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瘻管被婆婆譽為"聰明孔",寶媽好奇把玩,導致孩子耳內感染

2020-09-17 媽知道

在未知的領域,很多人都難以把控好安全的界限,特別是新手爸媽在照顧嬰兒的時候,不僅僅感到的是新鮮與好奇,還會有各種隸屬於新手爸媽育兒的第一次嘗試。但是,也正是因為爸媽們在育兒知識上的無知,很容易就會陷入誤區,甚至會傷害到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今天,筆者就想通過這篇文章來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有關照顧寶寶的盲區。

自從結婚後,小落就想著與丈夫共同養育一個小生命,為家庭多添喜氣。當然,這個小生命必然是兩人的結晶。五年後,這個家庭終於如願迎來了大寶的誕生。小落和她的丈夫兩人天生的面容就比較好看,因此來到世界上的大寶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從大寶出生之後,母愛感爆棚的小落每天都願意花大把的時間來觀察自己的孩子。這不,又是一天悠閒的下午,正在休假的小落觀察著睡容可愛的小傢伙,偶然之間發現了小傢伙的左耳上方有一個小孔

家裡無論是小落還是小落的丈夫耳朵都沒有這樣的情況,當然正常情況下的孩子自然也是沒有這樣的一個小孔的。

小落當即就把疑問拋給了一旁看電視的婆婆。得知這個情況的婆婆不僅沒有表示焦慮,反而流露出強烈的愉悅感。

婆婆告訴小落,這就是傳說中著名的&34;!寶寶將來必定會有出息!聽到這個答案,小落沒有感到質疑,並且同樣表示喜悅地把玩著寶寶的&34;。

但是也就是在小落的循環操作之下,寶寶耳朵上的孔開始發腫發紅,這讓人一看就知道產生了異常,一家人馬上把寶寶帶去醫院尋醫治療。經過診斷,醫生表示寶寶的這個孔實質上的先天性畸形的一種病症,而小落的把玩更是造成了局部的感染。最後在切除手術的治療之下,寶寶終於恢復了健康。

很多爸媽缺乏醫學知識,往往會把寶寶的異常情況當作為一種福氣的象徵,但是正如上述案例所言,並不是所有的&34;都是好的。老一輩口中的&34;,究竟又是何方神聖呢?

其實,&34;跟我們平常所見的梨渦、酒窩一樣,都是屬於生理性缺陷這一範疇的。在醫生上,我們&34;稱之為耳前瘻管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從爸爸媽媽那裡遺傳過來,當然也可能是自己突然&34;的。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小孔,平時不癢也不痛,很多人也就不把它當作為一件事。其實,這種小孔是分為三種情況的,一種是無症狀的正常的,一種則是亦感染的,還有一種就是屬於分泌型。

首先,第一種情況應該是最為幸運的,它對於孩子的影響幾乎沒有;然而第二和第三種情況則會對寶寶的日常生活產生危害,關鍵時候還需要通過手術來進行切除。

我們並不能忽視這個小小的洞,它背後很有可能形成多根管道,並且通往人體的耳道或者是耳後部位。當發生感染或者是其他異常症狀的時候,這個小洞對於人體器官的傷害更是不堪設想。

而發生感染的人群大都有以下這樣的特點

1. 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差

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構建起來,相應地孩子自身的抵抗與免疫力就會比較低下,為了防止病毒的侵害,家長們都會帶著孩子去打上健康疫苗,提高孩子的抵抗力。然而對於這個先天性畸形症狀,當孩子受到外界空氣冷暖變化的交替季節時,孩子發生耳前瘻管感染的風險也會大大提升。所以,為了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家長最好從小幫助孩子增強身體素質,幫助孩子構建強壯的體魄。

2. 耳前瘻管通順

這個洞的運作和耳道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中的分泌物定時產生,如若這個管道先天堵塞不順,分泌物無法排放出來,耳前瘻管感染的風險就會相應提高。因此,當孩子的耳前瘻管沒有發生任何問題的時候,家長切勿用手擠壓或者是按揉,保持耳周部位的清潔,另外建議孩子平常清淡飲食,忌口海鮮,保持良好的習慣,才能夠有效預防感染的情況發生。

今天的話題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對於&34;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奶奶說耳朵上的小孔是「富貴命」,寶媽的好奇一擠,害娃連夜入院
    昨天,在床上餵奶的時候,小胡看著小傢伙費力的樣子,眼神裡都是寵愛,視線一轉卻忽然發現孩子的耳朵上有個小孔,讓她立馬慌了神,緊張地叫來婆婆:「媽,你看孩子耳朵上有個小孔,不是什麼病吧?」眼看著越腫越厲害,小胡一家趕緊帶著孩子連夜去了醫院,醫生了解情況後,嚴厲地責備道:「哪是什麼耳倉,這是先天畸形,叫耳前瘻管,是需要做手術的,亂給孩子擠什麼,太愚昧了。」
  • 孩子耳朵長出一個「眼」,媽媽好奇擠了一下,醫生直搖頭快手術
    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個天大的喜事,於是孕期極其注意,終於孩子在他們的期盼中如期而至。看著自己歷經十月懷胎生出來的寶寶,小薇異常激動,每天都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一天,小薇正沉浸於寶寶的盛世美顏中無法自拔的時候,突然發現寶寶耳朵上長有一個小孔,於是便十分好奇,便忍不住問經驗豐富的婆婆。
  • 孩子有「聰明孔」,寶媽好奇用手擠,孩子卻進了手術室!
    小廣被照顧得很好,一直到了孩子四歲的時候在偶然一次給孩子掏耳朵的時候,金晨發現孩子的耳後有一個小孔,便著急忙慌地去問婆婆。婆婆表示這是老輩人常說的「聰明孔」,是孩子有福氣的象徵,金晨聽後也十分高興,但是由於好奇便想看看這是不是個痘,便擠了一下。
  • 寶寶耳前有個「聰明孔」?別忙著炫耀,一激動可能會毀他一生
    其實不然,「聰明孔」屬於一種先天性畸形,很多成人都還有。這些稱謂僅僅代表家長對寶寶的美好祝願,畢竟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寶寶們能夠健康成長。接下來,咱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個「聰明孔」。「聰明孔」到底是什麼?人家本來是有正式名字的,請嚴肅的稱之為「耳前瘻管」。
  • 4歲娃耳前長「聰明孔」 用手擠壓有分泌物溢出
    如今天氣寒冷,人的免疫力減弱,正是炎症高發的時候,有「聰明孔」的市民務必注意增強抵抗力,避免發病。耳前長「聰明孔」遇反覆發炎家住金華市區的小晗今年4歲,自幼就被發現雙耳前有小孔。父母一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耳朵沒有發育好,但是家裡的長輩說,這是「聰明孔」,是好事情,於是便沒再關注。
  • 「耳前小孔」腫痛,小心耳前瘻管感染!
    於是,他來到煙臺業達醫院就診,耳鼻喉科於軍主任檢查後,診為「耳前瘻管感染」,消炎後為他進行了手術切除,未再復發。於軍主任介紹,有人生下來耳前就有一個臍樣的小孔,醫學上稱為「先天性耳前瘻管」,與遺傳有關。外面看它只有一個小孔,但小孔深處往往象樹根樣呈多個分支,瘻管長短、深淺不一,常與耳廓軟骨相貼。
  • 孩子耳旁長了一個「孔」,媽媽好奇擠擠,醫生搖頭:安排手術吧
    有些孩子的耳旁可能會出現一個小洞,這在以前被叫做"聰明孔",是古人對孩子寄予的希望,但其實按照現代科學來解釋的話,這是一種天生畸形,又叫做耳前瘻管。 案例 小明的耳朵上一直有一個小孔,常年照顧小明的奶奶稱之為"聰明孔",一直認為是孩子以後會聰明的象徵,所以也就沒有跟小明的爸媽說,但是有一天卻被小明的媽媽看到了,媽媽好奇用手去擠了一下,小明哭著告訴媽媽:"奶奶說這個是聰明孔。"
  • 寶媽好奇,擠了下寶寶耳朵上的「聰明孔」,醫生:這種孔不能擠啊
    很多時候,我們經常被一些迷信所誤導,比如寶寶的耳朵在出生的時候有一個小孔,在農村一些地方被稱作"倉眼"或者"聰明孔",很多老人說這樣的孩子聰明,後福無窮,一輩子不愁吃喝,同事家的寶寶三周多了,從小耳朵處就長有一個小孔,孩子奶奶說是有福的標誌,但是同事總是感覺好奇,總是想用手去擠,去觸摸。
  • 男童耳旁長出「耳前瘻管」,奶奶隨意一擠,結果讓人意外
    男童耳旁長出「耳前瘻管」,奶奶隨意一擠,結果讓人意外 現在很多家庭奶奶來帶孩子似乎已經成為了常態,畢竟現在很多父母生完了孩子都要出去為孩子賺奶粉錢,所以,就把孩子寄託給老人來帶。
  • 8個月寶寶耳邊長「聰明孔」 不僅沒變聰明還是一種病
    跑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耳前瘻管,如果發炎紅腫,就需要手術治療。  耳前瘻管是什麼病?患這種病的孩子多不多?記者日前從溫醫大附二院、育英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了解到,因為耳前瘻管發炎感染前去醫院看病的孩子真還蠻多的,1個月就有50多例。
  • 醫生解釋真相,寶媽不要大意
    新生兒耳朵上有「聰明孔」,寶媽的無知擠壓竟將孩子「擠」到手術室同事雅晴前段時間剛剛生下來可愛的寶寶。剛出生的寶寶怎麼看怎麼可愛,雅晴也是根本停不下自己親近寶寶的心。要不就摸摸孩子的小腳丫,要不就搖一搖孩子的小手,不斷和睡夢中的寶寶「互動」著。
  • 寶寶耳朵旁有個「孔」,寶媽擠一擠,孩子緊急送醫
    「這是富貴倉,是聰明孔!有這個洞的孩子是聰明、有福氣,將來吃穿不愁的!你沒看見,孩子她爸爸的耳朵上也有嗎?」這天,孩子的奶奶意外發現了這個耳朵旁的小孔,立即開心地和佳佳說到。沒想到,第二天醒來孩子耳朵旁的那個小孔直接就腫起來了,紅紅的樣子像是發炎了。嚇壞的佳佳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才知道那個小孔叫耳前瘻管,而耳前瘻管發炎正是由於自己刻意去擠了幾下的動作直接導致!爸爸媽媽們,你也有發現寶寶的耳朵旁邊有類似的小孔嗎?鄭重提醒大家,千萬別學佳佳手欠去擠它哦。
  • 孩子耳朵多出一個「眼」,媽媽手癢擠了一下,醫生無奈:手術吧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個剛當媽媽的女性,都是沒有經驗的媽媽,這期間需要通過書籍、網絡,甚至請教有經驗的寶媽去了解育兒的知識。
  • 寶寶耳朵旁邊有個小孔,媽媽好奇擠了一下,卻把孩子送進了手術臺
    表姐的婆婆說,這是孩子的「聰明孔」,這孩子長大一定非常有福氣。表姐對這個小洞也好奇,於是有事沒事就經常用手去摸一摸這個小洞。有一天突然發現這個小洞上分泌了一些白色的分泌物,還有一點臭的氣味,表姐也沒當回事,直接就用手擠了出來。可沒想到,在此之後寶寶的耳朵慢慢的發紅變腫,表姐這才意識到大事不妙,立馬帶球球去了醫院。
  • 孩子耳朵長了一個「孔」,寶媽硬是擠了半天,醫生急道:快手術!
    老人常把它稱為「聰明孔」、「富貴孔」、「倉眼」,正如老話所說「前倉藏糧,後倉藏糠,耳朵稜上藏衣裳」,是好命的象徵!可是,這樣的小孔真的是福運的象徵嗎?萌萌媽最近就發現了兒子身上有這麼個小孔,還差點釀成大禍。
  • 寶寶耳朵有一個「小洞」,媽媽好奇用手擠,醫生直搖頭:快手術
    所以新手媽媽在準備要孩子時,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寶寶耳朵有一個「小洞」,媽媽好奇用手擠,醫生直搖頭:快手術我的同事小歆和她老公結婚3年了,今年終於迎來了小寶寶的到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畢竟兩個人努力了這麼些年。所以當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歷經十月安全落地時,小歆十分開心。
  • 它可不是「金倉銀倉」 而是耳前瘻管
    她帶孩子跑到醫院檢查才知道這個小洞是耳前瘻管,不能擠壓,因此,豆豆需要立刻進行手術治療。」  日常生活中耳前小洞較常見   針對這則消息上所說的小洞,網友們議論紛紛:「我媽騙我說是不小心被針扎的,原來我有畸形。」「我女兒也有,發作過一次,現在消腫了,醫生讓手術。」
  • 孩子耳朵上有個「小孔」,寶媽好奇用手擠,讓孩子糟了不少罪!
    其實,孩子很多地方是不能隨便觸摸的,就比如孩子耳朵上的小孔,老一輩說這是象徵著富貴倉,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卻飽含了長輩們濃濃的祝願。耳朵上的「小孔」在醫學上稱為耳前瘻管,作為一種非常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存在。先天性耳前瘻管分為三類:單純型、感染型和分泌型,一般說無症狀。
  • 先天性耳前瘻管不容忽視
    湖南省兒童醫院 李曦先天性耳前瘻管是兒科臨床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疾病,由第一、二鰓弓的耳廓原基在發育過程中融合不全導致,發病率為1.2%,可一側或雙側發病,男女之比約為17:1。
  • 丨耳前瘻管
    原創 張成強 關愛新生代01—寶寶耳前的小孔是什麼許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寶寶耳輪腳前方有一個小孔,有的寶寶兩側都有,而且是對稱的,醫學上稱之為耳前竇道,也叫耳前瘻管。耳前竇道和愛美的寶媽穿的耳洞不同,是一種先天性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