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6日電 (張燕徵 實習生 張瑤)「『普惠型淺度盡調』可以助力政府更精準的辨別企業、培育企業。對於金融機構來說,通過大數據信息對企業進行實時風險監測,可降低不良貸款發生率。」12月5日,在「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期間,天眼查副總裁孫健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專訪時做了上述表達。
天眼查副總裁孫健 中新經緯 張燕徵 攝
「做監管和金融機構助手」
中新經緯客戶端:如今的商業世界十分複雜,空殼公司或者通過間接控股的公司一層套一層,這也導致在交易、監管方面產生很多困難。作為一家以信息數據為核心的企業,天眼查與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模式分別是怎樣的?
孫健:我們定位「普惠型淺度盡調」。普惠就是使用門檻低,人人都能用,人人都會用。淺度就是相對於律師、會計師對企業進行的調查,天眼查展示的信息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基本需求,而且信息來源和緯度豐富多樣,調查速度快、成本低。天眼查與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之間開展了豐富的合作。
舉例來說,某地方政府進行招商引資時,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了很多企業競相湧入所謂的稅收窪地或者政策高地。但要甄別這些企業其實並不容易,許多公司的關係架構非常複雜。我們通過大數據平臺對這些企業進行篩查,可展現一張真實的關係網絡,比如有的企業雖然在當地註冊,但真實的業務在其他地方進行,這對當地的稅收和就業沒有起到應有的貢獻和帶動。所以我們能幫助政府部門更精準的識別這類企業,避免幫扶引導政策被「鑽空子」。另外,在整治非法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過程中,協助監管部門,對涉及企業進行關係辯識和甄別。
對於金融機構來說,他們最擔心的是在放貸後無法按時收回貸款。天眼查協助銀行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幫助銀行做好貸前評審、貸中管理和貸後監控。這樣可有效降低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發生率。
除了銀行以外,券商、信託、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只要有了解交易對象,化解風險、降低風險的需求,就是我們合作的對象。
同時,我們也會堅持嚴守合規,立足於「普惠型淺度盡調模式」,服務實體經濟。
「堅持採用公開數據」
中新經緯客戶端:「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實際上,這指出了數據歸誰所有的問題。平臺上的數據到底是屬於個人、企業還是監管方?
孫健:作為基礎設施要素,數據跟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這四大傳統要素一樣,現在已成為第五大要素。目前各界對數據資源產權的問題還在討論,我們也在關注相關進展。我們會做好數據資源的合法合規利用,只要是合規主體,必然是行業發展的最終受益者。同時我們也呼籲有關部門完善相關監管政策,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發生。
天眼查堅持採用公開數據,數據採集來源包括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版權局等數據源網站的公開信息。另外,我們同工商部門、法院、銀保監會、證監會、金融機構也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建立了彼此互補的關係。天眼查的價值在於不僅可以可視化呈現複雜的商業關係,還可以深度挖掘和分析相關數據,實現了風險從預警到洞察的全方位把控。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中新經緯客戶端:天眼查是否考慮上市?對於未來的發展布局,有何規劃?
孫健:就目前而言,整個團隊現在最關注的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練好內功,踏踏實實地把大數據應用這件事做出來。如果業務做不好,就算蹭了風口,最後毀掉的還是自己在業內的名聲。
對於天眼查來說,公司的發展和壯大就是產業數位化發展的過程,如果產業沒有數位化,我們平臺上的這些信息該如何獲取、如何展示?我們本身就是隨著數位化發展而存在。另外,「十四五」規劃中提到了要加快數位化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機遇。
除了查公司以外,圍繞著「開公司」,我們還推出了「天眼企服」業務。企業主可以在「不出門、不接觸」的情況下完成工商代辦、商標註冊、財稅代辦、法律諮詢等業務,實現「足不出戶,照辦業務」。此外,我們還開發出了不同場景下的數據產品,大家通過查看真實的數據、企業間的關係,能「讓每個人公平地看清這個世界」。(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