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青
編輯/青青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老師會隔三差五地布置一些作業,其中有手工作業,也有繪畫作業。小麗在一所各方麵條件都不錯的幼兒園擔任幼師,學校特別注重小孩全面發展,每個禮拜都會讓老師布置一些作業。
這周老師布置了一項繪畫作業,讓孩子們回家畫媽媽的睡姿,第二天作業收上來一看後,老師立刻笑翻了。
第一位小朋友的作業就讓老師有點摸不著頭腦,如果不是小孩在旁邊利用英文注釋,根本看不出來孩子畫的是一個人。畫上的這位媽媽頭髮稀少,睡在枕頭上,雙手在拉被子,而最讓人覺得驚悚的是,這位媽媽的脖子特別長。
比起第一位小朋友抽象的畫風,第二位小朋友的畫就顯得簡單很多,一眼就能看得出來是個人躺在床上。
這位媽媽被子蓋得非常厚,把脖子都遮住了,而從這幅畫中不難看出,這位媽媽平時肯定特別愛美。因為即便在睡覺,媽媽也把頭髮放在旁邊,看得出來非常愛惜自己的一頭秀髮,不過這發量實在驚人。
第三位小朋友的畫就顯得非常搞笑了,估計這位媽媽平時經常玩手機。即便躺在床上,穿著秋衣秋褲,仍然翹著二郎腿在刷手機,雖然畫法稚嫩,但每個細節都表現得特別棒。網友們看到孩子的畫作之後紛紛調侃道:媽媽三天沒打我了。
其實通過這三幅畫不難發現,雖然孩子的繪畫能力不是太強,但他們的觀察能力非常出色,在細節上,每個人表現得都特別好,觀察力是一個人的重要能力,在未來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多帶小孩外出走走
家長平時不要讓孩子總是呆在家中,有空的時候也要多帶他們外出走走,多帶小孩去植物園或者動物園。外面的世界有很多新鮮的東西,會有不一樣的動物,不一樣的樹木,小孩通過觀察這些不同的東西,也能增長見識,學習到有趣的知識。如果一個人總是待在家中,每天面對手機和電視,這對培養觀察力肯定沒有什麼幫助。
二、平時生活中適當引導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也可以適當引導小孩,可以讓他們觀察螞蟻搬家,讓他們觀察一朵花開放的過程。家長可以一步步引導小孩,把一件事物觀察得更細緻。比如觀察一朵花時,很多人首先看到的就是花,會忽略其他的東西,比如花朵上的樹葉以及花朵枝幹上有沒有蟲子。能夠觀察這些小細節,恰恰說明小孩觀察能力強。
三、循序漸進
因為年齡的不同,小孩的觀察能力也會不一樣,家長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讓孩子一兩天就學會觀察細微的事物,應該一步步來引導。在觀察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小孩年齡特點,對年幼的孩子,家長可以讓他們觀察一些簡單的東西。但對於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如果讓他們觀察過於簡單的東西,小孩可能也會覺得沒意思,因此其中的度,家長一定要把握好。
四、藉助某些工具
對於一些細微的東西,我們肉眼可能看的並不是那麼仔細,此時就可以藉助一些工具,比如放大鏡,顯微鏡等。這些東西都能在肉眼觀察不到的時候起到作用,小孩在使用這些物品,看到一些從前看不到的東西時,學習熱情度也會提高很多,這對於培養觀察力有很大的幫助。
在培養觀察力這件事情上,家長要明白不管什麼事情,最重要的便是堅持下去。而觀察力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培養成功的,因此只有長期堅持,才可以讓小孩擁有這項能力。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