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3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就學生籤證提起訴訟
「從長遠來看,我想在中國工作對我來說會更好。」
全文共5096字,讀完約需17分鐘
當地時間7月21日,哈佛大學本科生學院院長Rakesh Khurana在學校官網發布了一封寫給學生的公開信,信中提到,由於新冠疫情帶來的籤證政策變化,一年級國際學生今年秋天將不被允許到校接受線下授課。
這是半個多月以來美國大學與川普籤證政策鬥爭的最後結果。
由於新冠疫情的蔓延,美國的許多學校都暫緩了學生返校計劃,許多大學甚至宣布將所有課程都改為線上教學。
7月初,川普政府發布新規稱,如果學校的秋季學期只開設網課,那麼在美國的國際學生必須離境。這就意味著,持有現有籤證的學生如果想留在美國,必須轉學到開設面授課程的學校,或者參加同時提供遠程和校園學習的學校,大量國際學生將面臨無法入境、甚至被驅逐的後果。
這一苛刻的政策隨即引起軒然大波,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就學生籤證提起訴訟,阻止川普政府執行新的籤證指引。訴訟在學界引起廣泛支持,史丹福大學和杜克大學在內的60所大學聯手遞交意見書,將這些國際學生形容為「夢想家」,並成功說服了最高法院。
7月15日,哈佛大學和美國大學就只上網課的外國學生籤證問題的爭執達成了一項協議,美國政府7月14日撤回了針對外國學生的籤證新規。
然而,你以為大學聯盟大獲全勝了嗎?事實並非如此。從 Rakesh Khurana的信中可以看出,雖然川普政府撤銷了之前的規定,但是對入學新生仍然有要求。
Khurana 在信的開頭就強調,儘管ICE(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 division,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決定撤銷原來的禁令,但這一逆轉「並不適用於新錄取的需要F-1籤證的國際學生。目前,由於哈佛大學所有的課程都是線上教學,所以任何在今年秋季收到I-20表格的新生都不能以F-1身份進入美國。」
Khurana無奈地說,「我們痛恨任何試圖讓我們在社區健康和國際學生的教育之間做出選擇的政策。遺憾的是,我們預計秋季學期的政策不會有任何改變。」
哈佛大學做了許多建議,比如允許一年級國際學生獲得F-1籤證進入校園線下學習,但由於當前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Covid-19發展的不確定性,給出的建議被拒絕。
對於這種情況,Khurana補充說,哈佛的新留學生可以有兩個選項,一是7月31日前決定推遲入學,一是在家遠程上課。
彭博新聞社報導稱,美國在高等教育方面全球領先的聲譽使它仍然是中國家庭的最愛。對於美國的高校來說,中國一直是主要學生來源,他們的學費也是美國高校重要的收入來源。根據美國國務院數據,2019財年,美國政府為中國學生學者提供了逾16萬份籤證,超過其他任何國家。
然而,長期以來的川普與中國的貿易戰以及校園中日益增長的敵對情緒,以及近期的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加劇了中國留學生們的擔憂。同時,漫長的籤證等待、高校課程計劃的不確定以及過去一周的政策反覆,使那些仍然想去美國的人感到沮喪。
在杭州一家營銷公司工作的Denise Luo,她計劃攻讀傳播學碩士學位,曾打算在西雅圖的兩所學校之間選擇一個。現在,她考慮去香港或者澳門上學。「美國對中國越來越懷有敵意,」Luo說,「這使美國華人的生活非常尷尬。」
北京居民Sue Wang說:「我們現在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她的兒子計劃1月份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學習電氣工程。她說:「政策總在變。」
這家人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之間選擇了美國的學校,但卻看著美國在新冠疫情和種族矛盾之中動蕩不安。她說,現在改變計劃可能太晚了。
「我決定送孩子去美國,因為我們很欣賞這個國家。我們覺得它是強大和富裕的,」她說。「看到最近那裡的所有混亂和社會問題後,我現在真的很失望。」
28歲的Qian正在上海暑期實習,可能需要找到一個第三國停留兩周,然後才能返回西北大學繼續他的MBA項目。
「即使有學生籤證的最新進展,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他說。「我想在返回之前先弄清楚一點。」
即使能夠回到伊利諾州,Qian也看不到他在美國的未來。「由於這些事,我在美國找到工作的機會大大降低,」他說。「從長遠來看,我想在中國工作對我來說會更好。」 整理編輯/柚子
延伸閱讀>>
專訪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科:做決定很簡單,執行決定很難
和之前我採訪的人不同,你實際上曾被確診過新冠肺炎,你是怎麼感染的?確診新冠肺炎是什麼感覺?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怎麼得的,我和妻子幾乎同時被確診。我們一直在保持社交距離,10天裡一直待在家中,基本上沒有和其他人接觸。但我們倆開始咳嗽、發燒,我肌肉非常疼,且感覺到惡寒,後來被確診為新冠肺炎。
怎麼治好的,沒去醫院嗎?你是哈佛大學的校長,應該可以得到最好的救治。
首先,我還沒嚴重到住院的程度,這是幸運,只是在醫院確診了被感染。
你們的症狀持續了多久?
大概有7到10天,我們出現咳嗽、發燒、肌肉疼和惡寒的症狀。在那之後又用了大約10天恢復正常狀態,在症狀剛剛消失的時候,往往下午四點我們就開始感到很累。
你在確診新冠肺炎的時候怎麼管理哈佛?需要適當置身事外嗎?
很幸運的是我有一個很優秀的團隊。我直接告訴大家我需要照顧我自己,在恢復健康和力量前我都沒法回到哈佛工作。人們立刻承擔了我的工作,我的幕僚長和行政副校長都非常優秀。我們會開電話會議,我仍然會回覆郵件,但還是在儘量減輕工作。
新冠疫情爆發後,你是第一批讓學生回家的校長之一。你有沒有為此受到批評?還是說最開始你就堅定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第一個讓學生離開學校的是華盛頓大學,因為他們校園裡有疫情爆發。哈佛是緊隨其後的第二個。有人批評我採取行動過早。我當時給大家的回覆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做決定並沒有很艱難,因為從中國暴發疫情開始就有心理準備。我們有很多中國學生,有很多員工需要往返中國進行研究學習。當時我們就在密切關注疫情,擔心會有從疫區返回的學生導致大規模感染。在病毒登陸麻薩諸塞州後更是密切關注,當時四天內確診病例數從13到28到42再到91,是個等比數列。而那個周末學生就要去春假旅遊,我們很擔心他們春假返校的話,可能會導致大規模病毒傳播,於是我們要抓住春假這個時機採取行動。
我們很快意識到犯錯的代價是不對稱的,如果想過早地讓學生離開校園,就需要說服人們,這會帶來很大不便,且浪費資源。但如果採取行動過晚,可能會有人因此而死去。其實做決定很容易,但執行決定很困難。
當你通知大家說春假後不要返回學校後,留學生會不會有困難?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可能無法回家,也沒有辦法上網課。
我們沒讓所有的學生回家,有部分學生可以留在校園。有些留學生擔心自己沒法回家,因為有些國家封鎖了,或者是擔心回家以後沒法回來。有一些無家可歸的,還有在家不能高效學習的學生也可以留在校園。
學生都回家後,研究人員也必須要回家,還是可以繼續在學校做研究?
這要看他們做的是哪種類型的研究。在讓學生返家的五天後,我們進入遠程工作模式,開始遠程管理校園。現在有些員工即便在家也可以很輕鬆地進行研究,但對其他人來說就困難的多,比如需要使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或者是需要使用圖使館、檔案室以及博物館資料的學者們。我們現在正逐步重啟研究中心,並在為有需要的人緩慢重啟實驗室、圖使館和檔案室等。
學生們上網課的話,會不會抱怨說自己並不是花錢來上網課的,他們有沒有要求減免部分學費?
確實有一些學生抱怨。但網課的效果比我們大部分人預想的要好,雖然遠算不上完美,因為教職員工只有10天的準備時間,一切發生得都很快。現在專門有人在研究重新設計可以在網上進行的課程,這樣如果在秋季也需要在家授課的話,我們能做好準備。
聯邦出臺的關懷法案表示,所有的大學都可以得到資金支持,但突然哈佛被通知不能拿到資金。你們為什麼不能拿這筆錢?你們有申請過嗎?
首先我們確實沒有申請,聯邦政府是根據每個學校領取佩爾助學金學生和在校學生數量計算的,這種公式計算出哈佛大學可以領到860萬美元資助。公式是由聯邦政府制定的,我們無權過問。但接受資助是有一定條件的,說實話這些條件讓領取補助金沒那麼美好,於是哈佛決定不申請也不接受這筆錢。很多人認為哈佛接受了本來應該用於支持小企業的資金,這並不屬實,我們從來沒收到過也沒申請過任何資金。
哈佛是全美國受捐助最多的私立大學,大概有400億美元。你們有足夠的資金,為什麼不動用捐助的錢來支付額外費用?
總捐助額確實最多,但平攤到每個學生就不是了,重要的是同時考慮捐款總額和學生數量,很多機構其實比我們富有得多。其次,捐款的使用是要嚴格限制的,這是哈佛近400年來積累的財富。在捐款人為學校的活動捐助了資金以後,捐款也只可以用於該項活動,我們不可以亂用捐款。
很多大學都在頭疼秋季學期該怎麼辦,聖母大學宣布秋季學期所有學生要正常返校。其他大學,比如說和你們在同一個城市的波士頓大學應該也一樣?
波士頓大學實際上是採取混合的模式——有的學生在學校,有的不在。這種模式會比較多見,不同學校採取的混合模式也不同。
這也可能是本科和研究生的區別,研究生往往都住在校外,可能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公寓。那本科生如何解決住宿、廁所以及運動的問題?
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實際上可以控管宿舍,隨時讓學生回歸,不用像研究生一樣自己找房子。大多數研究生住在公寓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如果病了他們要自我隔離也會比較容易。然而這對本科生來說比較困難,因為他們通常好幾個人住在同一個房間。本科生的生活方式以及對大學生活體驗的期待也會帶來其他問題,我們在努力確保本科生可以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佩戴口罩等。不僅關乎住宿,我們也要思考教學方式的變化。需要減少教室裡的人數,比如說一個教室可以容納最多90人,那麼現在只能至多同時容納30人,且需要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學生們需要小心進出教室,這樣不會造成擁擠,還有可能每次使用教室後都要給教室消毒。
學生返校後需要戴口罩嗎?如何普及保持社交距離的技巧?
當大家都返校後,肯定所有人都需要戴口罩。現在我們在製作確保社交距離的章程,屆時情況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不希望學生在餐廳大規模聚集,那麼就會通過不同用餐時間把人流分散開。
複課後,那些不返校的學生會支付同樣的學費嗎?要怎麼解決這個差異問題?
首先,我們的目標是給所有哈佛學生一流的求學體驗。哈佛的一些學院會允許一些學生兼職上學,這樣就可以分攤一部分學費,這些學院可能會進行一些調整。但整體而言,所有人的學費都是一樣的。
有人可能會說,這種新冠肺炎爆發的環境下,我還是不要去哈佛讀書,就在家附近算了。這會不會影響你們今年的招生入學情況?
現在還不確定,每年都有很多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推遲入學,我們會儘量滿足他們推遲入學的需求。但那些考慮是否要按時入學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思考還能做些什麼。如果哈佛或者其他學校,出於對公共健康問題的擔憂而不讓所有學生返校,我們可能會考慮提供更多實習和公共服務的機會。大多數家長肯定都不希望孩子待在家看Netflix網劇或者玩遊戲。
如果秋季學期學生返校了,你會不會擔心第二波疫情?
我們在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情況,哈佛有幸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傳染病專家、流行病專家和病毒學家,這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非常密切地關注疫情發展動態。一些州的社交距離限制放寬,準備經濟重啟後,新冠確診病例已經有所上升。哈佛現在還沒決定是否讓學生返校,以及如果返校的話返校多少。我們在儘量等待更多的信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學生返校的數量取決於,一旦有人生病了是否可以做到隔離。我們要確保有足夠的房間數,這樣一旦有人病了,可以把他們同沒生病的人隔離開。
那麼教師呢?教師一般可能都50、60甚至70歲了,感染風險更高,你擔心他們嗎?
我們關心的不只是教師,還有所有的職員、宿舍和餐廳的工作人員,以及學生們可能會在社區裡遇到的成員。學生們比較健康,且他們這個年齡段致死率會非常低,當然有基礎疾病的除外。我們有一些學生有一些基礎性疾病,這一點我們要當心。
回顧你在新冠肺炎中的經歷,你有沒有學到什麼新的關於管理哈佛的心得體驗?
這段經歷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短的學習曲線,我們學到了要如何使用未來的技術。學生和教職人員同時進行了實時的試驗,每個人都在學習如何在線教學和聽課。當然會有好的一面,人們的出行減少了,碳排放也會隨之減少。另外,因為我們降低了交流成本,也賦予了一些人從未有過的教育和機會。——採訪/彭博電視 編輯/楊貴、孫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