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面試現場,吳秀妍幫李智秀整理準考證,兩個人就此搭上了話。秀妍問坐在旁邊的智秀:「是大學畢業後第一次申請實習生吧?」智秀有些遲疑,反問了秀妍。秀妍說:「我是最後一次了。對我來說,專職不太適合。」
同另外兩個人一起,秀妍和智秀以實習生身份順利地進入了「每日韓國」。數字新聞部韓俊赫被要求帶這四個實習生新人,負責做出最終的實習生培訓評價,決定轉正人選。
四個人中,吳秀妍年齡最大,實習經歷很多。洪圭泰在美國留過學,不到三十就有兩個碩士學位。姜周安,在油管做過主播,雖然時間不長,關注人數不太多,但是考證拿過很多獎。李智秀,因為面試中一座右銘「飯比筆更有力量(雖然筆比槍強大 但飯比筆強大)」出圈,甚至讓韓俊赫誤以為她有後臺。
吳秀妍顯然對自己年齡最大有些介懷,韓俊赫則表示年齡絕對不是問題。然而在看到吳秀妍的學歷部分時,韓俊赫有這樣一段內心獨白,問題是畢業學校,年齡不過是個數字,畢業學校也不過是幾個字。但很可惜,再怎麼努力打不開最後一扇門。就算打開最後一扇門進來了......
秀妍問韓俊赫:「前輩,您知道我是小城市大學出身的吧,在每日韓國裡有小城市大學出身的嗎?」 韓俊赫解釋:「我們不會去問互相什麼學校出身的,所以不太清楚。說實話,據我所知應該是沒有的。」
秀妍滿眼失望地說:「果然也是一樣的啊!我很努力的去做,但不管再怎麼努力,最後一扇門還是打不開呢!這次是我最後的一次機會啊,因為就只是一直懷抱著做記者的夢,其他的什麼都沒有準備。如果連這次機會都錯過了,今後我要怎麼辦?實在是找不到答案了啊。之前的助學貸款也還不上,我才是沒有自知之明的瞎蹦躂吧!」
韓俊赫安慰吳秀妍:「不管是社會部的楊次長還是我,至少,在社會部和我們部門的評價上,你是最高的。別那麼快就放棄,盡全力做到最後,也有可能會有不錯的結果啊!」
秀妍在進入公司之前就視韓俊赫為偶像,受到了偶像前輩的鼓勵,秀妍心中充滿了希望。
韓俊赫也知道自己不能保證她可以轉正,但是對於秀妍來說,光是被尊敬的前輩所認可,就已經很感激了。
實習最後一天,局長和韓俊赫吃飯時說:「雖然吳秀妍評價很高,實習經歷比較多,所以會比較突出,但是再怎麼說讓這種人進公司是不是不太妥當,每日韓國的名聲擺在那呢!」
韓俊赫還是想爭取一下:「最近大企業也紛紛開始盲選,不就是因為這樣嗎?不因學校和資歷而抱有偏見,只注重人的潛力。」
局長卻嚴肅說道:「古今之外,萬古不變。名號就是能力,也是潛力。總之,我不能容忍編輯局有她這種瑕疵,你負責把吳秀妍踢走!」
就在此時,包括秀妍在內的四個實習生剛好就坐在隔間貼臨的座位上,智秀受到了衝擊,秀妍更是已經泣不成聲了。這一幕也被韓俊赫看到了......
回到辦公室,韓俊赫把四個實習生領到會議室,他想再鼓勵一下這幾個年輕人,尤其是秀妍。
韓俊赫有些激動地說:「你們有熱情,你們才剛剛開始沸騰。所以,即使再累也不要妥協,無論旁人說什麼也不要熄滅那把火,讓它越燃越旺吧!」
即使是實習生最後一天,秀妍還被安排了值班工作,韓俊赫為吳秀妍抱不平,在簡訊裡安慰吳秀妍,並且帶了夜宵給她。
然而秀妍沒能等到夜宵,發完新聞稿(遺書)之後,她打開長有秀秀花(智秀、秀妍名字組合得來的名字)的窗戶前,吹著迎面而來的風,向韓俊赫表達了感謝和歉意,吃著智秀帶來的紫菜包飯,人則掉到了樓上車子上......
的確,就像智秀說的那樣,窗戶外長出的那朵被命名為秀秀花的野花,就像秀妍一樣,很了不起。它艱難地爬到這裡來,鑽破縫隙,好不容易綻放開來。然而,秀妍沒有野花那麼幸運,關於秀妍的故事在中途夭折了。
這部由黃政民、林允兒主演,改編自小說《沉默警報》的韓劇《Hush》剛開播就因職場學歷歧視引起了廣泛的共鳴。無獨有偶,近期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也真實展現了職場中對於學歷低、年齡大的歧視現象。
《令人心動的Offer》中,丁輝在眾多優秀大學畢業的實習生中,他的經歷似乎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雖然丁輝已經比我們大部分人優秀很多了,而且還那麼努力。然而不出所料,丁輝還是被淘汰了,這也讓眾多喜愛丁輝的網友意難平。
可能有人會說這只是一檔綜藝節目,君合為了立住自己的高逼格形象,肯定不會要二本、跨專業的丁輝。但是客觀來講,丁輝在這些實習生中學歷確實低,同樣是求職者,985/211畢業的和普通二本畢業的,哪個公司不會更青睞前者呢?何況君合作為國內知名律所,畢竟是紅圈所,要求高也在情理之中。
不得不承認,在職場中確實是存在學歷歧視。985/211看不上普通二本的,二本的看不上大專的,大專的瞧不上高中學歷的......雖然這一定刺痛了不少人的心,然而這卻似乎成了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
不可否認,學習成績高低也是一個人學習能力、智力水平的一種體現。這也是為什麼國家各個專業領域中,專家學者們學歷都很高的原因之一。
當然也有一些個例與學歷重要這個觀點相悖。我們生活中,也有不少名校畢業的學生,因為種種原因,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也有不少草根出身,最後成就一番事業的。但是拿個例去證明普遍難免有些片面。
職場有扇學歷低輕易打不開的門,雖然這個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說不定能看到更加明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