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作教育,國際學習標竿
為達到全人教育理想,朝陽自創校以來,克服萬難貫徹「勞作教育」制度,堅持培養學生具有力行實踐的領導能力,從學習校園整潔、禮貌做起,培養學生養成勤勞、力行、負責、自動及自愛的態度與團隊共榮精神,朝陽科大並以「最乾淨的校園」美譽,成為島內外大專校院學習的標竿。
朝陽科大自創校以來推動的「勞作教育」,指的是大一新生都要必修為期一年零學分的「勞作教育」,執行清掃校園工作。鄭道明校長說:「學校除了學學問,更是學做人、學做事的場所」。學生體驗到為學校所付出的勞力,可以為自己、對他人與整體產生影響,這種潔淨的美好感覺,未來將帶進他們的家庭、職場環境裡,是大學成長經歷中彌足珍貴的學習。
「那是很辛苦的一年,而且是非常紮實的學習」很多學生體驗「勞作教育」後,卻相當懷念。學生說,每天都安排3個打掃梯次,像工作輪調一樣,與不同人、在不一樣區域打掃,大多數的新生本來抱著數饅頭的心態,只期待日子快快過去,沒想到,竟因而認識新朋友,甚至邂逅意義超凡的友誼。
「勞作教育」實作過程,常有超乎人所預想的成果,會計系二年級的學生陳姿璇說:「早掃,就是很早起床掃地」,其實,很多人都還帶著昨天的疲憊來做勞教,但是在陌生的大學生活環境,「掃友」可能是大一新生最早熟悉的人。
(一)企業最愛朝陽科大畢業生
「讓學生參與勞動教育,是不是為了替學校省下清潔的經費?」不少家長都有此疑問,其實,推動勞作教育所需的經費,卻遠比校方聘請清潔工還要多出3倍。
執行勞作教育要增添清潔器具等設備;還要成立專責單位,規畫完善育執行計劃;訓練學長姐擔任小組長,提供小組長工讀機會外,並訓練他們學習領導、有效工作分配及輔助學弟妹有效率完成工作。
朝陽科大從創辦人、歷任校長都堅持推動「勞作教育」,秉持「要執行就要徹底,要做就要看到成績,更要發揮教育影響力」的態度,雖然這些配套的人力、物力都是教育資源,而且品格教育未必立竿見影。朝陽畢業生多年蟬聯「企業最愛」的殊榮,也是中部地區最受企業歡迎的學校,「勞作教育」發揮的品格教育成果功不可沒。
(二)勞作教育是朝陽專屬特色
當年啟動「勞作教育」面臨極大的困難,包括學生不配合、抗議,校園怨聲載道、消極敷衍,但逐漸轉化為甘之如飴。歷任校長、學務長、主任及指導老師苦口婆心不斷地溝通與倡導,每年面對每屆新生都要不斷地闡明「勞作教育」實施的理念與教育意義,不但漸受學生接受,甚至成為朝陽科大師生引為榮的特色,實屬不易。
「勞作教育」不只是學生的事,教職同仁也必須以身作則,自行整潔辦公環境、研究室,從實施、普及到深化都要規劃配套措施,在制定、執行與調整中逐步成熟,才能創造共同的意志與校園氛圍,直到學生自動自覺遵守,才能產生實踐動力實現「勞作教育」的理想,彰顯出創辦人、董事會與校長對高教本質及人才培育使命的堅持。
朝陽科大全校勞作教育日,校長鄭道明(中)以身作則,帶領全校一級主管進行校園打掃。
潔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是朝陽師生用心維護的成果。
為了讓學子了解勞作教育「做中學」的精神,校長鄭道明(左)及副校長賴奎魁(右)親自打掃大樓廁所,每個環節都不馬虎。
(三)培養主動力行與承擔的領導人氣度
「現在不願意掃地,沒有力行實踐的能力,以後怎麼會有領導人的氣度?」朝陽科大重視校園內的整潔、禮貌與團隊共榮精神,未來,學生走出校門時,才不會眼高手低,以謙虛姿態向人學習請益。
「這是無價的!」這樣的學習經驗,會從校園延伸到職場工作、社會服務,這就是朝陽科大人品教育對學生深化的影響,萬丈高樓必須平地起造,實做、肯做才能練功,沒有參與和體悟,無法累積為人處事的能耐。從打掃校園開始,會讓學生關心學校環境,養成主動幫忙,願意動手處理雜務的習慣。
(四)榮獲品德教育績優大學
朝陽科大共開設過73門「服務學習」課程,結合專業課程將「服務學習」融入「品德教育」,使學生在服務中學習、在參與的活動過程共同反思,發覺自我成長、強化對社會的使命感與責任心,學生才能關懷他人,付出力量,為社會服務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朝陽科大曾經連續4年結合青年志工與非營利組織在地方案,帶領越南中部三省的師生進行信息教育、幼兒教育、年度夏令營及自來水管線安裝等計劃,朝陽科大工作團隊不但獲得國際志工「首獎」的殊榮,並曾受教育部評選為「品德教育績優學校」的榮耀。
二、品格特色,形塑友善校園
朝陽科大學生每天在充滿有禮和諧、溫暖有愛心的環境學習;在樸實勤學、團隊合作的美好校園薰陶,這是朝陽科大得以從全臺技專校院脫穎而出,並榮獲「友善校園績優學校」的重要因子,更讓品格教育成為令人驕傲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