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起火,誤吞燒傷,常用被家長忽略的物品,卻是孩子安全的殺手

2020-10-04 萌芽研究所BUD

前幾天,科普群裡有位媽媽說了自己最近遇到的一件糟心事:


她在某寶買了小風扇,想給寶寶夾在嬰兒車上用,結果風扇的充電電池在沒使用的狀態下就爆!炸!了!起火後還把包裡其他東西燒了。


(圖片使用已獲這位媽媽的授權)

從群裡這位媽媽發的照片,可以看到燒焦的電池和被殃及的背包。


我把這位媽媽的遭遇諮詢了一位做產品檢測的朋友。


朋友說,「這種情況應該是質檢沒有做到位,產品有質量安全隱患。現在主要是商家送檢和質檢抽檢兩種方式質檢,會有一些質量不過關的產品漏檢。」


建議爸爸媽媽們購物時儘量選擇正規大品牌、大店的產品,這樣萬一需要維權,也更方便些。後來這位媽媽也是幾經輾轉維權,才得到了自己背包、背帶損失的賠償。


花錢買來質量不過關的東西,失財不說,恐怖的是還差點傷到人

更讓人後怕的是,在我們如今的生活裡,電池幾乎無處不在,手機、小家電需要電池,孩子的很多玩具也需要安裝電池才能用,那我們豈不是隨時都在身邊攜帶著一個「炸藥包」?


而且除了會有爆炸起火風險之外,對於孩子來說,電池也是絕對的危險品


小小電池

潛伏在身邊的「恐怖殺手」


電池有爆炸起火風險


有的爸媽可能覺得「電池爆炸」在事情離自己比較遠,但如果留心會注意到關於電池爆炸的新聞並不少。


比如手機鋰電池爆炸的新聞,一搜就有,所以給寶寶看手機的時候,爸媽們也要小心,一是要注意不要過近,二是如果手機過熱,就不要給孩子使用了。不說別的安全因素,單純從生命安全角度看,把孩子丟給「手機保姆」也不可取哦,即使爆炸機率不高,但小心總不為過,是不是


其他型號電池也有可能會引起爆炸的風險:


有的因為產品質量不過關,遇到劣質或者假冒產品,比如群裡媽媽遇到的這種情況;


有時候儲存或使用不當,也有爆炸風險。比如:一些紐扣電池,正負極是裸露在外的。如果兩個電池放到一起,有可能發生短路,甚至發生爆炸。


如果我們留心看,就會注意到多數電池包裝上就會有類似的使用提示


注意:電池應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請確認電池正負極。請勿將電池充電。拆開、火燒、與舊電池或不同種類電池混用,以免造成電池漏液或爆炸


從使用提示看,不當使用情況下,電池的確有爆炸風險。大人一般不會胡亂使用電池,但如果把電池放在了孩子能夠到的地方,孩子的行為是不可控的,就有可能釀成悲劇。


去年就有這樣一個例子。爺爺奶奶替換下來的5號電池隨手放在了一遍,結果孩子拿著電池學著爺爺奶奶嗑瓜子,把電池放在牙齒上磕的時候發生了意外,嘴巴裡被炸出了一個血窟窿。(來源:中國網)


醫生正在給做手術

孩子口腔有個大穿孔,穿孔附近也灼燒傷了。不幸中的幸運是,孩子沒有吞進肚子裡去,沒有傷到消化道。


小顆粒物容易有風險


相比起爆炸風險來說,電池作為小顆粒物品,還存在更多風險


尤其是紐扣電池 物小,風險大


尤其是3歲以前的孩子,好奇心大,識別危險能力卻比較差,如果大人看護不周,很容易將一些小顆粒物件塞到自己的口腔、鼻腔、耳朵甚至下體裡面去,後果很可怕


因為一旦電池洩露出腐蝕性物質,幾小時內就可能燒傷喉嚨、食道、胃腸等。


法制晚報記者還曾專門模擬人體環境做實驗:


將紐扣電池放置在火腿切片上,並整體浸泡於白醋中。記者觀察看到,紐扣電池與白醋接觸後,立刻由電池表面釋放出大量氣泡。浸泡9個小時後,記者看到紐扣電池與火腿切片的接觸面出現了三個洞口,並留下黑色的燒灼痕跡。(來源:法制晚報)


浸泡9小時後 肉片被燒出三個洞並留下黑色灼燒痕跡

如果電池內的鉻、汞、鎘、鉛等重金屬被人體吸收後,也可能中毒,同時引發中樞神經、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的疾病……後果不堪設想。


而這樣的慘事,發生過不止一起兩起。(提示:下面這些新聞報導可能會觀感不適,看了心疼,但仍建議大家都看看,自敲安全警鐘。)


電池入喉


電池入喉會堵塞氣道,可能引發窒息。


電池入消化道


去年9月,媒體就報導過,重慶一女童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是誤吞了一枚紐扣電池,因為沒有及時發現,「卡」在食道裡3月之久,最後手術取出來時:


電池中漏出的強鹼性液體致使她的食道被燒傷,全食道僵硬,出現食道疤痕性狹窄,幾乎喪失功能。(來源:成都商報)


女童誤吞紐扣電池 食道被燒傷

電池入鼻


這是最近發生的事,廈門4歲小男孩鼻子難受,他媽媽開始以為是感冒呢,結果一個月以後孩子鼻腔流出膿涕,醫生診斷後發現男孩右側鼻腔有一黑色異物,取出後竟是一塊紐扣電池


電池取出來的時候,已經發黑,孩子的鼻腔的鼻中隔黏膜都糜爛了


電池入眼


山東4歲半的男孩在幼兒園裡獨自玩玩具的時候,因好奇將玩具內的紐扣電池放到了自己的左眼上瞼結膜囊內(上眼皮)。


醫生診斷後發現,紐扣電池經過近一天時間在眼內與淚液等人體體液作用,釋放出鹼性物質,而且已經滲透到眼球內部,造成左眼眶內組織有缺血、溶解、壞死,眼球壁蒼白、缺血,局部壞死,眼內有出血……


手術取出的紐扣電池

手術取出紐扣電池後,孩子的眼睛還需要進一步治療,視力情況也只能再觀察。(來源: 舜網-濟南時報)


電池入耳


2015年,福建莆田11歲男孩小悅(化名)因一時頑皮,將撿到的紐扣電池塞入耳道,第二天父母才發現,送到醫院後,發現電池洩露,腐蝕了孩子的耳道,會影響孩子的聽力。

電池入下體


5歲的妞妞陰道突然出血,一番檢查後,醫生發現,罪魁禍首竟然是塞在陰道內的一個7號電池。



經手術取出電池後發現,電池正極表面已經生鏽變黑;而且電池洩露腐蝕,已經造成子宮、陰道局部穿孔……(來源: 網易親子綜合)


電池的其他風險


即使孩子不吞食電池,仍有重金屬中毒的風險。


比如長期放置的電池可能會漏出電解液,孩子接觸之後,會由於電解液是帶有腐蝕性的鹼性物質氫氧化鉀,對眼睛、呼吸道及皮膚會有刺激作用


如何安全使用電池?


前面我們提到了,電池已經無處不在,想要完全不接觸也是不現實的,那該怎樣安全的使用電池呢?

1

正規渠道購買合格產品


爸媽們買的時候儘量選擇大品牌有保障的渠道,選包裝上的商標、保質期、廠家等信息齊全的產品。


建議也最好買環保些的產品,比如現在很多電池會標註,「無汞」、「0%汞」、「不添加汞」等字樣。


而按照我國目前的規定,我們常用的家用鹼性電池(即普通5號、7號電池)已經達到了國家低汞或無汞技術要求,可以隨日常生活垃圾投放,並不需要統一回收。所以,平時及時清理家裡廢舊電池也很方便、很必要。


2

儘量遠離孩子


這是最簡便的方法,對於小寶寶尤其適合,其實也不僅試用於電池,所有細小物件都應該放在兒童無法拿到的地方。


3

陪同玩耍,並事先做好檢查


大部分聲樂電玩具是需要用電池的,有些電池還很容易被寶寶摳掉,所以購買帶電池的玩具時要看電池盒是否有可靠的螺絲固定


玩具買回來之後,爸媽就要先幫孩子做「質檢」,將安裝電池部位的螺絲擰緊,最好用膠布把裝電池處蓋子封住。


尤其是3歲以前的寶寶,一定要陪著孩子玩,這樣才能及時看到孩子是不是有異常。3歲以上的孩子,也要跟孩子講清楚電池不是玩具,不可以玩。


4

一旦發現孩子吞食,及時送醫,不要延誤。


如果孩子誤吞電池,都會有異常反應,大人只要仔細觀察,會比較容易發覺。一般來說,只要電池沒有洩露,不會馬上對孩子身體造成危害,不要延誤及時就醫是最妥善處理方法。

小小電池,卻有如此大危害。其實不止是電池,很多很多時候,就是這些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卻成為孩子的「催命符」。


有人給兒童吞入異物「十大殺手」做了個排行榜,電池也赫然在列↓

1、花生 

2、瓜子

3、硬幣

4、筆頭筆帽

5、雞骨頭和魚刺

6、鈕扣

7、拉鏈

8、吊墜

9、電池

10、發卡


網上還流傳一張兒科醫生做手術取出的孩子們吞食的異物們↓


實際上遠比這些就是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可能奪走孩子鮮活的生命

發生在新聞裡事件,都是生活中一個個家庭真實的血淚教訓。在安全問題上,真的容不得我們絲毫馬虎。

相關焦點

  • 2歲男童咬碎體溫計並誤吞水銀,家長別再大意了,這些物品要收好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孩子誤吞水銀的意外事件又雙叒叕發生了!近日,張家界一名2歲的男童在家玩耍時不慎將體溫計咬碎了,並誤吞了其中的水銀。若孩子咬碎溫度計誤吞水銀怎麼辦?溫度計幾乎是每個有孩子的家庭的必備物品,孩子平時感冒發燒,量體溫也方便。但孩子畢竟認知有限,好奇心又重,難免會出現啃食等舉動。
  • 兩歲男童誤吞水銀 把危險物品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
    兩歲男童誤吞水銀 把危險物品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時間:2019-08-19 10:27   來源:重慶青年報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歲男童誤吞水銀把危險物品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 體溫計一般都是家中必備品,因為它能方便快捷的測量人的體溫,但是水銀體溫計中的水銀為有毒元素,一旦體溫計的玻璃碎了
  • 兩女孩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酒精燈爆炸,一人重度燒傷
    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各種各樣的社交平臺拔地而起,網絡上也出現一些比較新奇的內容,這些內容很容易就被大家模仿,但是卻很難注意到安全這個方面,很容易發生危險。但是在兩人製作過程,因為酒精燈起火引發爆炸,兩個小女孩被緊急送往醫院進行救治,其中一個小女孩全身多處被燒傷,燒傷面積高達百分之九十六。被診斷為特重病燒傷,目前還在重症監護室裡治療,並未脫離生命危險。而另一名小孩因為傷勢較輕,情況良好。在現場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家中因為爆炸一片狼藉,地面上還有被灼燒的痕跡。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說起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情時,王玉梅的臉上和語氣中透露著焦急,但同時,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的寶姨也能感受到她多多少少的無奈。對於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寶姨真的說過無數回了,可為何還是不斷有孩子因為誤吞異物而就醫,甚至險些喪命呢?歸根到底,寶姨覺得還是家長的注意力沒集中,又或者說預防工作沒做到位。
  • 兒童磁鐵玩具安全令人憂 誤吞成隱患
    醫生建議,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並看管好孩子,將所   有可能誤食的物品、玩具等放好。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我們家裡就有數字和字母的那種玩具,給孩子買了以後讓孩子認識數字和字母,很方便,而且磁鐵的吸附能力給孩子帶來樂趣,覺得非常好。」但是李女士對誤吞磁鐵卻不知道會有什麼危害,「我們買來的磁鐵玩具都是那種比較光滑的,就算孩子誤吞入肚子裡也會排出來,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李女士說。市民王先生則表示,孩子玩玩具的時候有家長在旁邊看管,應該不會誤吞磁鐵。
  • 五歲孩子誤吞鑽戒!盤點寶寶易吞入的十大異物,家長一定要小心
    所以特別想提醒一下家長們,由於疫情的影響,孩子們只能在家玩耍,出於好奇的天性,會隨意尋找『玩具』,請家長務必看管好孩子,把有潛在危險性的物品存放好,一些小的物件儘量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專家提醒這些物品孩子易誤吞硬幣、紐扣電池、各類飾品、鑰匙、手機掛鏈、棗核等所有小物件。
  • 寶寶誤吞紐扣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 用易拉罐制爆米花,導致酒精爆炸起火,女孩不幸燒傷身亡!
    前段時間,一段「兩少女模仿』易拉罐自製爆米花『,酒精爆炸一人特重度燒傷」的視頻進入人們的視線,引起廣泛關注。今日下午兩點左右,哲哲因藥物治療沒有效果離開了人世。但是因為酒精的濃度太高,引起了爆炸和著火,兩個孩子均緊急送往棗莊市立醫院住院治療。據了解,12歲的小雨傷勢相對較輕,14歲的哲哲卻造成特重度受傷,全身燒傷面積達96%,生命垂危。
  • 這4種「取暖神器」,竟是孩子安全大殺手?
    孩子在玩耍時,可能由於好奇、或聞到焦臭味,便把棉罩揭開看來看。結果發現,棉罩裡面紅彤彤的一片,一股濃煙順勢而出!還把孩子的眼睛給燻著了。。。小男孩立馬跑去喊來媽媽。這位媽媽立刻迅速拔下插頭,然後把外面的棉被罩撩起來、查看火情,所幸只是剛剛開始冒煙,沒有太大的火勢。需要注意的是,電取暖器的外部一定不能用任何物品遮蓋,使用說明書上也有明確規定禁止覆蓋!
  • 這4種「取暖神器」,竟是孩子安全大殺手?爸媽營整理
    據說這起事故是因為家裡的小孩調皮,誤操作取暖器、引起了事故。再次提醒各位爸媽,使用的時候要看好孩子,不要讓孩子靠近。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電取暖器,小太陽、暖風機、對流式取暖器、電熱汀取暖器、遠紅外取暖器,但其實作用原理大同小異。
  • 這4種「取暖神器」,竟是孩子安全大殺手?爸媽營整理
    孩子在玩耍時,可能由於好奇、或聞到焦臭味,便把棉罩揭開看來看。還把孩子的眼睛給燻著了。。。據說這起事故是因為家裡的小孩調皮,誤操作取暖器、引起了事故。再次提醒各位爸媽,使用的時候要看好孩子,不要讓孩子靠近。
  • 當心,這幾樣東西誤吞很危險
    古人死亡吞金可能是吞的水銀,也可能是大塊兒的堵塞呼吸道或者不規則的金葉子什麼之類的劃破內臟造成的。但家長仍不可大意!如果吞下的小顆粒的光滑的金塊,還能隨著糞便一起排出體外。但如果吞下的金首飾邊角不光滑,就很難自行排出,如果一旦劃破消化道,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果,家長一定要看緊孩子,別誤吞異物。
  • 一隻常用的煤氣罐,爆炸的威力相當於3000顆手雷,你知道嗎?
    據推算,一隻常用的煤氣罐,爆炸的威力相當於3000顆手雷,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事實。為什麼煤氣罐爆炸能造成這麼大的傷亡呢?因為它會帶來兩次破壞!首先是罐體破裂發生物理爆炸,罐內液態石油氣瞬間膨脹250-300倍變成氣態,產生衝擊波,猶如地雷爆炸。
  • 這5類東西,6歲以內孩子最易誤吞
    作為父母,一定要為孩子的安全「掃雷」,把一些容易被孩子誤食的危險物品,妥善保管。經過仔細詢問,爺爺想起,亮亮昏迷前在玩抽屜裡的東西,很可能是誤吞了他的抗精神病藥奧氮平。同時電池產生的化學反應,會造成黏膜的燒傷。 即使沒有「爆炸」,胃酸的腐蝕,會讓電池內的一些鹼性物質進入胃部,導致胃壁被腐蝕,引起消化道損傷,嚴重時還會造成胃出血,危及孩子的生命。
  • 隨處可見卻容易被忽視的幼兒安全殺手!防患於未然才不會悔之莫及!
    前幾天,常爸看到一篇網文,說的是一個一歲左右的孩子誤吞了紐扣電池,但家長當時沒有發現,事後尋找外加孩子一直發燒才查出來,治療中孩子還曾進了幾天重症監護室,萬幸的是最後沒有受到過多的損害。
  • 南康因煤氣洩漏引發爆炸起火事件 一夫妻重度燒傷
    中國江西網訊 近日,南康區發生一起因洩漏而引發的煤氣爆炸起火傷人事件,導致一對年輕夫妻劉先生與江女士,同時被特重度燒傷,生命垂危,所幸經醫院全力救治方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據了解,劉先生夫妻倆同在南康區鳳崗鎮一工廠做工。
  • 這5類物品父母們要放好,誤吞後果不堪設想
    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新聞,又有一個1歲5個月大的寶寶在家裡玩耍的時候,把一顆釘子吞進了肚子裡,家人發現後馬上把孩子送到醫院,醫生檢查發現釘子卡在了寶寶的十二指腸,幸好還沒造成嚴重後果,但如果家長發現的再晚一些,尖銳的鐵釘可能會刺穿小腸,導致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 幼童誤吞硬幣卡食管 看管孩子切勿大意
    孩子對外界的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特別是3歲以下的小孩,他們對外界的認知都是通過舌頭來感知的,經常看見什麼東西都往嘴裡送。這時候,如果家長照看不注意,就可能會發生一些意外。這不,前些天,一名三歲大的孩子在家裡玩耍時就誤吞了一枚硬幣,卡在食管裡非常危險。
  • 3歲孫女誤吞乾燥劑,奶奶"兩個果斷"救下孩子,醫生:很專業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基本就是&34;。家長們在帶孩子的時候大多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拿到一樣新東西,把玩一會之後就直接塞進嘴巴裡啃了。別讓孩子亂吃東西,也是家長們帶娃時需要注意的事情。懵懂的孩子,會把零食裡的乾燥劑當作是可以吃的東西。不小心誤吞乾燥劑,應急措施做得不好的話,可能會讓孩子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 小男孩誤吞電池,奶奶讓孩子拼命吃東西,醫生斥責老人家無知
    孩子誤吞異物是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如果寶寶吞的東西是電池,這是有可能依附到孩子的食管上的,電池一旦洩漏就會灼傷食管,導致食道穿孔,嚴重的話可能會致死,下面這個孩子就誤吞一塊電池,他的奶奶為了讓電池儘快的排出,竟讓孩子吃很多的食物,孩子的狀況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