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花旗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通過花旗公司和花旗控股,為個人、公司、政府和機構客戶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全文:
關於花旗
花旗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在全球超過160個國家和市場擁有兩億客戶帳戶。通過花旗公司和花旗控股,花旗集團為個人、公司、政府和機構客戶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個人銀行及信貸、公司銀行與投資銀行、證券經紀和財富管理。更多信息請參見花旗集團官方網站:www.citigroup.com 或 www.citi.com。
關於花旗中國
花旗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是首家在中國開業的美國銀行。2007年4月,花旗成為首批註冊成為本地法人銀行的國際國際銀行之一。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為美國花旗銀行有限公司全資所有。目前,花旗中國在在華國際國際銀行中處領先地位,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成都、杭州、大連、重慶和貴陽擁有10家分行,31家零售銀行網點。花旗集團在全球超過160個國家和市場開展業務,是在中國最具有全球性的國際國際銀行。更多信息請參見花旗中國官方網站:www.citibank.com.cn 或 www.citi.com.cn。
花旗是首家在中國推出智能型零售銀行網點的銀行:2010年8月25日,第一家全功能零售網點正式開業,同時也是第一家在上海地鐵站開設的全功能零售網點;2010年9月1日,花旗在中國的第二家、北京的第一家智能型零售網點正式開業,位於亞運村;2010年11月12日,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貴陽分行正式開業,代表了花旗最先進的智能銀行網點。
花旗中國加快在內地發展的速度,目前已經開設了10家分行,31家零售銀行網點,包括剛剛在貴陽開業的新分行。今後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花旗集團在包括非洲、美洲和歐洲的世界主要地區都設立了中國企業海外服務處,以更好地為中國的客戶提供全球性服務,分享花旗遍布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先市場平臺。
花旗中國推出新一代網上銀行服務,享受增強的網絡安全功能、更便捷的在線支付和轉帳功能。全球帳戶(「Global View of Accounts」)使客戶能在多個國家登錄花旗帳戶,通過用戶友好界面,享受全套提醒/簡訊的銀行服務,現代化外觀的服務平臺提供完美的用戶體驗。
在花旗集團基金會的支持下,花旗在中國開展了一系列的社區公益活動。截至2009年底,花旗中國已在國內累計捐款超過1.13億人民幣(1600萬美元),用於建設更美好更繁榮的社區。然而,我們的承諾不僅僅限於經濟上的援助,花旗還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用於參加所支持的項目。其中重點領域包括:
金融理財教育
秉承理財教育將提高個人、家庭和機構的生存質量,並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的信念,花旗積極參與並支持了一系列的理財教育項目在國內開展。例如,花旗是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發起的「中國農村金融教育十年規劃」(金惠工程)的主要支持方之一。這是迄今為止針對農村地區規模最大的金融教育項目。該項目已開發國內首套農村金融教育課程和培訓材料,並在十年內在中西部地區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92個貧困縣提供培訓。
為了促進金融市場發展,推動普惠性金融體系的建立,以及更好地服務中國消費者,花旗支持了清華大學有關中國消費金融現狀及投資者教育的大型調研。此類研究在國內尚屬首次,也是迄今最為全面的一個。2010年,覆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等七個大區的15個城市參與了調查,共收集了約5200個樣本數據,使我們深入了解了消費者的金融習慣和行為,以及財務規劃和理財教育需求。
2010年9月,第二年的研究成果在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的第二屆消費者金融行為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約250名來自中國和全球的學術人員、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從業者參加了論壇。
其他由花旗推動的理財項目還包括推廣旨在向小學生普及理財知識的漫畫書《神探貝妮和威力哥哥》、旨在培養青少年理財規劃和金錢管理等重要技能的理財讀本《理財有道》,以及旨在幫助金融專業學生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的「花旗-北大青年金融家領導力夏令營」等。
小額信貸
花旗通過提供種子資金、小額信貸培訓和能力建設成為中國小額信貸行業的領先支持者。自2005年起,花旗還是一年一度微型創業獎的發起組織方之一。這一活動肯定了微型創業者為戰勝貧困所付出的努力,並推廣了小額信貸在實現普惠性金融方面的重要作用。這一年度活動已經成為中國小額信貸從業者互相交流和學習的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平臺。
2010年9月,第六屆花旗微型創業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包括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主席吳曉靈、花旗集團基金會主席兼執行長梅嵐(Pam Flaherty)、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楊再平在內的嘉賓出席了典禮。2010年評獎委員會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近350份申請表,申請人數遠遠超過往年。經過4個多月的調研和評審,獲獎者分別在以下獎項中脫穎而出:農業類、非農業類、城市貿易、城市加工業、城市服務業、鄉村信貸員、城市信貸員、創新創造獎、共同致富獎、節能環保獎、小額信貸奉獻獎和花旗女性獎。其中,「花旗女性獎」是今年「微型創業獎」新增設的特殊獎項,旨在獎勵對所在社區、社會和環境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的成功女性。這也使微型創業獎的評選類別達到了十二項。
支持小型成長企業
小型企業對於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花旗致力於支持國內小型企業增強實力,以獲得充分發展並實現目標。例如,花旗同國際竹藤組織(INBAR)合作開展「可持續發展竹加工企業計劃」,旨在幫助四川地震的受災家庭獲得與竹業相關的就業機會,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並支持當地竹業的發展。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在都江堰建立了當地首個竹業培訓中心,為低收入人群提供竹子資源管理培訓。
成立後僅七個月內,該項目已惠及2000多戶當地家庭,創造了16000多個就業小時,為當地政府官員、技術人員和農民進行了竹子培育和管理技術培訓。
花旗很榮幸在中國已有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並致力於推動中國金融服務業以及更廣泛社區的健康持續發展。對此,花旗中國執行長歐兆倫先生表示:「花旗很自豪能成為一個積極行動、敢於負責和熱忱奉獻的社區成員。花旗深深懂得,只有與客戶、員工,以及廣大社區的各個利益群體緊密合作,才能產生積極效果並體現我們的企業社會責任。」
花旗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涵蓋了一系列廣泛的領域。這些領域對花旗成為在國內備受尊敬的金融機構至關重要,其中包括:公平對待客戶、提升社區金融能力、幫助小企業成長、廣納人才並支持他們的職業發展、通過信貸和投資業務降低破壞環境的風險、減少自身碳排放等等。
2010年度企業社會責任亮點包括:
建立開放的企業文化氛圍
花旗重視員工,始終致力於吸引並留住業內精英人才。這隻有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環境才能實現,使員工能在安全和充滿激勵的工作環境中施展拳腳,成就事業。花旗也非常注重營造包容多元文化和相互尊重的工作環境,推崇績效導向的管理文化。
花旗鄭重承諾尊重員工的權利,並將其寫入公司的行為守則和人力資源政策及具體的實施條例中。我們尊重並推崇員工的多元化,絕不容忍歧視和騷擾。
員工的反饋很重要,花旗的「員工心聲」調查是我們每年舉行的一項重要活動。這項年度調查是我們與員工進行有效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對話旨在不斷加強企業文化,促進人才發展。這項調查的結果是高層管理團隊重要的管理指標之一。2010年,花旗中國96%的員工參與了這項調查,員工總體滿意度為89%,與去年相比有進一步提高,其中在客戶關注度、創新和變化、合作關係、職業發展和英才管理方面的滿意度尤其高。
「員工心聲」調查的詳細結果被分發到花旗中國管理團隊,由管理團隊進行分析評估,從而對需要改進的方面採取措施。這些措施令花旗中國的員工滿意度不斷提高,確保公司始終名列業界最佳僱主之列。
員工培訓意味著對花旗未來的投資。2010年,花旗繼續執行一系列針對人才發展的項目,以進一步鞏固我們世界一流的團隊。我們提升了職業培訓和發展計劃,為員工提供41門新的職業發展課程。僅2009年一年,花旗中國的員工共參加了超過27,000小時的培訓(每位員工超過26小時)。
除了課堂培訓,花旗中國還提供在職培訓以及個人發展機會,以確保我們的員工在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能夠在日益全球化的環境中實現自身的職業發展。2009年,花旗中國共安排17名本地員工赴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等地參與國際輪崗和培訓項目。此外,花旗中國繼續實施世界一流的管理培訓生項目。在2009內,我們甄選了28名剛從中國和世界頂尖大學畢業的申請者加入這一項目。管理培訓生將通過整個項目進一步掌握管理、金融和專業技能,為今後在花旗擔任領導崗位做好準備。2009年,花旗中國選送了四名表現出色的員工加入亞太區「人才快車道」項目,他們之前全部是管理培訓生。
花旗文化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員工志願精神。鼓勵員工齊心協力從事志願活動不僅能改善社區,還能建設更強大的團隊,並提高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在花旗,一年一度的全球社區志願者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每年的這一天,花旗中國的員工和全世界的同事、家人和朋友一起為當地社區提供幫助。2010年,2000多名中國員工和家人、朋友一起在中國的14個城市加入了31個志願活動。具體活動有: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珠海和貴陽,花旗舉行了慈善登樓或健步行活動,籌措善款以支持上海根與芽的「百萬植樹項目」,目標為2014年前在內蒙古沙漠地帶種植100萬棵樹木以抵抗沙漠化和氣候變暖。2010年4月,還有一批花旗志願者身體力行地前往內蒙古種植「花旗生態林」,目前已有3500多棵樹木,將在未來十五年內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計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與「中華捐書會」合作在全國各地分行開展為貧困鄉村小學捐書的活動。上海分行志願者身體力行為位於安徽歙縣的兩所鄉村小學的孩子們送去圖書,並建立圖書室;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花旗志願者們為當地民工子弟學校和大學生教授金融課程,內容涵蓋個人理財、環境和健康等主題,並為民工子弟組織了豐富多樣的關愛和開拓事業的活動;在廣州、深圳、大連和廈門舉辦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活動,旨在提高市民環保意識,美化清潔城市。
追求卓越的客戶服務
在中國,花旗銀行是客戶群最多元化的國際性金融機構之一,相應地,我們也努力滿足這一多元化客戶群的需求。我們的目標就是在客戶滿意度、忠誠度和保留率方面達到最高。無論是對個人客戶,還是對企業和機構客戶,花旗員工都致力於為客戶提供一流的服務。
我們的努力從每年開展的獨立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調查結果中得到了肯定。花旗中國自2006年起開展這一調查以測評客戶對我們銀行和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雖然調查結果本身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對待調查結果。花旗中國實時跟蹤調查進展,並從戰略高度進一步增強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2010年的獨立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調查結果顯示,花旗財富管理和花旗睿智理財均有85%以上的客戶對花旗中國的客戶服務表示滿意,與去年相比有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在由第三方機構為我們企業和機構客戶進行的客戶調查中,客戶對我們的總體滿意度為4.7,5代表最高滿意度。
當調查對象被問及「是否會向其他人推薦環球交易服務(GTS)?」時,100%的受調查者回答「會」,同樣的,當調查對象被問及「在花旗環球交易服務部的服務體驗是否優於其它銀行?」時,100%的受調查者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花旗深知,積極主動的客戶教育以及與客戶的交流尤為重要。2010年,我們進一步深化中國的客戶教育與交流工作。我們繼續推出《360度花旗理財觀》手冊並分發給客戶,為客戶及時更新投資資訊、本地和全球經濟時事、商品、債券和外匯市場資訊以及花旗中國的新產品信息。
2010年,花旗中國還每月推出《保險理財維他命》(Insurance Wealth Vitamin),為個人和家庭規劃整個財務人生提供指南。除傳統的溝通交流渠道外,花旗還通過網絡、自動語音應答、傳真等多重渠道為客戶提供獨到的理財見解,與客戶進行交流。
花旗中國堅信有效的溝通是一個雙向的過程。與客戶共享關於我們的產品、服務及整體經濟形勢的資訊對我們的服務模式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時我們也高度重視客戶反饋。我們通過客戶調查和售後回訪等方式持續不斷地收集客戶反饋。我們還制定了客戶投訴處理流程,旨在及時有效地處理客戶的所有投訴。我們獨立的「客戶關懷部門」(Customer Care Unit)負責協調和管理個人客戶的投訴,並確保我們的員工訓練有素,能夠以最佳的方式幫助解決投訴問題。
繼續領跑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領域
通過花旗的全球化網絡及其所提供的豐富多樣的金融產品,我們向各類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調配並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在做出貸款決定之前,我們會徹底、全面評估這些交易的環境和社會影響,並就如何執行國際認可的環境和社會管理實踐向客戶提供建議。花旗認為這是我們能為可持續發展做出的最為重要的貢獻。
花旗中國的貸款業務嚴格遵守花旗集團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政策。我們制定了全面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政策,該政策與赤道原則、碳原則及我們關於氣候變化和人權問題的立場聲明等行業標準互為補充。我們利用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政策篩選交易,幫助我們的銀行經理向客戶提供諮詢,推進環境和社會友好型的經營方式。2009年,我們在中國有10項交易接受了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ESRM)的審查,確保與我們合作的公司和企業符合我們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政策。就全球範圍而言,2009年,超過387項交易(其中亞太區有111項)接受了我們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部的審查。
與此同時,花旗也運用全面徹底的盡職調查方法審查我們的環境足跡,確保我們的日常運營支持可持續能源,確保資源利用效率成為我們業務經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花旗的全球業務中,我們努力減少對能源、水資源和材料的使用,這不僅是為了減少能源浪費,更是為了提高效率和節約成本。為支持這些項目,我們最近提出了新的目標,即在2011年年底前實現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減排10%(與2005年相比)的基礎之上,在2015年年底前實現減排25%(與2005年相比)的目標。2010年,花旗中國在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北京亞運村和貴陽市相繼開設了三家新的高科技零售網點。作為中國首家通過LEED認證的銀行零售網點,花旗銀行高科技零售網點環保亮點包括:材料:支行的所有地毯均通過LEED認證。而且,地毯的安裝採用了無膠安裝工藝,提高了室內空氣品質。該支行的內部裝修採用可回收的木質材料;用水效率:該支行安裝了節水設備,可將用水量減少20%;新鮮空氣:該支行還安裝了額外的新鮮空氣補償系統,以提高室內空氣品質。目前,該支行的室內空氣品質超出美國採暖、製冷與空調工程師協會(ASHRAE)標準30%;照明效率:通過將照明功率密度減少15%和使用節能燈泡,我們有望將用於照明的耗電量減少40%;設備:該支行使用的84%的設備都達到或超過美國能源之星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