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資產管理公司Glenmed Investment Management(GIM)日前梳理了歷次25%以上的美股市場快速回調後的市場表現。
以下為《線索Clues》對原文的中譯版(摘錄):
歷史上,25%的快速回調之後會發生反彈(原標題:Market Snapshot: Past Recoveries Have Followed Past Rapid 25% Pullbacks 來源:GIM)
上上周,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和油價暴跌引發的恐慌性拋售席捲了所有行業,全球股市以歷史上最快的速度跌入熊市。3月12日,標普500指數(.INX)僅經歷了22天(16個交易日)就從近期高點下跌了26.7%,超過了1929年大蕭條閃崩(the Great Crash)時創下的42天的速度紀錄。
股市的暴跌造成導致了包括流動性緊縮在內的市場混亂,也損害了交易和過高的投資組合對衝成本。在固定收益交易市場可以看到,信用違約互換(CDS)保險出現了創紀錄的躍升,在3月6日至3月12日期間,投資級公司債五年期CDS成本上漲了54個基點。在股市方面,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平均買賣價差在3月12日擴大了一倍多,達到了10.7個基點,而一個月前僅為3.25個基點。投資組合對衝(以標普500指數一年期10%價外看跌期權來衡量)達到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保護成本超過了3月12日標普500指數收盤價的十分之一——與2月19日該指數的歷史最高收盤價相比,上漲了230%以上。(原文:The cost of protection was more than 10% of the S&P 500 closing price on March 12 — an increase of more than 230%, compared to levels at the index’s all-time closing high on February 19.)
25%的市場迅速下跌並非史無前例,通常會在12個月內出現大幅反彈(見下圖)。自1940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兩個月內下跌25%的情況,共發生過67次。該指數隨後12個月的平均反彈幅度為17%,範圍從0.11%至60.6%不等。雖然25%的下跌並不一定是每次下跌的底部,但在所有67次情況中,12個月後的價格回報都是正的。
標普500指數在25%的迅速下跌後的平均反彈幅度為17%
(線索Clues / 魯晗奕 實習編輯:樊文佳 編譯:楊振琦)
編輯精選: 美聯儲降息至零並重啟量化寬鬆 全球股市應聲下挫 富達國際:股票等風險資產估值已進入錯殺階段 惠理集團:建議投資者不要購買美國國債 彭博:「流動性」是華爾街揮之不去的噩夢 豐業銀行:探索金屬與油價的相關性 常青藤資管:新冠病毒爆發可能是一次暫時事件 大摩資管:這又是一次對經濟衰退的恐慌 GAM投資:新興市場是疫情籠罩下的一線希望 LGIMA:當前兩個主要風險和對衝策略 RBS:什麼時候是投資的好時機? 惠譽評級:ESG理念採納增加貨幣市場基金舉證壓力 全球股市大潰敗 美國大銀行CEO稱「這次不是金融危機」 柏瑞投資:高收益債違約率不會達到2014年危機水平 《線索Clues》:六個提升分析效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