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肉鴨綠色養殖終結「填鴨」式飼養
北京烤鴨作為我國著名的菜餚而享譽全球,長期以來做烤鴨品種通常採用「填鴨」方式進行飼養,以此來讓鴨肉變得肥美多汁。但是,「填鴨」式飼養不僅落後,同時還存在飼料浪費、環境汙染等問題。近日,在河北獻縣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烤鴨產業高峰論壇暨肉鴨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範現場觀摩會」上,記者了解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牽頭,培育出了烤鴨專用品種「Z型北京鴨」,完全終結了「填鴨」式的飼養方式。
北京烤鴨是很多人喜歡的美食之一,北京烤鴨之所以好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的鴨子不一般。北京烤鴨用的鴨子是北京填鴨,飼養人員一般都會採用「填鴨」的方式對鴨子進行餵食,就是用工具把飼料強行填入鴨子的食道和胃裡,以此逼迫鴨子消化更多的食物。
「填鴨」的飼養方式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鴨子肌間脂肪,但「填鴨」危害北京鴨的健康,夏季死殘率超過10%,鴨福利問題突出;同時,填鴨勞動強度大、費工、飼料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因此,如何終止「填鴨」式生產,培育在自由採食條件下也能保持優良品質的品種是烤鴨坯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肉鴨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範」項目科研團隊是中國農科院整合全院力量,打造的一支肉鴨全產業鏈科技支撐隊伍,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侯水生研究員介紹,項目從產前、產中、產後存在的技術問題入手,在品種方面,他們育成了免填的「Z型北京鴨」,該品種在自由採食條件下,42日齡體重就能達到3.3千克,皮脂厚度能達到5.5毫米以上,皮脂率達到35%以上,肌間脂肪含量達到5.5%以上,完全達到了北京烤鴨的品質標準。此外,項目還研究建立系統的肉鴨綠色發展的技術體系,集成創新了肉鴨「上網下床+異位發酵糞汙處理」等技術,實現了肉鴨養殖由「水養」到「旱養」的全面轉型升級;研究制定了標準化的肉鴨飼料配製技術,實現了精細飼喂,保障了肉鴨健康和食品安全,從源頭上實現減排;集成創新了旱養條件下的排洩物異位發酵技術,減少了肉鴨養殖汙染。
項目示範基地河北樂壽鴨業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引進Z型北京鴨新配套系,並開展產業化配套技術研究,開啟了科技助推產業發展歷程:肉鴨免填也能生產出優質鴨坯,使烤鴨坯生產走上了快車道!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指出,該項目立足我國肉鴨產業發展的戰略需求和現階段技術瓶頸,圍繞品種培育、綠色養殖、生物安全、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領域協同攻關、集成創新,成功培育和推廣了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白羽肉鴨新品種,構建了行之有效的肉鴨綠色發展綜合技術模式,實現從「水養」到「旱養」的顛覆性創新、從「填鴨」到「免填」的革命性突破,樹立了科研院所與企業產學研合作的良好典範。
我國目前年消費烤鴨超過1億隻,並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行業對品種、養殖加工技術需求迫切。河北樂壽鴨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郜希君說,公司目前擁有日生產鴨坯1萬隻生產線和2萬隻生產線各一條,日生產清真鴨坯2萬隻生產線一條,年生產鴨坯能力1100萬隻,但烤鴨坯仍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在河北獻縣郭莊鎮正在建設肉鴨屠宰制坯新廠區,建成投產後樂壽鴨業總產能將達到2300萬隻,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烤鴨坯生產供應基地。
多年來,因飼養階段的填飼和手工制坯工藝的複雜,使很多飯店無法開設烤鴨業務,烤鴨坯成為稀缺產品,限制了烤鴨店的發展,幾年前除北京外的全國各大中城市僅有少數幾家烤鴨店,老百姓吃上正宗的北京烤鴨很難!中國烹飪協會蔣俊賢會長介紹,全國烤鴨行業發展迅速,從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烤鴨店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科技推動烤鴨坯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責編:祝舒銘、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