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家長焦慮「幼升小」!一線城市廣州爸媽較佛系

2020-12-12 大洋網

日前,一份《2019中國幼小銜接行業調研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亞洲幼教年會上發布。《白皮書》以不同類型家長作為研究樣本,呈現了中國孩子和家長在這一階段面臨的變化和挑戰。通過對幼升小家長訪談發現,七成家長對孩子「幼升小」感到焦慮。不過,廣州家長相對北京、上海的家長來說,已經是相對「佛系」。

七成家長對「幼升小」感到焦慮

《白皮書》指出,近七成家長對幼升小感到焦慮,而且呈現出媽媽比爸爸焦慮、收入越高越焦慮的特點。家長們普遍擔心孩子專注力較弱、 獨立性不夠引起,最擔心孩子無法適應小學學習要求。


孩子正讀小班的李先生則表示,最近一兩年網上多了很多關於小學家長陪讀的討論,大多數是家長們的吐槽,甚至有「陪娃讀作業心梗發作」這類消息,無論是真實情況還是段子,都給後來者一種「孩子上了小學家長就日子難過了」的感覺,對於沒有過經驗的年輕父母,確實會有一種隱隱約約的壓力。

廣州市第一商業職工幼兒園園長周敏賢表示,確實發現有部分家長在面臨孩子「幼升小」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擔憂以及焦慮情緒,比如擔心孩子早晨起不來床無法按時上學,擔心小學放學時間較早、沒有人帶孩子,擔心沒時間陪娃做作業,擔心孩子功課跟不上等等。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該園也會為大班孩子的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對孩子入學有心理上的準備。

上海引領「雞娃」陣營,廣州奉行快樂教育?

《白皮書》展現了不同城市的家長在對待「幼升小」的態度的不同特點。其中,廣州家長就顯得較為「佛系」。從焦慮程度上來看,一線城市的家長比二線城市家長更焦慮,而一線城市中,最焦慮的家長群體集中在北京、上海。

從幼小銜接班的報讀率上看,廣州家庭的比例也並不高。根據目前規定,幼兒園裡不允許提前教學學科知識,《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近9成家長認為需要提前學習拼音認字、簡單運算等基礎學科知識,更有過半家長認為要儘量多學。而在一線城市中,上海受訪家庭幼小銜接報讀率是最高的,達46.2%,其次為北京,37.4%。廣州家庭的報班率為32.9%,略高於深圳的30.4%。

近年來,家長對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視度普遍加強。《白皮書》中總結,一線城市中,上海家長對於習慣、專注力的要求最高,認為學習習慣需要通過樹立規矩、要求孩子嚴格遵守來培養;而廣州家長相對最「佛系」,不少受訪家長表示,「不想給孩子太大壓力,尊重低年級的孩子愛玩的天性,學習習慣要慢慢培養」。

專家:在做不感興趣的事情時也應能保持專注

總體來說,三成家長對孩子現階段的專注力不滿意,但對於專注力的理解,上海家長群體和廣州家長群體也有不同傾向。上海家長更傾向於認為對於非興趣的學習內容也能保持專注,叫做專注力強;而廣州家長認為,專注力和興趣相關,對於感興趣的內容能保持專注,則叫做專注力強。

廣州市惠愛醫院兒少科心理治療師殷煒珍提醒,要從以玩為主的幼兒園過渡到以學為主的小學課堂,大部分孩子經過短暫的時間都能適應新環境的要求。然而,有一類孩子,即使經過良好的幼小銜接,也很難做到「上課好好聽講」,這時候應該留心排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也就是俗稱的多動症。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賈豔濱教授表示,正常情況下,孩子應該可以在需要注意力集中的不同場景中都可以做到注意力集中,即使是在有些無聊的場景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伍仞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伍仞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琳

相關焦點

  • 一本新書——致因幼升小而焦慮的家長們
    #幼升小此書是由家長幫青島站彙編創作完成的。拿在手中,厚厚的一本。走馬觀花地翻一翻,足足有300多頁。究其內容,則是對於青島市域範圍內的小學的介紹,涉及市內四區、以及城陽區、西海岸新區以及其他市區。正如那貨品齊全的超級市場,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海鮮、肉類、調味料等等等等,但是卻並沒有告訴家長,如何去烹飪出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銅牛角以前寫的《青島學區的密碼》、《青島市內三區初中學校成績差異之謎》、現在正在寫的《學區怎麼選?
  • 洞察丨2019年中國幼小銜接市場規模近500億,上海爸媽最積極……
    80、90這代人深知良好教育的重要性,對孩子的教育也愈加重視,但在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的政策要求下,中國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幼小銜接教育?對於幼升小銜接家長的焦慮來源又是什麼?無法升入高中對於目前的中國家庭來說幾乎是無法接受的事情,所以以一、二線城市為代表的家長已經把升學競爭從高中蔓延學前階段。2019年幼小銜接報讀率為35.4%,其中在一線城市中,上海報讀率最高達46.2%。這是由於上海教育競爭激烈,2018年上海市參加普通高考的人數在5萬名左右,985+211重點高校的生均錄取率約為15.5%。
  • 佛系老母親,是否應該為「雞娃」焦慮?
    高分、名校、重點...如明晃晃的亮劍懸在很多家長的頭頂,刺在身上,但是再疼也得前進,擠破頭想盡一切辦法也要進去...作為家長,本來還在竊喜我娃還小,還沒有資格去體驗這些,可以繼續佛著讓孩子愛咋咋地。然而,作為「老佛爺」的我誤打誤撞進了幾個育兒群,看群裡各種「牛娃」「素雞」,再聯想對比下我兒子這天真又瘋癲的樣子,嗯,我承認,我真的不淡定了。
  • 廣州幼升小的時間節點 家長要留意!
    廣州幼升小家長要留意的時間節點[升學前一年七月]:幼小銜接[升學前一年八月]:入學準備期[升學前一年九月]:開學第一課、入學適應期[升學前一年十月]:了解幼升小[升學前一年十一月]:幼升小前期準備、思維訓練[升學前一年十二月]:了解學校、學校踩點[一月]:準備擇校、擇校攻略[二月]:部分民辦學校接受報名[三月]:學校開放日
  • 當孩子出現「佛系學生」傾向,家長需要警惕!
    佛系火了之後,又迅速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等說法。與此同時,網絡上一批網友迅速對自己準確定位,給自己打上了「佛系學生」的標籤。這些「佛系」的行為,會讓孩子很難建立目標。在學習裡,容易採取消極被動的態度、缺乏毅力,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想要退縮。所以,家長應該採取一些措施,來應對孩子的這些「佛系」行為。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習的最終歸宿。目標越明確、越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孩子學習行動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夠獲得成功。
  • 公民同招,不得不佛系
    在杭州本地人看來,天成連菜小都算不上。但是在今年嚴格的公民同招政策下 ,一向佛系的 S 爸爸差點經歷了從知名雙語學校到天成小學的巨大落差,也讓他知道了在中產菜小普小牛小的等級之外,還存在著用於為社會託底的專門學校。
  • 當孩子出現「佛系學生」傾向,家長一定要警惕!
    從表面上看,「佛系學生」是一股清流,不爭也不搶。細思之下,卻發現所謂的「佛系」隱隱約約有一點「喪」味。期末考試結束了,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對待成績,對待學習,「佛」味太重,那麼就要注意了。什麼是佛系?就是指一種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以一切隨緣為精神指導的生活態度。
  • 2020幼小銜接調研白皮書發布,近七成家長對孩子幼升小感到焦慮
    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在南北共四座城市,圍繞4-5歲兒童的學習注意力開展實驗研究。《白皮書》顯示,2018年和2019年中國家長對孩子進入小學的擔憂點均集中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上。有33%的家長對自己孩子在注意力方面的表現不滿。
  • 中金一線戰疫觀察|親歷新加坡的「佛系抗疫」
    透視疫情生活,努力「危」中尋「機」,中金研究帶您共同走進一線戰「疫」觀察。新加坡,地球上的小紅點,面積大約80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50萬左右,人均GDP達到5萬美元以上,美麗的花園城市、富有的南洋獅城是留給國人的普遍印象。然而,在這次全球共同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奮戰中,新加坡居然以「佛系抗疫」妥妥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 幼升小爸媽們注意了,現在需要開啟「小學生家長」模式
    作為下半年入學的一年級新生爸媽們,您做好準備了嗎?很多家長會問:又不是家長上學,需要做什麼準備啊?其實不然,學習從來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尤其對於剛入學的孩子,家長要承擔的責任其實比孩子本身面對學業的責任更大。不得不說:家裡有幼升小孩子的爸媽們,現在就需要開啟「小學生家長」模式!
  • 有空焦慮,不如遠慮:來自剛走完幼升小的一位媽媽
  • 「幼升小」備戰媽媽獨白:家長學位焦慮症瀰漫
    原標題:「幼升小」備戰媽媽獨白:家長學位焦慮症瀰漫 跨入三月,本該是春光明媚、賞花遊玩的開始。但對於在廣州已生活十多年、有兩個孩子的白領王靜來說,沒有心情,因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剛剛開始。
  • 同程旅行高考房預訂趨勢出爐 非一線城市較一線城市需求更強勁
    有酒店行業業內人士分析,今年高考時間延期到了7月份,天氣較熱,加上疫情防控的影響,考生和家長都傾向於在考場周邊住宿,以減少往返通勤所帶來的各種風險,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部分城市「高考房」的要求。同程旅行數據顯示,隨著高考臨近,多地 「高考房」關注度快速上升,個別城市考點較為集中的城區搜索量環比增幅甚至高達數十倍。
  • 我一佛系老母親,該不該為「雞娃」焦慮?
    已經結束了的高考,即將迎來的中考,還有搖號中的小升初,7月註定是重要的一個月份,多少孩子的關鍵轉折點,又有多少家長在忐忑不安中一天一天的煎熬著。高分、名校,重點,明晃晃的高懸著,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就像一把把鞭子,鞭打在身上,即便再疼也要忍著前行,就算擠破頭也要用盡一切辦法……做為家長,本來我還很慶幸,我還沒有資格去體驗上述種種。但是,一想到還有兩年,我們家孩子就要面臨小升初,我原本一佛系老母親,開始不淡定了。
  • 福州鼓二小校長關於幼升小講座記錄,聽完家長們更焦慮了
    現在已經3月份了,距離幼兒園畢業,也只剩下幾個月時間,關於幼升小的準備工作,估計大家都早早開始進行了。這次幼兒園請來福州鼓樓區第二中心小學的校長來給我們大班年段的家長做幼升小的講座。聽完講座,坐旁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越來越焦慮了。
  • 家有幼升小的孩子,這6個習慣3個能力和1個素質非常重要!
    這幾天,我參加了一個線上幼升小的講座。作為一名大班學生的媽媽,因為疫情天天在家輔導,和孩子一起認字,一起跳繩,一起練字等等,和孩子一起為接下來的一年級做準備。我覺得自己的狀態一直在焦慮和佛系之間搖擺。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相信很多家長們已經和我一樣堅持了兩個月在家陪娃學習的日子啦,相信接下來大家還得繼續奮鬥。有的家長佛系,有的家長焦慮,有的家長像我一樣兩頭搖擺。
  • 還在為孩子幼升小焦慮的家長看過來
    ,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那些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家長,這其實是一種教育焦慮。家有孩子幼升小,家長要做哪些準備呢?近日,北青社區報記者,就這一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採訪了昌平區幾位小學教師,他們給出了孩子入學前的一些具體建議。
  • 幼升小 家長莫焦慮
    眼看著準小學生們要開啟小學生活了,老母親們真是既開心又焦慮。記者了解到,排在焦慮之首的問題是「到底要不要去上幼小銜接班?」不少家長苦惱:聽說誰家孩子還沒上小學,已經能寫上千個漢字,背下來幾百首唐詩……我家這熊孩子差遠了。你說,能不焦慮嗎?的確,「別人家的孩子」給不少家長很大壓力。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作為,可是現實很骨感,多數孩子很普通。
  • 家長需警惕!你家孩子變「佛系」了嗎?
    小編鄰居家的小孩,說話做事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佛系上課五年級的小浩已經有些近視了,看黑板模模糊糊,父母想讓他跟老師申請調座位,小浩卻回答說:「坐第一排也可以,坐最後一排也沒關係,黑板字看不清也不用著急。」
  • 本年度幼升小回顧,2021幼升小家長要關注這幾點
    2020幼升小,是否有令你記憶深刻的片段呢?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回顧,看看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注意的!>因疫情影響,2020幼升小的報名時間較往年有所延後。★展望2021:如果不出現太大意外情況的話,明年的幼升小政策發布、報名時間將回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