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復旦美女學霸張安琪
五個「神跡」和背後的真實故事
去年12月,頂著「復旦學霸」、「門薩女神」、「新東方最年輕託福老師」等光環,張安琪成了網絡上無人不知的美女學神。但成名後,張安琪對媒體低調,直到最近她和母親合著的新書出版,她才接受外灘教育專訪。在女神光環之後,張安琪下的是「女漢子」一樣的苦功:高三前,她可以連續10小時做題;大學時,她連續十幾天在實驗室工作16個小時;考GRE,她在3個月的時間裡,「除了呼吸,就是背單詞」。
張安琪並不是那種追求分數的「應試機器」,卻從自小的家庭教育中養成超乎常人的堅韌性格,談到自己下的苦功,張安琪說「我從來不把自己當作本科生,不把自己當作女生,也不把自己當作年輕人」。目前,張安琪已接到哈佛大學錄取通知書,她的理想,是將科研進行到底。
上海市大學生創新活動論壇上,楊福家院士(中)與鄭耿鋒教授(左)為最佳報告獲得者張安琪(右)頒獎
復旦四大學霸之一的「全能型學霸」張安琪出書了!
8月14日,擁有「門薩女神」之稱的復旦大學材料系大四學生張安琪和她的媽媽王飛現身上海書展,為兩人合寫的新書《門薩女神張安琪的成長之路》宣傳籤售。目前,張安琪已經收到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等頂尖學府博士錄取通知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今年8月底,她即將趕赴哈佛大學開啟五年的博士生涯。
在這本書推出之前,媒體筆下的張安琪是一個沒有短板的「完美化身」,她是復旦「全能型學霸」,美貌、高挑、聰明於一身,剛滿21歲就成為5篇SCI論文的第一作者,而且她還是新東方最年輕的託福老師,國際頂級智商俱樂部——門薩俱樂部會員,數次擔任門薩入會測試主考官。此外,從大二起,她還成為國家認證翻譯、中國譯協會員。
張安琪的相貌也足夠「女神範兒」,大眼睛,瓜子臉,一頭烏黑髮亮的長直發,加上178cm的模特身材,讓她走到哪兒,都能成為焦點。
然而,在最新出版的《門薩女神張安琪的成長之路》裡,母親王飛記錄下女兒成長過程。成長過程中的焦慮、迷茫、自卑……這些負面情緒,張安琪其實一樣也沒落下。
2007年得到青島二中直升班面試資格。她對直升二中也信心滿滿,為了各種備考耗費極大經歷,參加學校各種培訓。兩天後,結果揭曉,她榜上無名。
調整狀態,參加中考,最終依舊考上當地最好的高中——青島二中。卻在高中化學競賽中,以微弱的分差,與一等獎擦肩而過。
從高考考場走出來,幸運女神也沒有眷顧張安琪,因為數學、理綜失常,她只考了675分,無緣省狀元,與夢想中的名校失之交臂,她甚至想過復讀一年。
面對這些挫折,張安琪顯示出超越年紀的成熟。她說:「我經常鼓勵自己:所有事情的結局都是好的,如果不是好的,說明還沒到結局。」
張安琪在U21國際大學聯盟年會年會作學術報告
曾有網友通過微博訪談問張安琪:如何成為天才中的天才?
張安琪的回答是:「如果我是大家眼中所有的「天才」,我可以很確定的說,「天才」絕對不是輕鬆就能成功,而是需要拼了命的努力。
儘管年僅21歲,她已經決定終身從事科研工作。等到讀完博士之後,成為一名教授,找到一片淨土,追求學術理想。
在媽媽王飛的眼中,張安琪不是什麼「全能型學霸」,也不是「門薩女神」,而是一個韌勁十足的滿滿「正能量女孩」。
王飛是一位擁有20多年教齡的中學英語老師。她說,之所以出版一本「勵志書」,不是為了讓讀者「複製」,而是「引領」。張安琪8歲時,母女一同讀《哈佛女兒劉亦婷》,後來,劉亦婷成為了安琪的偶像,哈佛夢也埋藏在安琪心中。在母親王飛看來,幫助孩子樹立目標,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掘潛能,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有追求總比沒追求的人走得遠。
「我希望這是一本有營養的書。從第一批讀者反饋看,大家反映還不錯。有一位讀者反饋,從媽媽寫的東西裡獲得啟發和借鑑,從安琪寫的故事裡獲得滿滿正能量,就像打了雞血,馬上就去背單詞了,我想,這就足夠了。」
張安琪在復旦校園裡為「星動復旦」模特大賽拍攝宣傳照
在上海宣傳新書前一晚,張安琪母女在下榻的賓館接受了外灘教育的獨家專訪,講述「女神」光環背後,那些並不被外界熟知的學習之道。
「神跡」一: 備戰GRE,3個月搞定2萬單詞量
大一的時候,張安琪為了突破詞彙量瓶頸,突發奇想考GRE。此時距離最後的考試僅剩下三個月。三個月後,張安琪完成單詞量從5000到20000的轉變,終於過了單詞量這塊短木板。而絕大部分學生從大三才是準備GRE,大多數人前後總共要準備半年以上時間。通常,國內大學英語系學生大四準備專業8級考試時,要求掌握的詞彙量為8000個。
真實情況:三個月,單詞量從5000到20000,這個事實是真的,但是這三個月的狀態,在張安琪看來,「除了呼吸,就是在背單詞。」
她回憶說,記得有一堂高等數學課,她拿著GRE的單詞書偷偷背,結果背了10分鐘,實在撐不住,混混沌沌倒在桌子上睡著了,周圍的同學把她推醒,她又繼續背,過了10分鐘,再次倒了一下。那堂課,就在「倒下」和「推醒」的循環往復中,背出了不少單詞。
母女支招:「鬧市讀書」能力+安靜時刻的專注力培養
張安琪:於我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夠長時間工作的強大耐力。
高三下學期的時候,我可以做到連續刷10個小時數學壓軸題,到了大學,更是可以每天連續在實驗室工作長達16個小時。媒體在採訪我的大學室友是,他們說,張安琪經常在寢室裡學習三四個小時都不動,也不說一句話。
確實,有的時候不方便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我就會在寢室裡學習。從小鍛鍊的「鬧市讀書」能力延續至今,學習的地點並不會對我有什麼影響,無論周圍的人吃零食、聊天還是睡覺,我自巋然不動。
王飛:培養專注,先從培養抗幹擾能力做起。專注的大敵是環境幹擾,但沒有一個人能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和改變環境。琪琪剛出生時,我並沒有要求家人在她睡後時段刻意保持安靜。
熱鬧的場景孩子固然喜歡,但家庭每天必須要有安靜的時段。安靜,使人思想集中,頭腦清晰。在一個浮躁的社會裡,「思想」是奢侈品。對於一個女孩子,獨立思考尤其重要,如果她常能安靜思索,專注做事,就不容易被潮流裹挾,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神跡」二:腦中的兩套英語學習體系
張安琪的大腦裡有兩套英語學習體系,一個是自然學習的產物,另外一個是專門用來應付中國特色英語考試的體系。張安琪的高中時代,不喜歡聽英文課,幾乎沒有接受過中國式英語教學,但最後高考英語分數仍高達144分。大學時四級和六級裸考,成績接近滿分(四級659分,六級690分);託福首戰113分。
真實情況:青島二中校園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裡面有一大家子全都是英語原版書。她在高中時代看的第一本原版書是《飄》,接著是《巴黎聖母院》,《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雖然之前看過中文版,但看原著的感覺卻確然不同。她天天抱著這些書,甚至上課的時候也裝模作樣偶爾抬頭看看看老師,繼而低頭繼續看書。她的看書速度極快,只看情節,遇到生詞也不查字典,很多時候一天就可以結束兩本。高二結束,一大架子上的上百本原版書,全部讀完了。
母女支招:遵循興趣,不在乎名次
張安琪:我身邊有的同學早早拿到鋼琴十級證書,但交流起來,他們都說小時候練琴十分痛苦,無一不羨慕我童年的時光。我也曾經學習樂器和舞蹈,但都是隨性而為,媽媽從未逼迫我學習不感興趣的東西。從那以後,我一直遵循興趣的發展,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蛻變。
從我開始上學以來,爸爸媽媽從未要求我考出好成績,就算我的發揮真的很差勁,他們也會告訴我,考試發回失常是很正常的事,然後要求我分析試卷上每一道題為什麼會出錯。
王飛:在安琪的小學和初中階段,我和琪琪爸爸把分數和名詞看的很淡。我著力培養的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綜合素質比較高的人。分數隻佔一個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琪琪沒有來自父母這方的壓力。她也經常得意地顯擺:我爸爸不在乎我的名次。讓倍感父母壓力的同學羨慕不已。
看了琪琪寫的博文《我是怎樣學英語的》,讓我小小震驚了一下。第一,這個熊孩子竟然在高中階段都未為「應試」而戰。琪琪在高中看了大量的原版書,既不是老師布置,也不是父母催促,她甚至也不是抱著學英語的母的,純粹興趣使人。雖然琪琪不是為了學英語而都英語小說,但實踐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
「神跡」三:21歲發表5篇SCI論文
SCI即《科學引文索引》,是自然科學領域基礎理論學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資料庫,被國內外學術界當做制定學科發展規劃和進行學術排名的重要依據。SCI論文全部用英語寫就,術語晦澀難懂,經常讓研究生都覺得很頭疼。張安琪在大一寒假用電紙書帶回家數百篇SCI論文,並在過年期間抽空讀完300餘篇。大三和大四期間,勢如破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一共發表了5篇SCI論文。
真實情況:大一時起,張安琪就和學術接下不解之緣。復旦學院的啟航學術計劃,讓她第一次接觸科研。實驗室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安琪幻想著有一天,自己的名字會出現在SCI論文上。然而,科研沒有想像中的簡單,當周圍的同學在學生會或各類學生社團忙的如火如荼,她常常獨自守在實驗臺前,日復一日摸索著實驗條件,也常常日夜坐在電腦旁,調試著看似永遠跑不完的程序,還曾經有一篇論文,逐字逐句反覆修改十幾遍。最初的整整兩年,她參與了許多課題,閱讀了無數文獻,但一封封拒信,一次次考驗著她的決心。張安琪稱:這樣的蟄伏狀態整整持續的兩年。直到大三,她的所有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母女支招:「捏冰訓練」,培養意志力
王飛:安琪說過一句話:「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我很在乎她是否意志堅定,堅韌不拔。初一時,琪琪曾效仿偶像——哈佛女孩劉亦婷,「捏冰一刻鐘」來挑戰自己的意志力。果然,琪琪也做到了。
高三下學期,琪琪能整個寒假和周末,每天泡在圖書館裡,除夕、大年初一也不例外。上大學進入實驗室後,為了趕進度,經常在實驗室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到晚上關樓門時才出來。冬天,琪琪的手在實驗室凍出了凍瘡,她靠意志力堅持下來,終有成績。
「神跡」四:19歲的新東方託福老師
張安琪19歲時成為新東方最年輕的託福老師,徹底宣告經濟獨立。如今,她教過的新東方學生中,不乏考出了117分的託福高分的人。
真實情況:新東方的面試類似「闖關」,面試、筆試會淘汰很多人,張安琪曾敗在第一次試講。應聘新東方老師的試講環節,新東方的老師坐在地下聽課,按照主管的說法,他們就是一堆石頭,只有能把石頭講活,才有闖關成功。
張安琪第一次試講時,老師們各自分散開去,低著頭忙自己的事情,原來是老師們覺得這個19歲小女孩,面容稚嫩,肩膀瘦弱,面對年齡可能比她還大的學生,氣質上壓不住全場。
試講後的兩個月,張安琪每天中午跑到復旦光華樓下,旁若無人的練習講課,還跟周圍的人眼神交流,沒有人的時候,就對著空氣講。很快,這種「不要臉」的精神收穫甚佳,她可以坦然面對別人奇怪的眼光了。最終,第二次試講到了。她走進教室,面對臺下的「石頭」,對著空氣講了十分鐘,十分鐘後,所有人都抬頭了,用主管的話說,把「石頭」說活了。於是,新東方最年年輕的老師,就這樣走上了講臺。
母女支招:從不為年輕找藉口
張安琪:我從來不把自己當作本科生,不把自己當作女生,也不把自己當作年輕人。
我不喜歡給自己找藉口,比如說,同樣一件事,如果別人比我做得好,我就不會給自己找藉口,因為我還年輕,我可以比他們做的差。我不會有這種想法。我就覺得,只要是人,人家能做得那麼好,為什麼你不可以?
王飛:我覺得人應該用對自己採用高標準、嚴要求。因為你樹立了很高的標準,就不會給自己找藉口。只有像最高的人看齊,自己才能變成高人。
「神跡」五:高智商標籤「門薩女神」
2011年底參加門薩在上海的一場入會測試,成為門薩中國第78位會員。門薩俱樂部於1946年在英國建立,目前擁有10萬多名會員,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門薩測試試卷一般有30題,答對23題,換算成智商為148,也就是可以加入門薩俱樂部的標準。
真實情況:張安琪在網絡爆紅之後,網絡署名「完美主義」的門薩中國會員專門撰寫的科普文章,其中提到門薩入會測試的一些細節,比如採用45道圖形圖,時間上線為20分鐘。2007年前,中國內地報考門薩的入會率保持了100%的驚人紀錄,但是自從門薩在中國開設考點之後,這個數值已經被拉低到至少一半。
根據「完美主義」的觀點,門薩會員既不是奧特曼,也不是哥斯拉,他們只是一群稍微有點小聰明的人,聚在一起自得其樂而已。事實上,人們的學業是否優秀、事業是否成功、生活是否幸福、智商並不佔據主要因素。
母女支招:巧用」人體生理時鐘節律」,生育高智商寶寶
王飛:20世紀初,德國醫生弗裡斯和奧地利心理學家瓦斯波達通過長期觀察發現,人體生物節律中體力周期為23天,情緒周期為28天,智力周期是33天。這三種節律按正選曲線規律變化,分為高潮、低潮和臨界點。
高潮期內人的心情舒暢,經歷充沛,工作效率高,低潮期內人心情不佳,容易疲勞,健忘,工作效率低下。我計劃按照「人體生物鐘節律」進行「計劃生育」,最低想當然是找出夫妻雙方智力、體力、情緒三項都在最高值的日子,還要和女方排卵期重合,概率點當然很低。再三權衡下,我現在了夫妻雙方智力最高峰、情緒最高峰、體力一般般的日子,「私人定製」了這個小生命。
我想要提醒讀者,驗證一個理論的真偽,僅有一個樣本不具備權威性。我只是一個實踐者,不是專家。我在孕期就注意心境平和,多和胎兒對話,常聽優美音樂,在安琪的早期智力開發中做了大量工作。這也有助於開發期智力。究竟哪個因素佔據更大的比例?「人體生物鐘節律」科學與否?還請讀者自己判斷吧。
來源:外灘教育,作者:周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