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20年高考,每100個考生就有復讀生22人,佔比為22.67%。
每位想要復讀的學生,都應該問自己三個問題:你想好了嗎?你有把握逆襲翻盤嗎?假如你仍然沒考好,你會怎麼辦?
我分成了兩個因素,看完是否還復讀,由你決定。
你想好了嗎?一時激動,一年消磨。不妨先好好反思自己。
反思什麼呢?
是基礎薄弱;還是有遺憾,沒考入名校。這決定著你復讀動力的來源。
這一點,決定著你的成長速度。復讀前,摩拳擦掌;復讀後,可能還是苦行僧。
簡單的復讀廣告
你有把握逆襲翻盤嗎?去學校,可能每位老師都會說:「看過高中數據,大部分復讀的同學分數都提高了。」
這不是多餘的廢話嗎?你有基礎,又多學一年,分數提高是理所應當的。
但我們在乎的問題是:分數提高不代表你復讀賺了,更不代表你能逆襲翻盤!分數提高一分也是提高,但能說你復讀成功嗎?
真正有價值進行參考的,不是那些復讀生分數提高几分,而是對於他們而言,復讀這件事是否提供了足夠的價值-最低預期。
也就是你能接受的最低分數線。
很多復讀生的分數預期不是保本。復讀提升較小,不如直接報考。
復讀班的孩子們進行衝刺
如果根據「符合預期價值證明自己賺了」,在這個標準下,我身邊人基本上沒有賺的。
為什麼呢?
大多數學生都帶著「美化濾鏡」來看待自己。我想每一位復讀生,你的腦海裡可能是在幻想著明年怎麼怎麼逆襲?分數怎麼怎麼高?
打個比喻:假如高考考了450分,復讀一年,你認為可以達到500分,但最後考了480分,乍一看,分數提高了,可是它真達到你預期了嗎?
你全然沒有想過自己可能會失敗。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俞敏洪兩次復讀考北大的水平。
假如你仍然沒考好,怎麼辦?
其實,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為什麼呢?思維認知定型。
說白了,就是思維僵化。會把以往所取得的認識凝固化,不懂變通。
我想,很多學生成績不理想,可能並不是知識記憶本身的問題,而是思維認識。這種固定的做題思考模式或許才是根本原因。而一年時間,想改變並不容易。
毛坦廠中學的陪讀媽媽們
如果你沒考好,你能否坦然接受。或者不能接受,要準備三戰、四戰高考呢?如果是這樣,不如直接報考划算。
喜歡用主觀感受去思考,而當別人分析可能你存在的問題,你就會覺得:「嗯,是的。你說的挺有道理,」這恰恰是我們忽視的客觀原因。
時間。如果將這一年看做是你生命裡的最後一年,你還會選擇復讀嗎?當然,這假設並不成立。
但一年時間都是等價的,不存在優劣之分。若一年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最低預期,又為何要執意復讀呢?
金錢。前段時間,毛坦廠中學復讀收費清單引熱議。一本線及一本線以上,收費2800元。而最高的價格,為48000元。
開辦高三復讀班
如果你和我一樣,農村家庭,應該知道什麼是血汗錢。
總結:復讀之前,考慮兩個因素:
如果以上你都能克服,還決定復讀,那就去吧。談戀愛都有風險,何況復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