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1200萬受災群眾全部搬進新居

2021-01-12 搜狐網

  【本報北京訊】新華社11日播發《(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特別報導)在灑滿陽光和愛的大地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心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紀實》。報導指出,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迎難而上,用信心、智慧和汗水,奮力奪取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重大勝利,書寫了人類災後恢復重建史上的壯麗篇章。

  據了解,短短3年時間裡,在18個援建省市的幫助下,四川省完成了39個重災市縣區、631個鄉鎮和2043個村莊的恢復重建,25.91萬套城鎮重建住房基本完成,1200多萬受災群眾全部搬進了新居。

  另據國家電網的信息,汶川地震3周年以來,國家電網累計投入147億元用於四川、陝西、甘肅等地震災區的電網恢復重建。現在,重建工作已全部完成,災區電網的供電能力、電網結構和技術裝備已全面達到甚至部分超過震前水平,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

(責任編輯:UN913)

相關焦點

  • ...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確保有建房需求的受災群眾春節前搬進新居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記者 楊豔)記者今日從湖南省應急管理廳獲悉,截至11月底,全省因災倒房需重建已開工2326戶,開工率達100%,已竣工2011戶,確保有建房需求的受災群眾春節前搬進新居。今年湖南遭遇多輪持續強降雨過程,導致多地受災,全省受災範圍廣、災害損失大。災情發生後,省應急管理廳下發了《湖南省2020年受災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和因災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實施方案》;省應急管理廳、省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因災返貧致貧摸底統計和幫扶工作的通知》,明確對房屋倒塌或嚴損貧困戶、因災致貧返貧戶等給予重點救助。
  • 547戶受災群眾遷新居迎新年
    我們將深入群眾生產生活的一線,記錄基層百姓的生活狀況,觸摸時代變遷的脈搏。我們將用清新的文字、生動的圖片,為您及時報導發生在安慶大地上的新氣象、新風貌、新變化,講述精彩動人的百姓故事。新春走基層,讓我們一起溫暖再出發。臨近春節,1月15日一大早,深冬的大地處處寒意凍人,但懷寧縣臘樹鎮山湖村葉店組的葉興國家卻是一派喜氣洋洋。走進寬敞明亮的農家小院,一股嶄新的氣息撲面而來。
  • 白銀:搬進新居過新年
    客廳裡,雪白的牆、淡綠色的瓷磚、弧線優美的吊頂將新居裝扮得格外溫馨,大彩電、冰箱、熱水器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和煦的陽光透過明淨的窗照進屋子,讓人感覺暖洋洋的。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這個新年,是劉志誠搬進新居後過的第一個新年,喬遷了新居,在外工作的孩子們也趕回了家歡度元旦。「新家裡過新年,我們全家人都很高興。」
  • 湖南:因災倒房重建竣工已逾九成 確保受災群眾春節前搬進新居
    12月17日,全省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和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工作視頻會議召開。紅網時刻12月17日訊(記者 楊豔 通訊員 歐陽鋒)「下個月就可以裝修好,在新家過年沒有問題。」當地政府積極擔當主動作為,在政策宣傳、資金支持、指導服務上下功夫、延伸服務觸角,全力支持受災群眾重建美好家園。目前已全部完成重建和修復任務。當前,湖南因災倒房重建工作正進入衝刺階段。
  • 目前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目前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
  • 羅城1800多名貧困群眾喜遷新居(組圖)
    廣西新聞網羅城11月29日訊(通訊員 蒙增師)11月28日,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舉行易地扶貧搬遷「仫佬家園」安置點千人集中搬遷入住新居儀式,420戶1800多名貧困群眾搬進新居。2015年全國脫貧堅戰打響以來,該縣經過精準識別,2015年底共有8.32萬貧困人口。「十三五」期間,羅城計劃投資8.2億元搬遷建檔立卡戶3187戶13680人。目前「仫佬家園」和「鳳凰寨」移民安置小區已開工建設安置房3052套,達到入住條件2879套,已分房2213戶9854人。
  • 阜寧公安局碩集派出所所長王金國:受災群眾心中的「保護神」
    然而地處鹽城阜寧腹地的碩集社區因為去年的一場風災,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後,阜寧縣公安局碩集派出所——這個在搶險救災中榮立集體二等功的英雄單位自然成為受災群眾們心目中的「保護神」,「有事找警察」並不是一句空話,對於碩集派出所所長王金國來說,他一天的工作幾乎都是圍繞受災群眾展開。
  • 廉江長山鎮38戶移民搬進別墅式新居(圖)
    廉江長山鎮38戶移民搬進別墅式新居(圖) 連接各家各戶的全部都是新鋪設的水泥硬底化道路,38幢別墅式小樓整齊地分布在坡上。  村民們個個喜氣洋洋「入夥」進新居,40多年來先後經歷6次搬遷的李伯感慨地說:「沒想到在有生之年能住上了『小洋樓』!」他告訴記者,自從1958年修建長青水庫以來,他們6次搬遷真可謂歷盡磨難。  去年,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村民們按照一統規劃,建設起了一幢幢「小洋樓」。
  • 影像力|今天,東明縣668戶黃河灘區群眾喜搬新居:搬出「水窩子...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5日訊 1月5日,在菏澤市東明縣沙窩鎮新建成的馬集社區裡,鞭炮齊鳴,鑼鼓聲聲,668戶群眾遷出黃河灘,搬進新社區,開啟了幸福的新生活。社區規劃建設11層小高層安置樓房21棟,共946套(80㎡戶型220戶、120㎡戶型484戶、160㎡戶型242戶),總面積11.7萬平方米。社區建設有幼兒園、服務中心、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馬集村東明縣境內黃河河道長76公裡,灘區涉及7個鄉鎮(街道),灘內常住人口12萬人,過去幾百年間,人們在這裡世代耕作,繁衍生息。黃河洪水,是他們的心腹之患。
  • 汶川地震三周年:災後重建1萬多億資金從何來?
    令山河失色的汶川特大地震,把四川39個重災區變成一片斷壁殘垣。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四川省需要1萬多億元資金,即使加上中央財政資金、省級財政資金、對口援建省份資金及社會捐款,仍然存在5000億元的巨額資金缺口。  汶川大地震是中國當代史上造成破壞最大的地震。根據官方統計數字,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人民幣,下同)。
  • 「決戰脫貧攻堅」龍山:「搬進新居笑呵呵,荒山換了安樂窩」
    龍山縣跟進監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群眾動情地唱起山歌——「搬進新居笑呵呵,荒山換了安樂窩」【龍山速覽】龍山縣位於湘西北邊陲、武陵山脈腹地。搬遷戶彭武根在家門口動情地唱起了山歌:「紀委常來牛欄坡,護航脫貧故事多,搬進新居笑呵呵,荒山換了安樂窩。」他說自己做夢都沒想到,這輩子能從深山老林搬遷到集鎮所在地,還能住上國家修建的「小洋樓」,從「鄉下人」變成了「街上人」。該小區是靛房鎮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共有搬遷戶189戶、770人。
  • 自然災害中心繫群眾的習近平
    習近平第一時間向受災各族群眾表示慰問,要求全力救治傷員,安排好群眾生活,抓好抗震救災,恢復和重建家園。之後,習近平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皮山縣「7·3」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首先要在入冬前解決受災群眾的住房問題,確保群眾安全過冬。
  • 隨老記者再訪新聞現場|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
    2008 年5 月14 日,成都軍區某陸航團直升機懸停在山頂,營救汶川山區的受災群眾。2008年5月14日,消防官兵在北川縣城營救受災群眾。2008年5月14日,成都空軍某部官兵在彭州市銀廠溝的地震滑坡地帶,組成人梯,搭建生命通道,搶運傷員,轉移受災群眾。這些永恆的瞬間,都是無聲的歷史。
  • 汶川地震十周年:香港建築師助地震災區村民建更好、更環保的房子
    新華社香港5月7日電(記者郜婕 李書簡 張海磊)位於四川東北部的巴中市南江縣流壩鄉金臺村地處汶川地震災區。震後數年,村裡的重建工作一度因自然災害受挫,部分村民無處安居。在香港大學建築設計團隊的幫助下,當地村民不僅搬進新居,還住上了更好、更環保的房子。
  • 搬入新居 安享幸福
    目前,除汙水處理工程尚未完工外,其他工程全部竣工,農戶入住率達到100%。圖為搬遷點全貌(2019年11月15日攝)。本報記者 張昶昶 攝 「十三五」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導,認真履行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職責,優化整合資源,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大力拓寬安置途徑,加大資金整合力度,著力培育壯大富民產業,完成了6.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並建設竣工1.4萬套安置住房,群眾全部實現搬遷入住,產業就業幫扶措施配套到位,搬遷群眾基本實現了安居樂業
  • 湖北省下發通知把國有農場受災群眾納入救助範圍
    12月10日從湖北省民政廳獲悉,湖北省近日對國有農場減災救災作出專項部署,要求把國有農場受災群眾納入救助範圍。    根據省民政廳、省農墾事業管理局聯合下發的《通知》,湖北省要求各地加強國有農場救災工作組織領導,足額安排救災資金和救災工作經費預算,切實落實救災資金分級負擔責任;加強國有農場救災資金管理,把農場受災需救助群眾全部納入救助範圍;加強國有農場綜合減災能力建設。    據了解,湖北省現有國有農場53家,分布在全省40個縣(市、區),國土面積540萬畝,總人口142萬人。
  • 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裡 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時光軸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發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場地震。地震造成全省68636人遇難、36萬多人受傷、17516人失蹤2008年5月12日晚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
  • 960多萬貧困群眾喬遷新居: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圖為11月22日,搬遷群眾在車間生產電子元件。李尚引攝(人民視覺)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怎麼辦?搬!從大山搬入縣城,從木屋搬入樓房,「十三五」期間,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
  • 汶川旅遊:恢復重建中上臺階獲新生
    汶川水磨古鎮、汶川映秀5.12紀念地、汶川大禹文化旅遊區等四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春節前,王青秀和丈夫搬進了新居。「三年前,我們開了個農家樂。地震完全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現在,王青秀在新居的門臉房開了個小店,專賣民族服飾和物件,「來得人還是挺多的,生意還行。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現在挺好的。」
  • 3D電影《極震區》在汶川開機 群星雲集傳遞正能量
    (主要演員及主創團隊)電影《極震區》以2008年汶川地震為故事背景,主要講述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人民軍隊第一時間火速奔赴災區,配合當地政府、公安並聯合劫後餘生的倖存者共同營救受災群眾的情景。這部電影將5.12汶川大地震通過鏡頭進行全景展現,是一部基於紀實性加藝術再現的3D題材巨製,自啟動以來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期待。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