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母校
是我們成長的啟蒙地
多年過去
我們依舊記得並開始懷念那段時光:
與同窗挑燈夜讀攜手奮戰
上賽場,在同學的打氣加油聲中拼盡全力
可能還曾在早讀課上呼呼大睡,慘遭痛批留堂
莫高窟第112窟 中唐 群童採花
母校孕育滋養了我們曾經天馬行空的夢想
包容了我們不被理解的鬼點子「壞習慣」
還一直為我們指引方向與歸途
是我們走到今日不可或缺的基石
也因此
儘管在多年以後的今天,昔日同窗已四散八方
總有校友琢磨著
「一起為母校做點事」
案例
就在2020年初,愛鄉寶收到九資河中學1978屆校友劉選國發來的倡議書,他與該校幾名校友共同倡議為母校設立「九資河中學筆架山獎學金」,隨後這一項目在愛鄉寶上線。
項目一發出,迅速集結已經分散各處的該中學校友,1973屆、1977屆、1981屆、1996屆……有人留言寄語學子「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有人留言期望藉此反哺母校;有人一直關注家鄉,欣喜發現終於有了出力的機會;也有人感嘆自己未能如當初所願大富大貴,只能「聊表心意」……但所有人都知道,在這裡,每一塊都是不可估量的心意。
校友在支持的同時留下感言
九資河中學的這群校友計劃將這次籌集的所有資金,作為不動本永續公益基金,以其每年增值收益獎勵九資河中學優秀學子。
他們還計劃每年參與頒獎儀式、回校作經驗分享,在繼續貢獻自己力量的同時,也影響新一代的學子,激勵他們踏實往前,不忘根脈。
如今該項目已成功籌集20萬元,又開設了校友可以隨時支持的獎學金池,形成了一個可以持續運作的校友圈。
一個項目,在豎起一桿旗幟的同時,也開闢了一個參與入口,迅速吸引眾多曾經受益於此,同時懷有回饋之心的學子們,並以此凝結成一股無形、永續不斷的強大力量;日後還將一屆屆接力擴大,為母校的孩子們源源不斷地輸送物資、養分、精神力量。而校方也會通過銘刻支持這一行動的校友名字、邀請他們回校分享、監督等方式,繼續參與學校建設,並以此自我監督、加強自我管理。
這是完善學校教育等資源最強大的後盾,是基於根脈的善的傳遞,也是每位校友的榮光。
無論是校友、校方
還是當地政府
如果
有意願為當地學校籌設獎助學金
歡迎給我們留言或私信我們報名!
支持單位
「古村之友」全國古村落志願者網絡,簡稱「古村之友」,正式創立於2014年11月,是一個以古村保護活化為載體,以新鄉賢工程為抓手,以鄉土文化復興和激活民間公益慈善土壤為目的的生態系統公益組織。研發與支持中心設於深圳市,為全國三十個省、近千個縣市共計數萬的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志願者社群搭建平臺、研發模式,共同推動古村落的全面保護與活化。
愛鄉寶是依託血緣、地緣等傳統人情關係構建的熟人社區,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鄉村文化互助項目資源平臺,為每一個鄉村建立起無門檻的自助機制,並以此沉澱鄉村大數據、構建鄉村親情社交網絡,從而解決鄉村振興經濟、文化、社會全方位的綜合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