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謊話連篇,父母如何正確對待?讀懂他們的謊言才是第一位
「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不要撒謊,一直努力告訴他撒謊是不對的,但是效果一點兒也不好。」「越是因為撒謊懲罰孩子,他就越愛撒謊。」「很擔心孩子以後怎麼辦?怎麼會養成這種壞習慣呢?」……看到孩子撒謊,很多家長常常會心裡又生氣又著急,如臨大敵,怕孩子養成壞習慣,有的家長甚至為此打罵孩子。
事實上,孩子撒謊的背後,往往藏著我們沒有看見的情緒與渴望。你讀懂孩子的謊言了嗎?我們應當怎么正確看待孩子說謊的現象,才能給到孩子最正面的引導呢?
01/
撒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其實,說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多倫多大學的發展心理團隊,對孩子撒謊研究了20年後發現:
2歲的孩子,就有30%開始說謊了。到了4歲,竟有高達80%的孩子說謊。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說謊變得越來越普遍。他們還將孩子的謊言分為五種類型:
白色的謊言:為了客氣說謊,如生日禮物不合心意,卻說很喜歡。
橙色的謊言:為了奉承說謊,如誇老師長得很漂亮。
藍色的謊言:為了集體說謊,如幫朋友保守秘密。
黃色的謊言:為了謙虛說謊,如考了滿分,卻說考的不好仍需努力。
黑色謊言:為了自己,如以買文具為藉口索要零花錢買零食。
這四種謊言無關道德品質,家長無需太在意。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種黑色的謊言:為了自己。
比如,當孩子迫切地想要一個東西,而父母又明令禁止時,謊言就誕生了。
哲學家羅素說:「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
為什麼不敢說真話呢?因為他知道,告訴了父母,不僅於事無補,反而還要面臨父母的指責,打罵。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孩子對父母坦誠的程度。
孩子撒謊,理由可以千奇百怪,但不管孩子為什麼撒謊,父母都不能忽略一個重點:孩子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的問題也不是孤立產生的。
孩子撒謊只是一個表象,孩子為何撒謊,才是掩蓋在表象下,急需父母看見的真相。
02/
謊言,往往是最真實的表達
北大心理學博士李松蔚老師說:
「每一句謊言的背後,都有他的訴求,謊言是假的,但訴求是真的。」
「你的教育,她聽見了,她想表達的聲音,你聽見了嗎?你了解過她為什麼撒謊嗎?」
孩子說謊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被「撒謊」二字嚇到,忘了去聽孩子想傳達的渴望、委屈、痛苦。
公益廣告《盼歸》裡,剛強的爸爸出門打工去了,留下他和奶奶相依為命。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更懂事,剛強卻一點都不讓人省心。考了滿分,卻對爸爸撒謊「我只考了49分,老師喊你回來一趟」。
村支書逗他玩,他打電話跟爸爸告狀:「村支書帶了好幾個人一起打我。」
同學考試不及格,挨了一頓打。剛強卻跟爸爸認錯道:「我和同學打架了,我把他打慘了。」
村支書帶人幫忙修水龍頭,他不分青紅皂白就告訴爸爸「村支書帶人拆我們家房子了」。
李松蔚說:「謊言,是最真的真話。」
剛強是沒少撒謊,但每句謊言背後的那聲「你快回來吧」都是真真實實的呼喚。
那100句謊言裡,有101句其實都在說:「爸爸,我想你了。」
考了滿分,想和爸爸分享;村支書逗他,想告訴爸爸;同學被揍,他也想爸爸,哪怕爸爸也揍他。
謊言,只不過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一種更能引起父母注意的表達。
為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一味批判孩子說謊,而是透過謊言,聽到孩子的真話。
03/
孩子撒謊,父母要先自省
孩子撒謊,父母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批評,懲罰,還是打罵?這些做法,並不能有效制止孩子撒謊的行為,只會讓孩子的撒謊技巧越來越高。
孩子撒謊,父母可以這樣做:
⑴以身作則
要避免孩子撒謊,大人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有個小男孩在玩遊戲時,為了得到更多的糖果,選擇了作弊。
原來男孩的父母允諾他只要在學校表現好了,回家就可以玩遊戲,買新衣服。
但他知道父母是騙人的,所以他就不想好好表現,也學會了騙人。
孩子撒謊,家長首先要自我反省。
⑵不給孩子貼標籤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標籤內容一致。
孩子出現撒謊行為時,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
父母若因為一次的撒謊,就給孩子貼上不誠實、撒謊精的標籤,就會導致孩子不斷向負面標籤靠攏。
⑶給孩子改錯的機會
鍾南山曾透露,自己小時候也曾說謊,把本應上交學校的夥食費私藏起來,買了零食。
當謊言被拆穿時,他以為父母會將他痛打一頓。
沒想到,母親沒有過多的責怪,只是對他說:「你這麼做是不誠實的。」
一向嚴厲的父親則說:「南山,你好好想想,你這樣騙我們,你到底對不對。」
鍾南山後來回憶道:
「父母的話,感覺比打我一頓,對我刺激更大。」
如果真話可以被接受
誰會選擇撒謊?
撒謊≠壞孩子,父母無需過度反應
傷了孩子,也傷了親子關係
要讓孩子知道
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不一定非要撒謊
教育孩子,要想行之有效
必定是基於愛和看見的
被愛的孩子
才無需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錯誤
被看見的孩子
才無需用謊言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5【來源:市實驗幼兒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