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面對結局,就不要隨便伸手!
這是身為資深老記者的男主黃政民說的話,背景板是自己最尊敬的前輩,因為在報紙裡說了不該說的話,被誣陷而後離世。《沉默警報》的劇情風格與韓劇以往的套路相同,針砭時弊的揭露記者職業的弊病,血量充足,卻也讓人感觸,無它,唯有感慨而已。
從劇情上來看,《沉默警報》與曾經14年李鍾碩與樸信惠上映的《匹諾曹》有些相似,匹諾曹病症的女主有著不能說謊的奇怪病症,於是從事記者行業後,格外受到觀眾的青睞。而沉默則是仔細耕耘而行之,講述了一大波沒有匹諾曹病症,在不說謊的狀況下,混口飯吃的記者群體們,這樣的社會人顯得格外貼地且有些人情味。
林允兒飾演的女主說:想要不說謊混口飯,才會選擇記者職業。很有內涵的一句話,也很扎心的一句話。劇情裡「每日韓國」的新聞播報群體們,與其說是記者,倒不如說是公司員工,低頭有飯吃,抬頭浪街頭,這樣的怪圈,造就了太多男主那樣的本有夢想,卻被現實打敗的一大波記者群體,於是靠著製造話題,成為了生活的職業。
但人畢竟是有熱血在內的,記者職業的定義就註定了那些拿起筆尖子的人,一旦寫起了東西,就很難放下鋼筆。所以男主的前期很明白地被編導設定成了經驗積累,時間和新聞事件處理的沉澱,造就了男主潤滑油一樣的職業生活,而標題黨和網絡新聞給了男主最有力的軟武器,當林允兒的女主放下飯勺開始講東西時,就會有不一樣的爆發階段。
生存與良心,艱難的選擇,複雜的訴說。所以才說韓劇《沉默警報》真敢報,先告訴觀眾,哀民生之多艱,就要有能哀嘆的資本,而後來講如何才能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就像男主的選擇一樣,先沉淪;最後再用良心的選擇,來左右重生的時間,因為男主明白,唯有自己能夠接受最終的結局,才能真正做主一些能夠寫出去的新聞節目。
任何可以稱之為熱點的新聞,都會有人的元素在內,而當有人為的元素,就免不了要注重影響力的問題,而每當有不想被人看到的東西出現,人為幹預之後,再放出新的東西覆蓋幾遍,都會變成舊的,不被人關注的東西。唯有那些有良心的記者們,才會記住自己的節目,想要給人民一份滿意的真相,而這也是《沉默警報》給出的職業弊端。
劇情裡有段男主培訓新人的故事很有意思,4位新人,最有經驗和能力的1位女新人,來實習的時候意氣風發,轉臉就被貼上了「永遠敲不開最後一扇門」的標籤。輪崗實習的時候每個領導都對這位女新人讚不絕口,卻都有著同樣的判斷,不可能轉正。只是因為「小城市,小學校畢業」,就成為她從業史上的最大磚牆,打不開的那種。
扎心嗎?卻是社會共性問題之一,放在韓劇裡的記者群體裡,屬於一小撮最不起眼的問題裡的一個而已,卻被毫無顧忌地播報出來,可想而知,不說謊混口飯吃的記者行業,有多難熬。還好我們的行業群體沒有像他們那樣無所顧忌,也因此成就了國內資訊自由發達的現狀。
綜合評價為好劇,值得一看,但要驚爆眼球,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發酵,且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