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立吳階平基金

2020-12-13 搜狐網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立吳階平基金

  2003年1月11日09: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一月十日電(記者 張淑琴)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四十周年,該大學醫學院特成立特別基金,以促進香港與內地醫學教育、科研、臨床醫學交流及發展,並以內地泌尿科權威、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吳階平教授的名字命名。中大今日舉行基金成立典禮,並邀請吳階平教授到場主禮。

  據悉,吳階平基金目前金額一千萬港元,尚未正式籌款。該基金主要目的為增加香港與內地醫學界的聯繫及活動,促進雙方在醫學教育、科研、臨床醫學等範疇上的交流與發展,如多舉辦大型研討會或參觀活動等。

  據介紹,今日應邀出席的內地醫學院領導同日並參加醫學院領導交流會,就拓展香港與內地醫學交流集思廣益。該十三家內地醫學院包括:北京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山東大學醫學院、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四川大學醫學院、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同濟大學醫學院、汕頭大學醫學院、南京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除成立典禮及交流會外,中大醫學院亦由今日起至本月十三日,舉辦小兒外科及小兒骨科新進展學術研討會,參加者包括海外、香港及內地的傑出小兒外科及小兒骨科專家。

Untitled Document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成立醫學院
    Untitled Document清華大學成立醫學院吳階平院士出任首屆院長北京晨報 2001年10月26日  晨報訊(通訊員 劉冬梅 記者 廖厚才)昨天下午,醞釀已久的清華大學醫學院正式成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醫學家吳階平教授出任清華醫學院首任院長。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說,這是清華向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的重要一步。   據悉,清華大學醫學院先設醫學、藥學及生物醫學工程3個系和若干研究所。目前,清華和三○一醫院籤署了合作協議。
  •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雀巢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專項基金正式成立,重症...
    會上,海內外知名醫學專家學者就重症醫學領域的最新臨床進展與熱點問題、科研方向和管理模式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和行業探討,同時,吳階平醫學基金會攜手雀巢健康科學共同宣布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雀巢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專項基金(以下簡稱雀巢基金)正式成立。雀巢基金由北京協和醫院教授杜斌發起,並由包括邱海波在內的八位重症醫學專家擔任終審專家委員會。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在深圳建醫學院、醫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在深圳建醫學院、醫院 儀式現場。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三方籤署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共識》,以協同構建高質量健康大灣區,建立與國際接軌、優質高效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 國之大醫:吳階平---中國科學院
    協和醫學院的學生司儀吳階平中學畢業時,父親一語「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定乾坤,為他選定了從醫的道路。1936年,19歲的他考入協和醫學院。創建於1917年的協和醫學院,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醫學院之一。創辦者不惜以重金修建校舍,而且聘請世界上最優秀的醫學家來校任教。為了和世界醫學進展保持同步,學校規定統一用英語教學。
  • 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
    無標題文檔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科技日報 2001年10月30日 本報訊(記者王春)清華大學醫學院10月25日宣告成立它標誌著清華大學綜合性學科布局已基本完成。國際著名的醫學專家、兩院院士吳階平受聘擔任清華醫學院首任院長。醫學院在起步階段先設醫學系、藥學系及生物醫學工程系。原先分布在清華各院系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人類基因組研究所、藥物研究所、神經科學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生物晶片研究及開發中心等將併入醫學院。這表明清華大學的信息和微電子技術、納米技術、雷射技術、核技術、生物技術等皆已在向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滲透和交叉。
  • 深圳首個高校紅十字會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揭牌成立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紅十字會揭牌儀式暨紅十字青年領袖培育計劃啟動儀式於11月18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紅十字會是深圳市成立的首個高校紅十字會團體,它的成立標誌著我市紅十字事業在培養大學生人道主義精神、促進學校素質教育等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 香港中文大學將在深圳龍崗建醫學院、醫院!
    2月25日,在深圳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大會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曝出一個重大「內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計劃在深圳龍崗區神仙湖畔選址建設醫學院!2019年1月,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同籤署了三方協議。
  • 吳階平:醫學研究從自己摘除一隻腎萌發
    醫學研究從自己摘除一隻腎萌發吳階平在協和醫學院學習期間,由於學習過分緊張,睡眠不足,在升入三年級不久就因患腎結核,摘除右腎。康復後他就開始關注這樣一個問題,一側腎切除之後,另一側腎的代償性生長受哪些因素影響。這一關注貫穿他今後的醫學實踐。
  •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怎麼樣呢?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1981年招收首批醫科學士學生,以提供優質醫學教育、提升臨服務和促進健康科學而貢獻社會。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在深圳建醫學院及醫院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三方籤署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共識》,以協同構建高質量健康大灣區,建立與國際接軌、優質高效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共識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緊密合作、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領域合作、深化中醫藥領域創新合作、拓展科研和服務領域合作以及強化人才培養和診療合作。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部分康復者糞便仍有活性病毒
    7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召開記者會首次證實,新冠肺炎患者即使無腸胃不適症狀,腸道及糞便內也會發現活性新冠病毒;部分患者康復後,糞便內病毒仍具傳染性。據星島網報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從3月29日開始為高風險地區回港的無症狀兒童進行檢測,截至8月31日收回率九成。
  •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排名情況如何?
    香港中文大學(簡稱中大),英文名稱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CUHK),成立於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獲三所附屬醫院用於籌建醫學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龍崗區領導張禮衛、代金濤、谷更軍、陳廣文出席籤約儀式。龍崗區將積極推進將龍崗中心醫院、龍崗區人民醫院建設成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第二醫院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第三醫院及其臨床醫學院,並支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醫院管理體制機制和藥品臨床應用等方面大膽創新。此前,深圳市政府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籤署共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的協議,三方將聯合建設醫學院及附屬醫院。
  • 「先專後紅」:一代國醫吳階平
    吳氏四兄弟都就讀於協和醫科大學,除了名氣最大的吳階平之外,吳階平的大哥吳瑞萍是小兒科專家,二弟吳蔚然是普通外科專家,三弟吳安然是免疫學專家。其中吳蔚然當年與吳階平一道,是周恩來醫療小組成員,後來又成為鄧小平的保健醫生。「吳蔚然非常低調,不愛說話,其實他的水平和貢獻一點也不亞於吳階平。」曾任協和醫科大學教務長的劉世連告訴本刊記者。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祥波書院成立
    >   深圳僑報訊(記者冷雪冰)昨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祥波書院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梁乃鵬,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書院捐贈人楊祥波,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龍崗區委書記張勇等出席書院成立儀式。  這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繼逸夫書院、學勤書院和思廷書院後成立的第四所書院。其由原全國政協委員、歲寶集團董事長楊祥波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捐贈一億元設立。
  • 別的大學一個醫學院求之不得,清華大學和中山大學卻有兩個醫學院
    因為傳統的學科基本上已經遇到了天花板,而醫學院屬於新開闢的領地,發展就非常快了,而且現在自然科學基金一大半都是醫學生物方面,這塊肥肉不吃不行啊。現在42所一流大學基本上都有了醫學院,沒有醫學院的也在積極籌備醫學院,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津大學,電子科大等學校都搞定了醫學院,未來這些大學的發展不可限量啊。
  •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怎麼樣?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於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學,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大是由新亞書院(1949年成立)、崇基學院(1951年成立)、及聯合書院(1956年成立)組成,及後逸夫書院於1986年成立,是香港唯一實行書院聯邦制的大學。
  • 吳階平:中國當代泌尿外科學第一人
    1941年6月北平協和醫學院(現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吳階平以最優異的成績被選為畢業儀式的「學生司儀」。「學生司儀」必須是從畢業班的下一屆中選拔出品學兼優的學生,任畢業式的學生司儀。
  • 深圳將再添一所醫學院!畢業頒發香港中文大學學位
    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同籤署了三方協議計劃在深圳龍崗區神仙湖畔選址建設醫學院在25日舉辦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在主題演講《開拓創新、充分利用兩地資源,加快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醫療事業》中透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正在規劃在深建設醫學院。
  • 將基因科研從夢想變為現實——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
    新華社香港11月19日電(記者李濱彬張雅詩)香港目前迎來越來越好的科創環境,越來越多的教授、學者開始走出實驗室,將科研成果落地和產業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即是其中一員。  曾在劍橋、牛津大學求學的盧煜明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電影《哈利·波特》帶給自己科研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