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一氣?天、地、人三者渾然一體,謂之一氣。呼吸天地之氣,內煉生命之氣,使內外真氣渾然一體,是古代對傳統養生之術的高度概括,一氣開智功就是練就天人一氣的優秀功法。
傳統氣功,一般是要修煉到較高層次才能進人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本功法一開始就要求練功者打開玄關與外接通,達到人天合一,把自己與自然融為一體、令練功者很快進入健康長壽的較高境地
一、先天一氣
動作:兩腳併攏,周身中正,命門向後,目視天地交接處,目光與天邊的「先天一氣」相結合,慢慢回收,輕輕閉合,全身放鬆
動作要領:兩腳併攏,兩腳內剛稱在一起,利於左右氣機平衡:兩膝微彎,有利於放鬆 如果觀察嬰兒睡在搖籃裡,不停舉著兩條腿,上下左右的晃動、卻不覺得累,說明嬰兒的氣在兩腿, 多練姑樹是抗衰老的妙法
周身中正,下頜回收,具有使督脈通暢的作用、下頜回收,則後腦自然向後,可使氣血運行和緩,減少思慮,意識易得平靜。舌抵上顎,交通任、督二脈,並有促使兩齒間唾腺產生津液的作用.
命門向後把命門部位微向後凸,注意不要癟腹,一邊把肚臍向前拉,放大丹田的位置,同時含胸,使胸部放鬆。
人體肚臍與命門之間這個位置稱為「下丹田」,又叫「氣穴」、這個部位,上通泥丸(上丹田)下貫湧泉,為先天大道之祖,逐日生氣之根,產鉛(精)之地:故有「千變萬化之道,神妙莫測之機,盡從此出」的說法。如《大成捷嬰》中說:「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情。「這個部位,在醫家則稱為命門,即生命之門,故亦有」命門旺、十二經皆旺;命門衰、十二經皆衰。命門生,則人生:命門絕、則人死矣」的觀點。突出肚臍,可強壯命門之
日視天地交合處,目光與天邊的「先天一氣「相結合——用意念引導目光穿過前面的障礙物,目光與天邊的「一氣」相結合,通過意識的調整、開合,引導目光外放內收,起到擴場和溝通人體內外氣場的信息、能量相互交流的作用,而且有利於治眼疾和開發潛能,也是練神光為別人治病的一種簡妙方法,
慢慢回收輕輕閉合——目似垂簾把意識茲在兩小眼角.先看地下,再香鼻尖,眼睛權印今,意:「一氣」從自己的眼球,印堂進人頭部至玉枕。
全身放鬆——當意念全身放鬆的同時,用鼻深吸一口氣,同時意想全身,再用鼻慢慢呼氣,默念「松」。
本功法是在上述擴場、回光的基礎上,通過呼吸的開合,配合音彼的通導,使人體全身處於一種松,靜、虛的狀態,以利於更好地接受大自然的熊量、信息的方法。正如古人說的「虛心實腹」。惟有意識的松,靜、虛,才能引導形體的松,靜,虛;面形體處於松,靜、虛的狀態,才能產生人體生命氣場,只有處於「虛」的狀態,才能使自身的能量得到充分的補充,與此同時,心中默記意念觀想詞:
你站在浮動的白雲上,
蒼藍的天空倒映在你的腳底下。
天蒼蒼,地茫茫,
到處是氣的世界,
先天一氣如煙如霧,一片汪洋;
匯集為一個強大的氣場。
你從上到下,你內到外,
全部是光明通透的氣狀。
身形無際,歡樂健康,
這是入天合一的力量。
二、氣場開合
起式:兩中指相對,大拇指腹輕放在中指中節位置上,其餘三指輕靠,隨大指拇自然微曲,雙手掐訣,上升至腹前。意念從體內到天邊順時針由小到大轉9圈、鬆開指訣的手指,兩手沿腰帶運行至體側,然後自然下垂
第一式 燕翅擊水
兩手含掌,手指微微分開,虎口向前,指間向下,以肘帶手前後擺動,在同一路線劃三個橢圓。向前時,兩手從體側跨部環跳穴處,自然向前擺動到手與垂直線交角不超過15度的位置時,手臂微向外分,再向後擺動到體側跨部便完成一個橢圓。接著,按此路線再劃兩個相同的圓。完成3個圓後,兩手成90度向前展團轉入下一個動作「開合」。
第二式 展翅貫肚臍
接上式,兩手之間成九十度向側前方各劃三個連接的倒「6」。兩手運動的路線似六個倒「6」組成的「八"字形、每次開合手臂都比前一次張開一些,手臂也向前向上一點。到第三個開合動作完成,兩臂之間成九十度交角,兩手掌也正好升至與肚臍平的高度,掌心向內,虎口向上向肚臍貫氣時,兩手逐漸由掌心相對到掌心向內,兩上肢成圓弧形後慢慢曲肘,兩手邊揉氣球邊意念,將氣球從肚臍貫到命門,兩子肚臍的10公分左右 再轉入下一個動作
意念要傾:大開,小合時意念兩手在天邊象燕子的翅膀在朦朦的一氣中飛翔.至向肚臍貫氣時,要注意用意念在兩手拿之間揉球,貫入肚臍時要想貫到命門處,不要想在肚臍表面。
第三式 展翅貫羶中
向兩便展翅與向前展翅的動作要求一樣,只是方向不同。當兩手從肚臍向前兩側分別劃三個倒「6」時,每次大開,小合後,兩臂都比前一次高一些,·三次開合後,兩臂正好與將平,虎口向上、正視時,兩上肢成「一」字形。若俯視為半圓張形.然後,兩手從兩側向前撈氣至體前,掌心相對,上肢成圓弧,逐漸掌心向內,曲肘,向兩乳頭之間的羶中穴貫氣。兩手距身體10公分左右時,轉人下一個動作。
意念要傾:展翅劃倒「6」時基本上同上。唯與肩平後要意念兩手在天邊撈氣..向羶中貫氣時,要意念從羶中貫至胸椎,注意不要意念在身體表皮。
第四式 捧氣貫印堂
以兩時和兩小臂帶動兩手從胸前向正前方慢慢伸出,虎口一直向上,兩手不要伸得太直,兩肘微曲成抱物狀,掌心相對.然後,保持姿勢不變,兩手微上提,捧氣。當兩手捧氣上升與印堂平時,兩肘關節向內收,並逐漸向下彎肘,兩手和兩小臂自然成「八」字形,兩掌心由相對轉為對若額部,邊曲時邊向印堂貫氣,至兩掌距額前三至五公分時,開始外拉氣,外拉至距額前十公分左右時,又向內貫氣、重複三次.
意念要領:當兩手成抱物狀時,要意念兩手伸至天邊捧氣。意念這個在天邊抱的這個氣是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天上的球狀氣球 向印堂貫氣時,要意念從印堂貫至玉枕。向外拉氣時,意念從玉枕拉氣至印堂,又向內貫.拉和貫的意念都在頭都裡而
第五式 頭部揉氣
兩手合掌,十指分開微曲,兩掌對著兩眉,距面部二至三公分,先順時針,即左,下,右、上路線轉9圈;再逆時針,即右,下,左,上路線轉9圈。
意念要領:意念兩手抱著一個透體發光的氣球在頭裡轉動。既不由大到小,也不由小到大。
第六式 照體貫氣
時臂前伸成抱物枕。虎口向上。掌心相對,兩掌相距30公分左右,然後,兩手捧氣從上方至頭頂,兩上肢成圓弧、虎口向後,兩掌微含,斜向頭頂,十指微分,指尖斜向上.拿照全身。然後,曲肘,兩手下落至頭頂五至10公分。再開始向上提至頭頂15公分左右,不超過20公分,再向下貫氣。重複三遍。
意念要領:兩手捧氣至頭頂上方時,要意想自己有四雙手從身體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天邊,同時各抱一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的氣球,從天邊到天上,至頭頂上方時,四雙手合成一雙手,四個氣球合成一個氣球。掌照全身時、則意念自己頭頂沒有頭蓋骨,氣進入頭裡面,想一下會陰和湧泉。也可以想到頭頂上捧的氣球,透體發光,象探照燈般照進身體裡面,要一下子照亮全身。千萬不要一點一點地從上往下照、當向下貫氣時,意念兩手把氣全部壓進頭裡面、上提時,意念頭裡面的氣向上動。無論提或貫,意念都在頭裡面.
第七式 旋轉貫氣
曲肘,以兩小臂帶動兩手下落,至距頭頂五公分時。先順時針轉三圈,再逆時針轉三圈。上提時,兩手上升兩上肢成圓弧,再向下貫氣,
意念要領:兩手在頭頂旋轉時,意念兩手抱的氣球在頭裡面轉。上提時,要意念兩手到天上,好象天上有虛空一樣,頭頂著天。落肘向頭頂貫氣時,意念從天上的虛空收回、意念隨貫入頭裡面的氣球進入頭裡面。
第八式 點按貫肚臍
指尖相對,掌心向下,經面部,手不接觸面部,手至腔中時轉掌心向內對著身體下落,手不接觸身體,直至肚臍點按,點按時用兩中指微點,不接觸身體、
意念要領:雙手經體前.要意念從頭裡面把氣梳理著往下走。點按肚臍貫氣時,意念把氣從肚臍貫進命門。
第九式 捧氣培本
兩掌心轉向下,慢慢隨意念下按,直至意念到地底深處時,兩臂剛好伸直,但並非僵直,而是微直。緊接著兩手在恥骨前指尖成相對的姿勢,以兩掌根為軸心,兩手指尖同時向前,向兩側方向轉動,一邊指尖轉向下,向後、斜向內,一邊慢慢曲肘上提、兩手上提至腰部,翻掌,將兩掌放在命門兩旁,指尖斜向下,兩拿在腰部成倒「八」字,用鼻探呼吸三次,要做到自然、深、長、細、勻。
意念要令:兩手下按時,意念兩手各有一個光柱照進腹部、大腿、小腿的骨髓裡,直至腳心、地底深處。翻掌時,意念在地底深處有一個氣球,兩手觸摸在氣球上轉動,兩手上提時,則意念兩手在地底深處捧起一個帶光的氣球。再意念兩隻手各抓半個氣球,照進骨髓裡往上走,隨口令意念到腰椎,兩手放於兩腎時,要意念手上的氣透進腎裡面。用鼻深呼吸時,細心體會腎區的感覺,呼吸自然。
第十式 氣通全身
兩手從腰部下落,自然轉為掌心向前,再兩手向前。向上移動,兩肘微曲,逐漸拿心向上、兩手逐漸到兩肩上方時,成指尖向上,掌心向後、再曲肘成指尖向後,掌心向下,大臂與扇平,兩手在頭部兩側與玉枕骨同一高度時,兩手開始慢慢上提、以兩手掌帶動小臂慢慢向上移動。當兩手上提至頭頂上方剛逐漸成掌心斜相對,手腕勿彎,兩肘微曲、兩上肢各成兩個大圓弧時,開始曲肘,兩拿心逐漸向下對著頭部下落,兩手腕一直不誇曲、
意念要領:當兩手在頭部兩側上提時,意念兩手揮著的這一個氣球一直粘附在兩零,從天上貫到腰椎骨髓裡面,與前節從地底深處捧起來引導腰袖的氣連接起來,第二次上提,意念腰椎,胸推、頸椎、玉枕時,意念到兩手掌好象有一股吸力吸住已貫入腰椎的這個氣球,由下而上沿脊柱到玉枕骨和頭頂百會。也可把氣想成很大一個氣柱成片走,不要想成一條線。想不到氣球或氣柱,只想部位就行、但要想到深層、不要想皮膚層、最後,兩掌向頭部下落時,意念兩手在天上撈氣貫入頭裡面,想到頭頂沒有頭蓋骨、身體象個中空的大竹筒一樣,貫進頭裡面的氣象一個氣柱或光柱射進身體裡面,一下子到腳心,想一下會陰和湧泉,不要想氣在身體裡的具體路線。如想不到身體裡面,只要想氣貫入頭頂,馬上想會陰和湧泉,就貫通了全身,
三、氣振中脈
兩子在頭頂三至五公分時,沿頭部兩側自然下落,掌心對著頭部,但要注意不接觸頭髮和皮膚,當指尖至耳上沿時,成掌心向下,並馬上立掌,兩耳根邊下拉成指尖向上、向內.邊從下頜到胸部逐漸轉成掌心向上,兩中指在中處相對,越近越好,但注意指尖不相碰。同時,把大指腹內側輕放在中指中節的中間部位掐住,並念導引詞。
意念要領:當兩手沿頭部自然下落時,意念手指頭裡面向下梳氣至胸內。念詞時,意念兩手在胸內羶中念」一氣開智功開通」七字時,要念出聲,用意念引動音波振動的部位是「一」字是從上顎往上至印堂、滷門;「氣」字是從下顎至羶中;「開」字是從羶中至肚、腹部;「智」字只念四分之一拍,緊接探吸一口氣;「功」字是振動肚臍和腹部,往下丹田收氣:「開」字是振動羶中和心臟部位:「通」字是從上顎至百會。振動顱腔。發音是否準確,以能振動那個部位為標準,待練功至默念也能振動上述部位時,可不出聲念。
收式
鬆開的手指,手下落、男左女右,兩掌重疊在肚臍前,順時針轉九圈,逆時針轉九圈。體側,眼睛慢慢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