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俗稱大米,是咱們中國的主食之一,不僅含有人所需的營養元素,而且做法很多種,不同的吃法有不同的味道,比如常見做法是蒸著吃,香甜軟糯,非常好吃;還有摻入各種有營養或自己愛吃的蔬菜或肉類,做成雞肉米飯、土豆米飯、山藥米飯、火腿米飯等等,都非常好吃。
俗話說,「白米飯好吃,五穀田難種」,都知道白米飯好吃,而且有多種做法,但是有好多人不知道它是怎麼種的,它原來的樣子是什麼,出產最後的大米需要多少工序,下邊咱們就聊聊大米的那些事。
首先,大米大致分為水稻和旱稻,其次,種植水稻的整個種植過程可分為以下幾步:播種、育秧、插秧、灌水(需要多次,甚至幾十次)除草、防病、治蟲,最後才到收穫。 而旱稻的整個過程就是選種、播種、施肥、澆水(不像水稻澆水次數多),最後收穫,也正是因為水稻和旱稻的品種不一樣、澆水次數多少,所以旱稻和水稻吃起來也不一樣。
當然過去是五穀難種,因為一是過去都需要人工親自去種,二是品種問題,導致產量不高。現在就不一樣了,由於科技的進步,社會發達,現在的水稻和旱稻都有機器去播種,而且農民澆水也不像過去那樣難了,現在農民澆地基本上只需一步開閘就可以澆水了,非常方便,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品種也在優良改變,所以只要農民管理到位,就能高產。
雖然如此,但是現在種地的卻越來越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現在有地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因為外出打工要比種地掙錢多,還有就是農民個人的地在有些地區還是比較少的,沒有說有幾十畝地,成不了規模,也就掙不了多少,種地的基本都是家裡的老人,沒有收入了,就靠著地掙點,也比沒有收入要強。還有一部分種地是為了自己吃,自己種自己吃,不僅省錢,而且吃著放心。
那麼我們吃著好吃的白米飯,卻不知道農民的辛苦與艱酸。我們每個人都應反思一下自己,感謝廣大的農民,尊重廣大的農民,如果沒有廣大的農民,我們吃什麼,喝什麼。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飯,正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歡迎點讚和評論,關注我,每天分享農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