面罩上......

在為患者抽血時,患者帶著口罩對我說,請一定要防護好你自己,你們是我們的救星和希望......

院領導及護理部老師反覆叮囑,趕緊回家休息,不能連續作戰......

感染管理辦公室的老師說,我們一定為你們提供最新的感控指導......

設備物資部的老師說,缺什麼物質,我們全力配合......

營養餐飲部的老師說,一定要全力以赴保證醫護人員的飲食需求和營養搭配......

陪護中心的老師說,堅決做到隔離病房人員配置零條件支持......

衛生員阿姨說,今年這個年我不過了,每天都來輔助你們......

我們可愛的護士說,領導我要抱抱你......

省疾控辦的老師在培訓咽拭子採樣時最後叮囑我們,「一定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此時,我的眼淚突然禁不住奪眶而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幾天幾夜的連續奮戰,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都已經步入了正軌。

大年三十,媽媽打來電話問,怎麼樣了?聽到媽媽的聲音,我的喉嚨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愛人打來電話叮囑做好防護,問「等你吃年夜飯嗎?」我只回了兩個字「沒事」便匆匆掛了電話,眼淚已不知不覺滑落下來。

兒子打來電話說,媽媽,你都幾天沒回家了,我都想你了......

一句句暖心的話,時刻溫暖著我們激勵著我們,給我們以力量和戰勝疾病的勇氣。我堅信,在這麼多強大的支持下,我們定會戰勝病毒!

短暫的分別

是為了以後更好的團聚

王宇醫生已經在傳染科工作11個年頭,她的愛人同樣也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在她進入隔離病房的時,也正時刻準備著被徵調至武漢支援,所以夫妻倆對抗擊新型病毒這件事情非常有默契,彼此也互相支持。

回憶2003年那場非典,當時的我還是一個醫學生,印象深刻但幫不上什麼忙;2009年禽流感,那時我剛參加工作,做為科室一名青年醫生已經在科室年長醫生的帶領下參與救治工作;今天,已經成長為科室青年骨幹醫生的我,有了更多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意味著將承擔更多的責任,大年初一夜,我負責守護已經確診的患者。

除了查體、檢查等常規操作,我會用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患者,王宇醫生說,我會為他們講解這個疾病其實沒有那麼可怕,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戰勝疾病。同時將患者的情況向醫院專家組進行匯報,並根據專家組的意見進行下一步救治工作。

此外,王宇醫生還通過網絡,參加網絡義診,正確的指導武漢市民居家隔離觀察,減少沒必要的醫院就診,減少感染風險,為救治更多患者貢獻著力量。

同樣來自傳染科的王彥麗醫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最小的不到1歲半,還沒斷奶。接到任務時,小兒子正在高燒,但出於傳染科醫生的敏銳,她果斷把孩子奶斷了,把兩個孩子交給父母,毅然來到隔離病房報到。

防護服的悶熱,雙層口罩的厚重讓她一度有些呼吸困難,但一切在見到患者之後就全都拋諸腦後了。

當時正是年三十,有的患者也很想回家,我便安慰他們,陪他們聊天,拉家常,患者還問我回不回家吃飯,我說今年就陪著大家就在這過年了。外面鞭炮聲不斷,透過護目鏡,看到窗外升起陣陣耀眼的禮花,這個夜班真的是令我終生難忘。

相信今天所有短暫的分離都是為了以後更好的團聚,也真心期盼著我所負責的患者能早日康復與家人團聚,這就是我們在這裡的意義和職責所在。

匯聚全院力量

確保打贏這場戰役的勝利

隨著發熱門診的建立和隔離病房的使用,按照醫院統一調配,來自醫院各個科室的精英此時也在不斷向發熱門診匯聚,才權便是他們中的一員。

我叫才權,來自急診,現正在擔任隔離病房三樓治療組組長,在得到調入前往支援隔離病房的通知後,我沒做太多考慮,就像院裡很多前往隔離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一樣,和父母愛人簡單交待一下告訴不要擔心,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然後在醫院附近找個地方進行「自行隔離」,安排好一切之後便來到隔離病房報到。從大年二十九早上到三十的下午,一待就是30個小時。大年初一早上又再次回到崗位,直到現在。

我主要的工作是負責隔離病房三樓患者的治療,並將治療信息及時匯報給醫務部、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出現變化隨時向醫院救治專家組請示,同時也跟隨醫院專家組定期對患者進行查房。

此外,我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根據需要協調必要的醫療設備,醫院各個科室在每次聽到是隔離病房徵調設備後都毫不遲疑,真的是要什麼給什麼,像呼吸機之類的儀器,雖然對科室本身也是急需的,但不僅設備到位,同時也會增派使用設備的人員,有時科主任、護士長還會親自穿上防護服進入病房進行調試。

面對未知的病毒和緊張的工作,我沒有恐懼,我並不孤單,並不無助,相反我信心滿懷,因為我知道我背後是整個醫院,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就是黎明的那道光,一定會越過黑暗,取得這場戰鬥的最終勝利。

瀋陽六院

「現在感覺怎麼樣?」

「我聽不清,聲音小」……

這裡是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發熱門診

瀋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市級醫療救治定點醫院之一

作為集中收治確診病例的專門醫療機構

六院一直是市民心中「神秘」的所在

然而1月29日的探訪並與患者連線

讓記者的心底充滿希望

這是兩位六院醫護人員的臉

她們在穿戴防護服六小時

摘下隔離面罩之後

被磨破了皮膚、「卡」出了皺紋

瞬間「衰老」了許多

但笑容卻依舊燦爛

希望來自於哪兒?

這微笑裡藏著回答。

發熱門診 37名醫護6小時一輪換

留觀病房 收治疑似患者有備無患

六院發熱門診位於1號樓一層,有醒目的「發熱門診」的標誌。當日下午2點左右,記者在該院門診看到,在導醫臺,一名戴有口罩的醫護人員負責指引患者,地上的指引標識和大廳左側的預檢分診臺很醒目。

「門診設立了預檢分診點,24小時都有醫護值守。」該院副院長李魯平介紹說,當患者來到預檢分診臺時,醫護人員會測量體溫,並詳細詢問發病前14天內是否有武漢旅行史,是否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患者。如果有接觸,會及時將患者轉至發熱門診。沒接觸過的發熱患者,則分診至其他門診治療。

按照安全的需要,記者沒有被允許進入發熱門診,隔著玻璃可以看到,所有醫護人員穿的都是二級防護服。「發熱門診配備37名醫護,嚴格按照二級防護標準。」副主任醫師宋曉丹告訴記者,在這裡,醫生分組,每6小時輪換一次,穿上防護服的6小時對醫護人員來說也是不小的煎熬。「大家都儘量少喝水,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因此,治療組必須6小時一輪換,以便救治人員休息、恢復體力。」

「這個大樓是臨時設置的應急留置觀察病房,感染科專業的30名醫護人員已組建了應急小分隊,隨時待命。」記者隨醫護人員來到用於收治疑似患者的備用大樓,這裡一共69個房間,「目前備用大樓防護、救治實施十分完備,每一層樓都備有兩部電梯,病房樓設有患者和醫護人員分開的『雙通道』,即出入通道被明確區分為患者專用通道及醫護工作人員專用通道,使就醫環境更加安全。」李魯平稱,自從武漢疫情爆發以來,醫院第一時間積極響應,主動應對,廣大醫護和行政後勤人員都全力參與到抗擊疫情工作中,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一線護士十天不回家是常態

和孩子視頻完坐在角落裡哭

「近期有沒有去過武漢?目前哪裡不舒服?有沒有咳痰……」在發熱預檢門診,這是所有發熱患者就診時經過的第一道「關卡」,剛剛值完6小時班的發熱門診護士長雷雲慧,摘下口罩,長長地出了口氣,原本潔白的皮膚被口罩勒出紅紅的印子。

「因為長時間戴著口罩,醫護人員兩側臉頰和鼻子的皮膚都磨破了,身邊很多同事基本上都是這樣,有小護士的手因為長時間戴手套也起了疹子,都腫了。我們顧不上想那麼多,還有病人在等著我們去救治,現在我們唯一的信念就是與同事並肩作戰,一起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辱白衣天使的使命和責任。」

從1月21日開始準備,發熱門診的護士們就一直沒回家,「我老家是葫蘆島的,老公帶著快4歲的孩子回去了,幾乎沒有時間給孩子打電話,他們也很少給我打,就怕耽誤我。一直到初二才有時間給父母打電話,他們非常支持我工作,告訴我好好工作,說我是他們的驕傲。」說到這,雷雲慧忍不住哭了。

「我們科最小的護士是1998年出生的,許多護士家裡的孩子都特別小,每次和孩子視頻完,她們都坐在角落裡哭,不想讓自己的不好情緒給大家帶來影響。」雷雲慧一直強忍著眼淚,說到工作,她又很快整理好情緒,抹了把眼淚,「放心,有我們呢,一定會打贏這場阻擊戰!」

醫生早中晚隨時「連線」患者

每次進負壓病房都不忘握握手拍拍肩

「吃飯怎麼樣?」「給你帶的酸奶別忘了喝,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喝完了我再給你送哈」「這兩天你們的情況都在好轉,加油,我們一直都在」……

1月29日下午,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劉洪豔又開始一個個「連線」正在治療的患者,「每天早中晚都要問問他們情況。他們突然患病,身體本身就會有病痛,加上過年,他們心裡上也會有情緒。」一位患者曾給我發微信說,每次去查房的握握手、拍拍肩的動作給她巨大的力量,我更願意跟她們聊一聊,告訴她們「我們同在,一起加油」。

△醫生隨時連線病房內患者動態 。

劉洪豔把負壓病房患者的微信都單獨添加了,「有啥症狀和需求能快速找我們,因為在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如果沒有處置的話,也不輕易進病房,但只要他們有需要,我們就第一時間處理。這不,我們的醫護人員每天把自己的酸奶都送給了他們,讓他們增加菌群調節,他們感覺很溫暖,我們也很開心。」

瀋陽一對同時患病的母女,因為母親病情較重,她的病情一直牽動著劉洪豔的心,在微信裡保持密切聯繫,除了根據病情時刻調整診療方案外,還細心地給出飲食指導及心理疏導。記者看到女兒給劉洪豔的微信留言這樣寫道:「劉醫生,謝謝您在春節期間加班加點為我們治療,今天聽您講媽媽炎症有所改善我很開心,我會和媽媽積極配合……媽媽發燒呼吸不順暢,情緒也不太好,我也很心疼,特別感謝您和護士姐姐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共同加油。」

「聯絡員」家裡離醫院十分鐘

留守醫院幾乎五天五夜沒合眼

「必須給我回家休息,早點睡覺!」這是院長谷野給醫務科長兼應急辦主任趙蕊下的命令,「已經五天五夜沒合眼了,增加人手,讓她睡覺,這是我對她的要求!」

從臘月二十九到大年初三,五天五夜沒合眼?聽到這個信息大家都驚呆了,而趙蕊卻擺擺手笑了,她告訴記者,自疫情爆發以來,醫院要做的不僅僅是臨床救治工作,作為醫院醫務科長、應急辦主任,她還要負責物資、儲備、藥品,協調轉診等很多工作,「醫院1月21日就開始啟動預案了,22日也正式啟動發熱門診和負壓病房,很多工作繁瑣且複雜的工作便開始了……」

除了「對內」的工作,趙蕊也是醫院對外的「第一聯絡員」,直接對接很多部門,比如機場海關、公安部門等,每天幾百個電話、上千條微信要處理,「我女兒以前想我的時候總給打電話,現在幾乎不打了,應該聽孩子爸說,我這個電話是對外公開的,不能佔用這個重要資源。」

同事們說趙蕊的家離醫院很近,走路也就十分鐘的路程,「就那麼近,也沒功夫回家睡會兒,那幾夜在醫院幾乎都沒合過眼。昨晚我回家很早,6點多吧,可是電話微信依然響個不停,也沒法睡。再堅持下,等到我們打贏這場戰役的那一刻,我一定好好睡個三天三夜。」

不僅發熱門診、負壓病房、醫務科

在六院

還有更多的醫護隨時等候召喚

在一張請戰書上

10個紅色的手印和名字讓人淚目

這場突如其來的「戰役」能贏嗎?

看到這群白衣戰士的背影

答案已經鎖定!

風雨同舟、齊心協力

我們終將戰勝疫情!

來源:醫大一院公眾號、瀋陽日報、

相關焦點

  • 哈爾濱新增1例系已確診同病房密接者,在哈醫大一院單獨隔離近一個月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韓某曾與已確診的新冠確診患者陳某君在哈醫大一院同一病房住院,一直在哈醫大一院單獨隔離治療。該病例自4月11日至今,作為新冠確診患者陳某君密切接觸者轉入隔離病房觀察,同時對其基礎性疾病給予對症治療。隔離病房採取最嚴格的管控措施,被隔離人員單人單間,未與外界人員接觸,為其治療的醫護人員都按規範採取了相應級別的防護措施。
  • 哈醫大一院耳鼻喉科被封,醫護人員被隔離?官方正式回應
    真相近日,一則「哈醫大一院耳鼻喉科被封,醫護人員被緊急隔離」的消息在網絡和微信朋友圈瘋傳,引發廣泛關注。14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哈醫大一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李慧軍教授。對此,他表示,網上流傳的消息是謠言,疫情以來,哈醫大一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始終都在堅持臨床工作,並根據疫情形勢變化結合專科特點參與了我省耳鼻咽喉專科防疫指導工作。全科醫護人員均嚴格按照國家防控有關規定的流程進行科學防護,同時對患者也進行相應的保護相關防疫宣傳,科室包括門診、急診、急診手術、普通病房手術都在有序進行中。
  • 哈醫大一院防控升級:入院四清一查,設急診緩衝病房
    哈醫大一院防控升級:入院四清一查,設急診緩衝病房 「哈爾濱日報」微信公號 2020-04-23 15:49
  • @瀋陽人:醫大一院渾南院區31日起試運行!
    小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醫大一院渾南院區即將開診啦!想到大醫院看看醫大一院是很多人的選擇醫院前身可追溯到同時創建於1908年10月的福建長汀福音醫院(原亞盛頓醫館)和瀋陽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奉天醫院。1948年瀋陽解放,醫院接收了原國立瀋陽醫學院,即前身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奉天醫院至今。
  • 哈醫大一院38歲護士確診 發熱門診暫時關閉一周
    發生院內感染的哈醫大一院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文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內發生的聚集性感染,規模仍在不斷擴大。據黑龍江省衛健委發布的消息,4月27日新增的3例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都涉及哈醫大一院。28日下午,哈爾濱市衛健委發布了這4人的行動軌跡。
  • 哈爾濱:網傳「哈醫大一院耳鼻喉科被封」不實
    來源:央視網近日,由於哈爾濱市再次出現確診病例,在對外公開確診病例行動軌跡中,包含其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的經歷,隨後,一則「哈醫大一院耳鼻喉科被封,醫護人員被緊急隔離」的消息在網絡和微信朋友圈瘋傳,引發廣泛關注。
  • 哈爾濱新增病例詳情:都涉及哈醫大一院,包括一名護士
    系確診病例陳某(男,87歲)在哈醫大一院住院期間同樓層同病區患者。4月27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月8日8時許,因發熱和支氣管炎等症狀,在丈夫陪同下乘坐兒子駕駛的私家車,到哈醫大一院就診併入住12樓呼吸一科17病房(全程均佩戴口罩)。4月9日—22日,在醫院住院,未外出。
  • 發熱專道、急診緩衝、病房分區……哈醫大一院升級防控舉措
    龍頭新聞訊(徐旭 記者霍營)疫情期間,為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哈醫大一院開展四清一查、分時段全預約掛號、錯時就醫、設置發熱門診專用通道、呼吸科門診前置、設立急診緩衝病房、病房分區管理等多種舉措,實現內部防控全面升級。
  • 哈爾濱新增8例本土確診病例詳情公布:4例與哈醫大一院有關聯
    4月2日-6日,與新入院陳某(4月10日已發布確診病例)在哈醫大一院同一病區住院。4月7日11時許,乘私家車出院回家。12時47分到達南崗區福順尚都小區家中,未外出。4月8日-11日,居家未外出。4月12日14時許,因出現發熱等症狀,由120急救車送至哈醫大一院發熱門診被隔離病房收住治療。
  • 哈爾濱公布3例本土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均涉哈醫大一院
    系確診病例陳某(男,87歲)在哈醫大一院住院期間同樓層同病區患者。4月27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月8日8時許,因發熱和支氣管炎等症狀,在丈夫陪同下乘坐兒子駕駛的私家車,到哈醫大一院就診併入住12樓呼吸一科17病房(全程均佩戴口罩)。4月9日—22日,在醫院住院,未外出。
  • 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各項感染防控規定嚴格
    黑龍江日報2月13日訊 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作為收治全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指定醫院,是否會影響到群力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1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二級調研員趙昱輝回答了這個問題。
  • 官方公布哈爾濱傳入呼倫貝爾確診病例軌跡:又涉及哈醫大一院
    官方公布哈爾濱傳入呼倫貝爾確診病例軌跡:又涉及哈醫大一院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鍾煜豪 2020-04-21 12:24
  • 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已收治19名重症患者,24小時監護
    為落實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省衛健委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的要求,哈醫大一院立即啟動群力院區省級重症集中救治中心改造工作。於凱江介紹確診患者收治後如果轉為重症或者危重症,哈醫大一院和當地定點醫院會對患者做聯合評估,符合轉院條件會立刻安排轉入省級重症集中救治中心。
  • 哈醫大一院部署群力院區接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工作
    龍頭新聞訊(徐旭 記者 霍營)2月11日,為緊急落實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和省衛健委的要求,紮實做好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院領導班子、重症醫學科及相關臨床科室和職能科室負責人,來到群力院區開展實地調研走流程,科學部署,精準施策
  • 哈醫大一院發布患者就診須知及住院須知 以嚴的措施嚴的執行保證...
    黑龍江日報4月15日訊 15日,記者從哈醫大一院獲悉,為準確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證有序復工復產,根據有關文件要求及醫院實際情況,哈醫大一院制訂了《哈醫大一院疫情期間患者就診須知》及《哈醫大一院疫情期間患者住院須知
  •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砒霜」治療白血病
    哈醫大一院院長血液科專家周晉教授向榮獲「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張亭棟教授表示祝賀。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致辭。得知這一消息,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原哈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張亭棟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組長、帶隊「採風探秘」,了解實情。
  • 13名傷者在哈醫大一院救治
    原標題:13名傷者在哈醫大一院救治3日上午,1名消防員官兵接受了右側肱骨幹骨折復位和腰椎復位手術,手術後該傷員生命體徵比較穩定,再有1至2天便可轉到普通病房。第2位進行手術的消防員官兵,是傷勢最重的一位,確診為頸骨爆震性骨折,經過術前和術中觀察,該傷員脊髓破壞嚴重,現在是高位截癱。劉宏宇告訴記者,由於該手術比較複雜,哈醫大一院專家聯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專家為傷者進行了共同診斷和治療。
  • 瀋陽醫大一院停電近三小時 醫生打手電接生
    網友「Fly_燕燕」表示:「瀋陽中國醫大一院今早七點十分左右停電了,電梯裡還有被困人員不停在按急救鈴,樓梯裡一片漆黑,正值上班早高峰,上下樓梯人員也不少,到現在還沒來電。」網友「哈嘍奮鬥baby」則表示:「這瀋陽醫大這麼大的醫院怎麼還帶突然停電的呢,都沒有點措施嗎?都停快兩個小時了。還有人被關在電梯裡,電梯裡全是人,要是有孕婦怎麼辦。這麼多患者大家都在等。看這人,大夫出來都驚呆了」。
  • 哈醫大一院防控全面升級
    疫情期間,為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哈醫大一院開展四清一查、分時段全預約掛號、錯時就醫、設置發熱門診專用通道、呼吸科門診前置、設立急診緩衝病房、病房分區管理等多種舉措,實現內部防控全面升級。發熱門診會對患者進行檢查並出具處理意見,決定患者是留在隔離病房,還是分診到其它專科繼續就診。發熱患者,除了做肺部CT、血常規等常規檢查外,對其進行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保證對無症狀感染者的診斷。同時,醫院將呼吸科門診進行了前置,設置了獨立的區域,防止和其他患者交叉感染。
  • 哈醫大一院省內首例後循環搭橋術助後循環出血及缺血性疾病更早康復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鄭秉傑副教授為一名蛛網膜下腔出血合併右側小腦後下動脈瘤女性患者成功行腦動脈瘤夾閉聯合枕動脈-小腦後下動脈血管搭橋術,解除腦動脈瘤再破裂風險,並完好保留載瘤動脈的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