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24日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凰嶺鄉張家村年僅6歲的張磊和4歲的張翔忽然失蹤。次日兩名男童被發現死在附近的下馬塘水庫內。趕到現場的村醫張幼玲在發現孩子身上有傷痕之後勸說孩子家屬報警。1993年11月10日南昌市公安局作出的法醫學鑑定書稱:兩名死者均為死後被人拋屍入水,張磊為繩套勒下頦壓迫頸前窒息死亡,張翔系扼壓頸部窒息死亡。也就是說兩名男童並非溺水身亡,而是在被人殺害後拋屍於水庫。那麼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追查兇手。
3天後時年26歲的同村人張玉環被警方鎖定為嫌兇。張玉環一家人的生活軌跡從此完全被改變。2020年8月4日下午4點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最終以「原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宣告張玉環無罪。此時張玉環已入獄近27年:當他回家時一切都已不再是他所熟悉的樣子。在過去的27年間他錯過了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老去。27年前用個BB機就算時髦了,所以當張玉環看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時完全不知該如何下手。很顯然他已完全成為一個與社會與時代脫節的人。
這27年不僅徹底改變了張玉環個人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軌跡。張玉環的兩個兒子就曾表態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父親一直是缺位的。他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我們始終無法像正常人家那樣接納他」。可以說有些影響已是現在所無法挽回的。張玉環案之所以能在時隔近27年後出現這樣的反轉是靠一群人的堅持:張玉環入獄後他的大哥張民強、妻子宋小女始終沒放棄他,他們始終堅信當年的案件不是張玉環所為,他們也一直在用各種方法為張玉環申訴。
在張玉環的案件中除了要感謝他的大哥張民強、妻子(現為前妻)宋小女的堅持之外還有一位重要的推動人物。8月9日張玉環的辯護律師王飛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披露此案最早是作為一起兒童意外溺水的事故處理的,然而由於當時張家村的村醫張幼玲敏銳發現了孩子身上的傷痕而懷疑此案另有隱情,於是此案的性質由溺水事故轉變為兇殺案進行調查。可以說張幼玲在這個案件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他當時沒留意到這些細節也可能就沒有如今的張玉環案件了。
張幼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的確說過:&34;。張幼玲這份愧疚之情在他個人的立場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可如果站在社會公正的立場上他其實完全無需愧疚。張幼玲當年只不過是出於作為醫生的職業道德和作為一個人的良知說了幾句真話。儘管這幾句真話客觀上造成了張玉環27年的牢獄生活,但如果他當年不把自己的懷疑說出來對遇害兒童的家屬又公平嗎?
在當時張幼玲只是說出孩子身上有傷,所以存在他殺的客觀可能性。當然也不排除這些傷痕是兩個孩子互相玩鬧廝打造成的,但作為一個村醫顯然無法對此進行鑑別,這樣的工作只能有警方的法醫來完成。現在我們假設即使當年法醫的驗屍結果存在誤判,假設當年兩個小孩就是溺水身亡,假設本案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兇手,那麼張幼玲又有什麼責任呢?他不過是說了幾句真話而已,至於後續的調查偵破工作不是他所能干預左右得了的。
張幼玲只是向警方如實陳述了自己的懷疑,他的初衷無非不過是還受害者家屬一個公道,至於由此造成的後續一系列連鎖反應根本就不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在事前也根本不可能對此有所預料。如果一個人需要為自己說了真話而感到後悔愧疚,那麼今後誰還敢再說真話呢?所以站在這個立場上張幼玲其實是完全無需愧疚的,然而他自己又確實存在愧疚的心理。事實上張幼玲這種愧疚心理的產生經歷了相對漫長複雜的一個過程,至少在張玉環之初張幼玲是不存在愧疚心理的。
據張幼玲回憶稱:張玉環被抓走以後公安部門就到村裡宣布張玉環是殺人犯,還介紹了張玉環的「作案方式」。那時包括張幼玲在內全村人都相信張玉環就是殺人犯,那麼他們當然不會去同情一個殺人犯了。直到有一次張幼玲去探視一個正在服刑的朋友時他這個朋友告訴他:「你們張家村還有一個叫張玉環的和我關在一起。他在牢裡又是叫冤又是自殺」。也就是從那時起張幼玲逐漸對案件的真相產生了懷疑。在看到張玉環70高齡的老母為了生計在外犁田後張幼玲終於被觸動。
從此張幼玲開始像張民強、宋小女一樣堅持為張玉環的案件申訴。張幼玲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還原案件的真相——用張幼玲自己的話說:「如果他真有冤情,那麼我要為他申冤;如果真是他殺的,那是他罪有應得。總之我要一個真相。&34; 拼命 "。能持續二十多年為同一件事奔走呼喊即使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也難能可貴,更何況張幼玲能為了一個和自己無親無故的人持續奔波二十多年。如果在此期間他厭倦了放棄了,那麼張玉環的案件也許還會繼續拖下去。
其實張幼玲真不用內疚自責。不要說站在社會公正的立場上無需自責,甚至就連身為當事人的張玉環也沒怪過他,事實上張玉環出獄後還通過視頻向張幼玲表達了謝意。張玉環的出獄在張幼玲看來並不是終點,而是又一個新的開始:儘管張玉環在法律上已是無罪之人,可周圍人的觀念卻不會因此馬上得到改變,所以張玉環回家後仍能明顯感受到村裡人對他的冷遇。當年案件的真相究竟如何?真兇究竟是誰?這一切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答案。
張幼玲當初在處理一起兒童溺水案時本著良知說出自己的懷疑是為了追尋真相,多年來持之以恆為張玉環申訴也是為追尋真相。如今他依然在追尋真相:他向外界指出了張玉環在村裡仍受到歧視冷遇的客觀現實,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真兇一日沒落網就無法改變人們的這種觀念。徹底查清本案的真相既是為了還張玉環一個公道,也是為了還受害者家屬一個公道。說真話的張幼玲本無需愧疚,可他為了追尋真相毅然堅持了二十多年,如今他依然還在為案件的徹底真相大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