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杯裡放枸杞」一股新時代養身潮流,養身不再是中老年的專屬名詞,更多的年輕人也加入到這個大軍裡,中國人素有喝熱水的傳統,可以說是適合各個年齡層次,其中也包括小孩。家長們也會為孩子挑選,然而就是這個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東西卻有可能成為「奪命保溫杯」,不但不養身甚至會對健康帶來致命危害。
保溫杯的工作原理
保溫杯通常是採用不鏽鋼或陶瓷的真空杯為雙層結構,保溫杯的旋塞密封性能好,空氣不易進入從而減少熱量的傳遞達到保溫。保溫杯的內部也大多為銀色,其物理原理熱也是一種波,銀色的內部可以更好地反射這種波,從而留住熱量,所以它才可以讓熱水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裡保持一定的溫度。
毒從何來?
據央視的實驗,從市場隨即購買一批保溫杯,並像平常我們使用一樣泡入茶水,三天後的實驗結果首先就是杯內有被腐蝕,水的味道也出現了異味,檢測的結果就是重金屬超標(如鎳、鉻等)。然而重金屬中毒這就是毒保溫杯的根源,像鎳中毒會引起噁心胸悶呼吸系統刺激等症狀,而鉻中毒一般情況三階鉻對人體有益,六階鉻則是一種慢性毒藥會引起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氣管炎。對於身體發育中的兒童來講,長期的飲用含重金屬的水大家可以想像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常見保溫杯為不鏽鋼材質,不鏽鋼是一種金屬為了防止被腐蝕那麼就有特定的鍛造技術和標準,201/304/316為不鏽鋼的幾種標準,304不鏽鋼的產品標準就是鋼必須含有18%以上的鉻,8%以上的鎳含量,市場上常見的標示方法中有0Cr18Ni9,SUS304,其中0Cr18Ni9一般表示國標標準生產,304一般表示ASTM標準生產,SUS 304表示日標標準生產。304是食用級別316就跟不用說了比304更安全同樣造價也更高。當然也需要區分使用場景,大家都知道酸性對金屬有腐蝕性,所以儘量不適用保溫杯裝飲料之類的。選擇304/316材質的日常使用我們是可以放心的。
然而央視實驗檢測有毒保溫杯就是廉價的201材質製作的,這類的主要用於工業的產品,有的商家就以次充好從而給大家帶來了不合格的產品。
如何挑選合格的保溫杯
首先家長們就不要圖便宜買「奪命保溫杯」,選擇產品時儘量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然後看其內膽上的標識是否為SUS304、SUS316或者18/8,因為在行業內SUS304或18/8都代表著304或者316不鏽鋼的意思。如果內膽上沒有這些字樣的保溫杯就不選,因為它有可能就是201不鏽鋼做成的產品。
一般來講外包裝也會標明產品的屬性,如果沒有標註那麼謹慎選購,在一個合格的產品在打開時也沒有異味,這也可以做一個選購的依據。注重健康的同時也需要對產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