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白米飯好吃,五穀田難種」

2020-12-23 三農小能手

白米俗稱大米,是咱們中國的主食之一,不僅含有人所需的營養元素,而且做法很多種,不同的吃法有不同的味道,比如常見做法是蒸著吃,香甜軟糯,非常好吃;還有摻入各種有營養或自己愛吃的蔬菜或肉類,做成雞肉米飯、土豆米飯、山藥米飯、火腿米飯等等,都非常好吃。

俗話說,「白米飯好吃,五穀田難種」,都知道白米飯好吃,而且有多種做法,但是有好多人不知道它是怎麼種的,它原來的樣子是什麼,出產最後的大米需要多少工序,下邊咱們就聊聊大米的那些事。

首先,大米大致分為水稻和旱稻,其次,種植水稻的整個種植過程可分為以下幾步:播種、育秧、插秧、灌水(需要多次,甚至幾十次)除草、防病、治蟲,最後才到收穫。 而旱稻的整個過程就是選種、播種、施肥、澆水(不像水稻澆水次數多),最後收穫,也正是因為水稻和旱稻的品種不一樣、澆水次數多少,所以旱稻和水稻吃起來也不一樣。

當然過去是五穀難種,因為一是過去都需要人工親自去種,二是品種問題,導致產量不高。現在就不一樣了,由於科技的進步,社會發達,現在的水稻和旱稻都有機器去播種,而且農民澆水也不像過去那樣難了,現在農民澆地基本上只需一步開閘就可以澆水了,非常方便,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品種也在優良改變,所以只要農民管理到位,就能高產。

雖然如此,但是現在種地的卻越來越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現在有地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因為外出打工要比種地掙錢多,還有就是農民個人的地在有些地區還是比較少的,沒有說有幾十畝地,成不了規模,也就掙不了多少,種地的基本都是家裡的老人,沒有收入了,就靠著地掙點,也比沒有收入要強。還有一部分種地是為了自己吃,自己種自己吃,不僅省錢,而且吃著放心。

那麼我們吃著好吃的白米飯,卻不知道農民的辛苦與艱酸。我們每個人都應反思一下自己,感謝廣大的農民,尊重廣大的農民,如果沒有廣大的農民,我們吃什麼,喝什麼。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飯,正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歡迎點讚和評論,關注我,每天分享農村故事。

相關焦點

  • 關於農村的諺語大全!這些你都知道嗎
    導語:中國自古是一個農業為本的國家,諺語自古多誕生於民間,而這民間大多指古時候的農村和坊間市集,因此關於農村、鄉村、農業的諺語多不勝數,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白米飯好吃,五穀田難種。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幹。敗家子揮金如糞,興家人惜糞如金。幫人要幫到底,救人要救到頭。
  • 農村有句俗語「好吃不過餃子」,可下一句卻是鮮有人知!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鄉下,尤其是北方,人們最喜歡吃的是餃子。在鄉村,人們也經常用餃子來招待客人,或者是在春節時才吃餃子。水餃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尤其在北方,吃水餃最為普遍。
  • 農村俗語「大鍋飯小鍋菜,緊鍋粥慢鍋肉」什麼意思?看完長知識
    農村俗語「大鍋飯小鍋菜,緊鍋粥慢鍋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老話常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我們每天都需要吃飯,如果不吃飯就沒有力氣,那幹什麼都沒有勁。而說到吃,在民間就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都是過去老輩人長期的經驗總結,從這些俗語中也可以看得出來,古人對吃甚至比現在人研究更加的深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幾句農村流傳的和美食相關的俗語,喜歡烹飪的朋友們一定要看看,會讓你漲知識!
  • 荔枝好吃樹難種,尤其病蟲害的防治很重要,時間點的掌握很重要!
    荔枝好吃但是很難保存,所以在北方地區很受歡迎。尤其到了荔枝上市的季節,只要是好的品種質量夠好,那麼多貴的價格都有很好的銷量。這對果農來講是很好的事情,至少有了好的收益,在平時的果園管理上也更有精神頭。但是荔枝難種也是公認的,尤其是病蟲害種類多,是南方水果普遍遇到的問題。
  • 農村俗語說「好吃不過餃子」,下半句才是精華,更值得我們深思!
    而且我們根據食物總結出來的俗語,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多的,就比如說我們大家經常說的好吃不過餃子這個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呢,大家覺得有道理嗎?廚師無技巧,爛淡一切好。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如倒著。這句話大家也許都知道。在以前的時候,農村的生活也是條件特別的普通,或者說是特別的不好,而人們對吃飯的要求也是比較低,能夠吃飽喝足就已經特別滿足了,而在那個時候吃餃子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情,每當過節的時候,過年的時候或者一些別的節日的時候,才能夠吃到餃子這樣子的美食,所以說就有了好吃不過餃子的這個俗語。
  • 農村俗語「肉服姜,素服蒜」,資深廚師告訴你,菜燒不好吃的原因
    農村俗語「肉服姜,素服蒜」,資深廚師告訴你,菜燒不好吃的原因村裡劉大爺,今年60歲了,生於廚師世家,年輕時跟隨父親走南闖北,在各個鄉鎮穿梭,靠著大席菜闖出了名頭!為了多掙些錢,在農村鄉鎮上開了一家飯館,由於做菜美味,深受大家的喜好!
  • 俗語:「男人好吃要背帳,女人好吃要上當」,這句話有什麼道理?
    文/玉濁清俗語:「男人好吃要背帳,女人好吃要上當」,這句話有什麼道理?俗語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生活經驗所積累的,因為它通俗易懂,並且來源於生活,因此也運用到生活中,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很多的俗語,俗語既反映了那個年代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智慧,很多俗語對人們都具有指導作用,他指導後輩不走彎路,因此流傳至今。
  •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在農村裡,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俗語,而這些農村俗語都是真實的,也非常貼切我們的生活,一些俗語不僅有哲理,說起來還挺有意思。除了上面這些,農村裡還有「四大沒臉,四大舒服」等俗語,所以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四大沒臉和四大舒服」,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呢,李子來說一下:農村裡的「四大沒臉」都是啥:在農村裡「人是要臉,樹是要皮」的,所以一些農村人在為人處世上
  • 「白米飯」是中國最差的主食?要想選出優質主食,謹記這兩點
    現如今,物質生活提高後,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食物營養,反而更專注於食物的口感,只要好吃就沒什麼不行。可近來網上卻有傳言:米飯是中國人最差主食!事實又是這樣嗎?白米飯真有那麼差嗎?從白米飯的營養上來看,白米飯中最主要的營養成分為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他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成分並不佔優勢。而最大的好處也只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作為能量供給來源,倒是沒有問題的,若想它提供營養那就比較困難了。
  • 大米這樣做比白米飯還好吃,營養又美味,家裡老人小孩都愛吃
    作為一枚土生土長的南方人,白米飯是我最愛吃的主食,我家一年四季幾乎都以白米飯為主,麵食倒是很少吃,有時候會煮成乾飯配排骨湯,有時候會放兩塊地瓜煮成地瓜粥,配點鹹菜就很可口,有時候也會加個雞蛋炒成蛋炒飯。但是經常吃白米飯,難免會膩的。正好今天路過超市,買了一些新鮮的豬排骨,於是心血來潮,做了一份豬骨燜飯。米飯換個了吃法,比米飯還好吃,家裡老人小孩都愛吃。
  • 如何煮一鍋又香又好吃的白米飯,99%的人都不懂這個小技巧!
    但白米飯,仍然是這不算溫暖的世間給我最好的慰藉小時候,每天都可以在長滿水稻的田間奔跑,米飯,是陽光的味道。長大了忙生存忙工作,食不知味。有多久沒有好好體會食物的美味,哪怕最平凡的一碗米飯。一碗白米飯的味道,你還記得嗎?
  • 農村俗語:「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為什麼這麼說?
    在我國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具有教育意義的俗語,在之前,這些俗語的道理成了人們為人處世的參照,教給了廣大農民很多的做人做事的準則,讓人們在人生這條道路上少走了許多的彎路,所以說這些俗語能夠流傳幾千年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被玩壞的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半句更經典,讓人想到一光頭演員
    被玩壞的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半句更經典,讓人想到一光頭演員文/孟浪農村在現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都是比較俗氣,比較土。適應了現在高速的城市生活之後,有些人都對農村的生活很是不理解。這時,我們想想一直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他們每天過得如何,其實,他們的生活,並不像部分人想像的那樣的無趣,反而還有不一樣的樂趣呢。農村的生活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無趣,他們可能沒有一些我們看起來好玩的東西,但是也有著他們自己的樂趣。農村的文化可是非常有趣的。
  • 北方農村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是什麼意思?
    北方農村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是什麼意思?今天冬至,對於北方人來說別的慶賀儀式可以沒有,但是餃子是必須吃的食品。小時候也長聽老人念叨,說東北的冬天必須吃餃子,要不會凍掉耳朵。北方農村冬至吃餃子是多年的傳統習俗。這個吃餃子的習俗和東北的天氣有很大的關係。東北的冬天外面溫度很低,大多是零下20-30度,現在冬天沒那麼冷了,可是小時候的冬天真的會把耳朵凍壞,寒冷的天氣,容易造成血液流動不暢,所以耳朵會凍得發紅、發紫,甚至有的地區會把耳朵凍壞。
  • 白米飯最新奇的做法!好吃炸了!
    寶媽也不用擔心寶寶的吃飯問題了~好吃也很好做,先在蛋撻模具上刷上一層油,放入白米飯,鋪好蛋液;然後將玉米、秋葵焯水,與胡蘿蔔、臘腸一起入油鍋加生抽翻炒入味,把炒好的食材鋪在模具上,一起放烤箱,烘烤10分鐘左右即可。
  • 農村俗語:「手毛窮,腳毛富」,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告訴你
    文/丁簡農村俗語:「手毛窮,腳毛富」,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告訴你一提起農村,大家都知道農村人的觀念比較保守,農村有很多我們熟悉的俗語,大家在平時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些俗語,在我們的談話中也經常會引用這些俗語,在農村我們經常聽見農村人說這句俗語:「手毛窮,腳毛富」,很多人就不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農村俗語:「吃米帶點糠,營養又健康」,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吃米帶點糠,營養又健康」,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在人們的印象中,農村的人往往受教育是比較少的。而且農村的條件的確是不如城市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農村的文化就比城市低下。對於文化,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有其必要性。而且農村的文化也因為通俗易懂。受到很多人們好奇的同時,也受到人們的喜歡。而且農村的很多俗語,細細聽來是很有意思的。這其中也蘊藏著很多的文化傳承。只不過這些文化已經漸漸的流失。農村的文明也在漸漸的沒落。那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大家聽一聽,是否有道理?
  • 農村關於下雪的俗語,你了解幾個?
    農村關於下雪的俗語,你了解幾個?身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農村有很多的俗語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今已經進入了寒冬季節,這一周河南很多地方都下了大雪,今天我就想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那些關於下雪的俗語。
  • 農村俗語:「寧吃開眉粥,不吃皺眉飯」,現代的年輕人應該多看看
    小妮平常非常喜歡研究咱們農村的俗語諺語,因為這些俗語諺語裡面往往集聚了咱們老一輩的老祖宗極強的智慧,還有生活經驗。在現在人看來也許這些老話都有些過於老了,但小妮總是每句話中發現到我們老祖宗給與我們現代人的啟示。現在很多人總是會說自己有心理問題,就是有很多事情往往經常想不開。
  • 農村俗語「天晴要備落雨柴」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天晴要備落雨柴」是什麼意思?在農村,有許多不成文的俗語,都是在農民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來的「真理」。由於農民文化水平有限,沒有將它用文字記錄下來,僅以口頭相傳相下來的。農村俗語是簡單,通俗易懂,且蘊含豐富常識的一種農村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