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環案件中的村醫張幼玲有後悔過嗎

2020-08-20 鴻鵠高飛一舉萬裡

1993年10月24日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凰嶺鄉張家村年僅6歲的張磊和4歲的張翔忽然失蹤。次日兩名男童被發現死在附近的下馬塘水庫內。趕到現場的村醫張幼玲在發現孩子身上有傷痕之後勸說孩子家屬報警。1993年11月10日南昌市公安局作出的法醫學鑑定書稱:兩名死者均為死後被人拋屍入水,張磊為繩套勒下頦壓迫頸前窒息死亡,張翔系扼壓頸部窒息死亡。也就是說兩名男童並非溺水身亡,而是在被人殺害後拋屍於水庫。那麼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追查兇手。

3天後時年26歲的同村人張玉環被警方鎖定為嫌兇。張玉環一家人的生活軌跡從此完全被改變。2020年8月4日下午4點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最終以「原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宣告張玉環無罪。此時張玉環已入獄近27年:當他回家時一切都已不再是他所熟悉的樣子。在過去的27年間他錯過了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老去。27年前用個BB機就算時髦了,所以當張玉環看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時完全不知該如何下手。很顯然他已完全成為一個與社會與時代脫節的人。

這27年不僅徹底改變了張玉環個人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軌跡。張玉環的兩個兒子就曾表態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父親一直是缺位的。他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我們始終無法像正常人家那樣接納他」。可以說有些影響已是現在所無法挽回的。張玉環案之所以能在時隔近27年後出現這樣的反轉是靠一群人的堅持:張玉環入獄後他的大哥張民強、妻子宋小女始終沒放棄他,他們始終堅信當年的案件不是張玉環所為,他們也一直在用各種方法為張玉環申訴。

在張玉環的案件中除了要感謝他的大哥張民強、妻子(現為前妻)宋小女的堅持之外還有一位重要的推動人物。8月9日張玉環的辯護律師王飛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披露此案最早是作為一起兒童意外溺水的事故處理的,然而由於當時張家村的村醫張幼玲敏銳發現了孩子身上的傷痕而懷疑此案另有隱情,於是此案的性質由溺水事故轉變為兇殺案進行調查。可以說張幼玲在這個案件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他當時沒留意到這些細節也可能就沒有如今的張玉環案件了。

張幼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的確說過:&34;。張幼玲這份愧疚之情在他個人的立場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可如果站在社會公正的立場上他其實完全無需愧疚。張幼玲當年只不過是出於作為醫生的職業道德和作為一個人的良知說了幾句真話。儘管這幾句真話客觀上造成了張玉環27年的牢獄生活,但如果他當年不把自己的懷疑說出來對遇害兒童的家屬又公平嗎?

在當時張幼玲只是說出孩子身上有傷,所以存在他殺的客觀可能性。當然也不排除這些傷痕是兩個孩子互相玩鬧廝打造成的,但作為一個村醫顯然無法對此進行鑑別,這樣的工作只能有警方的法醫來完成。現在我們假設即使當年法醫的驗屍結果存在誤判,假設當年兩個小孩就是溺水身亡,假設本案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兇手,那麼張幼玲又有什麼責任呢?他不過是說了幾句真話而已,至於後續的調查偵破工作不是他所能干預左右得了的。

張幼玲只是向警方如實陳述了自己的懷疑,他的初衷無非不過是還受害者家屬一個公道,至於由此造成的後續一系列連鎖反應根本就不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在事前也根本不可能對此有所預料。如果一個人需要為自己說了真話而感到後悔愧疚,那麼今後誰還敢再說真話呢?所以站在這個立場上張幼玲其實是完全無需愧疚的,然而他自己又確實存在愧疚的心理。事實上張幼玲這種愧疚心理的產生經歷了相對漫長複雜的一個過程,至少在張玉環之初張幼玲是不存在愧疚心理的。

據張幼玲回憶稱:張玉環被抓走以後公安部門就到村裡宣布張玉環是殺人犯,還介紹了張玉環的「作案方式」。那時包括張幼玲在內全村人都相信張玉環就是殺人犯,那麼他們當然不會去同情一個殺人犯了。直到有一次張幼玲去探視一個正在服刑的朋友時他這個朋友告訴他:「你們張家村還有一個叫張玉環的和我關在一起。他在牢裡又是叫冤又是自殺」。也就是從那時起張幼玲逐漸對案件的真相產生了懷疑。在看到張玉環70高齡的老母為了生計在外犁田後張幼玲終於被觸動。

從此張幼玲開始像張民強、宋小女一樣堅持為張玉環的案件申訴。張幼玲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還原案件的真相——用張幼玲自己的話說:「如果他真有冤情,那麼我要為他申冤;如果真是他殺的,那是他罪有應得。總之我要一個真相。&34; 拼命 "。能持續二十多年為同一件事奔走呼喊即使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也難能可貴,更何況張幼玲能為了一個和自己無親無故的人持續奔波二十多年。如果在此期間他厭倦了放棄了,那麼張玉環的案件也許還會繼續拖下去。

其實張幼玲真不用內疚自責。不要說站在社會公正的立場上無需自責,甚至就連身為當事人的張玉環也沒怪過他,事實上張玉環出獄後還通過視頻向張幼玲表達了謝意。張玉環的出獄在張幼玲看來並不是終點,而是又一個新的開始:儘管張玉環在法律上已是無罪之人,可周圍人的觀念卻不會因此馬上得到改變,所以張玉環回家後仍能明顯感受到村裡人對他的冷遇。當年案件的真相究竟如何?真兇究竟是誰?這一切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答案。

張幼玲當初在處理一起兒童溺水案時本著良知說出自己的懷疑是為了追尋真相,多年來持之以恆為張玉環申訴也是為追尋真相。如今他依然在追尋真相:他向外界指出了張玉環在村裡仍受到歧視冷遇的客觀現實,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真兇一日沒落網就無法改變人們的這種觀念。徹底查清本案的真相既是為了還張玉環一個公道,也是為了還受害者家屬一個公道。說真話的張幼玲本無需愧疚,可他為了追尋真相毅然堅持了二十多年,如今他依然還在為案件的徹底真相大白而努力。

相關焦點

  • 張玉環蒙冤二十七年,當年報案的村醫張幼玲後悔了?是真的嗎?
    如果不是村裡的村醫張幼玲掀開屍體上蓋著的白布,也許什麼也不會發生。這二十多年中,張玉環的親屬有沒有怪過她,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張幼玲的做法並沒有錯。至少,死去的兩個孩子的家人,以及所有有正義感的確人們,都會感謝她。張幼玲和張玉環的冤案沒有一點關係,玉環的冤案,完全是辦案人員的錯誤造成的,所以張幼玲無需內疚。
  • 村醫張幼玲始於正義,忠於良知和善良,愧對張玉環的人不是你
    張玉環案裡的張家村,也有人因張玉環案內心深處飽受掙扎,比如同村的村醫張幼玲的心緒不寧。在小編下面的文字裡我們一起感受、理解張幼玲的心路歷程。推動張玉環案再審的律師王飛,向公眾講述了他成為張玉環代理律師的一個細節:是張玉環同村的村醫張幼玲,找到江西記者曹映蘭的幫助下,王飛才成為張玉環案代理律師的。那麼張幼玲為什麼要置身於矛盾的漩渦中,攬下這件事呢?
  • 助力張玉環案的村醫:送他入獄又接他出來,沒管是誰只在乎真相
    &34;26年前村醫張幼玲的這句話,成了張玉環含冤入獄的引子。26年後,他卻是張玉環出獄的功臣之一。送人入獄的他為什麼又要接人出獄?是什麼原因讓他要幫助&34;重獲自由?家長以為是孩子溺水準備安葬,村醫張幼玲憑藉自身的職業敏感發現了端倪,仔細觀察兩具屍體,脖頸位置有明顯的勒痕,不像是正常死亡。經過警方調查,警方將張玉環列為重大嫌疑人,經過長達8年的司法程序後,張玉環被判死緩。8月4日,經過26年的等待,張玉環冤案得以平反,無罪釋放。
  • 開啟新的人生,張玉環辦理新身份證,堅持報案的張幼玲何錯之有
    得知張玉環無罪釋放,張幼玲百感交集,他真不知道怎麼面對張玉環,讓他意外的是,張玉環居然主動發視頻給他道謝。張幼玲直言,如果不是自己多嘴,張玉環或許不會遭此大難。當時大家都以為是孩子貪玩,在水庫遊泳時溺亡,因為這個水庫以前也發生過數次孩子溺亡的事。
  • 在張玉環案中受害者家屬需要告慰,但疑罪從無原則仍需堅持
    事實上在張玉環的案件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往往容易為人忽視:張玉環出獄後通過視頻向當年的村醫張幼玲表達了謝意。那時包括張幼玲在內全村人都相信張玉環就是殺人犯,那麼他們當然不會去同情一個殺人犯了。直到有一次張幼玲去探視一個正在服刑的朋友時他這個朋友告訴他:「你們張家村還有一個叫張玉環的和我關在一起。他在牢裡又是叫冤又是自殺」。也就是從那時起張幼玲逐漸對案件的真相產生了懷疑。在看到張玉環70高齡的老母為了生計在外犁田後張幼玲終於被觸動。
  • 給張玉環找律師,和27年前發現兇案的是同一人
    那些真切幫助過張玉環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消聲在這個時代當中。有了這個想法,所以星貓園長想知道:當初這些人是如何知曉張玉環案,又如何介入並參與援馳的呢?連張幼玲自己都沒有想到:孩子下葬前的這個發現,竟然是另一起冤案的起源。當然,這是後話。警察來了,詢問了村裡的每個人,最後,把張玉環帶走了。後面的事,我們也都知道了,這一走,便是冤屈的27年。再說回村醫張幼玲。一開始,她也以為張玉環就是兇手,而且心安地過了好多年。
  • 張玉環案中那些關鍵的推動者
    27載春秋,9778個日夜,被冤枉的張玉環終於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他蒙冤27年,起點是1993年。那一年,26歲的張玉環被警方認定將兩個同村男童殺害後拋屍水庫。在沒有有利客觀物證且兩份有罪供述前後矛盾的情況下,法院於1995年和2001年做出兩次有罪判決,判處他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直到2020年8月4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撤銷了原審裁判,宣判張玉環無罪。
  • 對話推動張玉環案醫生:我不是在乎張玉環這個人,在乎的是真相
    在那之後的幾年時間裡,他主動找記者陳述案情,與張家親屬、律師們一起推動案件進程。 他說自己從未後悔人生多次捲入這起備受關注的案件,只覺得這輩子明明白白做了件事,「我幫他,不是因為在乎張玉環這個人,我在乎的是真相。」
  • 張玉環無罪釋放後,真兇究竟是誰?
    張幼玲掀開蓋在屍體上的蓆子,雖然兩個孩子的屍體都已經被泡發的開始變樣,但一個孩子脖子上有明顯的掐痕,另一個孩子臉上有明顯的兩條勒痕,沿著嘴角延伸向兩側臉頰。彼時,張幼玲是張家村的村醫。醫生的職業敏感讓張幼玲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
  • 張玉環案背後的煎熬人:村醫糾結自己做了好事還是壞事,被害兒童家屬稱突然說不是他殺的接受不了
    在這牢籠裡煎熬的,不止張玉環一個人。所有的張家人、被害兒童家屬、發現孩子被殺的鄉村醫生……這場持久案件中的每一個無罪者,都在牢籠裡煎熬困頓。現在,雖然牢門打開,困在裡面的人,卻依然沒有完全走出來。對於張玉環來說,對於前妻,有不舍,有深情,更多的還是感謝。「我尊重她的選擇,如果她願意回來,我肯定特別願意跟她一起過。但是她現在有自己的家庭了,我希望她幸福。」談起宋小女,張玉環都是很謹慎的稱呼為「前妻」,「她太不容易了,這些年,我愧對她。」還在煎熬中的人張玉環從高牆中清白的走出來了。
  • 張玉環案推動者:是「多嘴」揭開了小孩被殺真相
    在那之後的幾年時間裡,他主動找記者陳述案情,與張家親屬、律師們一起推動案件進程。他說自己從未後悔人生多次捲入這起備受關注的案件,只覺得這輩子明明白白做了件事,「我幫他,不是因為在乎張玉環這個人,我在乎的是真相。」
  • 張玉環無罪釋放後,受害者家屬離開了村莊
    張幼玲掀開蓋在屍體上的蓆子,雖然兩個孩子的屍體都已經被泡發的開始變樣,但一個孩子脖子上有明顯的掐痕,另一個孩子臉上有明顯的兩條勒痕,沿著嘴角延伸向兩側臉頰。彼時,張幼玲是張家村的村醫。醫生的職業敏感讓張幼玲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我當時心裡就很懷疑,孩子發現的那個水塘,那邊沒有農田,跟村裡的距離也很遠,小孩不會是自己跑去玩的。」
  • 當年遇害者母親還在等一個說法:張玉環無罪,那真兇是誰?
    張幼玲掀開蓋在屍體上的蓆子,雖然兩個孩子的屍體都已經被泡發的開始變樣,但一個孩子脖子上有明顯的掐痕,另一個孩子臉上有明顯的兩條勒痕,沿著嘴角延伸向兩側臉頰。彼時,張幼玲是張家村的村醫。醫生的職業敏感讓張幼玲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我當時心裡就很懷疑,孩子發現的那個水塘,那邊沒有農田,跟村裡的距離也很遠,小孩不會是自己跑去玩的。」
  • 張玉環釋放後 受害者家屬搬離村莊
    張幼玲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兩個孩子遇害時的慘狀。   從水裡打撈上來後,兩個孩子的屍體被抬到後山上,正準備下葬。張幼玲掀開蓋在屍體上的蓆子,雖然兩個孩子的屍體都已經被泡發的開始變樣,但一個孩子脖子上有明顯的掐痕,另一個孩子臉上有明顯的兩條勒痕,沿著嘴角延伸向兩側臉頰。   彼時,張幼玲是張家村的村醫。醫生的職業敏感讓張幼玲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
  • 張玉環「殺人」案
    27年前的1993年,張玉環被警方認定將兩個同村男童殺害,並拋屍水庫。而在法庭審理時,張玉環一直喊冤,稱遭到了警方的刑訊逼供。在沒有有力客觀物證、兩份有罪供述前後矛盾的情況下,南昌市中院於1995年和2001年做出兩次有罪判決,判處他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自此,張玉環開啟了長達27年的申訴之路。
  • 張玉環案推動者:「多嘴」揭開了小孩被殺真相,「多事」幫助公認「殺人者」重獲自由
    2016年底,張幼玲在報紙上看到江西樂平冤案平反,四名被告人宣告無罪,頗受震動。在那之後的幾年時間裡,他主動找記者陳述案情,與張家親屬、律師們一起推動案件進程。他說自己從未後悔人生多次捲入這起備受關注的案件,只覺得這輩子明明白白做了件事,「我幫他,不是因為在乎張玉環這個人,我在乎的是真相。」
  • 她恨了張玉環27年,在得知無罪釋放的消息後,連夜搬出了張家村
    張玉環事件是大家一直以來最關注的事情,而之後她被無罪釋放了,這一事情引起了很多網又和各大媒體的注意,她二十七年的遭遇也是大家所知道的,這起案件非常的離奇,也已經成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資,她是一個冤枉多年的受害者,現在她重獲自由了,大家也為此感到非常高興。
  • 世界大案要案紀實:張玉環「殺人」案
    27年前的1993年,張玉環被警方認定將兩個同村男童殺害,並拋屍水庫。而在法庭審理時,張玉環一直喊冤,稱遭到了警方的刑訊逼供。在沒有有力客觀物證、兩份有罪供述前後矛盾的情況下,南昌市中院於1995年和2001年做出兩次有罪判決,判處他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自此,張玉環開啟了長達27年的申訴之路。
  • 恨了張玉環27年的她,在得知無罪釋放的消息後,連夜搬出了張家村
    當村民在得知劉荷花兒子失蹤後,大家一起跟著尋找,而且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同村另外一戶人家的兒子也失蹤不見蹤影。在大家的奮力尋找下於19月25日在下馬塘水庫內找到兩位孩子的屍體。當劉荷花看到兒子慘狀時不堪打擊的她抱頭痛哭,看到這樣的場景所有人都以為兩個孩子是因為失足落水溺亡的,畢竟這樣的事例在之前也是多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