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訊 記者從哈爾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近期,作為「深哈合作」項目,由深圳中興網信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健康醫療雲」全面上線。
據介紹,「健康醫療雲」項目按照區域衛生信息互聯互通「四級甲等」等級標準,規劃為「1114工程」,即:1個醫療雲數據中心,1張衛生專網,1個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4類健康醫療雲應用,通過以健康大數據驅動為引領,打造個性化、精細化、主動式的閉環智慧醫療體系。
衛生專網覆蓋442家醫療、衛生管理機構
哈爾濱健康醫療雲項目基於國際領先的OpenEHR標準進行建設,這在國內屬於首家使用。通過從各個異構系統中採集醫療、健康數據,使用OpenEHR信息建模方法來建立統一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模型,實現數據的標準化。
截至2020年6月底,健康醫療雲數據中心已經完成搭建並投入使用,衛生專網覆蓋442家市區兩級醫療、衛生管理機構;已完成市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與18個區縣(市)虛擬平臺的建設,縱向接入110家醫院數據,橫向實現與公衛系統、血液系統、計生系統等14項垂直業務系統數據對接,採集了13億條數據,形成了600餘萬份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構建了4大類健康醫療雲應用。健康醫療雲項目的完成,標誌著哈爾濱市醫療健康信息化發展進入新階段。
通過手機就可以享受諸多健康服務
哈爾濱健康醫療雲項目以惠民服務為核心,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打造「智慧醫院」和「看病不求人」的良好就醫環境。市民足不出戶,一部手機可以享受諸多健康服務。已開通的「健康哈爾濱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可提供多項便民服務,實現一鍵申領電子健康卡、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查詢、預約掛號(已接入14家醫院)、網際網路醫院(市一院、市二院、市四院、市紅十字中心醫院、市中醫院)在線就診、家庭醫生在線籤約、雲影像調閱等服務。
市民只要關注「健康哈爾濱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即可進行就診預約,自由選擇就診醫院和醫生,預約掛號後直接前往醫院就診,同時在線支付繳費,就醫後複診、請醫生解讀檢查報告、疾病諮詢、慢病續方等服務都可通過手機完成。市民如果不方便到醫院就診,還可以選擇網際網路醫院或籤約家庭醫生服務,在線問診或請家庭醫生上門診療,減少跑路排隊的時間。
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信息系統
全生命周期健康檔案,就醫診療「可溯源」。「健康哈爾濱服務平臺」中「我的健康檔案」,包含有診療記錄和個人基礎信息,用戶本人經實名認證後,即可開通自己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檔案。現在平臺中已經形成600餘萬份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用戶可以在檔案中查詢自己就醫記錄、檢查結果、歷次處方等,醫生在診療時也可以對患者的情況一目了然。
「雲膠片」最長可以保存30年
雲影像建設項目是哈爾濱健康醫療雲中的又一項特色應用。傳統膠片保存時間短且容易遺失,現在將放射影像轉化為雲端數據,通過掃描檢查報告上的二維碼就能獲取電子膠片,患者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查看影像報告,對醫生而言,「雲膠片」高清的影像資料也提高了醫生的閱片效率與診斷準確度。「雲膠片」在門診能保存15年,住院可保存30年。
醫聯體協同實現信息化互通互聯
哈爾濱健康醫療雲項目通過建設醫聯體協同應用體系,讓醫療信息在各類形式醫聯體中橫向打通、縱向聯動,實現數據共享,切實為群眾提供便捷、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醫療協同應用體系包括家庭醫生籤約、雙向轉診、遠程會診、遠程醫學教育等10個應用系統,目前已全部建設完成,正在推廣使用。其中,家庭醫生籤約系統已實現與公衛系統無縫融合, 18個區縣(市)已上線提供服務,共註冊8447個醫生帳號,組建2558個家醫籤約服務團隊;遠程會診完成72個單位視頻會議設備安裝,3家醫院完成遠程會診系統試點上線;區域影像、區域檢驗、區域心電項目完成289臺設備接入,3家醫院完成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診斷系統試點上線;遠程醫學教育系統在疫情期間實施上線,避免人員接觸,開展線上學習考試,已完成超過5800人次在線學習及考試。
雙向轉診平臺
目前,醫聯體協同體系已建成覆蓋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的遠程會診平臺、遠程影像平臺、遠程心電平臺,使市民在家門口的社區即能體驗到三甲醫院的專家診療服務。同時,各級醫療機構也可利用居民健康檔案的互聯互通服務能力,查詢當次就診患者的既往就診情況。
智慧綜合監管系統讓管理更高效
綜合監管應用體系的建設,是利用大數據多維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將管理部門從繁雜的業務統計、數據報表等工作中解放出來的過程,為哈爾濱市醫療衛生的管理水平、管理質量帶來了巨大的提升。目前,綜合管理系統、公衛督導系統和市衛生信息監控中心已全部建設完成。其中,綜合管理系統提供9項業務服務監管,涵蓋112個指標;公衛督導系統提供公共衛生事項的管理、綜合分析等功能,開展對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的監督管理和績效評價。
雲平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保衛戰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疫情之初基於健康醫療雲平臺搭建的「哈爾濱疫情防控」公眾號、疫情應急指揮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發熱人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等快速完成開發並投入使用,為疫情防控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有效支撐,為疫情緩解提供了技術保障。
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防控工作不斷深入,新冠肺炎個案調查管理、密切接觸者管理、核酸檢測等系統陸續完成建設,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設開始向全閉環管理方向發展,通過基於健康醫療雲平臺建設的信息系統,對人員轉運、場所封控、疫源地消毒、隔離管控等疫情全流程進行跟蹤,實現了疫情防控的路徑化管理,有效地追蹤了疫情源頭,防止了疫情的擴散。
來源:龍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