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在秘密生長》
作者: [哥倫比亞] 艾瑪·雷耶斯
全書以書信體的格式呈現給讀者,或者說本來就是信,只是後來整理出來的。艾瑪.雷耶斯具有很強的觀察能力,文字細膩,通過回憶錄的形式,反應了童年的各種不幸的遭遇,跟多的反應出人性的陰暗面,社會的不公平。從瑪利亞太太(可能是她媽媽的人)遺棄小孩,而且多次強調「如果沒有你們倆(艾瑪和她姐姐艾萊娜),我會過得更好」來看,也許就註定他們被遺棄的命運。瑪利亞太太只是因為艾瑪長的更醜,就不喜歡她,更加偏愛艾萊娜,可以看出瑪利亞太太其實是一個很勢力的人。而且她們很小就要幹活,以及當住在波哥大時候,他們的遊樂場所是垃圾場,更加體現生活的艱辛。
雖然艾瑪的故事看上去有些許的單薄,和一些偉大作品相比,也並不是多麼卓越的著作,而且全書幾乎都找不到精彩絕倫的場景描寫,但艾瑪.雷耶斯憑藉著她對生活、對生命、對人性的獨特感知、細膩體察和豐富想像,讓漆黑的童年世界煥發出卓絕的光芒,這也正是這本書的偉大之處。
我們的生活中並不缺少苦難,缺少的是面對苦難的方式。艾瑪.雷耶斯就像一株長在暗處的花朵,她的生命,因為孤獨,更顯珍貴;她用文字與畫布構築的自我世界,充滿詩意,無比堅強。
2.
《豆樹青春》
作者: [美] 芭芭拉·金索沃
美國當代著名作家芭芭拉·金索沃的《豆樹青青》一書,向我們描述了兩個平凡女人的生活。生活給予我們「意想不到」和「不留餘地」,給予我們貧瘠與富饒。在這本書裡芭芭拉·金索沃通過泰勒和露安向我們展示了生活的多面性和不確定性,泰勒和露安都在追尋著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可生活總是充滿著未知。機緣巧合之下泰勒在駕車旅行的途中居然在偶然間接受了別人硬塞給她的一個小女孩,從此原本平靜枯燥的生活被打碎,她不得不考慮如何養和自己和這個小女孩。當然偶然造就了必然,在看不見的時間裡她們從此互為羈絆!這世界本就不是那麼的完美,而泰勒終將成為獨立的、堅定的、幸福的人。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兩個互為依靠的女人面對生活的困境,她們總是那樣溫柔的與生活抗爭,堅持的追尋著自己認可的幸福。特別是看到露安在經歷最初的惴惴不安後,遇上愛情時的嬌羞和自信,那是一種自立和堅強。而泰勒卻是在收養小女孩後,在經歷了一系列生活的磨難後,更加確定了她要在法律的名義上收養這個小女孩。特別是看到泰勒為了收養這個小女孩所付出的努力後,我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人生的苦難不少,但給人驚豔之感的時刻竟然也很不少,特別是自然的壯觀與瑰麗,讓人類與其他生命被同等對待。比如書中所寫的日出景象給人一種莫名的震撼感覺,「冰雹還沒停,太陽就出來了。城市後面的山頂上空出現一道彩虹,之上還有另一道彩虹,顏色是顛倒的。兩條彩虹之間的天空顯得更加明亮,像條從後面照亮的白色被單」。
本書的作者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也曾獲得美國「國家人文勳章」,她出生在1955年的肯塔基州鄉間。出版的小說好評如潮,同時得到了讀者和業界的認可。她的另一部代表作《毒木聖經》的傳播度更廣,但是作者字裡行間那生機盎然的樣子倒是一直沒有改變。
3.
《逃離》
作者: [加拿大] 艾麗絲·門羅
書中八篇小說共同訴說了女性的逃離:妻子逃離丈夫、女兒逃離母親、女性逃離虛有的愛情……小鎮女子瑣碎平凡的生活細節包藏著內心的隱秘。卡拉,十八歲從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脫丈夫和婚姻;朱麗葉,放棄學術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車上偶遇的鄉間男子;佩內洛普,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無蹤影;格雷斯,已然談婚論嫁,卻在一念之間與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個下午。
門羅的主人公都是小鎮人群,他們逃離不簡單,都得付出很大的成本。得思前想後,顧慮萬千。不像耍性子回娘家。我們現在的生活逃離相對簡單,樓下就有地鐵,地鐵可以帶你到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你可以到達任何自己可以看見的地方。於是逃離變成了大家的一種流行病,旅行、辭職、休假、消失,千萬種逃離。不管你逃離什麼最終門羅還是給你一個答案,逃離,或許是舊的結束。或許是新的開始。或許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間,就像看戲路上放鬆的腳步, 就像午後窗邊悵然的嚮往。一次次逃離的閃念,就是這樣無法預知,無從招架,或許你早已被它們悄然逆轉,或許你早已將它們輕輕遺忘。
生活就是要不斷逃離,逃離你熟知的環境,逃離的熟悉的生活,跳脫到另一種生活中去。逃離後的感覺千萬種不同,有人是恐懼,有人是新鮮,有人是解脫……你怎麼對待你的生活,生活也就是怎樣對待你。勇敢去嘗試,勇敢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