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以「五頭五尾」為抓手深度開發「原字號」

2020-12-16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原標題:「頭尾」呼應「雙鏈」勁舞

大慶夕陽下的抽油機。 記者蘇強攝

3座糧食烘乾塔24小時運轉,強存儲促銷售。 記者邱成攝

海林林業局從過去的原木出售轉變到木材深加工,使木材價值提高了8倍至10倍。 記者邵國良攝

雞西市永豐新型建材公司開發廢棄煤矸石研製新型建築材料項目,目前已生產出4大系列10多個花色品種的牆用砌塊、路沿石、路面磚等。 記者邱成攝

■深度開發「原字號」,就是要推動傳統優勢產業鏈條向下遊延伸。要依託優勢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資源精深加工比重,增強市場競爭力。

■要以「油頭化尾」為抓手,推動「油城」發展轉型。要以「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為抓手,推動煤炭精深加工。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

黑龍江,一片神奇的土地。

這裡的江,孕育出大溼地、大湖泊、大界江、大草原,稻田搖穗豆花香;

這裡的山,匯聚著大石油、大森林、大煤礦、大冰雪,資源富集遍四方。

曾幾何時,這一個個「大」字,數不盡道不完黑龍江獨特的自然稟賦、資源優勢,為國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龍江發展譜寫了輝煌篇章。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採油、挖煤、伐木、種糧這些「原字號」與生俱來的「量大、鏈短、銷弱、價低」特性,卻成為制約龍江經濟發展的阻礙。更讓我們無法迴避的是,石油、煤炭等資源步入衰退期,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更讓佔龍江近半數的資源依賴型城市的轉型發展之路步履艱難、困難重重。

當龍江經濟囿於困境,發展放緩之際,繼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參加了黑龍江省代表團的審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後,2016年5月23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踏上這片神奇的黑土地,再次為龍江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

大糧倉在召喚:帶我走出來,我要「種得好」更要「賣得好」!

大煤礦在呼喊:讓我火起來,我要努力燃燒得更熱烈更有魅力!

大油田在期盼:把我動起來,我要繼續化「腐朽」為「神奇」!

一、深度開發「原字號」,自上而下達成共識,讓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

深度開發「原字號」,就是要推動傳統優勢產業鏈條向下遊延伸;核心就是要依託優勢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資源精深加工比重,增強市場競爭力。要以「油頭化尾」「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發展轉型。

「良方」來了。這是總書記為龍江振興發展確定的任務,指明的方向,找準的定位。 

「硬招」有了。這是總書記針對做好「三篇大文章」闡明的路徑,給出的「金鑰匙」。

前進的號角已吹響,任務書已下達。行動,已在時間表中路線圖上。

集中力量抓推進,多措並舉求實效,確保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

僅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針對做好「三篇大文章」密集召開專題會議,用講話精神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引領發展,在深學細悟、深研細落上下足功夫。省委主要領導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深入各地調研,聽取匯報,做出部署。

——就在日前,省委書記張慶偉接連在雙鴨山、七臺河、雞西市進行調研。他強調,雙鴨山市要以做好「三篇大文章」為牽動,推進產業多元發展,加快發展動能轉換,構建多點支撐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格局,為龍江全面振興發展作出新貢獻。七臺河市要堅持規劃引領,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依靠創新驅動,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闖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子。雞西市要以做好「三篇大文章」為牽動,積極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發展動能,大力弘揚北大荒精神,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加快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

——9月7日,省委書記張慶偉主持召開專題辦公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推進落實舉措。舉全省之力,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加快打造龍江振興發展第一大產業。

——8月18日,省委書記張慶偉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油頭化尾」重要指示專題會議上強調,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凝聚推進合力,抓住關鍵環節,全面提升我省石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打牢支撐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產業基礎。

——8月18日、19日,省政府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地市新增長領域培育推動工作。省長陸昊要求,要全面深入持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把握好「三篇大文章」戰略目標,抓住「五個要發展」「五頭五尾」戰術路徑,深刻領會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的重要思想方法,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注重將產業項目建設、創新驅動與新增長領域培育相結合,持續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7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三篇大文章」推進會議。省委書記張慶偉強調,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動新舊發展動能轉換集聚,使我省產業結構層次、生產力水平實現大的躍升。省長陸昊要求,要全面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三篇大文章」的重要要求,與把握我省優勢、短板和中國經濟發展新變化結合起來;與「五個要發展」「五頭五尾」具體路徑及創新驅動戰略結合起來;把政府支持、工作推動與企業努力結合起來;把發展動能轉換、新增長領域培育與產業鏈謀劃、布局結合起來。

——6月21日,省委書記張慶偉在省農墾總局調研時強調,要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在「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上下功夫,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支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綠色食品產業整體競爭力。

——5月18日、19日,省委書記張慶偉在鶴崗調研時強調,從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區位特點出發,找準在全省發展中的定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做好「三篇大文章」為重點,以煤為基、突出電化、多元發展,激發內生動力,增強發展活力,加快推進轉型發展,為龍江全面振興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5月9日、10日,省委書記張慶偉在大慶市調研時強調,大慶作為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全省發展大局中舉足輕重,地企雙方要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持工業強市、油化興市,在推進「油頭化尾」上勇挑重擔,在實現轉型發展上當好排頭兵,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三篇大文章」的「作業」布置以來,特別是圍繞「原字號」「五頭五尾」的專門「課題」,從省委省政府到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都在主動作為,積極謀劃,不折不扣抓落實,認真細緻作答案。

——省委省政府9月6日下發了《關於深度開發「原字號」的若干意見》,明確了總體思路、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制定了保障措施,為進一步做好下步「原字號」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8月31日,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黑龍江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特別指出農場改革要在「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上下功夫。

——科技創新工作也積極在「原字號」的深度開發上加速發力。省科技廳圍繞深度開發「原字號」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集成解決「五頭五尾」的核心關鍵技術難題,以科技創新促進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7月11日,哈爾濱市發改委到相關企業開展調研,為下一步制定有關政策,落實省主要領導關於做好「三篇大文章」、梳理本地「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的工作指示,促進哈爾濱市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產業邁向高端化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8月21日,大慶市委常委會議討論通過《大慶實施「油頭化尾」產業重點工作任務分解》。此前大慶市已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對制定出臺的《「油頭化尾」產業實施方案》進行專家論證評審,對方案做了進一步的完善。

——大慶油田提出建設大通道、擴大能源圈的構想,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把我省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油氣集輸樞紐、生產原料基地和調控利用中心。

——七臺河確定了「依託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發展思路,不再走「挖煤賣煤、煉焦賣焦」的老路。

——雙鴨山在「十三五」規劃中,確定打造「加快延伸產業鏈,推進煤電化一體化發展,建設全國技術領先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基地」的現代煤電化產業示範區戰略。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龍江人滾石上山、爬坡過坎,堅定不移做好「三篇大文章」,全力書寫新一輪東北振興「龍江答卷」;一場「五頭五尾」轉型發展新思路新舉措的實踐和行動正在龍江大地上火熱進行。

二、以打造「加長版」產業鏈條為「引擎」,以發展精深加工為「助推器」,「原字號」在發力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依託優勢資源,抓好以大慶石化千萬噸煉油擴能改造等石油精深加工項目為重點的「油頭化尾」,以大型清潔高效雙鴨山坑口電站、現代煤化工為重點的「煤頭電尾」「煤頭化尾」,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的「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現代煤電煤化工基地和全國知名的綠色食品產業基地。

2016年,我省農業生產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糧食總產達到1211.7億斤,糧食總產量、商品量和調出量連續6年全國第一。然而,令人欣喜的數字背後卻有著現實的尷尬,量大質優的農產品賣不上好價錢。有資料顯示,黑龍江糧食產量全國第一,但精深加工率不足40%;全省能源礦產資源儲量很大,鉬、銅、鎢、石墨等有色金屬儲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其中石墨探明儲量佔全國的61%、全世界的20%,但多是靠賣原材料過日子,形不成產業鏈,帶不來效益,油煤糧木等傳統領域負向經濟拉動態勢集中顯現。

2016年,大慶油田油氣當量4441.5萬噸。

2016年,全省煤炭產量累計4210萬噸,同比減少516萬噸,減幅10.9%;商品煤銷量累計3423萬噸,同比減少87萬噸,減幅2.5%。

今年上半年,大慶油田國內生產原油1688.45萬噸,海外部分生產249.73萬噸。

今年1~8月份,原煤產量累計2645萬噸,同比減少191萬噸,減幅6.7%;商品煤銷量累計2057萬噸,同比減少190萬噸,減幅8.5%。

這些數字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靠初級產品求生存謀發展已落伍時代。按照「三篇大文章」、「五頭五尾」所指出的著力點和發力點,借勢發力,發展精深加工、尋求產業化發展才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細數這一年,龍江上下振奮一心,擼起袖子加油幹,「原字號」走產業鏈條式發展之路,成效初顯。

(一)一年多來,「油頭化尾」步履堅實

從人拉肩扛到模塊式組裝,從鐵人靠身體攪動泥漿防固化到三採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開發建設58年的大慶油田,實現了27年5000萬噸高產、12年4000萬噸穩產的世界採油史上的奇蹟。2016年,石油人依靠精準開發和走出去的戰略,實現營業收入1367.23億元,上繳稅費158.04億元。

「油頭」取得的成績,底氣和自信來自哪裡?

這底氣和自信來自大慶油田對採油技術開發的不竭創新。石油人創新了三元複合驅油理論,率先實現三元複合驅技術的工業化應用,並迅速成為國際原油市場矚目的焦點。發明的「四採」技術解決了原開採方式出現的大量地下水被採出、注入水無效循環的世界級技術難題。

這底氣和自信來自不斷堅持資源為王,進行油氣勘探攻堅。重點目標領域取得新突破,進一步夯實了資源基礎。

這底氣和自信還來自打造「三個基地」的部署。當全球油氣革命方興未艾,能源格局處在深度調整時,大慶油田千方百計提高老油田採收率,加大力度加快步伐走出去,鞏固發展國家重要的油氣生產基地;向油氣精深加工、高端加工領域延伸,形成良性循環鏈,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加大研究力度,探索非常規和新能源領域,逐步打造國家重要的頁巖油生產基地。

「油頭」起舞,「化尾」緊追其後。

乙烯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主要標誌,是所有煉化產業中對下遊拉動效應最高的產業,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大慶石化經過反覆研究論證,提出「大乙烯」構想。經歷了一次次改擴建,產能一次次提高。從2007年的年產120萬噸乙烯,到2012結束了我國半個多世紀的乙烯進口依賴,再到2016年12月31日24時,乙烯產量跨越110萬噸關口,迎來「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的「十三五」的開門紅,「化尾」價值不可估量。

(二)一年多來,「煤頭電尾」精彩閃亮

走進總投資300億元的東北三省唯一煤電化一體項目和我省中東部煤電化基地的核心項目——神華國能寶清煤電化項目現場,2×60萬千瓦電廠項目建設的火熱場面讓人振奮不已。這個創造了我省首家千萬噸級煤礦、露天開採、褐煤開發三個第一的煤電化項目的落地,是該市以「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為抓手,全力打造全國領先的現代煤電煤化工產業示範區的一步好棋。

雙鴨山擁有這樣一份「煤頭」傲驕:全省首位117億噸已探明煤炭資源總儲量,佔全省總儲量47%,佔四煤城總儲量52%;擁有全省最大的坑口電廠,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249萬千瓦,年實現發電量90億度左右,年耗煤量500萬噸,還坐擁東北電網的主力電廠國電雙鴨山發電廠和大唐雙鴨山熱電廠。到「十三五」末,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

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按照煤電一體化的模式,雙鴨山以低碳高效綠色為方向,做優煤電,推進煤電轉化升級。充分挖掘年輕煙煤(即氣煤和肥氣煤)含油量高的比較優勢,採用先進的煤化工技術,發展清潔燃燒發電技術,加快大型坑口電站項目建設。已試產的煤制芳烴項目,開始籌劃的煤制180萬噸甲醇轉60萬噸烯烴項目和100萬噸煤間接制油項目,即將竣工的建龍鋼鐵公司幹熄焦項目等正在釋放著「電尾」新動能。

眼下,雙鴨山正全力打造現代煤電化鋼產業示範區,向「煤電、煤化、煤氣、煤電化產業一體化發展」的目標邁進。雙鴨山發展的「起承轉合」正印證了,橫下一條心,不等不靠,就有發展的希望,就有收穫的喜悅,就會迎來發展生機。

(三)一年多來,「煤頭化尾」大步向前

作為全省煤化工基礎最好、鏈條最長、所佔份額最大的地區,七臺河的煤化工產業曾十分耀眼:焦炭實際生產能力900萬噸,佔全省的70%;煤焦油加工能力60萬噸,佔全省80%;煤氣制甲醇生產能力38萬噸,佔全省50%;還有25億立方米的剩餘煤氣、10萬噸左右的粗苯,都佔全省的60%以上,已經形成了原煤、洗精煤、煉焦等煤化工產品21種。

但當焦炭市場的持續低迷、原材料的空前短缺和煤礦停產等多重打擊相繼而至時,煤焦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向現代煤化工轉變、向中高端產品轉變、加快煤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成為了煤化工企業必須抓牢的「救命稻草」。全市煤焦產業大打「轉型牌」,以「煤頭化尾」「煤頭電尾」為抓手,產業鏈、價值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

寶泰隆公司投資30億元建設的焦炭制年產30萬噸穩定輕烴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4.1億元、利潤5.1億元。公司從清潔能源角度促轉型,不僅能盤活過剩的焦炭產能,還開闢一條轉型升級的新途徑。投資32億元的的隆鵬公司焦化升級改造生產清潔化學品項目、投資11.7億元的勃盛焦化升級改造、投資6.8億元泓泰興18萬噸合成氨30萬噸尿素等煤化工大項目,全面實現企業從傳統焦化產業向新型煤化工、清潔化學品、農化品、生物質產業的轉型升級。

正是小小的煤塊通過層層精深加工被「吃幹榨淨」,衍生出了天然氣、汽油、尿素、複合肥等幾十種「跨界」產品。如今,隨著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七臺河市重點煤化工企業初步實現了「煤、電、化、熱」多面發展的新局面。

(四)一年多來,「糧頭食尾」蝶變出新

一斤「頭米」賣出1888元!這不是奇聞,也不是傳說。這事就發生在9月12日黑龍江墾區江川農場,墾區第一鐮、北大荒「頭米」第一磨競拍現場。

這一拍,拍出了自信。搶到市場,就搶到了效益;這一拍,拍出了營銷戰略,好米就該賣出好價錢;這一拍,拍出了文化品牌。好米來自北大荒、江川稻米第一香,香到全國、世界。

這一拍,就是沃野千裡、黑土生金的北大荒從簡單種植到粗加工,再到如今系列高端產品的最有力說明,是墾區人向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蝶變」的最好回報。

「糧頭」作用無可替代的我省墾區,在實現「十三連豐」的輝煌業績上,在「食尾」的創新探索上勇當排頭,在農業產業化道路上執著前行。依託黑土地,調結構轉方式,發展綠色有機,「網際網路+」營銷,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構建了米、面、油、乳、肉、薯、種、藥等十大產業化龍頭,讓每一寸土地發揮出更大效益,在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北大荒」品牌連續15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農業第一品牌。九三非轉基因大豆油、完達山、北大荒有機米等品牌都成了安全放心食品的「代名詞」,北大荒綠色產品深深植入消費者心中。

同樣把「食」做出名堂、做出聲譽、做出品牌、做出價值的,還有「身價」達639.55億元的「五常大米」。增加優質高效品種,改善適口性,品質結構由「大路貨」向「精深特」轉變。從生產到銷售可全程追溯的「三確一檢一碼」溯源防偽體系建設,不但讓「五常大米」有了身份證,打造了「五常大米」誠信體系,還形成米企、稻農、消費者三者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條,贏得市場的肯定。

好田種好稻,好稻出好米,好米賣好價。在墾區,在三江平原,在寒地黑土,五常大米、響水大米、慶安大米、通河大米、方正大米、泰來大米等等,它們摘取了價值鏈最頂端的效益,讓稻米落地生了金。

黑土地不僅糧食安全,還能管好舌尖上的品質,守正出新真的不一般。點讚我們的大糧倉!

(五)一年多來,「農頭工尾」品質再現

「強農頭」,藉助品牌效應和美譽度雙向拉動,我省農產品不但賣到了理想「價位」,也佔據了有利市場「身位」,更打開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廣闊空間。

「壯工尾」,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推動農業由單一種植向種、養、加、銷全產業鏈經濟發展,成為各地探索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子。

在綏化黑龍江成福集團,五條玉米深加工生產線滿負荷運行,每天生產的1200噸胺基酸全部出口國外。作為糧食產量佔全省四分之一、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農業大市,讓質優量足的「原字號」資源價值充分實現,綏化市在實現農區工業化的道路上大步向前。通過深入挖掘「原字號」優勢,充分發揮「寒地黑土」品牌效應,已初步形成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蔬菜、亞麻、乳品、畜禽等八大類農產品加工企業集群。鼓勵和引導企業改變「初加工」、突破「原字號」,堅持從上遊向中下遊擴展產業鏈、從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延伸價值鏈,向「食尾」「工尾」聚焦升級,使糧食、肉食、乳品、蔬菜等多條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齊齊哈爾則通過抓好農產品供給質量,把「頭」做精;抓好農產品加工轉化,把「尾」做深;抓好農產品流通營銷,促進「頭」「尾」融合。用工業化理念和統籌思維抓農業產業,推進食品加工、馬鈴薯產業快速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提檔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利好政策和市場支撐作用帶動下,去年全省新開發了一批玉米澱粉、燃料乙醇、食用酒精等深加工項目,提升了糧食就地轉化能力和加工增值效益。放眼全省,2016年,玉米深加工能力由180億斤增加到220億斤;糧食加工轉化439億斤;糧食加工企業累計納稅8.94億元,同比增加2.55億元,增幅達39.9%;累計實現利潤9.92億元,同比增加3.16億元,增幅達到46.7%。2017年1~7月糧食加工轉化277億斤。

「舌尖上的中國」已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轉變,從田間到餐桌,既是「原字號」農產品華麗轉身的空間,也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舞臺。

三、資源型城市積極探索轉型路徑和模式

《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關於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探索各具特色的產業轉型升級路徑,鼓勵通過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合作、推進位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等,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和模式。

資源型經濟如何轉型發展是世界性難題,資源型城市如何轉型更是我省面臨的一道難題。思想一變天地寬,資源型城市正以全新的視角擘畫藍圖。

(一)「油城」轉型爭當先鋒

在這份轉型「大考」中,從不服輸的大慶人開啟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大慶模式」,落筆寫下了幾大關鍵「採分點」:

大慶市委將「爭當排頭兵」列為「特一號課題」,匯聚各方智慧、深耕政策文件、借鑑先進經驗、解剖轉型案例,形成《關於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意見》;密集出臺促進產業項目發展、工業增量提質、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等新政,開展項目拉練,大慶近30年轉型實踐的內生動力噴薄而出。

著力重構產業、重組要素、重聚動能、重塑環境,多方挖掘和釋放增長潛力。「大慶製造」沃爾沃S90轎車或搭載中歐班列駛向比利時澤布魯日港,或從天津港乘遠洋貨輪銷往美國,全年計劃出口歐美市場2萬輛,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發出「大慶聲音」。大慶汽車城、龍油550萬噸重油加工、禾工1500萬噸煤炭利用、緣通碳纖維製造等「巨頭式」項目加速推進。

明晰「三個城市」定位:世界著名的石油和化工城市,在全球視野中彰顯大慶石油底色;中國新興的高端製造城市,構建起大慶現代製造產業體系;中國綠色生態典範城市,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樹立大慶樣板。

確定了「三步走、三級跳」戰略目標,構建經濟、城市、生態、體制、社會治理「五個轉型」骨架、十個「雁陣式」產業板塊。

引領和推動加速轉型升級的洪亮鐘聲,在百湖大地敲響。2016年,大慶經濟終於「由負轉正」、企穩回升。

(二)為「綠」轉身毫不猶豫

依山而動,把「原字型」轉為「產品型」,林區人義不容辭挑起林下經濟轉型大梁。

隨著木材商業性採伐被叫停,更多的森工人不再依賴砍樹為生,林糧、林畜、林禽、林蜂、林蛙、林漁、林菌、林果、林藥等十大綠色食品基地建設,13大類400餘種「源於黑土地,產自大森林」的「黑森」綠特色產品,眾多「林下經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呈現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林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森林綠色食品叫響全國。2016年,森工多種經營總產值完成324億元,同比增長8%,佔森工總產值60.7%;從業人員達45萬人。今年正為力爭實現全年林下經濟總產值350億元,增長8%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在已經停伐的「林都伊春」,林區人積極拓展林下資源空間,松子、黑木耳產業逐漸由小作坊生產向工廠化、集約化、現代化跨越,產品出口到美國、俄羅斯等地。伊春將豐富的森林資源作為第一大引擎產業來打造,充分發揮大森林、大冰雪、大氧吧優勢,盡情呼吸伊春綠水青山中的好空氣。2016年全市遊客首次突破千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7.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0.2%和41.9%,旅遊業增加值佔到全市GDP比重的16%。伊春正把創新發展作為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的主攻方向,「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實現雙贏。

和「綠」有關的還有那些颳起的陣陣「龍江綠」旋風。無論是省內的中俄博覽會、哈洽會、齊齊哈爾綠博會、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還是走出省外的各種綠色食品展銷會,一系列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龍江綠色農產品行銷全國各地。省政府2016年舉辦優質農產品展銷推介活動17場,籤訂合同和意向協議310多億元。

毋容置疑,綠色食品產業就是龍江「原字號」提檔升級的最佳發展樣板。

(三)「煤城」上演「黑變綠」

在「中國石墨之都」雞西,「點石成金」的大戲每天都在上演。

從礦石選出1噸「原字號」石墨的成本約3000元,經過提純後能增值十幾倍;從高純石墨到石墨觸媒柱,又能增值近3倍,每噸約8萬元;而從石墨觸媒柱加工成金剛石,每噸賣150萬元。

遙想當年,煤炭、石墨同為雞西的傳統產業,雖早就實現了大規模開採,但因資源配置不優、產業集聚不強、科技含量不高,一直沒有擺脫初加工、「原字號」的束縛。如今雞西為什麼堅定地把石墨作為希望?

這緣由在於世界石墨儲量的65%在中國,中國石墨儲量的60%在黑龍江,黑龍江石墨儲量的50%在雞西。雞西現有石墨資源儲量8.5億噸,礦物量5192萬噸,居亞洲之首。2014年,中國礦業聯合會將全國唯一的「中國石墨之都」礦業名城稱號授予雞西市。傾力打造「中國石墨之都」,對雞西這個百年煤城轉型發展,具有決定意義。

因煤而興,同樣因煤而困的鶴崗市,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過去4年經濟發展有3年負增長,給鶴崗人敲響了警鐘。鶴崗市確定把「生態立市」戰略擺在第一位,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煤城轉型,探索煤與非煤產業雙輪驅動,上演一場「黑變綠」轉型攻堅戰,初現綠色礦業、綠色食品、生態旅遊多元拉動,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實現了由負轉正。

山還是那座山,石墨還是那些石墨,精深加工後產品價值增百倍,這就是轉型的「魔力」。

四、深度開發「原字號」,堅持問題導向查「病根」,突出精準施策開「藥方」

制約黑龍江振興發展的突出因素是結構問題。

我省的「原字號」大多與資源相關聯,在產業結構中佔據著「大塊頭兒」。資源型城市,起步於先天的資源優勢,也掣肘於過於單一的產業結構。精深加工不足、產業鏈不長、產品附加值不高等不同程度存在。

怎樣避免「有頭無尾」「虎頭蛇尾」「頭尾脫節」?「因資源而生、因資源枯竭而衰」的魔咒如何破解?新舊動能如何轉換?我省自上而下堅持問題導向查「病根」,突出精準施策解難題。

(一)讓產業鏈價值鏈「雙鏈共舞」

如何讓質優量足的「原字號」資源價值充分實現?「農頭工尾」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農業資源工業化。結構問題、倉儲問題、銷售問題雖是制約當前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但通過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緩解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擠壓,從農業產業延伸、農業功能拓展這一縱一橫中尋找新的發展空間,農業再上臺階不是難題。利用利益槓桿「抓好頭帶好尾、擺好尾帶活頭」,引導企業和基地打破農企分離格局,形成利益共同體,基地以優質的原料滿足和推動企業生產好的產品,企業以好的產品、好的利益反哺和約束基地提升標準和原料升級,真正形成更高層次的產業融合。

(二)讓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

怎樣解決當前農業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失衡任務更重,壓力更大的問題?省農墾總局發改委主任王峰建議,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實現糧食數量質量效益並重。同時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促進各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結構。

要加大調整種植結構的力度,具體要提高玉米與水稻的種植水平,增加大豆的面積,穩步增加馬鈴薯與經濟作物,適度加大發展畜牧業的力度,逐步恢復傳統的旱田三區輪作的耕作制度等。

面對種強銷弱、量大鏈短制約發展的短板,通過發展畜牧產業、食品加工企業、種植業結構調整來實現,用公司化撬動產業化,用產業化推動結構調整,將糧食生產基地向加工、銷售中下遊延伸,把精力從「田間地頭」轉向「市場端頭」,推動產加銷一條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賣米賣點是什麼?品質。只有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品種、品質和品牌,推進中高端稻米產業的發展,建立從田園到餐桌的稻米全產業鏈,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有更加廣闊的市場。

(三)讓混合所有製成為「油頭化尾」的推動力

混合所有制是衝破國有體制束縛,加速行業和企業發展的有力手段。大慶市專家委委員於佔發說,大慶石化、大慶煉化等國企非常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如果能拿出一些原料和一些項目與地方政府或民營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合作,無疑會成為大慶發展「油頭化尾」的重要推動力。

大慶應用技術研究院鄧軍希望石油公司、石化公司、煉化公司等中直大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聯合,發起設立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充分利用中直大企業原料,圍繞市場需求,向下延伸產業鏈條。

(四)讓電力外送通道更加暢通

2:1,這是目前全省的煤電裝機容量與發電量,我省東部則是3:1,可見我省的煤電產能並沒有充分釋放。從全國供需來看,我省電量富餘,南方發達省份電量趨緊;從未來發展來看,電的需求空間巨大。這個空間就是「煤頭電尾」的發展空間。而與電力產業快速發展不相匹配的是,電力設備特別是火電設備利用程度偏低,且隨著大量新能源項目的建設投產,發不出的電送不出去,存在「窩電」問題。「窩電」問題既有地方工業發展緩慢、用電需求不足原因,又有電力產品無法實現遠距離高效外輸的因素,因此建設特高壓輸電線路勢在必行。

(五)讓政策和資金添磚加瓦

不把資源的深加工做好,就不能把資源的優勢變成經濟的優勢。現代煤化工難就難在受技術、設備更新等影響太大,投入大,風險高,企業急需得到政府在政策和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應按照國家出臺的煤化工相關產業政策和「十三五」規劃要求,研究制定發展規劃,出臺具體扶持政策。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煤化工企業和項目提供高效便捷的審批服務。設立煤化工產業發展基金,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重大項目建設、技術和工藝研發、高端技術人才培養和引進給予資金扶持。項目建設資金問題仍然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因素。如果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企業的發展會更快更好。結構問題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項還未完成的任務。開出了「良方」,點到了「穴位」,找準了「病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五、「總抓手」產業項目建設火熱鋪開,助力經濟振翅高飛

做好「三篇大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提出的極具戰略意義的重大舉措,是建設工業強省的迫切需要,是實現龍江振興發展的金鑰匙和發力點。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動新舊發展動能轉換集聚,使我省產業結構層次、生產力水平實現大的躍升。做好「三篇大文章」,要靠加快產業項目建設擴大增量。這是省委書記張慶偉在7月13日省委省政府做好「三篇大文章」推進會議上明確指出的。

這一年多來,全省各地寫實寫好「三篇大文章」的足印鏗鏘有力,深刻厚重;「原字號」項目建設火熱展開,產業發展風聲水起。

可以說,「原字號」們正在舞起產業發展的「巨龍」,助力龍江經濟「振翅高飛」。

看,還在春寒料峭的三月,泰來縣工業示範園區裡,以飛鶴乳業「六水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多個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開始了。富錦象嶼生化一期60萬噸玉米澱粉深加工項目和萬裡利達400萬噸糧食倉儲項目實現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入使用;

看,炎熱的夏季裡,高高聳立的工業廠房和火熱的生產車間,展示著總投資26.9億元的雙鴨山龍煤天泰煤制10萬噸/年芳烴、180萬噸甲醇轉60萬噸烯烴及深加工、大唐雙鴨山熱電二期、東榮三礦改擴建、龍煤2×35萬千瓦低熱值煤綜合利用熱電等項目的生產建設場景;

看,初秋來臨,隨著大慶「油頭化尾」標誌性項目緣通碳纖維製造項目的奠基,大慶高端新材料產業發展實現重大突破,全部建成達產後年營業收入超過105億元,令人期待;

看,即便天寒地凍,在雞西市(雞冠)產業園區,依然擋不住總投資70億元的高科技中韓(雞西)石墨烯產業園的火熱建設步伐,一期年產1萬噸高純石墨、年產3萬噸石墨烯金屬納米正負極材料、年產2000噸石墨烯和年產1萬噸石墨烯超級蓄電池四個項目同時開復工。還有七臺河吉偉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和隆鵬公司焦爐煤氣製取天然氣項目,以及鶴崗中海石油華鶴煤化和徵楠煤化工項目都正在進行中。

一年四季的龍江大地,無論是穿行於寶清萬裡潤達350萬噸糧食倉儲物流項目現場,還是行走在雙匯北大荒、貝因美、伊利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綏化產業集群地;無論是近看佳木斯正在崛起的一個因「泉林」而生的新興產業群,還是遠觀中俄原油管道二線、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施工的建設……「氣化龍江」產業項目加速前進,精深加工產業集群落地開花,熱電聯產項目穩步推進,煤化工大項目蓬勃興起。

一個個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一個個生機勃勃的建設基地,一個個產業項目如雨後春筍崛起,一股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勁風撲面而來,呈現出一派爭分奪秒、全面開花、日新月異的喜人態勢。

一步一個驚喜,一眼一份觸動,一地一種震撼。

「原字號」的「新活力」潛力無限,精彩不斷。這一方神奇的熱土,正朝氣蓬勃,活力迸發,在項目建設中揚帆起航、高歌猛進。

春耕,夏耘,秋收,冬儲,時序更替如常,發展卻日新月異。不因包袱重而等待、不因困難多而不作為、不因有風險而躲避、不因有陣痛而不前。「三篇大文章」的主題已定下,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進鍵」、增添加快發展的「砝碼」、向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要發展、持續改革攻堅「不鬆勁」是我們的唯一選擇。讓不斷的改變成為不變的理念。(記者金雙燕 程瑤 連佔海)

(責編:鄒慧、張喜豔)

相關焦點

  • 深度開發「原字號」科技創新出好米
    黑龍江日報12月1日訊 創業至今連續15年獲檢綠A級大米,研發生產的綠色高端大米——「活芽米」賣上了每斤60元的好價錢還供不應求,利用高寒地區冷能源保存糧食的節能型糧食低溫儲備庫技術已成功申請專利……這是成立於2004年的友誼縣賽福瑞斯米業有限公司交出的「亮眼」成績單。
  • 大連日報評論丨做好「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三篇大文章...
    市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數位化賦能,改造提升「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優化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為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優化開出了改造提升「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的「藥方」。
  • 稻花香裡看「喬府」——金福泰公司深度開發「原字號」全產業鏈發展
    一個「原字號」企業,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大米加工廠到現在做得這般風生水起,闖出了一條農業企業發展借鑑的新路子?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深度開發」的理念已根植於金福泰公司的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滲透到從育種、種植、加工、倉儲、銷售到客戶反饋和參與的每個環節中,這或許是該企業在幾年間即獲得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綠博會」多項新技術助推黑龍江從「糧頭」到「食尾」
    「綠博會」多項新技術助推黑龍江從「糧頭」到「食尾」 2018-09(以下簡稱「綠博會」)是黑龍江省近幾年「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在創新科技的理念下,成為農業新產品,走向高端市場,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 加快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設 打造全面振興發展第一支柱產業
    張慶偉在全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工作推進會議上強調加快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設打造全面振興發展第一支柱產業陸昊講話 杜宇新出席東北網11月3日訊(黑龍江日報記者 曹忠義 王坤) 3日下午,全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工作推進會議在哈爾濱召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我省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對
  • 以「五強五帶頭」為抓手高質量推進模範機關建設
    案例背景昆明市直機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強政治,帶頭抓落實;強思想,帶頭學理論;強組織,帶頭嚴紀律;強服務,帶頭勇擔當;強隊伍,帶頭當標兵」為抓手,推進模範機關建設走深走實
  • 縣委辦公室、白扎鄉黨委、縣扶貧局 以「五個增強」為抓手豐富主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縣委辦公室、白扎鄉黨委、縣扶貧局以「五個增強」為抓手豐富主題黨日活動守初心為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二 以重溫入黨誓詞為抓手,銘記誓言增強黨性開展以「銘記誓言、不忘初心」為主題的重溫入黨誓詞活動,在鮮紅的黨旗下,全體黨員幹部佩戴黨員徽章,舉起右手,緊握拳頭,大聲重溫入黨誓詞,追憶入黨之初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追問初心,真正認清我是誰,明白依靠誰,做到為了誰,讓大家銘記誓言增強黨性。
  • 高中成:產業地產開發以五權、五帶、五連、五融為核心
    高中成介紹:「產業地產核心內容是五權、五帶、五連、五融。」 包括第一,規劃編制的主導權,無論空間規劃還是產業規劃;第二,土地開發經營管理權。第三,開發建設組織管理權。第四,產業落地準入權。最後,運營管理權。 五帶每一家開發商有自己的資源,我們講帶理念、帶品牌,帶產業,帶資本、帶人才。
  • 福州馬尾五「抓手」培育鄉風文明 提升百姓「幸福感」
    黨的十九大以來,福州市馬尾區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相關理論知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重心下移到基層一線,以 「五個抓手」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紮實涵育文明和諧的鄉風民風,助力鄉村振興。
  • 代表奧運五環 五尾中華鱘在香港海洋公園亮相(圖)
    代表奧運五環 五尾中華鱘在香港海洋公園亮相(圖) 2008年08月08日 16: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八月八日電 (記者 陳國華)八日,香港海洋公園的中華鱘館開館,中國內地第二批贈送給香港的五尾中華鱘在奧運開幕日與香港民眾見面。  這五尾中華鱘代表著奧運五環,與香港市民分享奧運來臨的喜悅。
  • ...評論丨遠近相濟 咬定目標 努力實現「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
    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建議,從時間和責任的維度為大連新時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謀劃了梯次布局。全市廣大黨員領導幹部,要善於在近與遠的工作擺布中,科學處理好顯績與潛績、盆景與風景的關係,咬定目標不放鬆,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任接著一任幹,將令人振奮的藍圖一步步轉化為福澤城市和後代的實景圖。近是遠的基礎,遠是近的目標。什麼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什麼工作需要循序漸進、長線投入,考驗著眼光和智慧、胸襟和格局,更體現著使命與擔當。
  • 阿里「數字糧倉」生產基地超過五分之一來自黑龍江
    新華網哈爾濱4月10日電(記者王建)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9日阿里巴巴宣布啟動「數字糧倉」計劃,將在全國範圍內打造100個數位化糧食生產基地,在這些基地中,超過五分之一來自黑龍江。  據了解,「數字糧倉」主要是用來幫助糧食產地實現產業升級、助農興農。
  • 昆明五華區:慧農時邦有限公司黨支部「五個抓手」 推進示範建設
    雲南慧農時邦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鮮明導向,以「五個抓手」推進非公示範支部建設。      以組織體系建設為抓手 夯實戰鬥堡壘  公司黨支部成立於2020年4月,班子成員選優配強、結構合理、職責明確、團結協作,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 常德市供銷社:以模範機關創建為抓手,深入推進「一建五帶」
    紅網時刻常德12月16日訊(通訊員 劉誼鵬)常德市供銷社高度重視模範機關創建工作,做到了早安排、早動員、早部署,嚴格按照模範機關創建要求,穩步推進創建各環節工作,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牢牢抓住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兩條主線,以創建模範機關為抓手帶動文明機關創建、基層社改革發展、社辦企業做大做強、主辦協會規範發展、精準扶貧「一建五帶」,各項工作初見成效
  • 遼寧:「十四五」全力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培育壯大先進位造...
    其中指出,遼寧將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工業振興,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力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培育壯大先進位造業集群。
  • 【人民日報客戶端】黑龍江寧安舉辦首屆百家特色名品名店頒獎典禮...
    【人民日報客戶端】黑龍江寧安舉辦首屆百家特色名品名店頒獎典禮暨旅發大會名優新特品牌產品推介會 2020-10-19 18:1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