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本書告訴你,一位女性最好的狀態,是感知內心的節奏

2020-12-13 每日書薦

1.

《我在秘密生長》

作者: [哥倫比亞] 艾瑪·雷耶斯

全書以書信體的格式呈現給讀者,或者說本來就是信,只是後來整理出來的。艾瑪.雷耶斯具有很強的觀察能力,文字細膩,通過回憶錄的形式,反應了童年的各種不幸的遭遇,跟多的反應出人性的陰暗面,社會的不公平。從瑪利亞太太(可能是她媽媽的人)遺棄小孩,而且多次強調「如果沒有你們倆(艾瑪和她姐姐艾萊娜),我會過得更好」來看,也許就註定他們被遺棄的命運。瑪利亞太太只是因為艾瑪長的更醜,就不喜歡她,更加偏愛艾萊娜,可以看出瑪利亞太太其實是一個很勢力的人。而且她們很小就要幹活,以及當住在波哥大時候,他們的遊樂場所是垃圾場,更加體現生活的艱辛。

雖然艾瑪的故事看上去有些許的單薄,和一些偉大作品相比,也並不是多麼卓越的著作,而且全書幾乎都找不到精彩絕倫的場景描寫,但艾瑪.雷耶斯憑藉著她對生活、對生命、對人性的獨特感知、細膩體察和豐富想像,讓漆黑的童年世界煥發出卓絕的光芒,這也正是這本書的偉大之處。

我們的生活中並不缺少苦難,缺少的是面對苦難的方式。艾瑪.雷耶斯就像一株長在暗處的花朵,她的生命,因為孤獨,更顯珍貴;她用文字與畫布構築的自我世界,充滿詩意,無比堅強。

2.

《豆樹青春》

作者: [美] 芭芭拉·金索沃

美國當代著名作家芭芭拉·金索沃的《豆樹青青》一書,向我們描述了兩個平凡女人的生活。生活給予我們「意想不到」和「不留餘地」,給予我們貧瘠與富饒。在這本書裡芭芭拉·金索沃通過泰勒和露安向我們展示了生活的多面性和不確定性,泰勒和露安都在追尋著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可生活總是充滿著未知。機緣巧合之下泰勒在駕車旅行的途中居然在偶然間接受了別人硬塞給她的一個小女孩,從此原本平靜枯燥的生活被打碎,她不得不考慮如何養和自己和這個小女孩。當然偶然造就了必然,在看不見的時間裡她們從此互為羈絆!這世界本就不是那麼的完美,而泰勒終將成為獨立的、堅定的、幸福的人。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兩個互為依靠的女人面對生活的困境,她們總是那樣溫柔的與生活抗爭,堅持的追尋著自己認可的幸福。特別是看到露安在經歷最初的惴惴不安後,遇上愛情時的嬌羞和自信,那是一種自立和堅強。而泰勒卻是在收養小女孩後,在經歷了一系列生活的磨難後,更加確定了她要在法律的名義上收養這個小女孩。特別是看到泰勒為了收養這個小女孩所付出的努力後,我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人生的苦難不少,但給人驚豔之感的時刻竟然也很不少,特別是自然的壯觀與瑰麗,讓人類與其他生命被同等對待。比如書中所寫的日出景象給人一種莫名的震撼感覺,「冰雹還沒停,太陽就出來了。城市後面的山頂上空出現一道彩虹,之上還有另一道彩虹,顏色是顛倒的。兩條彩虹之間的天空顯得更加明亮,像條從後面照亮的白色被單」。

本書的作者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也曾獲得美國「國家人文勳章」,她出生在1955年的肯塔基州鄉間。出版的小說好評如潮,同時得到了讀者和業界的認可。她的另一部代表作《毒木聖經》的傳播度更廣,但是作者字裡行間那生機盎然的樣子倒是一直沒有改變。

3.

《逃離》

作者: [加拿大] 艾麗絲·門羅

書中八篇小說共同訴說了女性的逃離:妻子逃離丈夫、女兒逃離母親、女性逃離虛有的愛情……小鎮女子瑣碎平凡的生活細節包藏著內心的隱秘。卡拉,十八歲從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脫丈夫和婚姻;朱麗葉,放棄學術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車上偶遇的鄉間男子;佩內洛普,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無蹤影;格雷斯,已然談婚論嫁,卻在一念之間與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個下午。

門羅的主人公都是小鎮人群,他們逃離不簡單,都得付出很大的成本。得思前想後,顧慮萬千。不像耍性子回娘家。我們現在的生活逃離相對簡單,樓下就有地鐵,地鐵可以帶你到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你可以到達任何自己可以看見的地方。於是逃離變成了大家的一種流行病,旅行、辭職、休假、消失,千萬種逃離。不管你逃離什麼最終門羅還是給你一個答案,逃離,或許是舊的結束。或許是新的開始。或許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間,就像看戲路上放鬆的腳步, 就像午後窗邊悵然的嚮往。一次次逃離的閃念,就是這樣無法預知,無從招架,或許你早已被它們悄然逆轉,或許你早已將它們輕輕遺忘。

生活就是要不斷逃離,逃離你熟知的環境,逃離的熟悉的生活,跳脫到另一種生活中去。逃離後的感覺千萬種不同,有人是恐懼,有人是新鮮,有人是解脫……你怎麼對待你的生活,生活也就是怎樣對待你。勇敢去嘗試,勇敢去生活。

相關焦點

  • 推薦女性看的5本書,告訴你如何成為更強大、美好的自己
    《斷舍離》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她在修行瑜伽的時候悟出了斷舍離的概念,把它引入物品管理中。一開始,斷舍離是一個關於整理物品、清理物品的理念。而後來這個理念也被廣泛運用到感情、工作等生活中去。簡單來說,「斷舍離」指的是斷絕、捨棄、脫離。
  • 人生最好的狀態:找準位置,找到節奏
    雖然不知道這句話出自何處,但心頭為之一怔,聯想到前幾天一位讀者在後臺的留言,心裡頗有些感觸。 前幾日,一位讀者留言道: 哈叔,我最近很迷茫,連續好幾天失眠。
  • 繪本你讀對了嗎?看看這本書,了解這幾點很重要
    如果你也有究竟該如何給孩子讀繪本的疑問,不妨讀讀這本書,或許會有不少收穫。在讀這本書之前,我覺得給剛出生的孩子讀繪本他根本聽不懂。但書中寫到的一個小故事讓我改變了想法。一位媽媽給剛出生不到兩個月的寶寶讀繪本《三隻山羊嘎啦嘎啦》,寶寶能隨著媽媽「嘎吱嘎吱」的語調節奏蹬著兩隻小腳,而且他蹬小腳的頻率會伴隨著媽媽讀書的語調和書中的情節進展用力。原來,新生兒也能從繪本中「感知」歡樂和喜悅,這種歡樂源於媽媽的語言,給新生兒讀繪本是母子之間愉悅的情感交流。
  •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動與靜的完美結合
    談動這個世界上有醜才有美,但是當真正的煩悶感湧來的時候,我想你去讀再多的哲學也擋不住,可能會長輩,朋友說「你不應該這樣或那樣」「你應該怎麼樣」,可是勸別人時自己能否做到還是另一回事。所以,當你心中有負面情緒一定要「洩」出來。
  • 一位心理學家告訴我:你喜歡的顏色,暴露了你的內心,很準!
    一位心理學家告訴我:你喜歡的顏色,暴露了你的內心,很準!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而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顏色又影響著人的性格發展,你試過通過顏色來了解自己嗎?想不想用顏色去了解身邊的人?依顏色喜好做性格判斷,始於德國心理學家魯米艾爾,此後,這種研究風靡世界。
  • 私藏書單|這6本書,讓你擁有強大的內心
    但不變得強大,沒有人替你堅強。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對自己有著明確的心理認知,這種認知支撐著他們走出低谷,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模樣。當你感到內心力量不足時,這6本好書,可以陪伴你度過那段難熬的時光,等你重新出發時,你會擁有強大的內心,去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
  • 誰的成長不是跌宕前行,這3本書帶來溫暖和力量
    在本文中,我不想拋灑隨處可見的、空泛的勵志雞湯汁,只想引用作者處理事情的部分方法,以點帶面反觀李老師在待人接物上的女性智慧,從中獲得感悟,吸取養分。《做獨立的女子,有多艱難就有多值得》這本書是每一位在平凡中成長的女性的真實自我寫照。
  • 一本書告訴你,女性如何更好地「乘風破浪」
    (左:水木丁;右:柏邦尼)最近,作家水木丁解讀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著作《未發現的自我》,結合親身經歷與心理學知識,寫作了《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對這世界》一書,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研究的影響,榮格發展出「集體無意識」的觀點,認為集體無意識是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卻從不為人的意識所感知的部分。他將宗教與靈魂等問題引入分析心理學中,因而帶有濃厚的宗教神秘色彩。
  • 3本書告訴你,關於孩子的未來,家庭教育才是關鍵!
    比如:與爸爸一起多運動,這對男孩來說很重要,因為男孩更喜歡肢體方面強度比較大的活動,他們精力更加旺盛;和爸爸一起做遊戲也是女孩們最好的體育鍛鍊,這能讓她們更加健康、活躍,女孩們可以更少受到社會上對女性片面、局限的性別定位。在《蒙臺梭利家庭方案3~6歲》中,亞楠老師的丈夫吳永和老師也講了很多爸爸參與育兒的重要性(此書為亞楠老師和吳永和老師共同著就)。
  • 這6本書,教你管好自己的小情緒
    精讀君此前也寫過情緒管理方面的微課,今天,精讀君給大家介紹的以下6本書,也可以教你更好地管理情緒。1《我們內心的衝突》豆瓣評分8.7 1086評價作者簡介卡倫霍妮,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心理學家。內容簡介本書討論了人內心的主要的衝突類型和它們的各種表現形式,分析並歸納了各種相互矛盾的態度和傾向,指出了被這些衝突所擾之人旨在解決衝突的努力結果怎樣導致失敗並陷入惡性循環,提出了解決這些衝突的切實可行的建議和設想。推薦理由本書實際上是教你怎麼去理智地看待自己內心的問題,對於情緒問題,想要完全靠書解決是不大可能的。
  • 一位智慧女人的心裡話:婚姻最好的狀態是這樣
    我的朋友李姐卻不是這樣,李姐和老公已經結婚十五年了,十五年對於任何一對夫妻來說是很漫長的時光,這段時光裡肯定經歷了很多事情,開心難過爭吵矛盾,所有的情感夾雜一起時間久了可能會使得感情變得麻木,兩個人結婚久了,幸福感也就會急劇下降。這幾乎成為了常態。
  • 化解中年焦慮,破解中年危機|這本書送給即將步入中年的80後女性
    是的,這條信息來自於一位同為80後的女性朋友,在這個奔四即將步入中年的女性隊伍中,那一個光鮮亮麗的身影后,沒有血和淚的疼痛、沒有蓬頭垢面的不堪、沒有自我質疑的恐慌、沒有不時襲來的焦慮?衰老、危機、壓力、焦慮,這是每一名即將步入中年的80後女性不得不直面的功課。
  • 你說的話孩子願意聽嗎?如果不是讓這本書告訴你該怎麼做
    九年前,我剛剛開始當幼兒園老師的時候,讀到了這本書,當時我還沒有孩子,並不清楚孩子的心理,也不會和孩子怎麼溝通,往往說的話孩子不聽,孩子也不願意和我聊天。直到讀了這本書,這本書不僅幫助我從容面對幼兒園的孩子,還讓我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 這3本書給你點文藝
    這是《再見了,伊藤君》的一位名為渣健的人物說的一句話,說來諷刺,這個名字中帶著一個「渣」字的人,卻是這個故事中最積極向上、最看得明白的一位。日本治癒系小說之所以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為總會給人希望,告訴讀者不必因為年齡就限制住自己。這本《草莓人生》特別適合在大城市打拼得很累又不想回老家的年輕人看。其實無論在哪裡,都是可以開啟美好人生的。小說美好而有趣,種植草莓把一家人又聚了起來,人生處處是起點。
  • 這3本書,關於生活與成長記錄
    》作者: 朱光潛 / 繪者 老樹生活本就無需刻意地或快或慢,只要順著自然本性去生活,那便是好的;只要在慢熱的節奏中保持著前進的動力,那麼便不算虛度時光。朱光潛先生的生活美學認為,真正的美存在於心物交合的剎那,是不能脫離於現實生活的,「人生藝術化」正是這種價值取向的體現,而這本《慢慢走,欣賞啊!》
  • 向你推薦這4本書
    書單總共包括4本書,其中《向前一步》是超級暢銷書,告訴女性,也要向前一步,世界需要你來改變。《我們為什麼不能擁有一切》從不同角度講解了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我的工作是母親》用一篇篇小文講述了生活中的智慧。《佩蓉的媽媽經》講述母親自我成長必讀聖經。
  • 3本書告訴你,關於孩子的未來,家庭教育才是關鍵
    亞楠老師最後說到:蒙氏幼兒園和現代化的辦公環境很類似,在這個環境中的大家,可以自由地選擇舒服愜意的工作方式,這裡沒有老闆、考核、績效,只有一位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你身邊提供幫助,不需要的時候便退後的智慧導師。
  • 女性如何打破限制,喚醒自信,不再被世界低估,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心理學研究表明:男性通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現,而女性通常會低估。這也是為什么女性總陷入自我貶低,自我懷疑的負面情緒,難以全面評估自己,激發自己內在的小宇宙,活成強大獨立的女性。如果你是女性,不想再被外界標準綁架,不想被自我設限束縛,你渴望對人生和未來多更多的選擇權,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她世界》。
  • 如何感知孩子的內心
    要清楚的告訴孩子父母的離異並不是因為孩子的原因,孩子本身的內心是很敏感與單純,因為經常會犯錯,父母是其直接的教育引導者,在孩子犯錯時父母就會給予批評,當看到父母有激烈的爭吵時,在孩子的單純世界中就會簡單的以為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自己平時總會犯錯,才會經常吵架,才要離婚?是不是不要自己了?當孩子心裡產生對這個問題產生疑問時,心裡就會產生不安全感,認為自己要失去爸爸或者媽媽。
  • 讀書走火入魔de狀態,就是10天讀完7本書!
    隨便一刷,看到一本書——《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嗯……記不清了,應該不僅僅是因為這本書,還有別人的書評、薦語,恍惚中看到秋葉大叔(也是大咖一位)的什麼評論,肯定很精彩、很一針見血、很打動人心。於是我就打開瞄了幾眼。每到假期就看到很多人在網上展示各种放假攻略,算計著怎麼能休一個更長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