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巴沙爾·賈法裡(右一)在投票前發言。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王民(前左一)在投票後發言。
聯合國大會16日投票通過有關敘利亞問題決議。根據現場宣布的表決結果,有137個國家對這份由阿拉伯國家起草的決議投了贊成票,12個國家投票反對,17個國家棄權。
決議內容
這份決議的主要內容與本月初遭到聯合國安理會否決的一份決議草案內容相似,主要是對阿盟最近提出的有關解決敘利亞危機的倡議表示支持,同時對敘利亞政府鎮壓反對派的行動表示譴責。
提出五點要求
決議還向敘利亞政府提出五點要求:
立即停止一切暴力行動;
釋放所有近期被拘禁的人士;
從敘利亞城鎮撤出所有政府軍;
保障和平示威的自由;
確保阿盟和國際媒體人士自由進入敘利亞。
呼籲任命特使
決議呼籲聯合國任命一位特使,為和平解決敘利亞危機進行斡旋,並通過提供技術和物質援助的方式,為阿盟處理敘利亞危機的努力提供支持。
解釋
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大會決議與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有所不同:前者具有政治影響力,但沒有法律約束力;後者具有強制性,相關國家必須接受並履行。(據新華社電)
聯大決議加大對敘壓力
聯合國大會16日投票通過一項有關敘利亞問題的決議。分析人士認為,由於聯大決議對各聯合國會員國沒有法律約束力,這一決議只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和象徵意義。有關國家急於通過這一決議,其目的是要進一步加大對敘利亞政府的政治壓力,以推動在這一獨立主權國家實現「政權更迭」。
從內容上看,聯大當天通過的決議與本月4日在聯合國安理會被俄羅斯和中國否決的那份決議草案非常相似,因此受到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的強烈反對。
縱觀聯大此次決議,有關國家在敘利亞問題上厚此薄彼的心態可見一斑。決議對敘利亞政府提出了五點要求,包括立即停止一切暴力行動;釋放所有近期被拘禁的人士;從敘利亞城鎮撤出所有政府軍;保障和平示威的自由;確保阿盟和國際媒體人士自由進入敘利亞。而對敘利亞境內的反對派武裝並沒有什麼具體要求,只是籠統地呼籲他們參加政治對話。
敘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賈法裡當天在聯大發言中反對這一「有偏見、不公正」的決議,認為這一決議「侵犯了敘利亞的主權,違反了國際法」,給敘利亞境內的「極端分子和恐怖分子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是對他們破壞活動的「支持和鼓勵」。賈法裡說,這一決議的通過勢必將「在整個中東地區導致更多的暴力衝突」。
聯大雖然通過了這一決議,但國際社會圍繞敘利亞問題的鬥爭遠未結束。敘利亞將在26日對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俄羅斯也將就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提出新的倡議。
分析人士認為,對要求儘快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有關關切可以理解,要求在敘利亞立即停止暴力衝突的呼聲也應得到大力支持。但當務之急是,敘利亞有關各方應立即開啟無任何先決條件的包容性政治對話,以便共同協商全面政治改革方案等問題,儘早順利舉行新憲法草案公投和議會選舉,組建由各派力量參與的民族團結政府,爭取早日恢復敘利亞的和平與穩定。(新華社記者顧震球)
歐洲議會要求歐盟對敘利亞實行新制裁
據新華社電 歐洲議會16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通過一項關於敘利亞局勢的決議,要求歐盟所有成員國召回駐敘利亞大使,停止跟敘利亞的外交接觸,對敘政權實行新的制裁。
該決議譴責敘利亞的暴力升級,要求阿薩德總統下臺,呼籲歐盟增加對敘反對派的政治和技術支持,並要求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加強歐盟駐大馬士革代表團的「人道主義能力」。
決議要求阿什頓與土耳其、阿拉伯國家聯盟和敘利亞反對派就建立敘土邊界人道主義走廊問題展開談判。
另外,歐洲議會還要求阿什頓盡一切努力爭取俄羅斯和中國的合作,以保證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一項敘利亞問題決議。決議還呼籲俄羅斯立即停止對敘利亞的武器供應,同時要求歐盟恪守武器出口禁令。
美國宣布對伊朗情報部實施制裁
據新華社電 美國財政部16日以向恐怖組織和敘利亞政府提供物質支持以及侵犯伊朗公民人權為由宣布對伊朗情報部實施制裁。
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稱,伊朗情報部向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提供資金、物資和技術支持,而且數次與真主黨聯手發起網絡攻擊。此外,它還幫助「基地」組織人員出入伊朗,為他們提供文件、身份證件和護照,還為「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提供資金和武器。
美國財政部負責反恐和金融情報事務的副部長戴維·科恩說,伊朗情報部還侵犯伊朗公民基本人權,並支持敘利亞政府鎮壓國內示威者。
美國對伊朗情報部採取的制裁措施包括禁止本國公民與其實施交易,凍結其在美國境內所有資產,禁止向其所有工作人員發放籤證。
美國已經以支持敘利亞政府為由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軍」和伊朗警察部隊列入制裁黑名單。美國把真主黨和哈馬斯視為恐怖組織。
美國和歐盟已宣布把伊朗中央銀行和石油出口納入制裁範圍,企圖以此逼迫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以色列還指責伊朗近日在印度、喬治亞和泰國對其外交人員發動襲擊。
中方表態
不應使問題複雜化
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在表決中投了反對票。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王民在表決後所作的解釋性發言中說,中方主張國際社會應充分尊重敘利亞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尊重敘利亞人民的自主選擇,尊重敘各方政治對話達成的成果,不贊成對敘利亞實施武力幹預或強行推動所謂「政權更迭」,認為制裁或威脅使用制裁無助於問題的妥善解決;國際社會及聯合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行動,應有助於緩解緊張局勢,有助於推動政治對話、化解分歧,有助於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助於維護國際社會的團結,而不是使問題複雜化。
王民說,中方譴責一切針對無辜平民的暴力行為,敦促敘利亞政府和各政治派別立即、全面停止所有暴力活動,儘快恢復國家穩定和社會正常秩序;呼籲敘利亞政府認真傾聽人民要求變革、發展等合理訴求;呼籲敘利亞各政治派別通過法治和非暴力途徑表達政治意願。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提出了對草案的修正意見,要求加入敦促敘利亞反對派停止暴力活動以及政府軍撤出與反對派停止暴力襲擊行動同步進行等內容,但遭到決議草案提案國代表的拒絕。俄羅斯在表決中投了反對票。
專家說法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中國在聯合國大會有關敘利亞問題決議上投了反對票,體現了中國在此問題上的一貫立場。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一貫主張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以及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原則,而此次聯大通過的涉敘決議包含了要求強行推動在敘利亞實現政權更迭的內容,這有悖於《聯合國憲章》的精神,因此中國投了反對票。
中國聯合國協會副會長兼總幹事張小安:本次提交聯大表決的決議草案內容與2月4日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表決的內容相似,中國再次投了否決票,主要原因是中國的關切沒有得到解決,這反映了中方立場的連續性。俄羅斯等國在聯大表決前曾要求對決議內容進行修改,因為決議只要求敘利亞政府停止暴力活動,沒有對反對派提出相同要求。中國認為只要求一方停止暴力活動,既不公平,也不能阻止暴力活動,相反只會加劇暴力活動。但是西方國家拒絕了這一要求,因此中、俄等12個國家投了反對票也在情理之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中國一貫恪守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在有關敘利亞問題上也秉持同樣的立場。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李國富:聯大投票結果不具有約束性,所以很多國家是「沉默的大多數」,這些「沉默的大多數」投了贊成票,並不是說中國與這些國家站在對立面。(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