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的新聞都在推送著張玉環殺人案的一個個新動向,在含冤入獄9778天後,張玉環終於沉冤昭雪,被無罪釋放。我們無法想像此時此刻被網友當成飯後談資的一件「小事」是如何在每一個日夜殘忍摧殘著一個家庭的。與此同時,我們感慨於普通人的愛情、親情、友情與責任感創造的巨大力量,那些平凡世界裡的善良與熱情是可以創造奇蹟的,也是我們最需要銘記的。
27年前的1993年,張玉環被警方認定將兩個同村男童殺害,並拋屍水庫。而在法庭審理時,張玉環一直喊冤,稱遭到了警方的刑訊逼供。在沒有有力客觀物證、兩份有罪供述前後矛盾的情況下,南昌市中院於1995年和2001年做出兩次有罪判決,判處他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自此,張玉環開啟了長達27年的申訴之路。
但申訴之路並不好走,不會寫字,不懂法律知識,寄出去的信石沉大海……困難重重,處處碰壁,自救的信念在自殺兩次未成功後依舊反反覆覆的燃燒著,「我就是不服,不甘心,我就是想討回一個公道」,也正是他的堅定信念,讓別人拉住了他在絕望深淵掙扎的手,一點一點的蓄力,將他帶回這個平凡又不平凡的世界。

這個案件之所以能夠出現奇蹟,是因為張玉環的永不甘心,是因為張民強顧念的兄弟情深,是因為宋小女放不下的夫妻情義,是因為張幼玲的惻隱之心,是因為曹映蘭的記者責任,是因為王飛和尚滿慶的律師情懷……是因為每一個平凡角色的善良
張民強「長兄如父,必須要為他辦這件事」
張玉環被判刑後,哥哥張民強探監時問他:「人到底是不是你殺的?如果是你殺的,你就活該。」張玉環流著淚說:「哥,真不是我殺的。」張民強:「那我相信你。」張民強決定為弟弟伸冤,他每周都會寫一封信,寄往各級司法部門,陳述弟弟的冤情。在這20年時間裡,他為弟弟寫了一千多封申冤信。不僅僅是寫信,他也到處去反映:「我走了南昌市政法委、南昌市中院、南昌市人民檢察院,每到一個部門,人家都知道這個事,但回復都是『等』!」這一等就是20年,在這20年裡,張民強遭受了太多白眼,也遭受了太多委屈,但他一直沒有放棄:「父親去世了,長兄如父,自己作為家裡的老大,必須要為他辦這個事情。」

宋小女「我信你,你欠我一個擁抱」
張玉環的妻子宋小女,也跟張民強一樣,她去探望張玉環時,問了同樣的一句話:「到底是不是你幹的?」張玉環:「真不是。」宋小女:「我信你。」宋小女一邊打工,一邊替張玉環申冤。她跑省高院,跑公安廳,跑政法委,跑信訪辦,宋小女只上過小學一年級,寫不了伸冤信,便只好去找張民強代筆。但這些信交上去後,依然石沉大海。1999年,生活的壓力與病痛的折磨壓垮了這個堅強的女人,他們離婚了。宋小女再婚後,沒有忘了張玉環,她多次從福建趕回江西,一次又一次替張玉環喊冤,並繼續照顧著自己的婆婆。2020年8月4日,江西省高院重審宣判:「張玉環,無罪釋放。」張玉環被無罪釋放後,必然會獲得巨額賠償。但對於這個巨額賠償,她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我不會回到張玉環身邊,我會加倍對我現在這個老公好,因為他為我們母子三人付出太多了。」

張幼玲「我想為張玉環爭取一個機會」
張玉環能夠無罪釋放,一個關鍵節點就是村醫張幼玲。他的朋友因為持刀搶劫,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刑滿釋放後,朋友無意間提起張玉環,說「他可能真的是被冤枉的,因為這些年,他一直在喊冤,一直在寫申訴信,如果不是被冤枉的,他不可能這樣。」張幼玲聽到了心裡,2016年,他找到記者曹映蘭,「我想為張玉環爭取一個機會」。

曹映蘭「記者的責任感告訴我應該站出來做點事情」
她是第一個介入此案的記者,2017年1月,曹映蘭來到張家村,經過一番走訪調查後,撰寫了一篇報導。但這篇報導因為諸多原因,最後並沒有發出來。但曹映蘭並沒有就此放棄,一個記者的責任讓她覺得:「如果張玉環真是被冤枉的,那他心裡該有多絕望啊!」曹映蘭心裡放不下,就把此案介紹給了律師王飛和尚滿慶,「希望你們能免費代理。」
王飛「給絕望者以希望,善莫大焉」
在辦案過程中,王飛坦言,差旅費都需要自己負擔,但他說「有時候沒辦法,人都有惻隱之心,面對一個被冤枉這麼多年的人,你看到了就想幫他一把。」王飛稱,張玉環案的平反與社會媒體、家屬以及法律界均密不可分,三環之中,缺少一環都不可。當聽到張玉環被宣判無罪時,王飛說「我覺得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我的使命終於完成了。雖然我見張玉環的時候,我沒有給他承諾,我內心其實在想,我要救他出來……」

王飛透露,在辦案過程中,刑訊逼供存在三種原因:第一,可能是當時命案必破這種不合理的硬性規定給刑訊逼供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命案必破勢必給下面的辦案人員很大壓力,在真的沒有頭緒破不了的情況下,他們很可能基於這種壓力去尋找替罪羊,讓一個不是真兇的人成為真兇,那就必須要進行刑訊逼供。第二,是辦案人員急功近利,急於立功受獎。因為一般殺人的命案肯定是大案,在任何一個地方大案破了以後都會立功,基於這種利益的驅使,讓一些辦案人員可能會無視一些最基本的客觀事實。第三,也有可能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根深蒂固的有罪推定思維導致的刑訊逼供。很多辦案人員靠一種經驗主義,他僅僅憑一些人的說話表情等因素,來造成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

行文至此,我們被一個個平凡世界裡的善良所感動著,張玉環用9778天告訴我們,真相雖然會遲到,但不會缺席。願世界不再有冤假錯案,願每一個善良的人都能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