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鎮海中學報告廳內,7名即將入讀上海交大、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2020屆鎮中畢業生,接過了由學姐設立的定向升學獎勵基金,另有一位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的受獎勵者,因已赴北大報導,無法來到現場。
該定向升學獎勵基金名為「梓蔭·孟民慶仁心」獎勵基金,由鎮海中學93屆畢業生孟晨女士設立,這是首次頒發,共獎勵今年被各高校臨床醫學專業錄取畢業生中的前8名,獎勵金額共計15萬元。
據了解,鎮海中學最近幾年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人數比較穩定,從2017年到2020年,被各高校臨床醫學專業錄取的學生數分別為24人、24人、31人和26人。今年被錄取的26人中,除了高考總分698分的陳旭進入北京大學醫學部外,其餘學生較多地進入了上海交大、復旦大學醫學院。
一位校友的質樸初衷
為什麼會設立這樣一個定向升學獎勵基金?大學畢業於上海外貿學院的孟晨說,自己加入了鎮海中學上海校友會,上海校友會裡有一個醫學群,有校友身體不適的時候,就會進群諮詢,群裡的校友們總是熱情地給予解答。「我在裡面得到了較多幫助,非常感恩,我知道這是母校平臺帶來的,所以想回到學校來,設立這樣一個基金,既是感謝校友之間的互幫互助,也是鼓勵即將入讀醫學專業的學弟學妹,同時也希望有更多優秀的學生能夠報考臨床醫學專業。」
孟晨說,醫生是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新冠疫情的出現更加凸顯了醫學技術的重要性。
在現場,除了證書,孟晨還給受獎勵者準備了一人一朵玫瑰花。玫瑰花的顏色比較特別,是咖啡色的,名字也是一款咖啡的名字——卡布奇諾。「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是每一朵玫瑰都是豔麗的,但我希望你們以後都可以有豐盈又濃鬱的人生體會,如卡布奇諾一樣。」
一位醫學生的心路歷程
這次高考總分697分的周雨非,被上海交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錄取,本碩博連讀。在收到3萬元獎勵基金後,她現場感謝了學姐的支持,並分享了自己報考醫學專業的心路歷程。
周雨非說:「在高考後填報志願的那段時間,我受到了深深的靈魂拷問,這麼高的分數為什麼要讀醫?學醫很苦,8年很長。但是年初那場疫情中醫護人員的付出,又讓我深深感動。我相信,選擇學醫的同學中,有人與我有著相同的經歷,也因此特別感謝學姐的理解和支持。」
從小,對於生命,周雨非就保有一顆敬畏、好奇之心:她好奇過精卵如何在輸卵管中相遇,孕育出生命的最初形態;也探求過人體的免疫系統為什麼擁有如此強大的功能,幫助我們戰勝無數病原微生物;亦思考過小小的心臟那巨大的泵血能力來自何方……
而真正在她心中播下醫學種子的,是一本人物傳記——《林巧稚傳》。為挽救一條年輕的生命,還是住院醫生的林巧稚越級站上了手術臺,不顧前途,堅定地握起手術刀;為病人未來的幸福生活,面對當時未知的蛻膜瘤,她最終做出暫不手術、繼續觀察的決定。她的勇氣、醫術和精神,讓小小的周雨非心生嚮往。
剛到鎮海中學的那段日子,周雨非也曾迷茫惘過:排名300開外,一度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也是在那段時間,她慢慢了解了上海交大,這所起源於19世紀末期的優秀醫學院校,讓她立下了奮鬥的目標,從此,她的努力有了方向。
「長眠在紐約東北部撒拉納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上寫道:『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治癒、幫助、安慰,沉甸甸的6個字,昭示了未來醫學的社會作用。在年初的新冠疫情中,醫務工作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銘言,他們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相信我們學醫的同學們,會在接下來的歷程中感受它,理解它,踐行它。」
編輯:沈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