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港股市場上的「百年老字號」,老恆和釀造(02226)絕對可以排的上號。這家公司的其前身是老元大醬園,由創始人錢蓉江創辦於清朝鹹豐年間的江南湖州,迄今已有160餘年。
在這160年發展歷程中,老恆和經歷了朝代更迭、戰爭洗劫、企業改制,傳承百年直至新一代「掌柜」陳衛忠接手30餘年,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1988年,17歲的陳衛忠,隨伯父陳連清進入調味品行業。從陳連清的口中,陳衛忠知道了舊社會有四個缸最賺錢——酒缸、醬缸、染缸和藥缸,而他們家有其二——醬缸和酒缸(用於生產醋),同時陳衛忠也知道了他的使命:一定要把祖業做起來。
21歲,現在很多人還在學校求學的年紀,陳衛忠已經挑起了醬品廠經營管理的擔子。從他近30年創造的成績來看,陳衛忠確實做到了不辱使命。
2005年,陳衛忠以417.4萬元收購湖州老恆和釀造廠,在原有高端釀造醬油的基礎上,生產儲備黃酒,謀局黃酒市場。2006年,經工商部門核准,公司正式更名為「湖州老恆和釀造有限公司」。
2007年下半年,老恆和開發出多種高附加值產品,包括老恆和上品浙醋、老恆和薑汁蟹醋、老恆和魚釀醬油等。
2011年,老恆和酒業生產基地竣工。酒業基地投資數千萬元引進國內最先進的料酒生產線。
2014年,老恆和上市當年,公司的產品已經涵蓋釀造料酒、黃酒、醬油、玫瑰米醋、腐乳、醬料、糟滷等,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68億元,淨利潤2.12億元。如今,公司產品也遠銷澳門、加拿大等海外市場。
不過,老恆和登陸資本市場後,股價表現並不出色,反而在上市之後的5年中有4年出現下跌。然而,作為公司的靈魂,陳衛忠的一舉一動還是能夠牽動市場。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股權轉讓傳聞引市場「躁動」
智通財經APP獲悉,4月3日,有媒體報導,老恆和釀造(02226)主席陳衛忠正與顧問合作,尋求出售公司逾49%股權,且顧問已接觸包括海天味業(603288.SH)及香港李錦記等潛在買家。
這則傳言未得到老恆和的證實,老恆和在4月3日發布的澄清公告中稱,據陳衛忠所告知,於公布日期,陳衛忠已委任一名財務顧問就(其中包括)公司長遠發展及利益物色有意投資者或戰略合作夥伴(可能合作)。於公布日期,並沒有就可能合作訂立最終或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或諒解備忘錄。在此階段,陳衛忠無法確定可能合作會否落實進行,且如可能合作落實進行,也無法確定其進行方式。
4月4日,老恆和發布公告進一步澄清,即使可能合作得以落實或最終完成,也未必一定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以致須根據收購守則提出強制全面要約。
可不管老恆和如何澄清,公司股價上漲的步伐已無法阻擋,4月3日至4月8日三個交易日公司股價累計上漲超過3成。
也許市場的看法是,老恆和雖然沒有直接承認陳衛忠正與尋求出售公司股權,但也沒有直接否認,即使陳衛忠不出售股權,公司也有望迎來新的合作夥伴,這對於長期看著公司股價不溫不火的投資者來說,或許就是最好的消息。
在筆者看來,關於老恆和的澄清公告,可以抓住兩個要點來分析,其一是陳衛忠究竟會不會出售公司股權,甚至交出公司的控制權?其二,如果公司未來真的引入了投資者或戰略合作夥伴,這是否意味著公司有著較好的投資價值?
筆者看來,陳衛忠可能會為了引入投資者或戰略合作夥伴付出一定的股權,但交出控制權的可能性卻不大。原因很簡單,生於1971陳衛忠現年不足50歲,這個年紀在企業家裡面當屬壯年,如非特殊情況想必不會放棄公司控制權。再者,陳衛忠近兩年來持續增持公司股份,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14日累計增持了342.67萬股,持股比例達到49.35%。
增持股權是為了在短期內放棄股權,這個邏輯似乎不太能說得通。退一步講,陳衛忠如果真的想放棄公司股權,那也不必急於一時,因為老恆和正處在加速成長的窗口期。
新行業標準出臺坐享行業整合紅利
從老恆和的收入結構來看,公司2018年的產品主要包括釀造料酒、原釀醬油、原釀醋、黃豆醬、腐乳等。其中,料酒產品的銷售收入為6.08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佔公司總收入的69.6%。然而,儘管老恆和主打的是高端釀造料酒,但自公司上市以來,料酒產品卻未能令公司實現高速成長,從行業角度來看,很重要的原因是,2007年實施的行業標準(SBT10416-2007)中,對料酒的界定十分寬泛,僅以食用酒精、食用鹽、味精、焦糖色就能完成配置料酒的最低門檻要求。
這樣的低標準,導致市場上大量存在劣質平價及以酒精勾兌而成的合成產品,損害了行業健康發展。此外,目前中國有1968家料酒企業,以中小型區域性企業為主,其中,料酒行業前5名企業相關產品市場份額僅為約17%,老恆和雖為龍頭但僅佔8%的份額。
對於老恆和來說,提升公司在料酒行業份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提升行業標準,加速行業整合。
2019年4月1日,《穀物釀造料酒》團體標準起草單位中國酒業協會釀造料酒分會在浙江湖州舉行實施新聞發布會。此次在全國推行實施的料酒「新標」,強調以穀物作為主要原料,經加曲、酵母等糖化發酵劑釀製而成的釀造酒為基酒,添加食用鹽,製成的供烹飪用的液體調味料。
此外,穀物料酒釀造團體標準不僅對主要原料進行了要求,且對酒企規模、生產能力、生產設備、原料採購、壓榨設備、過濾設備等進行了明確規定,並要求酒企接受中國酒業協會組織或委託國家食品檢測中心舉行的不定期抽檢,對抽檢不合格將取消使用標誌。
陳衛忠表示,釀造料酒新標準的出臺也一定也會迎來行業洗牌,將料酒推向大市場,大品類。
在筆者看來,絕大多數行業都會經歷從無到有,從「百花爭豔」到少數幾個領軍企業引領市場的過程。從目前的競爭格局來看,料酒行業正處於搶佔市場階段,未來勢必朝著市場份額向少數企業集中的過程邁進。因此,新料酒標準出臺,行業整合有望加速,老恆和作為料酒行業的龍頭企業,有望加速提升市場份額。
未來囤貨、吸引投資兩手抓
不過,以智通財經APP對老恆和這家公司產品的了解,公司要想擴大市場份額,並不能憑藉擴大產能快速實現。原因是公司的料酒產品主要是陳年釀造料酒,公司的料酒產品至少是以三年以上黃酒為基酒釀造。這意味著公司必須先儲備基酒,將基酒存放一定年份之後才能製成料酒。
智通財經APP查閱老恆和過往財報發現,2014年上市當年,公司擴充了位於浙江省湖州市的廠房內的生產及儲存設施。增設新的料酒生產工作坊購置新的生產設備,增設三個新倉庫以存放基酒 。
截至2014年底,公司的基酒審存量提高至約1.58億升,當年存貨激增近5億元,達到8.3億元。按照規劃,2015年釀酒期結束後公司基酒庫存量進一步提高至約2.25億升。
如果按照,基酒存放3到5年周期計算,老恆和2014年至2015年儲備的基酒,主要會在2018年到2020年陸續上市。而公司2018年實現營收增長8.87%和淨利潤增長7.99%,已經一定程度印證了公司業績加速期已經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老恆和的在制品周轉速度雖然較慢,但公司產成品的周轉速度卻非常迅速。老恆和在財報中指出,公司通常期望的經銷商維持足以供應5至20天的存貨。倘若某經銷商所維持存貨的供應天數超過20天,相關銷售代表將協助該經銷商進行市場推廣及促銷活動,並建議在隨後期間下訂較小額訂單,儘量降低過剩存貨。
老恆和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12.77億元的存貨當中,產成品的庫存僅為3929.6億元,佔當年銷售額及存貨比重分別僅為4.58%和3.13%。
這說明老恆和的產成品並不愁銷路,公司存貨規模持續增加不是壞事,反而為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提供了張力。
當然,老恆和也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公司存貨雖然不愁賣,但卻暫時難以改變公司存貨變現周期長的問題。公司未來要想獲得更快的成長速度,勢必會追加對存貨的投入,這也勢必會佔用公司大量的資金。
根據老恆和近年來的現金流表現,可以看到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雖常年大於公司淨利潤,但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也不在少數,這導致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很少超過3億元。這些現金雖可以支持公司日常運轉,但要用來大規模擴充倉庫及生產設施等,或許有些捉襟見肘。以上各方面因素,應當是陳衛忠在此時物色有意投資者或戰略合作夥伴的重要原因。
根據智通財經APP的了解,早在2006年,陳衛忠為了大規模恢復老恆和的傳統工藝,曾四處尋找資金。2007年,陳衛忠接到一家上海的投資公司的電話,對方告訴他資金問題已經解決,但當陳衛忠知道希望收購老恆和的是兩家日本企業時,他斷然拒絕了這一合作方案。
13年後的2019年,陳衛忠又一次為公司的發展奔波,這一次他對公司合作夥伴的挑選想必還是會慎之又慎,最終陳衛忠為給市場一個什麼樣的答案?還需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