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新生兒救治
東方網通訊員宋瓊芳2月17日報導:上海婦幼健康指標已連續十多年保持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領先水平!
近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發布最新數據:2018年上海戶籍人口期望壽命83.63歲;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為3.52‰;上海地區孕產婦死亡率為1.15/10萬。平均期望壽命持續攀升,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進一步降低,市民三大健康指標已連續十多年保持國內領先,並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領先水平。
婦幼健康保障,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標準之一。對標國際一流,引領全國之先,上海構建網絡、做好保障、打造隊伍,牢牢捍衛全市一千多萬婦女兒童的生命健康,正如曾任世界衛生組織圍產保健合作中心主任,現任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主任兼上海市產科保健與臨床質控中心主任的朱麗萍教授所說:「讓上海城市精神在婦幼健康領域得到最好詮釋,讓每一位婦女兒童都能獲得全方位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護!」
圖片說明:危重孕產婦救治
構建網絡,「起跑」一馬當先
去年年底,懷孕35周的朱女士因胎膜早破,在普陀區婦嬰保健院急診剖宮產,生下女兒,因早產兒呼吸困難,醫護人員為孩子心肺復甦的同時,綠色通道轉至上海市兒童醫院救治。術後第二天,朱女士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多學科會診,明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立即轉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多虧轉診快速、搶救及時,謝謝你們救了我妻子和女兒!」朱女士的丈夫萬分感謝。
圖片說明:孕產婦管理
「全程、精細、高效,這是上海的堅持。」朱麗萍說,以「一高一低」,即提高出生人口質量、降低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為目標,多年來不斷加強三級婦幼保健網絡建設。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兩個專項規劃,「十三五」期間,市級財政投入專項資金近10億元。一方面,統籌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做好孕婦早孕建冊、產前檢查、產後訪視、新生兒出生缺陷篩查等系統保健;另一方面,整合全市設有產科的近90家醫院、設有兒科的近180家醫院優勢資源共享,著力提升新生兒疾病篩查和診斷、產前篩查和診斷水平。
在此基礎上,上海以問題為導向,加強「專網」構建。「例如,有一些外來流動孕產婦自我保健意識不強、流動性大,難以開展有效管理,上海建立孕情監測網,充分發揮街道居委、各單位力量,拓展社區作為孕產婦保健第一道防線的『觸角』,跨越城鄉和戶籍,讓每一位孕產婦享受公平、可及、規範的保健服務和系統管理。」朱麗萍介紹,2018年,上海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6%以上。
針對危重孕產婦與新生兒轉診難的問題,上海依託市級綜合醫院和兒科專科醫院及優勢醫院,在全市統籌布局設立5家市級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和6家市級危重新生兒會診搶救中心(「5+6」救治網),與16個區分片對接,在全國率先編織完善「覆蓋全市、分片負責、及時響應、有效救治」的母嬰安全健康網絡。2010年至今,「5+6」共救治危重孕產婦近5000人、危重新生兒4萬多名。
「上海建成『五網一通兩優先』的服務體系。」朱麗萍表示,「『五網』即臨床與保健相結合的保健網、多學科協作的生命救治網、疾病預防與診斷(篩查)後的幹預網、常態化的專家會診工作網、高效保障婦女健康的網際網路;『一通』即綠色通道,充分體現『兩優先』即『孕產婦優先、兒童優先』,最大程度保障婦幼生命健康安全。」
做好保障,「全程」穩步向前
「非常了不起!」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揭牌時,聽聞上海孕產婦死亡率始終控制在極低水平時,由衷讚嘆。上海每年分娩數超過17萬,孕產婦死亡率卻「持續走低」,原因何在?「政府高度重視,以婦幼保健為民生工程,注重老百姓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朱麗萍認為。上海以制度先行,明確「責任鏈」,在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市、區級婦幼保健機構,以及市、區級助產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形成規範有序的分級管理與密切整合的聯動機制,為母嬰安全「全過程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說明:五色法管理
在上海,每一位孕產婦的保健手冊上都有「綠、黃、橙、紅、紫」中的一種顏色,分別代表風險篩查和評估的不同等級,根據分級,孕產婦進入不同流程、接受不同服務。這,就是上海首創的「五色法」分類管理,以此建立妊娠風險篩查與預警評估機制,已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通過風險篩查、預警評估與分級分類管理,真正做到「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確保全市每年超過17萬名孕產婦的安全分娩。
與「五色法」相伴的,是危重報告與救治機制、死亡調查與評審機制、責任問責與通報機制等一系列工作機制的確立。上海所有助產醫療機構設立產科安全辦公室,全面負責產科質量管理、母嬰搶救協調等工作。同時,上海成立市級母嬰安全、生殖健康倫理、輔助生殖技術3個專家委員會,以及產科保健與臨床、新生兒、輔助生殖技術3個臨床質控中心。
「上海建立母嬰安全報告、專案專病追蹤工作等制度。例如,各級助產醫療機構一旦發現危重孕產婦,必須在1小時內報告所在區婦幼保健專業機構,同步啟動救治流程。」朱麗萍介紹,「凡發生孕產婦死亡病例的醫療機構,均由市、區級婦幼保健專業機構第一時間開展死亡調查與評審,落實整改措施,對發生可避免的孕產婦死亡病例的機構和區實行一票否決,全市通報。嚴謹、嚴格、公平、客觀的三級評審制度,不放過每一環節。」
圖片說明:婦幼人員實訓
打造隊伍,「接力」沒有終點
上海婦幼健康保障的驕人成績,離不開「婦幼人」的持之以恆。「據不完全統計,這十多年來,非工作時段危重救治率為近60%,這就要求婦幼健康工作者24小時處於『備戰』與『時刻戰鬥』的狀態。在節假日、8小時以外的會診、救治,已成為常態。」朱麗萍坦言,「全市婦幼健康工作者盡心盡力為孕產婦、兒童服務的同時,他們也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奉獻,更需要全社會給予他們關注與關愛。」
而另一方面,朱麗萍思考:如何讓這支隊伍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輸送與更為廣闊的職業前景?必須為他們創造、提供更多學習與促進的機會,才能打造一支不斷成長、不斷強大的團隊,同時也做好人才梯隊建設——這是婦幼健康的未來保障。因此,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致力為全市婦幼健康工作者開展各級各類專業培訓,僅2018年就培訓專業人才近6000人次。同時,帶動各區婦幼保健機構開展人才培訓、實訓、演練等,持續提升基層的規範服務與管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與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合作,成立上海市婦產科保健與臨床基地、上海市婦產科臨床培訓與實訓中心,通過「一中心一基地」,探索培養更多優秀、專業的「婦幼人」,讓婦幼健康保障的「接力賽」永不休止。
「上海『十三五』婦女兒童健康發展規劃對我們提出新願景、新目標,我們全體『婦幼人』將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衛生健康委領導下,繼續堅守婦幼生命健康安全底線、強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與管理,讓婦幼健康的更多『上海經驗』在全國推廣、更多『上海模式』在國際亮相、更多『上海成績』為世界矚目,為每一個生命、每一個家庭的健康幸福而不懈努力!」朱麗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