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雖然多數高考生的錄取結果還沒出爐,但已經有不少人鐵了心要復讀。
「我女兒平時成績不錯,但高考發揮有所失常,離211大學的保底目標還有30分左右的差距。所以,沒等錄取結果出來,就已經坐回教室準備復讀了。」
以上是一位湖北高考生家長在後臺的留言求助。據這位家長介紹,按照她女兒的平時成績,上個211大學應該比較穩,但高考成績出爐後,根據往年的錄取分數情況,只能上一所一本分數線上下的普通高校,所以在志願填報結束後,沒等錄取結果出爐,她女兒已經決定要復讀再戰一年高考了。
從與這位家長的交流中,能夠感受到她對女兒高考發揮失常的懊惱,但按照她的本意,女兒讀一所普通本科高校也能接受,將來考研再努力上一所好的學校。所以,對於女兒沒等錄取結果出爐,就坐回教室復讀的選擇,她表示很擔心,害怕來年高考再次發揮不佳,白白浪費一年時間。
其實,每年高考結束後,有類似選擇的考生以及困惑的家長有不少。從考生的角度出發,他們深知這不是自己的正常水平,迫切想要再有一次機會證明自己,去往更好的高校。但在家長們看來,復讀一年需要承受的各方壓力大,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表示憂慮。在筆者看來,高考復讀本質上沒有什麼可怕的,每年復讀的高考生,十有八九實現了漲分上更好大學的目標,但在決定復讀前,首先要想清楚三個問題。
問題一:是否有強烈的復讀意願
高考復讀,其實目標非常明確,而要想實現目標,首先是考生本人要有強烈的復讀意願。如果抱著可復讀、也可不復讀的想法,或者是遵從父母、他人的建議,那麼在一年的「高四」生涯中,很難有強勁的學習動力,複習備考效果自然也難以保障。所以,決定復讀與否,首先需要評估考生本人的意願。
問題二:是否清楚第一次高考失利的原因
高考生有強烈的復讀意願,僅僅是一個良好的開頭,不代表分數一定能上漲。要真正做到漲分,還需要清楚本人第一次高考失利的原因。只要找到原因後,在復讀一年中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去解決問題、提高分數。
問題三:是否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有了復讀意願,明確了失利原因後,要想漲分還得扎紮實實努力複習一年,這就對考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的很高的要求。在不少學校的復讀班,班主任已經不再是「嚴防死守」,更多的依賴學生自主複習。所以,如果考生這方面能力較弱,復讀未必能有好的效果。
總的來說,雖然復讀一年存在很多變數,也需要承受巨大心理壓力,但多花一年時間,的確更容易收穫好的考試結果,所以考生和家長們不必有太大壓力,畢竟這已經成為當下高考的一種趨勢。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做出高考復讀決定難嗎?什麼樣的高考生適合復讀?歡迎留言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