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早晚溫差變化大,氣候乾燥,是寶寶發燒的高峰季節,孩子生病的時候 就像「外敵」在侵入孩子的身體,有的家長會過分著急焦慮,這時候要怎麼做?
發熱的主要原因在於感染,其中最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還有腸炎、菌痢等消化道感染,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傳染病,以及寄生蟲病等。其他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病,以及風溼熱、川崎病等結締組織病,也會引起小兒發熱。
向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在發燒?
1、量體溫,如果溫度不超過38.5℃,暫時不用吃藥;
2、觀察精神和臉色狀態;
3、孩子身上是否出現皮疹?
4、孩子的耳朵是否出現不適,總拽一側耳朵?
5、孩子是否伴有嘔吐的腹瀉?尿液有沒有異常的顏色?
6、咽部有無紅腫?嗓子有沒有化膿,舌苔是否厚重,嘴裡有無異味?
7、是否伴隨畏光、呼吸聲明顯或者困難、頸部疼痛、痙攣抽搐等症狀?
8、是否存在脫水症狀?例如口乾、無尿且無法喝水。
總之,當孩子除了發燒還伴隨著其他症狀時,請及時送醫。
遇到孩子發燒應該怎麼處理?
如果大冬天,尤其是在半夜,天寒地凍,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遇到孩子發燒怎麼辦?
• 首先看看孩子精神狀態
孩子生病的時候,家長第一要關注的就是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特別萎靡、臉色慘白、甚至有呼吸困難等問題,就要馬上去醫院。即便是半夜也不能耽誤。如果孩子只是不舒服,精神比平時差一些,能睡覺,那家長就可以在家做一些應急的處理。
• 超高溫或者超低溫,都要馬上送醫院
如果孩子發燒高於41℃,或者體溫低於35℃,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急診就診,不要猶豫。超低溫可能比超高溫更危險。
• 送醫的過程中要注意平衡散熱和防寒
半夜出門,此時氣溫最低,寒邪最盛,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再受風受寒。最好是叫計程車或者開車到門口接送,減少孩子再次著涼的機率。到了車裡或者醫院室內,就要注意散熱。孩子高燒,很多家長送到醫院還是捂得厚厚的,裡三層外三層包裹得緊緊的。孩子不能散熱,還越捂越燙,更難退燒了。防止受寒又要兼顧散熱,這是大冬天尤其是半夜孩子發熱最要注意的問題。
• 在家緊急退燒處理
如果家長判斷孩子還沒到馬上送醫的程度,在家可以先做緊急退燒的處理。孩子發燒,最常用的就是退燒藥美林和泰諾林,美林是布洛芬製劑,泰諾林是對乙醯氨基酚製劑。使用之前一定要仔細看說明書。
1、超過38.5℃可以使用退燒藥。有高燒驚厥史的孩子,發燒38℃就要使用。有些孩子是在下半夜熟睡狀態中高熱,如超過39℃,這個時候要叫醒孩子吃退燒藥,配合餵水退燒。兒童或家庭成員有解熱藥過敏史者,不要用退熱藥。需要提醒的是,儘量少打退燒針,一方面會損傷臀大肌,另一方面降溫太快、出汗過多,可導致虛脫。
2、同類退燒藥使用間隔時間不能低於6個小時,24小時內不能超過4次。不同退燒藥交替使用間隔時間不能低於2個小時。
3、使用退燒藥後,孩子會流汗然後退燒,所以服藥後,要給孩子多餵些水,可以耐心的餵一些溫水。
4、吃退燒藥其實就是讓孩子流汗退燒,孩子發燒的原因並沒有被解決,所以孩子可能過幾個小時又會燒起來,這也是正常的。正邪相爭,需要一個過程。
5、吃完退燒藥讓孩子睡覺,如果孩子能安睡,也會促進他恢復。不要過於打擾孩子。
6、如果不使用退燒藥,也可以配合用小兒推拿的方法來操作。小兒推拿最簡單的就是清天河水和退六腑。或是搓腳心和四肢,先搓腳心,再搓小腿、小手、胳膊、後背,最後將寶寶兩隻小耳朵搓熱,再搓搓百會穴。一會兒寶寶就出汗了,體溫也就降下來了。
清天河水
退六腑
7、可以熱水泡腳或溫水洗澡,可用溫度在40℃左右的溫水給寶寶泡腳,水要沒過腳踝。撫搓寶寶的兩個小腳丫,有利於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溫水浴是被認為的最好的物理降溫方式,水溫要控制在36-37℃。孩子可以坐到盆裡,也可以採用淋浴的方式,這個過程至少要持續20分鐘到半個小時才能起到降溫的效果。同時,在孩子洗過熱水澡後,家長要及時幫孩子擦乾身上水分,注意保暖,以免著涼。
•為什麼孩子體溫會反覆,一早降溫下午又燒起來?
這和導致孩子發熱的病原體有關。在兒科門診中,80%—90%都源於病毒感染。病毒進入人體後,會寄生在呼吸道上皮細胞,藉助細胞來進行繁殖。繁殖到一定程度後,病毒就會把細胞破壞掉,一批病毒因此釋放出來,或是感染周圍的上皮細胞,或是往下呼吸道進軍,甚至可能發展到肺裡。機體為了「迎戰」這些病毒,就會把體溫調節上去。
病毒是一波波釋放的。這也就導致了孩子體溫會反覆,明明早上退燒了,下午可能又會發燒。正常情況下,病毒進入人體三五天後,人體產生抗體,病毒趨於衰竭,體溫就會逐漸正常。
做好預防才是關鍵
做好以下兩點就能大大減少孩子冬季發燒的機率。
•玩耍注意衣物增減
帶著寶寶外出遊玩,最好選擇容易穿脫的衣服,根據寶寶的玩耍情況增減衣物。準備幾條乾爽的毛巾,墊在孩子的背部,毛巾汗溼後可以直接更換毛巾。適當增加孩子戶外鍛鍊,增強體質。
•夜晚睡袋用起來
喜歡滿床打滾的孩子建議晚上睡覺的時候,穿上輕薄舒適的睡衣,並且給寶寶準備一條厚度適中的睡袋。
•避免人群密集的場所
帶寶寶外出時,應儘量避免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人多的地方細菌病菌也多,孩子之間容易出現交叉感染。如果確實需要到人多的場所去,可給孩子佩戴兒童專用的口罩,並且逗留的時間不要太長。回家後還要記得先洗手。
•合理搭配飲食,均衡營養
均衡營養是提高身體抵抗力的一種方法。孩子的生長發育越正常其抵抗疾病能力也就越強。在日常生活中,適當攝入動物性食物,如魚肉、瘦肉等,也要多吃穀類和新鮮的蔬果,合理搭配飲食,保證營養均衡。
•保持整潔乾淨的生活環境
寶寶的生活環境保持乾淨整潔,如寶寶入口的餐具要每天清洗,定期消毒;而玩具、衣物等其他用品使用清水清洗乾淨即可,不濫用消毒劑/含消毒劑的清洗液或擦手巾等。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由紅纓教育官微整理,僅作交流、學習之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