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總有人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的,想要去更好的大學,因此每年復讀的學生真不少。可一旦復讀就是將三年高中無形中拉長到四年了,每年的復讀生搶佔當年應屆生的指標,而應屆生又去復讀再搶下一屆的指標,形成惡性循環,造成嚴重浪費。還有就是人在變、學習環境在變、高考試題在變、高考政策在變,現在高考對於複習生來說,確實越來越難。
經歷過高考復讀的人,多數都不願意再復讀,也不會勸別人復讀,這是因為:
1、復讀生承受過多的壓力:
第一次高考,實際上對於學生來說,並沒有多少壓力,都是覺著高考也就那麼回事,沒有太大的感覺就過去了。但是,到了復讀時,心態就完全不一樣了,不管是家長和老師,言語中都會有意無意地增加一些感情色彩,給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2、從復讀的環境看,很難找到一個很好的環境。
原來高考復讀非常普遍,因為高考錄取率低,多數學生很難一次就考上本科,所以班裡會有很多學生復讀,而且還有很多好學生在復讀,而現在的情況是,在多數地區,三四百分就可以上大學,剩下復讀的學生,已經是非常差的了,這樣的學習環境,肯定比應屆生的學習環境更差,老師的要求也會降低,壓力又大,又無法安心學習,還得不到老師的幫助,所以復讀這一年會非常痛苦。
3、高考題在不斷創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比如全國卷高考題,去年的題目和今年的題目相比,就有很大的變化,去年的偏基礎,今年則更加靈活。現在高考題講究「素養立意」,題目會越來越活,年年都變,對復讀生來說,沒有太大的優勢。
4、高考政策也在變化,各地陸續實行新高考,這對於復讀生來說,簡直是災難性的打擊。
比如山東、海南、北京、天津明年就實行「3+3」的高考了,無論是學習的內容還是考試的形式都有很大變化,那些按照老高考教出來的復讀生,未必能佔到什麼便宜。
基於這些考慮,一般人都會給大家建議,儘量不要復讀,尤其是那些已經考上本科的學生,提高10分、20分,也無法改變你的學校的性質,你今年考上一個二本,明年希望考個一本,不要說你還有可能考不上,就算考上,提升這些分,上不了211,你這一年的復讀就沒有太大意義,對於這樣的學生,就是能走就走,儘量別復讀。
但是,對於下面這種類型的學生,可以考慮復讀:心態較好的,但是發揮明顯失常的學生,如果你現在是專科,復讀一年能考個好本科,可以考慮復讀;如果你現在是普通二本學校,通過復讀,自己有把握考上211、985大學的,也可以復讀。
山東,天津,海南和北京的考生們需要注意了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和自我完善,各個省份也相應的作出了高考制度改革,對於這幾個省份明年將要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說不是特別建議選擇復讀。
首先,作為改革之後的第一批考生,很多復讀的考生可能不適應新的制度,和應屆生同臺競技可能沒有太多的優勢。在新的高考制度下,考生可選擇的科目範圍加大,不再局限於以前的文理科,基本上都會選擇自己的優勢學科,這樣之間的差距就會有所縮減,在這種情況就得慎重的選擇。
截止目前為止,教育部並沒有出臺明確的相關政策,對於復讀生也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所以在選擇是否要復讀就得慎重選擇,具體的情況還要考慮當地的相關制度和要求了。
在高考復讀的一年中,一般認為有兩個「高原期」,第一次是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第二次是一模以後。
這兩個階段對復讀生很危險,因為復讀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精力、體力耗得差不多了,如果這時有明顯的提高,孩子會保持他的學習動力,因為孩子本身的自信心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如果成績沒有明顯提升,甚至還下降了,可能就放棄努力,或者以一種很消極、被動的態度對待覆讀,這是很要命的一點,所以,復讀最重要的是決心。這一年裡艱苦始終是存在的,任何一個階段放手都會導致前功盡棄。
復讀是一種特殊的人生經歷,能夠增強人面對挫折、戰勝自己的勇氣和能力。
選擇復讀的學生,他們或者經歷了高考失敗的挫折,或者未能實現較高的期望,較多的學生比較在乎平時考試的成績,成績稍有下降,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就會容易接踵而至,所以相對於應屆生,他們要冒著再次失敗的風險,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自然要比一般學生大,所以鍛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不容忽視的。
學習不是件難事,卻是一件苦事,復讀則是件苦事中的苦事。就算有了好的環境,好的老師,不想學、不用功、貪玩、浪費時間、沒毅力都能讓一切歸零。所以,想好了要復讀再復讀,想清楚了再選復讀學校,如果學校也選完了就請全身心投入的努力吧。
我是湖南李老師,了解更多問題歡迎評論或者私信諮詢。
微信公眾號:昕雲教育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讚評論收藏~
(文章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