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教孩子學數學,想教孩子學英語,想教孩子一些才藝,想教孩子理財⋯⋯
想教的內容可真多。但是孩子不愛學怎麼辦?
在父母眼裡,孩子總是那麼淘氣、那麼貪玩,怎麼辦?
難道3-4歲這個年齡不該學習嗎?
圖源:pexels
什麼是學習?
對於3~4歲的孩子來說,「玩」就是學習。
通過動手操作,孩子逐漸認識了物體的屬性;
通過觀察模仿,了解了社會的規則;
通過與小夥伴打交道,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
因此,玩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最重大的事件。
了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多儲備一些生活經驗,正是為了以後更有邏輯地學習和鑽研。
怎樣有效地學習?
想教孩子學習,最重要的是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讓孩子學得高興,也就是樂學;
另一點,就是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學習的東西是有用的,
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可以激勵孩子更積極地學習。
圖源:pexels
1. 讓遊戲唱主角
如果學習任何領域的東西,都變得像遊戲那麼有意思,
孩子就一定可以樂在其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
比如想教孩子學數學,那麼就和孩子一邊搭積木,
一邊給孩子一些小任務:「這麼多積木啊,我們來看看誰搭得最漂亮,
寶寶給媽媽5塊積木,其他的可以自己用。」
這樣,數字的概念也就蘊含其中了。
又或者,和孩子玩過家家的時候,洋娃娃生病了,要去看醫生。
讓孩子帶上小錢包打理一切吧,坐車要花1塊錢,看病掛號要花4塊錢⋯⋯
總之,一切想讓孩子了解的東西,被賦予遊戲的樂趣之後,孩子會更有興趣。
2. 給學習一個理由
「有用」是很好的理由,可以強化孩子學習的願望和興趣。
如果想讓孩子愛上閱讀,那麼在平時生活中,給他準備大量的書籍吧。
每次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就和他一起翻書,尋找問題的答案。
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原來書是那麼有用的東西,自己不知道的答案都可以在書裡找到。
以後,他再有疑問的時候,就會主動去看書。
因為他知道,閱讀是有用的。
作為家長,還應該做一個有心人。
當孩子聯想到之前學過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大大地表揚他。
圖源:pexels
當孩子「炫耀」的時候
孩子多學了一點以後就會半瓶子晃蕩,到處炫耀?
確實有這樣的情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逐漸產生了競爭意識,
他們往往通過與同伴的比較而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是普遍現象,也是孩子們成長的必經之路。
家長可以先肯定孩子知道了很多事情,然後,還可以就孩子知道的內容進行引申。
因為孩子炫耀的,大多都是他特別感興趣的內容。
所以可以適時運用主題教育的方法,從書籍,到玩具,到動畫片,
從各個角度給孩子豐富的知識,拓展孩子的視野。
讓孩子知道,「原來這麼好玩兒,我剛知道了一點兒,還有很多好玩兒的在等著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