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三年 九寨溝全域旅遊的變奏曲

2020-12-19 四川省人民政府



九寨溝縣郭元鄉青龍村村民用土琵琶彈唱《十唱柴門關》歌謠,吸引遊客拍照。蘇楊 攝



九寨溝甲勿海大熊貓保護研究園裡的大熊貓。楊東波 攝



深秋的九寨溝景區,五花海景點引來遊客觀賞彩林、海子。蘇楊 攝



重建的新川九路,將九寨溝縣的景區景點、村寨串聯在一起,讓遊客進出更方便快捷。蘇楊 攝

   

秋天,九寨溝最美的季節之一。雪山彩林倒映在海子裡,如夢似幻;火花海絢麗綻放,諾日朗瀑布遊人如織——震後3年,九寨溝盛裝歸來,還是熟悉的美麗風景。

不過,現在的九寨溝,早已不是一個「以溝為主」的九寨溝,而是一個升級版的「大九寨」——震後3年,熊貓園、愛情海、神仙池等10多個景區,正翩然走來,向世人展示九寨溝神秘的另一面。

世界只有一個九寨溝,九寨溝不只有九寨溝。這,不再是一個願景,而是事實:如今,一個以九寨溝景區為核心的「一核多極」全域旅遊新格局基本形成。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九寨溝景區內部分景點不同程度受損。不到3個月,九寨溝災後恢復重建全面啟動。3年重建,對於九寨溝旅遊產業來說,並不是簡單的修復,而是發展提升的重構,是快進慢遊旅遊體系的重建。

「建設『快進慢遊』旅遊新格局,將從根本上解決旅遊可進入性差、大交通成本高、旅遊收益低等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這也正是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的應有之舉。」九寨溝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快與慢,快慢之間,時光銘記。一曲快與慢的變奏,是震後3年九寨溝探索全域旅遊發展的深度實踐。

內暢外聯的交通網加速成型

震後九寨溝,開啟了一場沒有先例的災後恢復重建。不到3年時間,九寨溝成功「補妝」歸來,九寨溝景區85%的區域對遊客開放。

「補妝」歸來的九寨,別樣美麗,再次與世人相約——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道路的通達性顯著提升。

路,曾是制約九寨溝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地處川甘兩省交界處的九寨溝縣,交通建設起步晚,全縣主要依賴公路,且道路等級低,距馬爾康市530公裡約8小時車程、距成都市500公裡約7小時車程,周邊200公裡內無三線以上城市。

災後重建中,九寨溝縣圍繞「快」字做文章,致力於規劃建設「大通道」,國道247線黃土梁隧道全線貫通,新川九路基本通車,九若路、九綿高速等加快推進,初步實現「對外通達、對內暢達」目標和旅遊大交通格局。

快,是一種速度,也是為了更好地到達。通過全力攻堅,在九寨溝,一個「內暢外聯、快進慢遊、安全高效」的交通網正加速成型。

以新川九路提檔升級為例,該路是連接九寨溝、黃龍兩個世界自然遺產的便捷通道,也是九寨溝重要的出縣通道。2017年8月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致使川九路多處坍塌、斷道,原本脆弱的交通「雪上加霜」。為提高公路抗災害能力和通行條件,當地採用改線、修建隧道、棚洞等方式修建新川九路,繞避了潛在地質災害點。

作為景區幹線公路,新川九路串起了川主寺紅軍紀念碑園、岷江源國家溼地公園、九寨溝景區、大熊貓國家公園規劃區、九寨溝國家森林公園。同時,新川九路也是進出九寨溝核心景區和漳扎鎮的重要公路,是旅客和沿線居民的生命通道。

「目前,新川九路4個控制性隧道已全部貫通,今年底將建成通車。」新川九路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潘松透露,到2021年8月底前,新川九路將全面建成通車。

九寨溝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震後,九寨溝交通總投資較震前提升了20倍,國省幹線投資提升了6.3倍,農村公路投資提升了32.9倍。「通過一場交通『大會戰』,『內暢外聯、快進慢遊、安全高效』的交通網正在形成,更為九寨溝縣全域旅遊發展建起了快速通道。」

這名負責人表示,目前,除九黃機場航空口岸、九綿高速、川九路、九若路等一批重點項目已全面開工外,通用航空、山地小火車項目也進入論證階段,屆時九寨溝將縱連南北、橫貫川西,融入成渝、西安3小時經濟圈,真正成為黃金旅遊走廊上的「黃金口岸」。

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九寨溝縣漳扎鎮解決停車難問題。「藉助重建機會,目前漳扎鎮已新建了7個停車場。」九寨溝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姚寧說,還準備再建一個擁有近千個車位的停車場,滿足遊客的停車需求。同時還投資3500萬元,實施人車分流系統項目,修建了6.5公裡特色騎遊步道。「騎遊步道既能實現人車分流,解決擁堵的問題,又能串起沿路的酒店飯店」。

開掘深度品質體驗的提檔升級

「九寨歸來不看水」。在九寨溝,這裡的美麗與寧靜,會讓人感覺時光很慢。

然而,片刻的慢時光體驗之後,遊客卻難以真正駐足和慢下來,九寨溝景區的強大光環一度產生了遮蔽效應。據測算,地震前,到九寨溝的遊客平均在縣域停留不足2天,旅遊體驗深度不足成為九寨溝的「硬傷」。

慢,是一種狀態,是為了停下腳步,恬然體驗山水美景和民族風情。「從一定程度上講,慢是一種節奏,追求的是一種高質量的發展,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品質。」九寨溝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認為,慢下來,能改變遊客過而不入、遊客變過客的窘境。

如何讓遊客旅遊時真正慢下來?留住步伐,九寨溝開啟了一場從內而外的提檔升級和蝶變新生。

首先改變的,就是位於溝口的漳扎鎮。在地震中曾遭受破壞和損失的漳扎鎮,如今,對標瑞士達沃斯、日本輕井澤、紐西蘭法國小鎮,正蛻變為國際生態旅遊魅力小鎮——以九寨溝景區為依託,漳扎鎮沿線中心村、特色村有機「串聯」生態山水、景點景區、民俗文化、特色村莊,一個個美麗村落逐漸成為一顆顆明珠。

旅遊品質進一步提升。悅榕莊、麗思卡爾頓、希爾頓等國際知名品牌酒店進駐,中國綠髮、能投集團、法國地中海俱樂部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重建3年來,九寨溝縣建成遊客中心4個、自駕營地2個、旅遊導視系統約300個、旅遊廁所新建或提檔升級20座、旅遊醫療救助站6個,旅遊基礎設施水平大幅度提升,全域旅遊發展的基礎條件更加良好。

讓時光慢下來的,還有全新的業態塑造和成型。

今年6月,九寨溝縣與四川體育產業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打造羅依山地戶外運動基地、黑河七裡黃金小鎮、黑河大峽谷山地自行車線路、28道拐山地越野車賽道、中查溝戶外運動基地等,力求真正實現「遊客慢下來、經濟活起來」。

「九寨溝的中海拔非常適合運動,非常適合開展群眾性以及具有特殊性要求的運動。不僅如此,這裡是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擁有中國西部高端的酒店集群,Discovery探索極限基地項目,發展體育產業得天獨厚。」該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實現「九寨溝」與「大熊貓」兩個國際IP的疊加效益,一場名為《登嘎甘亻芻》的情景歌舞劇即將上演。該劇負責人李華介紹,《登嘎甘亻芻》在藏語中就是熊貓舞的意思,劇目以「大熊貓」為主線進行串聯,展現九寨溝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與大熊貓主題文化。通過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還將共同規劃大熊貓國際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建設大熊貓主題旅遊區、開發設計大熊貓主題文創產品等。

「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不局限於傳統的觀光遊,我們還要把九寨溝更多的體驗感深度開掘出來。」九寨溝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從觀光遊到休閒度假,從大眾遊到分眾遊,從一般遊到品質遊——轉型升級的新九寨,正圍繞「建成全域旅遊典範」的要求,打造「世界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快與慢

演繹出全域旅遊新格局

快與慢,對立統一,在打造九寨全域旅遊的進程中,卻又是和諧自然的。

實際上,人們會好奇,當快與慢這一對矛盾體「共生」於旅遊產業,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在九寨溝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看來,所謂「快」,就是充分發揮「旅遊+交通」的作用,努力實現「城景通」「景景通」。同時,通過加快開發休閒、康養等一批個性化旅遊產品,推出覆蓋全縣、帶動全域、延伸周邊的休閒度假精品線路,構建城市文化旅遊綜合體,讓遊客的腳步「慢」下來、體驗「深」起來、消費「多」起來,充分享受旅遊的情趣與樂趣。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將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建設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強化毗鄰合作和功能協作」的重要內容,支持阿壩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在這其中,九寨溝縣無疑是重要的著力點之一。在全域旅遊建設中,九寨溝縣推動景區景點串珠成線,帶動全域旅遊發展,形成「處處都是景區、村村都是景點、人人都是風景」的「全域九寨大景區」格局,推動九寨環線旅遊由景點旅遊向串珠式全域旅遊、傳統觀光遊到「旅遊+」綜合立體遊的轉變。

近年來,九寨溝縣先後投入14.5億元打造出12個景區景點,嫩恩桑措、甲勿海、愛情海已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白河太平溝金絲猴自然保護區、中查溝等生態觀光旅遊,以及南坪鎮菜園村「小九寨」、南坪鎮雙龍村「龍石灘」等鄉村旅遊景點異軍突起。

「玩轉九寨溝,一周七天不重樣」。目前,九寨溝縣全域旅遊產品逐漸豐富,旅遊精品線路日趨成熟:

——全域九寨精品一日遊(世紀相遇之旅):九寨溝愛情海—嫩恩桑措—大錄古藏寨。

——無憂之境、慢享時光二日遊:第一天為九寨溝愛情海—嫩恩桑措,第二天為非遺展覽館—柴門關—羅依農業生態園。

……

今年8月8日,九寨溝縣神仙池景區正式開放。這個景區,藏語裡稱其「嫩恩桑措」,意為仙女沐浴的地方,也被譽為「站在九寨看黃龍」,集九寨溝和黃龍精華於一體,2600個大小不等、水色明麗的水潭和高山湖泊,分布在一條長達3000米、寬約300米的高山峽谷之中。

愛情海是九寨溝縣重點打造包裝的又一個新景點。在災後重建中,九寨溝縣引進一家文化旅遊公司,打造朦朧愛心拱門、幸福轉經桶、姻緣幡、七彩棧道、攬山塢、比翼齊飛等網紅拍照打卡點,同時配套漂流、叢林穿越等娛樂項目,成為遊客體驗生態自然與文化旅遊融合的好去處。

全域旅遊有了落腳點,鄉村旅遊開始蓬勃發展。南坪鎮菜園村「小九寨」、郭元鄉青龍村「柴門關驛站」等鄉村旅遊火起來了。

此外,「九寨有禮」「小九九」等文創產品備受遊客喜愛,九寨中蜂、九寨藏香豬、九寨特色水果、九寨花椒、九寨核桃等具有特色的鄉村旅遊「伴手禮」暢銷省內外。

數據顯示:僅2019年,九寨溝縣鄉村旅遊景點累計接待遊客109.5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43億元。全縣通過旅遊脫貧人數超過5500人,旅遊空窗期解決貧困群眾就業1200餘名。

6月29日,九寨溝縣入選四川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7月27日,九寨溝縣等五地被推薦為四川省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認定申請單位——捷報頻傳,標誌著有「九寨歸來不看水,一年四季美到尾」之稱的九寨溝,在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徵程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1月6日,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發布的《全省民族地區全域旅遊發展——九寨溝全域旅遊發展示範效應實踐研究報告》指出,九寨溝縣以「四個全域、四個九寨」戰略規劃為指導,奮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震後恢復振興攻堅戰,加快構建「世界只有一個九寨溝,九寨溝不只有九寨溝」的全域旅遊格局,推動全域旅遊經濟加快恢復振興,產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其先進模式和成功經驗,為全省民族地區全域旅遊積累了經驗、提供了範本。

相關焦點

  • 震後100天探訪九寨溝:依然美得想哭
    深秋的九寨溝。  震後100天 九寨歸來  今天,九寨溝地震已過去整整100天。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重返九寨,去看訪這位正在休養的故人。  時間如九寨溝的水緩緩流過,正慢慢撫平這裡的傷口。震後的第一個深秋,山林被高原的陽光漸次染紅,依次排開的海子,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呈現出寶藍、碧綠、淺藍、透白、鵝黃、深紫的色彩。蘆葦隨風飄搖,海水淌過一株株紅黃相間的青岡樹,然後匯聚到白水河。林間小瀑。  伴隨著新瀑布的湍流而下,九寨溝的災後重建規劃正式出爐。
  • 揭秘震後九寨溝:重歸的九寨溝,有什麼新變化呢
    旅遊是一項很好的戶外活動,它能使人心胸開闊,心曠神怡,調節人心理活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本文章由旅途樂遊玩獨家發布,歡迎小夥伴們閱讀。時間相隔大約有七個月了吧,在三月春暖花開之際,九寨溝終於又回到了我們的旅行指南中,曾經天堂般的景色再次回歸,很多人都好奇他變成什麼樣子呢,值不值得我前去遊玩呢?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一下震後的九寨溝有什麼指南必備呢?揭秘震後九寨溝:重歸的九寨溝,有什麼新變化呢?
  • 九寨溝震後兩天 達豐電腦捐贈200萬元
    (原標題:九寨溝震後兩天 達豐電腦捐贈200萬元)
  • 震後實拍九寨溝景點 專家:歷史上多次地震塑造出九寨溝獨特的美
    地震後,川觀君和所有人一樣深深牽掛著她,數次冒著滑坡和飛石的風險深入九寨溝,一步步、一處處,去細細探訪她的傷口,去見證她震後更加令人震撼、令人熱淚盈眶的美麗與堅強。6000米高空俯瞰九寨依然是天堂8月10日,西部戰區空軍再次出動運-9飛機,飛赴九寨溝地震災區,重點對九寨溝各溝重要景點和區域進行精準航空偵察。
  • 旅遊人與時間的賽跑 九寨溝震後大救援側記
    當天稍晚,一條「九寨溝震後6萬餘人大轉移」的消息,不僅刷新了遊客疏散的數字,更讓業界從內心一片焦灼變得安心從容起來。蜀地有大美,遊客一如既往青睞;九寨逢不測,「國家隊」第一時間趕到。幾天的時間裡,從國家旅遊局到四川旅發委,從應急小組的連續奮戰到普通導遊奮不顧身……一場成功大疏散、大轉移的背後,是全國旅遊人付出的無限艱辛和他們堅定不移的使命感。
  • 探訪震後疫後的九寨溝:則查窪溝景點恢復情況及散客旅行攻略
    導讀:在這篇文章中,您將看到九寨溝則查窪溝景區在震後疫後各景點的詳細情況,欣賞到則查窪溝風光,後文還有採採卷耳根據自己的旅行經驗總結的一些實用攻略。上篇根據我們當天的遊覽線路介紹了日則溝震後開放遊覽的主要景點和未開放景點情況,接下來我們將去往則查窪溝。
  • 九寨溝縣:今日,請叫我「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說到九寨溝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美麗的景區 But 九寨可不止有美景 今天小編帶你全方位解鎖九寨溝 關於九寨溝你了解多少 ● 「自然風光旖旎秀麗,全域景色美輪美奐
  • 九寨溝部分景觀開放票價公布!九寨溝不對散客開放原因 九寨溝景區...
    綜合媒體報導 九寨溝景區經兩年恢復,將於9月27日正式開門迎客。震後兩年,九寨溝展現出強大的恢復能力,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恢復和改善。9月26日,九寨溝旅遊管理局營銷處長楊富英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目前,景區的道路、棧道、餐廳、酒店等旅遊基礎設施都已具備接待條件,景區所有工作人員也都經過了嚴格的崗前培訓,將以最優質的服務來迎接第一批到達九寨溝的客人。
  • 地震後3年,九寨溝竟然變成這樣了?
    上周末,是九寨溝震後3周年的日子。這個經歷過大劫難的人間仙境是否得以歸來?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付碧宏研究員團隊,對外發布了九寨溝災後重建最新遙感監測和評估結果。
  • 9月27日 九寨溝景區部分區域將恢復開放-新華網
    9月23日召開的阿壩州文化旅遊暨全域旅遊發展大會傳出令人興奮的消息:經省政府批准,九寨溝景區部分區域擬於9月27日世界旅遊日試開園。這是自2018年該景區局部短暫開放後,再一次向遊人展露新顏。  2017年8月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7.0級地震讓「人間仙境、童話世界」九寨溝遭受重創。兩年過去,「補妝」歸來的九寨溝將以怎樣的姿態迎接遊客?
  • 九寨溝地震災後「重生」 加速補齊「短板」提升改造
    【解說】自「8·8」地震2017年襲擊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後已經過去三年。歷經三年的災後重建,九寨溝旅遊景區已恢復往日神採,當地基礎設施也「改頭換面」。近日,在九寨溝漳扎鎮村,曾因地震造成嚴重損毀而無法繼續使用的九寨溝小學(原漳扎鎮小學)內,一堂生動的安全體驗課程正在進行。
  •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布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布 四川日報記者 楊藝茂 日前, 文化和旅遊部官網公布了
  • 作家陳新參加「名家看四川走進九寨溝」文學採風活動
    6月6日,由四川省作家協會、阿壩州委宣傳部、九寨溝縣委、九寨溝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名家看四川走進九寨溝」活動在阿壩州九寨溝縣啟動。此次採風活動,為期3天。魯迅文學獎得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說,「這是我第一次來九寨溝,讓我感觸深刻的不止是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當地的老百姓,他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笑容也十分有感染力,可以看得出日子越過越幸福。回到成都之後,我想以此為創作靈感,寫一些小品文章。」
  • 閩侯出臺加快全域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通訊員 陳建鋆 張存金  「閩侯縣加快全域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近日出爐。計劃提出,今年起至2020年,閩侯將深挖八閩首邑歷史文化底蘊和山水、溫泉、鄉村、農業、工藝等資源,打造獨具閩侯特色的首邑文化、溫泉度假、自然山水、鄉村休閒四大旅遊品牌。
  • 1054名山東客九寨溝地震撤離背後:90後導遊是主心骨
    在剛剛過去的九寨溝地震中,山東共有1054名遊客在震區,震後他們均安全撤離,不僅實現了「零傷亡」,而且對涉及的百餘家旅行機構、旅遊組織「零投訴」。
  • 大數據解析九寨溝地震72小時輿論場
    從特殊時間節點對熱詞事件走勢、報導數據、重點關聯詞、熱點微博、關注網民人群畫像等方面對此次事件進行分析,將清晰構建出九寨溝地震事件的脈絡及傳播矩陣。  震後48小時事件熱詞趨勢    震後48小時Top10 熱詞
  • 青州打造全域旅遊空間 建設全域旅遊目的地
    青州緊扣「美麗青州、全域旅遊」主線,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旅遊品質,著力打造全域旅遊空間,建設全域旅遊目的地。春日的青州大地風光秀美、景色迷人。在古城旅遊區的帶動下,得益於「景美、城古、寺幽、花香、文祥」的資源優勢,青州旅遊品牌形象不斷提升。泰和山景區連續三年遊客接待量以20%的速度遞增。遊客徜徉在青山綠水間,感受迷人的山野風光,體驗峽谷漂流的驚險和刺激。
  • 汶川地震三周年:震後重構「熊貓樂園」
    讓人欣慰的是,震後在區內找到的17具動物遺體中,並無大熊貓身影。  野生大熊貓躲過了這次空前劫難!同樣的情況出現在蜂桶寨、王朗以及受災特別嚴重的臥龍、龍溪-虹口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讓大熊貓保護工作者長舒了一口氣。  王朗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陳佑平告訴記者,大熊貓不僅可愛,而且非常聰明,它們的避災能力很強。
  • 成都旅遊自由行必看攻略——玩轉九寨溝
    珍珠灘瀑布:珍珠灘大瀑布是九寨溝最大的瀑布,雖然受地震影響,但是絲毫不影響它的美,西遊記片尾曲有一幕就在這拍的,場面頗為壯觀。五花海:位於九寨溝日則溝中段,孔雀河上遊,平靜的湖水裡倒映著樹木和藍天白雲,美得醉人。
  • 九寨溝將迎客 旅遊產品接受預訂
    9月23日晚,九寨溝景區發布《關於部分區域恢復開放(試運行)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稱,九寨溝景區歷經兩年重建,目前大部分區域已具備重新對外開放條件,擬於9月27日(世界旅遊日)起部分景觀恢復對外開放(試運行)。作為全國知名景區,九寨溝在2017年8月遭遇了7.0級地震,景區嚴重受損,而災後重建也一直牽動著業界的「心」,景區再次開放,無疑讓當地旅遊迎來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