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4號】酸和鹼的中和反應(5)

2021-02-22 周開軍名師工作室

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堅持走下去,只要堅持,就會取得成功。

【694號】酸和鹼的中和反應(5)

401.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均可驗證酸與鹼能發生反應:

 

(1)根據實驗一回答:
①加稀鹽酸前,一定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②該實驗通過稀鹽酸與      反應的現象,驗證了酸與鹼能發生反應.
(2)實驗二通過兩隻試管中的現象對比,可以判斷稀鹽酸與Ca(OH)2能反應,該實驗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鹽酸的溫度、體積相同外,還需控制    相同.
(3)實驗三中,加入X可驗證稀硫酸與鹼能發生反應,符合此條件的X是下列物質中的      
A.酚酞   

B.CuO   

C.Na2CO3  

D.Ba(NO3)2.

 

答案:

(1)產生藍色沉澱,氫氧化銅;

(2)氫氧化鈣粉末的質量;

(3)A、B.

析:

(1)據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澱分析;據實驗現象推測結論;
(2)據控制變量法分析;
(3)據鹼與酸的性質回答;

解答:

(1)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澱;據加入酸以後的氫氧化銅逐漸消失,溶液變為藍色,推測酸與鹼發生了化學反應;
(2)由控制變量法分析,本實驗中除了水和稀鹽酸的種類不同外,其它各量必須保持相同,水和稀鹽酸的溫度、體積相同,還需控制氫氧化鈣粉末的質量相同.
(3)A、在鹼中加入過量的酸後,溶液顯酸性,再加入酚酞後溶液仍為無色,說明鹼已經不存在了,進而證明了酸與鹼確實發生了反應,故A符合;B、如果H2SO4和NaOH沒有反應,那麼加入CuO後,CuO和H2SO4反應生成CuSO4,CuSO4會繼續和NaOH反應生成Cu(OH)2藍色絮狀沉澱;如果H2SO4和NaOH發生了反應,則CuO會和過量的H2SO4反應生成CuSO4,但由於NaOH已反應掉,則不會有藍色絮狀沉澱產生,故B符合;C、D,由於硫酸是過量的,不管H2SO4和NaOH有沒有發生反應,C都會有氣泡產生,D都會有白色沉澱產生,故不符合;故選A、B
故答案為:

(1)產生藍色沉澱,氫氧化銅;

(2)氫氧化鈣粉末的質量;

(3)A、B

點評:

本題考查了酸鹼的反應,有一定的難度,把握題中信息,做好分析即可.

 

403.下列是生活中一些常見物質及其pH,其中鹼性最強的是(  )

A. 食醋(2~3)

B. 食鹽水(7)

C. 雞蛋清(7~8)

D. 爐具清潔劑(12~13)

 

答案:D

分析:

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pH大於7的溶液呈鹼性,pH越大,鹼性越強,pH小於7的溶液呈酸性,pH等於7的溶液呈中性,據此解答.

解答:

A、食醋的pH小於7,呈酸性;

B、食鹽水的pH等於7,呈中性;

C、雞蛋清的pH7~8,呈弱鹼性;

D、爐具清潔劑的pH為12~13,呈強鹼性;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溶液的酸鹼性與pH的關係,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404.某同學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鹼度,下列操作或結論正確的是(  )

A. 用pH試紙直接沾取待測溶液

B. 先用水潤溼pH試紙再測定溶液酸鹼度

C. 用pH試紙測得石灰水的pH=5

D. 用pH試紙測得鹽酸的pH=1

 

答案:D

分析:

溶液的酸鹼度是指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一般用pH值來表示.溶液的酸鹼度測定就是使用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酸鹼度.具體測定方法是用乾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膠頭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測溶液,並滴在放在乾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乾燥pH試紙上,再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待測溶液的pH.pH值<7為酸性,pH值=7為中性,pH值>7為鹼性.

解答:

A、只能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測試pH,故A錯誤;

B、用水潤溼相當於稀釋了待測溶液的濃度,測量數據不準確,故B錯誤;

C、石灰水為鹼,常溫下pH>7,故C錯誤;

D、鹽酸顯酸性,pH值<7,故D正確.

故故選:D.

點評:

解答該題時,需要掌握使用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酸鹼度的具體測定方法,以及pH值的測定範圍.

 

408.如圖1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根據圖象信息,回答問題.

 

 

(1)進行該反應的實驗操作是按照圖2的    (填「甲」或「乙」)圖所示進行的.
(2)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的顏色變化是    .
(3)曲線上C點表示    .

 

答案:

(1)乙;
(2)紅色變為無色;
(3)鹽酸和氫氧化鈉剛好完全中和,此時溶液pH為7.

解答:

(1)根據pH值的圖象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pH值是由大於7逐漸的減小到7在減小至小於7,可以得出原溶液是鹼性的,加酸進行中和反應,變成中性然後變成酸性,所以進行該反應的實驗操作是按照圖2的乙圖所示進行的;
(2)通過推導可知,原溶液顯鹼性,所以酚酞的顏色開始是紅色的,加酸後,紅色會逐漸褪去,所以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的顏色變化是:紅色變為無色;
(3)根據圖象可知,C點的pH值是7,溶液呈中性,原溶液是鹼性的,加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曲線上C點表示為:鹽酸和氫氧化鈉剛好完全中和,此時溶液pH為7.
故答案為:(1)乙;
(2)紅色變為無色;
(3)鹽酸和氫氧化鈉剛好完全中和,此時溶液pH為7.

 

411.生活中的下列物質pH值大於7的是(  )

A. 牙膏

B. 廁所清潔劑

C. 生理鹽水

D. 蘋果

 

答案:A

分析:

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鹼性溶液的pH大於7,據此解答.

解答:

A、牙膏呈鹼性,pH大於7,正確;

B、廁所清潔劑呈酸性,pH小於7,錯誤;

C、生理鹽水呈中性,pH等於7,錯誤;

D、蘋果呈酸性,pH小於7,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的酸鹼性與pH的關係,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412.如圖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應的pH變化曲線圖,據圖分析能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答案:C

分析:

氫氧化鈉溶液呈鹼性,其pH大於7,鹽酸呈酸性,其pH小於7,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可以發生中和反應,恰好完全反應時其pH等於7,氫氧化鈉過量時顯鹼性,鹽酸過量時顯酸性.

解答:

A、根據圖象可以看出,開始時溶液的pH大於7,溶液呈鹼性,故是將稀鹽酸滴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故錯誤;
B、根據圖象可知,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橫坐標表示加入鹽酸的量,故錯誤;
C、從圖象可以看出,A點溶液呈鹼性,溶液中的溶質有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兩種物質,故正確;
D、B點表示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所加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不一定相等,故錯誤.
答案:C.

點評:

本題以圖象的形式考查了酸鹼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完成此題,要抓住曲線變化的趨勢和關鍵點的意義.

 

414.①酸奶②肥皂水③食鹽水是生活中常見的三種物質。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肥皂水顯鹼性,食鹽水的pH=7。它們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確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答案:B

分析:

顯酸性的物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顯酸性物質的pH小於7,顯鹼性物質的pH大於7

解答:

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pH小於7;肥皂水顯鹼性,pH大於7,食鹽水的pH等於7。

答案:B

點評:

解答本題要充分理解溶液pH與溶液酸鹼性之間的關係,然後再根據具體物質的酸鹼性覆蓋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422.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後,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 滴入適量FeCl3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澱生成

B. 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

C. 測得反應後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

D. 滴入適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澱

 

答案:C

分析:

據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只生成氯化鈉和水,此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鈉分析;

解答:

A、滴入適量FeCl3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澱生成.如果鹽酸過量也不會有沉澱的生成.故A錯誤;
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酚酞試液在酸性和中性條件下均不顯色,故B錯誤;
C、測得反應後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當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故C正確;
D、滴入適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澱.只要滴入稀鹽酸,Cl-都會和Ag+生成沉澱,不管是過量還是恰好完全反應,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主要考查酸鹼鹽之間的反應及化學常見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酸鹼中和反應恰好反應及過量問題的分析,有一定的難度.

 

423.中和反應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廣泛.

(1)酸和鹼作用生成    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2)改良酸性土壤,可在土壤中加入適量的    ;
(3)在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一定濃度的稀鹽酸,下列能正確反應溶液pH變化的是    ;(填序號)
(4)寫出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鹽和水;
(2)熟石灰;
(3)A;
(4)NaOH+HCl=NaCl+H2O.

分析:

(1)根據中和反應的定義分析;
(2)根據熟石灰呈鹼性,可用於改良酸性土壤分析;
(3)氫氧化鈉溶液呈鹼性,其pH大於7,鹽酸呈酸性,其pH小於7,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可以發生中和反應,恰好完全反應時其pH等於7;
(4)根據反應物和產物書寫化學方程式.

解答:

(1)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2)熟石灰呈鹼性,可用於改良酸性土壤;
(3)氫氧化鈉溶液呈鹼性,其pH大於7,鹽酸呈酸性,其pH小於7,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可以發生中和反應,恰好完全反應時其pH等於7;故選A;
(4)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NaOH+HCl=NaCl+H2O.
故答案為:

(1)鹽和水;
(2)熟石灰;
(3)A;
(4)NaOH+HCl=NaCl+H2O.

點評:

本題主要水基礎知識的考查,難度不大.

 

424.在滴加了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溶液顏色的變化是(  )

A. 紅色-藍色

B. 藍色-紅色

C. 紅色-無色

D. 無色-紅色

 

答案:C

分析:

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鹼性溶液變紅;氫氧化鈉溶液顯鹼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顯中性;至稀鹽酸過量,溶液顯酸性;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鹼性溶液變紅;氫氧化鈉溶液顯鹼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顯中性,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至稀鹽酸過量,溶液顯酸性,溶液仍顯無色.

故溶液顏色的變化是紅色-無色.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中和反應的原理、酚酞溶液的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426.下列反應中屬於中和反應的是(  )

 

答案:B

分析:

中和反應是指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判斷中和反應時一要看反應物是否是酸和鹼,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鹽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

A、該反應的反應物是鹽和酸,生成物是鹽、水和二氧化碳,不屬於中和反應,故A錯誤;
B、該反應是酸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屬於中和反應,故B正確;
C、該反應的反應物是鹼和非金屬氧化物,不屬於中和反應,故C錯誤;
D、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於置換反應,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中和反應的特徵(反應物是酸和鹼,生成物是鹽和水)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427.現有常溫下的三種溶液:

①純鹼溶液 ②食鹽水 ③食醋,pH大小關係為(  )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③<①<②

 

答案:C

分析:

根據常見溶液的酸鹼性、當溶液的pH等於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小於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大於7時,呈鹼性;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①純鹼溶液顯鹼性,pH>7;

②食鹽水顯中性,pH=7;

③食醋顯酸性,pH<7.

則三種溶液pH大小關係為:①>②>③.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溶液的酸鹼性、溶液的酸鹼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係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428.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鹽酸,溶液紅色褪去變為無色,此時溶液pH可能是(  )

A. 5

B. 9

C. 12

D. 13

 

答案:A

分析:

根據酸鹼的基本性質和中和反應進行分析,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條件下都為無色.

解答:

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鹽酸,溶液紅色褪去變為無色,此時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中性,pH≤7.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指示劑的變色情況,鹼溶液能使酚酞變成紅色,能與酸進行中和而使溶液呈中性.

 

429.同學們做甲、乙兩個中和反應實驗的探究,如圖所示:

 

 

(1)甲實驗恰好中和,則該溶液中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2)取乙反應後的溶液60.0g,滴加質量分數26.5%的Na2CO3溶液,如圖丙,溶液pH的變化如圖丁,則與CaCl2反應的碳酸鈉溶液的質量為    g;請計算該溶液中CaCl2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寫出計算過程,精確到0.1%).

(3)根據計算所得數據在圖戌中畫出產生沉澱的曲線.
(4)乙組的中和反應試驗設計存在的不足是    .

 

答案:

CaCl2;40.0;18.5%;

無法驗證是否恰好中和

分析:

(1)根據鹽酸和氫氧化鈣的反應進行分析;
(2)反應後的溶液是氯化鈣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分析計算;
(3)根據計算數據繪製曲線圖即可;
(4)乙組的中和反應試驗中沒有加酚酞試液,無法驗證是否恰好中和;

解:(1)鹽酸和氫氧化鈣的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恰好中和後,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鈣,故答案為:CaCl2;
(2)由圖可知,碳酸鈉溶液的量到70g時,反應正好完成;氯化鈣和碳酸鈉的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據題意,設參加反應的CaCl2的質量為 x,則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x     40g×26.5%;

111/106=x/(40g×26.5%)

 解得:x=11.1g
該CaCl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1.1g/60g×100%≈18.5%
故答案為:40;18.5%;
(3)由圖丁可知乙反應後的溶液pH<7,說明溶液中仍有稀鹽酸,直到滴加的Na2CO3溶液達到30.0g,稀鹽酸被完全反應掉,Na2CO3溶液開始與CaCl2溶液反應,當滴加Na2CO3溶液到70.0g時,CaCl2溶液被完全反應掉.
設:滴加質量分數26.5%的Na2CO3溶液70g時(此時與CaCl2溶液反應的Na2CO3溶液質量為40g),生成沉澱的質量為x,則
    CaCl2  +  Na2CO3 = CaCO3↓+2NaCl                  

   106           100               

  40g×26.5%   x

106/100=( 40g×26.5%)/x

解得:x=10.0g.

(4)乙組的中和反應試驗中沒有加酚酞試液,無法驗證是否恰好中和;
故答案為:無法驗證是否恰好中和.

點評:

本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將溶液、化學反應和圖象融合在一起,有一定的難度,要求比較高.通常學生在計算時常常會忽視了實際參加反應的是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而往往會把數據直接代入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這就要求學生足夠細心、會分析、且條理分明.

 

431.數位化裝備正逐步進入宜昌市的各個校園.在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過程中,如圖是利用數位化傳感器得到的溶液pH變化圖象.

(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當溶液呈中性時,所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是    mL;
(3)圖中b點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

 

答案:

(1)NaOH+HCl=NaCl+H2O;
(2)10;
(3)NaOH和NaCl.

分析:

(1)根據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書寫;
(2)根據圖示分析;
(3)b點時,溶液顯鹼性,氫氧化鈉過量.

解答:

(1)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NaOH+HCl=NaCl+H2O;
(2)由圖示,當溶液呈中性時,pH=7,此時所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是10ml;
(3)b點時,溶液顯鹼性,氫氧化鈉過量,含有的溶質是NaOH和NaCl.
故答案為:

(1)NaOH+HCl=NaCl+H2O;
(2)10;
(3)NaOH和NaCl.

點評:

會正確分析圖象是正確解決本題的關鍵

 

433.某工廠化驗室用氫氧化鈉溶液中和一定量石油產品中的殘餘硫酸至中性,共消耗5%的氫氧化鈉溶液80g.這一定量石油產品中含H2SO4的質量是(   )

A. 4.9g

B. 4.8g

C. 4.7g

D. 4.6g

 

答案:A

分析:

根據題意,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由消耗5%的氫氧化鈉溶液80g,結合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設一定量石油產品中含H2SO4的質量為x,
2NaOH + H2SO4 = Na2SO4+2H2O
80            98
80g×5%   x

80/98=(80g×5%)/x

   x=4.9g
答:一定量石油產品中含H2SO4的質量是4.9g.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根據化學方程式與溶質質量分數的綜合計算即可正確解答本題,解題時要注意解題的規範性.

 

435.下列食品顯鹼性的是(  )

A. 醋(pH=2.1)

B. 酒(pH=7.0)

C. 醬油(pH=4.4)

D. 皮蛋(pH=10.1)

 

答案:D

分析:

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鹼性物質的pH大於7,據此解答.

解答:

A、醋(pH=2.1),pH小於7,顯酸性,故A錯誤;

B、酒(pH=7.0),pH等於7,顯中性,故B錯誤;

C、醬油(pH=4.4),pH小於7,顯酸性,故C錯誤;

D、皮蛋(pH=10.1),pH大於7,顯鹼性,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酸性食物和鹼性物質,記住常見的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是解題的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437.在理化實驗操作考試中.小剛同學選擇了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三種試劑,按如圖所示進行酸鹼中和反應的實驗.

 

 請回答:

(1)試劑Ⅰ是    ,試劑Ⅱ是    .
(2)本實驗中,常常選用酚酞酞溶液而不選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劑的原因是    .
(3)欲驗證上述實驗中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應,不能選擇的試劑是    .
    A.石蕊溶液B.銅片C.碳酸氫鈉粉末.

 

答案:

(1)酚酞溶液;稀鹽酸;

(2)石蕊試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3)B;

分析:

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的中和反應時無明顯的現象,為了確定是否發生了反應,滴加酚酞試液通過顏色的改變確定是否發生了反應.當鹽酸適量時,溶液顏色由紅色恰好變為無色,當鹽酸過量時可通過石蕊試液或碳酸氫鈉進行驗證.

解答:

(1)先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由於氫氧化鈉屬於鹼,則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再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紅色逐漸消失,說明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發生了中和反應;故答案為:酚酞溶液;稀鹽酸;
(2)本實驗中,常常選用酚酞酞溶液而不選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劑的原因是石蕊試液在鹼性溶液中為藍色,在中性溶液中為紫色,當恰好完全反應時的顏色變化不明顯;故答案為:石蕊試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3)要驗證上述實驗中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應,不能選擇的試劑是銅片,因為銅不能和鹽酸反應,當滴加鹽酸的量過量時,加入銅不會有現象,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考查了氫氧化鈉和鹽酸的中和反應,設計實驗證明反應是否恰好完全進行,完成此題,可以依據課本已有的知識.

 

439.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向左、右兩管中同時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氫氧化鈉稀溶液和稀鹽酸(如圖所示).

 

(1)開始時    管溶液呈紅色.
(2)充分反應後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無色,除酚酞外,此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的名稱為    ,可能含有的溶質的化學式為    ,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

(1)左;
(2)氯化鈉;HCl;

NaOH+HCl=NaCl+H2O.

分析:

根據酸鹼指示劑的性質進行分析,酚酞遇鹼變紅,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變色.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

解答:

(1)氫氧化鈉呈鹼性,能使酚酞變紅,稀鹽酸呈酸性,使酚酞試液不變色,故開始時右邊溶液為無色,左邊溶液為紅色;
(2)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充分反應後U形管溶液全部呈無色,因此,除酚酞、水外,還可能含有稀鹽酸;
故答案為:

(1)左;
(2)氯化鈉;HCl;

NaOH+HCl=NaCl+H2O.

點評:

本題考查了酸鹼指示劑的變色情況,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445.根據圖示回答問題

(1)實驗A中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化學方程式為    。

(2)實驗B造成的後果是    .

 

答案:

(1)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HCl+NaOH=NaCl+H2O;

(2)液體沸騰而飛濺.

分析:

(1)根據酸鹼中和反應分析;
(2)根據稀釋濃硫酸的注意事項分析.

解答:

(1)酚酞遇鹼變紅,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當氫氧化鈉消耗完畢後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方程式為:

HCl+NaOH=NaCl+H2O;
(2)濃硫酸是一種無色油狀液體,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三大性質,同時它溶解於水還會放出大量的熱,稀釋時如把水倒入濃硫酸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否則會造成液體沸騰而飛濺.
故答案為:

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HCl+NaOH=NaCl+H2O;

液體沸騰而飛濺.

點評:

濃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質有很大差別,在學習時要注意對比,要理解濃硫酸的特性.

 

449.中和反應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應用與中和反應原理一定無關的是(  )

A. 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症

B. 用稀硫酸處理印染廠的鹼性廢水

C. 在工業上,用熟石灰和純鹼製取燒鹼

D. 在蚊蟲叮咬處塗抹稀氨水可以減輕蚊蟲分泌出的蟻酸造成的痛癢

 

答案:C

分析:

把握住中和反應的定義,即酸和鹼生成鹽和水.強調反應物必須是酸和鹼,再根據選項給出的物質類別即可作出判斷.

解答:

A、氫氧化鋁屬於鹼,胃酸的成分主要是鹽酸,屬於酸和鹼的反應,故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故A錯誤;

B、硫酸屬於酸,但是鹼性溶液不一定是鹼的溶液,所以該應用過程不一定是酸和鹼的反應,即可能是中和反應,也可能不是中和反應,故B錯誤;

C、熟石灰為氫氧化鈣,屬於鹼,而純鹼為鹽,所以該反應不是酸和鹼的反應,故C正確;

D、蚊蟲叮咬分泌出的蟻酸為酸,而稀氨水為鹼,所以該應用故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中和反應的定義,可以從中和反應的定義進行分析,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對於完成概念型習題有很大的幫助.

 

456.中和反應廣泛應用於生活和生產中,下列做法不科學的是(  )

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印染廠的廢水呈鹼性,可加入硫酸進行處理

C. 蚊蟲在叮咬人的過程中會分泌出一種酸,可用氫氧化鈉溶液擦拭

D. 新制的松花蛋往往因為鹼性過重而帶有澀味,食用時可加適量的食醋

 

答案:C

分析:

中和反應是酸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屬複分解反應,利用概念可進行相關的判斷即可.

解答:

A.熟石灰為氫氧化鈣,屬於鹼,用於改良酸性土壤屬於酸和鹼的反應,故正確;

B.用硫酸處理印染廠汙水中的鹼,是中和反應,故正確.

C.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故錯誤;

D.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使鹼性物質發生中和反應,故正確.

故選C.

點評:

此題是對中和反應的具體應用,是利用概念進行的相關判斷,對學生掌握中和反應的概念及一些常見物質的化學性質有一定幫助.

 

458.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稀鹽酸,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的溶質為 (  )

 

答案:A

分析:

根據方程式的書寫方法:一寫二配三註明四等號,當恰好完全反應,溶質要從生成物中找.

解答:

解:反應物是氫氧化鈣和鹽酸,生成物是氯化鈣和水,用觀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

Ca(OH)2+2HCl=CaCl2+2H2O;

當恰好完全反應時,反應物已經沒有了,所以溶液中的溶質要從生成物中找,是氯化鈣.
故答案為:

Ca(OH)2+2HCl=CaCl2+2H2O;氯化鈣.

點評:

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熟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知道溶液中溶質的判斷方法:先找生成物,再考慮反應物是否過量問題.

 

465.將pH試紙潤溼後測定NaOH溶液的pH,對測得的數值說法正確的是(  )

A. 大於實際值

B. 等於實際值

C. 小於實際值

D. 無法確定

 

答案:C

分析:

氫氧化鈉溶液顯鹼性,當溶液的pH大於7時,呈鹼性,且pH越大,鹼性越強;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乾燥的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來確定pH;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氫氧化鈉溶液顯鹼性,當溶液的pH大於7時,呈鹼性,且pH越大,鹼性越強.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NaOH溶液滴在乾燥的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來確定pH.用水溼潤pH試紙,稀釋了NaOH溶液,使溶液的鹼性減弱,測定結果偏小.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pH試紙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酸鹼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係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468.下列關於中和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純鹼和稀鹽酸混合後發生中和反應

B. 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C. 工廠廢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

D. 中和反應的發生必須藉助酸鹼指示劑進行判斷

 

答案:C

分析:

中和反應是酸和鹼反應生成鹽和水,即中和反應需要滿足一是反應物為酸和鹼,二是生成物只為鹽和水.

解答:

解:中和反應是酸和鹼反應生成鹽和水,即中和反應需要滿足一是反應物為酸和鹼,二是生成物為鹽和水.分析時需要抓住這兩點進行分析.

A、純鹼(是鹽不是鹼)和稀鹽酸反應,反應物不是酸和鹼,且生成物也不僅僅是鹽和水,還生成了二氧化碳.錯誤.

B、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未必是中和反應,因為反應物可以是非金屬氧化物和鹼反應(如CO2+2NaOH=Na2CO3+H2O),也可以是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

如CuO+2HCl=CuCl2+H2O.錯誤.

C、氨水是鹼,可以用來中和含有硫酸的廢水(這個方案不是最佳的,因為成本以及運輸等都不合適,氨水是液體,且現在使用氨水的情況很少,還是使用熟石灰或者生石灰的較多).正確.

D、中和反應的發生不一定需要藉助酸鹼指示劑來進行判斷,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鋁等難溶性且有顏色的鹼和酸反應就不需要藉助指示劑來判斷反應的進行與否,而是看難溶性鹼是否溶解於酸.錯誤.

故選:C.

點評:

中和反應是酸和鹼反應生成鹽和水,即中和反應需要滿足一是反應物為酸和鹼,二是生成物為鹽和水.分析相關問題時要緊扣以上兩點進行.

 

469.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為測定某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將50g該鹽酸滴入40g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計算該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

A. 7.2%

B. 7.3%

C. 7.4%

D. 7.5%

 

答案:B

分析:

依據反應時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反應,可知50g鹽酸中含有的氯化氫的質量正好和溶液中的氫氧化鈉恰好反應,因此根據使用的氫氧化鈉質量可求反應的氯化氫質量,然後利用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方法求解即可.

解答:

解:設與40g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反應時鹽酸中氯化氫的質量為x,
HCl + NaOH=NaCl+H2O 
36.5    40
x      40g×10%

36.5/40=x/(40g×10%)

解得x=3.65g
因此所用稀鹽酸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3.65g/50g×100%=7.3%
答:所用稀鹽酸溶質的質量分數是7.3%.

點評:

此題是對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考查題,解題的關鍵是依據已知求未知量,屬基礎性計算考查題.

 

474.下列溶液中顯鹼性(pH>7)的是(  )

A. 稀鹽酸

B. 醋酸溶液

C. 稀硫酸

D. 燒鹼溶液

 

答案:D

分析:

當溶液的pH等於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大於7時,呈鹼性.當溶液的pH小於7時,呈酸性.

解答:

A、稀鹽酸的pH小於7,顯酸性.

B、醋酸溶液的pH小於7,顯酸性.

C、稀硫酸的pH小於7,顯酸性.

D、燒鹼溶液的pH大於7,顯鹼性.

故選D.

點評:

解答本題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鹼性與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係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對相關方面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475.根據下列實驗現象,可以判斷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 滴加酚酞試液顯紅色的溶液

B. 滴加石蕊試液顯藍色的溶液

C. 能夠與鹼發生反應的溶液

D. 常溫下,pH<7的溶液

 

答案:D

分析:

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紅色,遇鹼性溶液變藍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鹼性溶液變紅色;當溶液的pH小於7時,呈酸性;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A、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鹼性溶液變紅,滴加酚酞試液顯紅色的溶液顯鹼性,故選項錯誤.

B、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紅色,遇鹼性溶液變藍色,滴加石蕊試液顯藍色的溶液顯鹼性,故選項錯誤.

C、能夠與鹼發生反應的溶液不一定顯酸性,如硫酸鈉溶液能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但硫酸鈉溶液顯中性,故選項錯誤.

D、常溫下,pH<7的溶液,一定顯酸性,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酸鹼指示劑的性質、溶液的酸鹼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係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478.下列物質加入水中,所得溶液pH可能為10的是(  )

A. 生石灰

B. 醋酸

C. 水楊酸

D. 食鹽

 

答案:A

分析:

當溶液的pH等於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小於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大於7時,呈鹼性;據此結合常見物質的酸鹼性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A、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水溶液顯鹼性,pH大於7,所得溶液pH可能為10,故選項正確.

B、醋酸顯酸性,pH小於7,所得溶液pH不可能為10,故選項錯誤.

C、水楊酸顯酸性,pH小於7,所得溶液pH不可能為10,故選項錯誤.

D、食鹽的水溶液顯中性,pH等於7,所得溶液pH不可能為10,故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鹼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係、常見物質的酸鹼性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480.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7的是(  )

A. 生理鹽水

B. 肥皂水

C. 橘子汁

D. 爐具清潔劑

 

答案:C

分析:

當溶液的pH等於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小於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大於7時,呈鹼性;據此結合常見物質的酸鹼性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生理鹽顯中性,pH等於7,故選項錯誤.

B、肥皂水顯鹼性,pH大於7,故選項錯誤.

C、橘子汁中含有酸性物質,顯酸性,pH小於7,故選項正確.

D、爐具清潔劑中含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的水溶液顯鹼性,pH大於7,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鹼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係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相關焦點

  • 《酸和鹼的中和反應》說課稿
    《酸和鹼的中和反應》說課稿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酸和鹼的中和反應》。接下來,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教學思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過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 專題:酸和鹼的中和反應
    前兩次課,咱們探究了酸和鹼的性質,那麼酸和鹼能夠反應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知道,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酸;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的化合物叫鹼。來看幾組化學反應方程式:發現:1.中和反應: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2.
  • 【695號】酸和鹼的中和反應(6)
    【695號】酸和鹼的中和反應(6)483.
  • 考點在線 | 酸和鹼的中和反應
    l    定義: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配平時要注意H2O的化學計量數。如:2NaOH+H2SO4=Na2SO4+2H2Ol    酸和鹼反應,除了放熱,一般沒有明顯的實驗現象(沉澱、氣泡、不溶物溶解消失、溶液顏色變化等),所以為了觀察反應是否發生,需要藉助酸鹼指示劑。
  • 【停課不停學-自學導學練】10-2 酸和鹼的中和反應
    【學習目標】1.知道酸和鹼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2.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3.了解溶液酸鹼度的含義,學會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鹼度。4.了解溶液酸鹼度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 如果將酸和鹼混合在一起,那麼H+和OH—就會結合,結果會怎樣呢?
  • 《酸和鹼的中和反應》專題複習微課
    ●●●《酸和鹼的中和反應》專題複習微課(1)中和反應發生的驗證實驗(2)中和反應的應用(3)中和反應的曲線圖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研究NaOH溶液與H2SO4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取少量反應後的溶液於試管中,分別用不同試劑進行實驗
  • 什麼是中和反應呢?
    在上一節中,我們所說的當酸和鹼相遇時,酸的氫離子和鹼的氫氧根離子相遇後生成水的反應,我們稱之為中和反應。那是不是只要酸和鹼發生的反應,都可以稱作中和反應呢?其實不然,發生中和反應的前提條件就是兩者的量必須為嚴格的一比一,即酸的氫離子的量與鹼的氫氧根離子的量要相同,這樣最後的產物就是中性的水。如果酸比鹼多,就形成酸,反之,則形成鹼。當酸和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水後,酸和鹼原來各自的伴兒去哪裡了呢,比如鹽酸中陰離子氯離子,氫氧化鈉中的陽離子鈉離子,它們又變成怎樣了呢?既然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已經生成了水,那麼它們原來的伴兒會不會彼此結合成一種新的物質呢?
  •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初中化學——《酸鹼中和反應》
    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初中化學——《酸鹼中和反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酸和鹼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
  • 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課題2《酸和鹼的中和反應》微課+知識點+同步練習
    課題2  酸和鹼的中和反應1.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分布著酸性土壤,不適宜某些作物生長。答案:(1)K2SO4  (2)(NH4)2SO4  (3)NaOHHNO3  (4)Ca(OH)2  2HCl5.2013年2月中旬,福州市茶亭街東西河下遊七公裡長的內河,河面上漂浮著大量死魚。小亮聞訊後,取回水樣與同學們一起探究。(1)觀察水質的能見度,然後過濾。
  • 中和反應難不難?看完視頻後你說了算!教育持久戰
    中和反應大家好我是老張專注分享初中理科的學習方法!通過上幾期的內容我已經將酸和鹼的全部內容分享給了大家,那麼今天呢我們要分享的是酸和鹼這兩種物質最重要的關聯點——中和反應我們先來看看中和反應的定義一、定義: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關於中和反應的定義我們有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 中和反應
    中和反應一、中和反應1.概念酸與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 跟我學化學 第十單元課題2酸鹼中和反應
    蘋果汁10、某同學在做中和反應實驗時,用pH傳感器測得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1、中和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圖1裝置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液反應的過程,並用pH和溫度傳感器測量反應過程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得到圖2和圖3
  • 化學中考一輪複習考點梳理突破中和反應
    【知識拓展】1.判斷中和反應的方法中和反應屬於複分解反應中的一種,判斷一個反應是中和反應,既要滿足反應物必須是酸和鹼,又要滿足生成物必須是鹽和水。2.(1)中和反應與複分解反應的關係:(2)中和反應同氧化反應、還原反應一樣是特徵反應,屬於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複分解反應。
  • 酸和鹼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酸和鹼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時間:2017-02-24 10:04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什麼是酸?什麼是鹼? 酸和鹼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在好奇與探究天性的驅使下,古時候人們對於揭開物質的神秘面紗,進而剖析物質就已產生濃厚興趣。
  • 中考化學滿分之路:吃透這6道例題,拿下中和反應實驗探究題
    .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三點:1.中和反應是指酸與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但是,不能反過來說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是中和反應.因為非金屬氧化物與鹼作用也能生成鹽和水(如二氧化碳與澄清的石灰水的反應),可它就不是中和反應;還有酸與金屬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鹽和水(如用稀鹽酸出鐵鏽的反應),可它也不是中和反應.
  • 疑難解答:初中化學酸和鹼的常見十個問題詳解!
    今天就給同學們總結一下酸和鹼的學習過程中的十個問題,幫助同學們解答知識上的疑惑~1、為什麼酸或鹼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呢
  • 中考化學一輪複習——第21講 酸和鹼的中和反應 - 初中化學大師
    1.中和反應(1)對中和反應的理解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若不滴加酸鹼指示劑,反應無現象,無法判斷恰好完全反應的時刻。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酸雨的pH為什麼低於5.6?剖析:酸雨是指pH低於5.6的大氣降水,包括雨、雪、霧、露、霜。由於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溶於水後使水變成弱酸性,因此大氣降水通常情況下就具有一定的酸性。但是正常降水的pH不會低於5.6,因為二氧化碳飽和溶液的pH為5.6。
  • 【在線課堂】第十單元課題2酸和鹼的中和反應(溶液的溶解度表示方法)
    6,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強,以下推測合理的是  (   ) A.酸雨的pH大於5. 6  B.酸雨的pH小於5.6 C.酸雨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 D.酸雨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強  B.pH小於5.6的雨水是酸雨  C.胃酸過多的病人在空腹時最好多喝一些檸檬汁
  • 【考試分析】「常見的酸和鹼」考試分析
    2、方法技巧酸和鹼互相交換成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和反應(中和反應屬於複分解反應)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和OH判斷是否完全中和是以酸鹼是否恰好完全反應作為標準的。,中和反應是指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 初中化學方程式反應現象講解:酸與鹼
    2.凡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都是中和反應嗎?     答:不是。因為中和反應的定義是「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除了酸和鹼作用能生成鹽和水外,在酸和鹼的化學性質中我們還學到過能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如某些非金屬氧化物與鹼反應(2NaOH+CO2=Na2CO3+H2O); 某些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CaO+2HCl=CaCl2+H2O)等,但這些都不是中和反應。     3.pH值小於7、等於7、大於7的溶液加水稀釋,其pH值將分別出現怎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