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知的領域,很多人都難以把控好安全的界限,特別是新手爸媽在照顧嬰兒的時候,不僅僅感到的是新鮮與好奇,還會有各種隸屬於新手爸媽育兒的第一次嘗試。但是,也正是因為爸媽們在育兒知識上的無知,很容易就會陷入誤區,甚至會傷害到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今天,筆者就想通過這篇文章來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有關照顧寶寶的盲區。
自從結婚後,小落就想著與丈夫共同養育一個小生命,為家庭多添喜氣。當然,這個小生命必然是兩人的結晶。五年後,這個家庭終於如願迎來了大寶的誕生。小落和她的丈夫兩人天生的面容就比較好看,因此來到世界上的大寶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從大寶出生之後,母愛感爆棚的小落每天都願意花大把的時間來觀察自己的孩子。這不,又是一天悠閒的下午,正在休假的小落觀察著睡容可愛的小傢伙,偶然之間發現了小傢伙的左耳上方有一個小孔。
家裡無論是小落還是小落的丈夫耳朵都沒有這樣的情況,當然正常情況下的孩子自然也是沒有這樣的一個小孔的。
小落當即就把疑問拋給了一旁看電視的婆婆。得知這個情況的婆婆不僅沒有表示焦慮,反而流露出強烈的愉悅感。
婆婆告訴小落,這就是傳說中著名的&34;!寶寶將來必定會有出息!聽到這個答案,小落沒有感到質疑,並且同樣表示喜悅地把玩著寶寶的&34;。
但是也就是在小落的循環操作之下,寶寶耳朵上的孔開始發腫發紅,這讓人一看就知道產生了異常,一家人馬上把寶寶帶去醫院尋醫治療。經過診斷,醫生表示寶寶的這個孔實質上的先天性畸形的一種病症,而小落的把玩更是造成了局部的感染。最後在切除手術的治療之下,寶寶終於恢復了健康。
很多爸媽缺乏醫學知識,往往會把寶寶的異常情況當作為一種福氣的象徵,但是正如上述案例所言,並不是所有的&34;都是好的。老一輩口中的&34;,究竟又是何方神聖呢?
其實,&34;跟我們平常所見的梨渦、酒窩一樣,都是屬於生理性缺陷這一範疇的。在醫生上,我們&34;稱之為耳前瘻管。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從爸爸媽媽那裡遺傳過來,當然也可能是自己突然&34;的。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小孔,平時不癢也不痛,很多人也就不把它當作為一件事。其實,這種小孔是分為三種情況的,一種是無症狀的正常的,一種則是亦感染的,還有一種就是屬於分泌型。
首先,第一種情況應該是最為幸運的,它對於孩子的影響幾乎沒有;然而第二和第三種情況則會對寶寶的日常生活產生危害,關鍵時候還需要通過手術來進行切除。
我們並不能忽視這個小小的洞,它背後很有可能形成多根管道,並且通往人體的耳道或者是耳後部位。當發生感染或者是其他異常症狀的時候,這個小洞對於人體器官的傷害更是不堪設想。
1. 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差
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構建起來,相應地孩子自身的抵抗與免疫力就會比較低下,為了防止病毒的侵害,家長們都會帶著孩子去打上健康疫苗,提高孩子的抵抗力。然而對於這個先天性畸形症狀,當孩子受到外界空氣冷暖變化的交替季節時,孩子發生耳前瘻管感染的風險也會大大提升。所以,為了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家長最好從小幫助孩子增強身體素質,幫助孩子構建強壯的體魄。
2. 耳前瘻管通順
這個洞的運作和耳道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中的分泌物定時產生,如若這個管道先天堵塞不順,分泌物無法排放出來,耳前瘻管感染的風險就會相應提高。因此,當孩子的耳前瘻管沒有發生任何問題的時候,家長切勿用手擠壓或者是按揉,保持耳周部位的清潔,另外建議孩子平常清淡飲食,忌口海鮮,保持良好的習慣,才能夠有效預防感染的情況發生。
今天的話題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對於&34;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