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官窯青花瓷,貪玩的皇帝和他的美麗創造

2020-12-24 懶遊的故事

本文繼續徜徉介紹臺北故宮,在浩瀚的中華瑰寶中徜徉。

這麼寫下去,感覺自己就像郭德綱相聲裡戲謔高峰的臺詞,「這是直奔老藝術家去啊」。

在臺北故宮的館藏文物中,共有瓷器兩萬五千三百一十件,與北京故宮的三十多萬件瓷器比起來並不算多,但這裡的每一件瓷器都可以稱得上是陶瓷藝術史上的巔峰之作。

目前完好保存下來的全世界難得一見中國青花瓷器,歷年來數次刷新各大拍賣會的最高價格。

臺北故宮館藏明清時期官窯瓷器,這些寶貝都是中國人在火與土的靈動中閃現出來的智慧與力量,它們的溫潤與晶瑩,它們質如美玉的外表下,還有凝固在釉色中的情感,流淌在胎骨上的歷史和信息。而臺北故宮也通過許多的展覽,讓普通人有機會近距離地欣賞它們的美。

公元1426年,朱瞻基開始了龍椅上的歲月,年號宣德。儘管在位只有短暫的十年,明朝還是在他手裡到達了最繁盛的時代。然而和歷史上許多貪玩的皇帝一樣,我們同樣可以在他身上尋跡到藝術品性,而他對瓷器的燒造有著超出常人的興趣。

這段時間瓷器燒造開始呈現出更加美麗的創造,臺北故宮的歷次宣德官窯展覽上,青花是最龐大的家族,精美的外形和釉色顯示出青花瓷在當時皇家的地位。

青花瓷造型多樣化,紋飾也多樣化,瓷器胎體本身有大有小,一些小瓶的也很精美。精巧特別的器形,白地蘭花的清新,宣德官窯的青花瓷器,在當時迅速地徵服了世界。即使在一個特別高級的殿堂裡它也不會失色,如果在一個很小的屋子裡會滿堂生輝。

器作象生鴛鴦形,背上有圓孔,插飾一滴管,底平無足。全器以藍地留白技法裝飾,除羽毛以及飾於胸腹間卷枝花和眼、冠與款地留白外,餘均施青釉。胎骨較薄,青釉勻濃,偶帶褐綠色斑,白釉腴厚,釉面滿布細小氣泡。器底無釉,白胎堅細,略呈鐵質斑點。左翼上留白地內青花橫書「宣德年制」一行四字楷款。

此器精巧輕勻,以範模二面做成,稍經修飾,器底、腹尾間遺留明顯範線接痕一道。

直圓口,深弧壁,平底,矮圈足。外璧繪轉枝蓮花六朵,口沿卷草紋一周;器內口邊飾折枝四季花紋一圈,內壁畫折枝花果六枝有:桃實、石榴花、荔枝、菊花、柿子、牡丹花,器心雙青線內畫折枝石榴花果紋,口足間加飾青線十二道。青花濃豔呈紫藍色,並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鐵褐疵斑胎地大多下凹,沿邊青花則見暈散。釉面氣泡疏朗晶亮。胎骨均勻底略重,圈足較窄平削,底及圈足露胎,胎質潔白細膩,略帶鐵質斑點。

此類直口大碗,又名磬口碗或墩子碗,明初洪武時開始製造,青花或釉裡紅器常見此一造型,永樂、宣德繼之,有大至四十公分以上者,氣勢非凡,成化以後則已罕見。此器口沿邊飾及蓮花繪法均與宣德極為相似,器無款識,但宜為永樂至宣德時期珍品。

圓口,直頸,上微侈,圓鼓腹,平底無足微凹。天球瓶因形似天上的星球故名。口沿下飾卷草紋一周,上下各加飾青線二道。圓腹通體畫一回首騰雲飛奔的行龍,張口、吐舌、露牙,雙目圓睜,四肢騰躍,龍身畫滿鱗甲,雄武矯健,頸部、隙地則飾以十字雲紋與三出雲紋。釉色濃重帶灰,多處有褐綠斑及褐綠、褐黃、鐵褐結晶疵斑,鱗甲尤甚,青花釉內滿布大小氣泡,疏朗晶亮。釉面瑩潤,白釉泛青。胎骨厚重,圓體、頸部均見拉坯遺痕,底部露胎無釉,胎質細膩。

永樂、宣德年間,盛行燒制大型器,如天球瓶、扁壺等,而天球瓶尤盛於宣德年間,紋飾以雲龍、波濤龍紋,花卉紋等最為常見。宣德此類大器,極少帶款識者,故與永樂不易分辨。此器雲龍畫工精細,應為永樂、宣德過渡時期所燒造之器。這是一種在白胎上描繪青料,然後罩上透明釉色的釉下彩瓷,而青花瓷黃金時代也定格在了宣德時期。

這樣的青花花卉燈,全世界幾乎沒有同樣的器形,目前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油燈上的青花是釉大彩,在十六十七世紀時,這種彩飾曾經風靡全世界,西方貴族之家因為擺設了這樣的幾件瓷器,能夠炫耀自己的尊貴地位。

人們在感嘆這些美麗青花瓷器的同時,也忍不住好奇宣德官窯的創造力。相傳千年的工藝,在古老的窯爐中修整、鍛造。呈現的不僅是淺韻青醇,還有周杰倫《青花瓷》的傳唱中留給人們的回味,回味那些不曾流散的傳承,這種傳承是景德鎮青花瓷器製作的綿延,也是宣德青花大氣磅礴的再現。

瓷器曾經是中國給予世界最為熟悉的印象,然而藏在這些如冰似玉的晶瑩中,還有許多未知等待人們去追尋和探索。對於臺北故宮來說,館藏的兩萬多件古瓷器在等待他們一一整理和認識。

請繼續關注下文。

相關焦點

  • 明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瓷
    明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豔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和永樂青花瓷器並稱永宣,又被稱為宣青,是我國名貴的青花瓷之一
  • 同樣是瓷器,宣德青花瓷憑什麼這麼高貴?
    青花瓷的拍賣價格也很美。俗話說「亂世藏金,盛世藏瓷」,青花瓷價格上漲速度遠遠超過其他品類陶瓷,幾乎是一年一個價。清代官窯青花瓷中的珍品在10年內價格甚至能翻上幾百倍。但最高貴的青花瓷還屬宣德青花瓷,就在去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的其中一場明清御瓷專場,一個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碗拍出了兩億的天價。
  • 明宣德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明宣德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宣德窯生產的品種之多是空前的,釉下彩方面有青花、釉裡紅及青花釉裡紅。單純的釉上彩有釉上紅彩和五彩,釉下和釉上彩相結合的品種有青花紅彩、青花黃彩和鬥彩。單色釉方面有甜白、紅釉、藍釉、灑釉、仿龍泉釉、醬色釉、低溫綠釉、孔雀綠釉、仿哥釉和仿汝釉,雜釉彩方面有刻醬彩和各種金彩器等。
  • 宣德青花瓷|三招識別宣德青花瓷,修煉成「火眼金睛」的法寶
    所以古玩行就成了那些落魄的貴族、當鋪還有走危險的路的不法分子出貨和銷贓的渠道,因為古玩行是他們把手裡寶貝變現的重要途徑。來古玩行,就是更安全的地方。古玩行有一個規矩,就是買賣雙方的保密規矩。古董商人們憑藉自己的眼力和知識從這些古董販子裡用最優的價格買到最好的寶貝。說地有點多了,今天的主題是宣德青花瓷。
  • 珍貴的青花瓷 | 「大明宣德蓋碗」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 漫談明代官窯瓷器生產歷史背景(宣德)
    宣德,即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年號。如果說在藝術品行業,宣德就太出名了,宣德青花、宣德爐、宣德佛像都是市場的寵兒。說宣德,首先得從他父親明仁宗朱高熾說起。朱高熾,又是一個對民間來說存在感不是很強的皇帝,主要是因為其父親(朱棣)光芒萬丈,加之即位不足一年就與世長辭,所以能留給廣大人民群眾口口相傳的故事實在不多。
  • 宣德時期的青花瓷該怎麼辨別
    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豔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和永樂青花瓷器並稱永宣,又被稱為宣青,是我國名貴的青花瓷之一,宣德青花,承接了永樂青花瓷器的輝煌,由於鄭和在永樂期間多次下西洋,帶回來了不少青花瓷彩繪所需要的蘇麻離青,所以早期宣德青花瓷都是採用進口材料燒制的
  • 宣德年的官窯蟋蟀罐,傳世有多少?憑什麼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時至今日,宣德官窯蟋蟀罐極為珍貴已形成共識,究其原因:一是宣德官窯生產的蟋蟀罐年款書寫鄭重,繪畫精美,紋飾特別新穎而又豐富,是宣德官窯瓷器中質量最好的器物;二是非常稀有,中國國家博物館沒有,臺北故宮博物院沒有,北京故宮也僅有一件無蓋的「大明宣德年制」款仿汝釉蟋蟀罐。
  • 詳解「空白期」青花瓷重要特徵
    ,北京保衛戰勝利後,1450年迎回他的哥哥,七年之後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從弟弟手上搶回了皇位,改年號「天順」。土木堡之戰在這段動蕩時期,由於皇朝頻繁更迭,導致基本沒有官款的瓷器出現,但近些年通過一些學者的研究,發現了一批風格獨特的青花瓷,同時具備明初和明中期瓷器的特徵,以此為據,進一步分析
  • 筆鋒婉轉,畫風舒展,宣德民窯青花瓷絕對不簡單
    大家先腦補一下周杰倫那首《青花瓷》,第一句我覺得就是說的永樂、宣德青花瓷,拋開動輒幾千萬的官窯,我們來一同欣賞下民窯,筆鋒婉轉處畫風舒展,宣德民窯青花同樣不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民窯器在明代是個什麼角色。
  • 耿寶昌:讀懂宣德時期青花瓷,這幾點鑑定方法簡單方便,記得收藏
    明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有「開一代未有之奇"之稱,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豔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和永樂青花瓷器並稱永宣,又被稱為宣青,是我國名貴的青花瓷之一。
  • 青花瓷15之鑑別永樂青花和宣德青花我們應當注意和規避的問題
    二、鑑別永樂與宣德青花的方法相較於永樂瓷,甚至比永樂瓷更值錢的是宣德瓷。我們總說陶瓷的整器,是千萬分之一的遺存。據說宣德在位十年期間給自己燒了三十多萬件青花瓷。但可惜在之後連年的戰亂中,被保留下的宣德瓷整器也不多了。尤其是官窯的瓷器,所以說雖然宣德燒了幾十萬件青花瓷,但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是宣德青花的殘片。
  • 李成仁藏品:明宣德青花海藻紋十稜碗
    宣德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作為明仁宗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深得祖父永樂皇帝的寵愛,不僅立朱瞻基為皇長孫,而且每次巡幸北徵都會帶上他,並選用翰林諸臣為其講經史、習政務、增廣見識。這使得朱瞻基後來成為一位才華出眾、能文能武的守成之君,「太平天子」。
  • 記住這些特徵,在明初民窯青花瓷鑑定方面,你就是半個專家
    明初民窯青花瓷的範圍是什麼?根據一些學者的著作,將明代民窯的青花瓷分為明初、明中期和明末三個階段,明初指洪武、經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至天順朝,簡單來說就是朱家的前四代人,不到100年時間,這段時間也是明代民窯的恢復和發展階段,之前是延續多年的戰爭。
  • 宣德皇帝與「蟋蟀罐」悲歡往事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在中國歷史上養蟋蟀和鬥蟋蟀是皇宮貴族文人雅士的一大喜好。到明代早中期,養蟲、鬥蟲之風非常盛行。宣德皇帝就對養蟲和鬥蟲就十分喜好。
  • 明宣德鮮紅釉綬帶葫蘆瓶
    鮮紅釉最早起源於元代末期,成熟於永樂,最漂亮的要數宣德,據說宣德時期燒制的鮮紅釉和霽藍釉釉水中添加了紅寶石與藍寶石,因此豔麗無比,鮮紅釉也叫祭紅、牛血紅、寶石紅等。有文獻如此描述永宣鮮紅釉「光色純隱、殷紅灼爍、寶光耀目」。宣德鮮紅釉的釉水色澤沉穩、美豔異常,因此坊間一直有「永宣之後無紅瓷」一說。
  • 只需4點讓你讀懂宣德時期青花瓷,簡單方便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了明代永樂時期青花瓷的藝術特徵,正好有網友在評論中曬出宣德時期青花瓷照片,今天我們就以同樣的角度,再來淺析一下明宣德時期青花瓷的藝術特徵第一,紋飾繪畫是明代宣德青花瓷的主要裝飾手法,以紋飾取勝的宣德青花瓷
  • 明朝宣德皇帝做了什麼,致使其母把他的蟋蟀罐悉數砸碎,只剩3件
    明宣宗是歷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他德才兼備,任用賢臣,勤政愛民。他在位期間政治清明,國家強盛。《明史》賦予宣宗很高的評價,成就甚至能和周成王、康王,漢文帝、景帝媲美。宣德青花瓷器蟋蟀罐蟋蟀皇帝明宣宗宣德皇帝不僅有傑出的政治才能,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才能。他對詩、書、畫都頗為喜愛,而且有一定成就。
  • 洪武,永樂,宣德時期,青花瓷
    大家好,我是曹麗,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洪武,永樂,宣德時期,青花瓷。洪武(公元1368-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用洪武年帶有洪武官款的瓷器。對元末和洪武瓷器的分期問題,目前國內外存在著不同的觀點。
  • 說說青料,那些決定了青花瓷興衰的著色劑
    青料是青花瓷生產的必需原材料,屬於釉下高溫顏料。青料的質量和呈色控制技術決定了青花瓷的興衰和發展。青花瓷的釉下花紋是以氧化鈷料為著色劑來進行描繪裝飾的,大體分為含錳量高含鐵量低的國產青花料和含錳量低含鐵量高的進口青花料。國產的青花料主要有:平等青、石子青、浙青、珠明料;進口料則主要是蘇麻離青和回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