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日復旦大學2012-2013學年獎學金頒獎典禮上,4位「學霸」亮相。其中材料科學系大四學生張安琪被稱為 「全能型學霸」。剛滿21歲的她是5篇SCI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新東方最年輕的講師,是國際頂級智商俱樂部門薩俱樂部的會員,數次擔任門薩入會測試主考官,是國家認證翻譯、中國譯協會員。她還有五年專業模特經歷。她被稱為復旦的「門薩女神」。昨天,她出現在央視、騰訊網等眾多媒體和網站上,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其實,她是咱青島走出去的一個勤奮女生,曾就讀青島長江小學、志成實驗中學、青島二中。 2010年考入復旦大學。對於「門薩女神」的稱呼,張安琪說她很不喜歡,「我覺得很膚淺,忽略了我的所有努力。 」她不希望成為明星,但昨天接到家鄉媒體的採訪,正在復旦大學圖書館裡學習的她仍然輕聲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記者 趙黎
張安琪簡歷
生於1992年12月,身高178cm大學:復旦大學 (2010級材料化學) 高中:青島二中 2010級1班初中:志成實驗中學2007級6班 小學:長江小學 2004級1班
傳奇1
接受過模特訓練
說起張安琪,二中的老師們對她的評價是個子高、效率高。 「我現在1.78米了,高二的時候走在路上,有模特公司發名片,說我可以去學模特。」張安琪說,抱著好奇的心態,她參加了培訓。那時候才15歲,模特公司只能和監護人籤約,張安琪媽媽給出的條件是參加訓練可以,但不能去參加商業活動。 「本來我做模特也純屬娛樂,後來參加過學校裡組織的活動,但那不是重點呵呵。」張安琪輕描淡寫地敘述,但她美貌與智慧並存的故事卻總成為新東方學生們的焦點,在網上,學生們會上傳各種張安琪上課的照片,驚呼遇到了「女神」。
傳奇2
門薩俱樂部考官
2011年開始,也是因為好奇,張安琪參加了門薩俱樂部的培訓,號稱是高智商俱樂部的門薩要求會員的智商測試值(IQ)不低於148。正常人的智商在90到109之間;110到119是中上水平;120到139是優秀水平;140以上是非常優秀水平;而80到89是中下水平;70到79是臨界狀態水平;69以下是智力缺陷。一般來說,智商比較高的人,學習能力比較強,但這兩者之間不一定完全有正相關。因為智商還包括社會適應能力。
「我是門薩的考官,但不是出題的人,門薩測試有一套試題庫,我只是監考。」張安琪說,門薩俱樂部除了智商不做任何的限制,平時大家湊在一起聚會,舉行平等、公開的智力交流論壇,但因為學業,除了年會一定會去參加,張安琪不常出席門薩的活動。
傳奇3
19歲兼職新東方
高三剛剛開學,張安琪抱著打醬油的心態參加了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沒想到拿下了全國一等獎。「當時我的感覺就是,那些『大牛』集體發揮失常。」當時山東一共33個全國一等獎,這些人再組織決賽,最後她拿了山東省十佳。高三下學期,她感到高考緊迫,好好學了半年,高考以144分收場。大一時,張安琪報考了GRE,拼命複習了三個月,成績近滿分。後來,作為唯一非英語專業選手代表上海參加亞洲劍橋商務英語(BEC)演講大賽中國賽區決賽,獲得三等獎。她的成績被新東方看中,邀請她做了兼職講師。 「從19歲開始教課,我培訓的學生有幾千人了,新東方的工資和獎學金足夠養活好幾個我。 」張安琪說,剩下的錢她會交給媽媽。
經歷
「考砸了」考進復旦
「大學以前我很愛玩的,高中了還在看漫畫、追美劇,喜歡唱KTV。因為當時覺得沒什麼可學的。 」張安琪的話得到老師的印證。曾經教過她數學的青島二中教務處副主任嚴賢付說,張安琪愛玩但學習效率很高,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她課上就能理解能記住,在初中和高中階段都穩居級部第一名。
除了智力的因素,張安琪說可能是自己沒有拖延症,總能迅速完成學習任務。因為有足夠的課餘時間做喜歡的事情,張安琪參加了化學競賽,拿下省賽區的二等獎,那一年,一等獎可以保送。 「高考的時候我考砸了,675分,報了復旦。 」張安琪說。
讀書
讀遍二中英文原著
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一等獎,19歲走上上海新東方講臺。大一參加GRE、TOEFL、六級均接近滿分。參加BEC Higher證書考試,獲華東賽區前15名,作為唯一非英語專業選手代表上海參加亞洲劍橋商務英語(BEC)演講大賽中國賽區決賽,獲得三等獎。張安琪的英語成績驕人。
「學英語有什麼好辦法? 」記者問。張安琪突然笑了:「這個問題被問過太多遍,所以我寫了一篇文章掛到網上統一回答大家。 」在那篇文章中,張安琪說對英語的愛好源於媽媽的培養。「我的父母都是高中教師,媽媽在我小時候就致力於培養我對讀書的熱愛,並盡全力滿足我大量看書的渴求。 」
「二中圖書館裡有一大架子英文原版圖書。像《巴黎聖母院》、《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等,雖然我早就看過中文版,但看原著感覺卻截然不同。我天天抱著這些書看,甚至上課的時候也偷著看。我看書的速度極快,很多時候一天就可以看兩本。到高二結束,一大架子書全部搞定。」「當時我們班不少人在準備出國留學考試,託福,SAT,覺得他們單詞量什麼的很是嚇人,不過我倒是樂得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面。 」
「有同學問我,看英文原著的時候遇到不會的詞,要查字典嗎?當然不要啦!查字典這種行為是多麼影響我讀小說的心情啊!換位思考一下,我們看中文文章的時候,偶爾遇到不認識的字難道也要搬出字典不成?遇到不會的,猜唄。猜不出來,直接跳過唄。反正不影響我看故事就好了嘛。不過久而久之,那些比較常用的詞出現次數多了,想不記住也難了。所以,大學之前從沒背過單詞,詞彙量也完全可以應付高考。 」
信念
只要醒著就在學習
進了大學才發現,原來除了高考的那些課程,還有這麼多可學的東西。在材料化學的領域裡,她愛上了納米材料的方向。自學,想到了新點子馬上做實驗,在實驗室一呆就是16小時。
張安琪說,大學裡她開始思考人生,從前追美劇看漫畫的愛好已經完全被拋到腦後。「可以這麼說,我只要醒著,就在學習,不管是去圖書館還是做實驗,都是學習。我吃飯很快的,新東方的老師都這樣,幾分鐘就結束戰鬥,吃飯時間可以忽略不計。 」在張安琪的微博裡,她發布了多幅納米藝術的攝影圖,對納米材料的喜愛溢於言表。
在一篇題為 《所有付出終將獲得豐厚的回報》的自述中,張安琪這樣寫道:回首大學四年,是奮鬥的四年,拼搏的四年,也是收穫與成長的四年。一路走來,我經歷了失落與喜悅的跌宕,體驗了汗水與淚水的交融,從稚嫩走向了成熟,由單純走向了廣博。
回憶到以前工作,張安琪寫道,「整整兩年,我在科研上投入了絕大多數時間和心血,卻沒有任何成果發表,也無從證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 」「雖然有這些顧慮,但我並沒有放棄的念頭。我骨子裡是一個不甘平淡、享受挑戰的人。既然決定要走的路,那麼跪著也要走完。 」
習慣
父母沒有過多幹預
張安琪是個地道的青島姑娘,父母是高中老師,但在學習習慣養成上,父母並沒過多幹預。 「我寫作業的時候父母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太管我。他們的教育屬於放養式的,比如上大學之後我才發現,會做飯的人很少,可在我看來,這就是一項技能,會做飯沒什麼好奇怪的。從小媽媽就告訴我,我是家庭的一份子,要分擔家務的三分之一,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完成。上志成中學的時候軍訓,上二中的時候住校,我是和許多同學家長一起鋪床、掛蚊帳、整理床鋪的,我爸媽把我和行李送到學校就走了。 」
名詞解釋
1.門薩俱樂部
門薩是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的名稱,於1946年成立於英國牛津,創始人是律師羅蘭德·貝裡爾和科學家兼律師蘭斯·韋林。當時,這兩位自認聰明異常的人突發奇想,編制出一些高難試題以測試智商,受到廣泛追捧。他們乾脆成立一個俱樂部,號召高智商的人士加入,通過充滿挑戰性的社團活動而使參加者的高智商獲得承認、肯定和不斷提高,並分享彼此的成功。門薩多年來堅持中立和非政治、非營利的原則,至今不變。門薩國際總部和各俱樂部也組織一些收費的活動,以及一些出版活動,但收入全部用於俱樂部的拓展和完善。所有參與者個人不獲利。
門薩的英文名稱是「MENSA」,是拉丁語中「圓桌」的意思。門薩取自圓桌的意思就是希望人們能夠平等的坐在一起。
2.SCI論文
SCI (Scientific CitationIndex)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創刊於1964年。印刷版、光碟版從全球數萬種期刊中選出3300種科技期刊,涉及基礎科學的100餘個領域。每年報導60餘萬篇最新文獻,涉及引文900萬條。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