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張磊
一場疫情,電影院歇業半年,這是個糟糕的2020。但是隨著影院漸次依序開放,一批又一批的國內外影片上映,電影業守得雲開見月明,僅僅12月就有30多部電影扎堆上映,衝擊著市場和觀眾的心房。
對於藝術電影愛好者來說,今年還有一種不一樣的幸福。
自7月以來的近半年裡,大量藝術電影展映在杭州舉辦,香港電影展、杭州青年影像展、英國舞臺劇展、杭州國際戲劇節特別企劃-戲劇影像單元、義大利經典電影展、柏林戲劇節、國產經典老片修復重映……即便在12月這樣的賀歲片、商業片扎堆的檔期裡,也擠進了兩個風格不同的日本電影展。對杭州藝術電影迷來說,這半年就好像是才度過饑荒的人突然看到一桌盛宴,一道道菜上來,應接不暇,都想吃,拿著筷子左看看右看看,不知從哪兒開始。
文藝沒有圈層 唯有一顆熱愛電影的心
風子,就是這樣一個藝術電影迷。最近連續的影展上映,讓他每個周末都在杭州的各個影院奔波,一天看兩場是常態。有一次,為了香港電影展的《半斤八兩》,還從良渚趕到下沙。
他還建了一個公眾號,叫做「圈有沒藝文」,初讀很拗口,倒過來看馬上就記住了——文藝沒有圈。是的,對於影迷來說,的確不存在年齡、職業、收入等等的「圈層」,只有一個「圈層」,就是都愛好文藝電影。
在他的公眾號推文裡,大部分都和藝術電影有關,有放映信息的,有映後互動回顧的,每篇的閱讀量挺可觀。微信群裡,還會有自發的交換電影票,來不及看的人會免費送票,還有些絲甚至會形成一個個小團體,分頭搶票組團看電影。特別是觀看影展後,大家在群裡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沒有人會嫌別人觀點幼稚,「同意你不同意的權利」,此時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觀眾。
2020年,風子最開心的事就是幾乎每個影展都有參與策展,見證了各國各時代各類型的影片在杭州大銀幕上的綻放,「非常敬佩主辦方的策展水準與能力,非常看好杭州的影展氛圍。」
高素質影迷多了 大家對未來更有信心了
百老匯院線旗下的影院經常會承接藝術影展,也培育了一大批忠誠度很高的觀眾,每次影展開票,熱門場次總被早早搶空——有時不得不放到最大的LUXE廳裡去放映,也是幾乎滿座。
影院微信群也早早滿員了,工作人員不得不挨個給活躍度不高的用戶發消息,詢問他們是否要留在群裡,「因為還有很多人想進、進不來」。在95後、00後年輕人已經大量走入高校、走入社會後,他們審美的多元化,也促使影院在經營上發生著改變。
「大家願意花錢,也捨得花錢去影院看藝術電影。」這幾年來,年輕的觀影群體正在撐起杭州的藝術電影放映市場。新遠國際影城西湖文化廣場店經理阮佳平告訴記者:「杭州的藝術影展的上座率,即便是受到疫情期間上座需控制在75%的限制下,也能達到60%左右,一些導演來現場交流的場次甚至能夠滿場,映後交流的時間也會被無限拉長。藝術片的粉絲們大多觀影素質極好,很少有人在影院裡打電話,用手機拍屏幕還會有人提醒。」
觀影者數量的增加、素質的提高,讓影院和組織者更有信心去組織放映藝術電影。藝術電影的增多,又培育了一批新的觀眾。這種良性循環目前正在杭州慢慢形成,影迷的快速增長、積累,也將有助於整個藝術電影觀眾群體的擴容,一旦這個群體有了更大規模的增長,那麼藝術片票房的「基本盤」就有了保證。
今年的密集播放,一方面是疫情關係,讓很多上半年安排的影展更改了計劃,擁擠在了第四季度,讓杭州意外地實現了「周周有影展」。另一方面,則是現在藝術電影的市場變大了,喜歡的人也多了,組織者也更有信心去引進更多的片子。
這種信心是從開票即售罄開始的。11月初的義大利電影文化周,就創造了杭州藝術片影展歷史上售罄速度最快的紀錄——義大利電影大師費裡尼的經典之作《卡比利亞之夜》開票後30秒即售罄。另一部費裡尼的經典作品《大路》也只用1分鐘就售罄。
據全國藝聯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藝聯專線發行觀影人數最多的是引進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和國產影片《撞死了一隻羊》,這兩部影片在二三線城市的觀眾人次佔比分別為60.57%和62.38%。所以,在一線城市之外,藝術電影也是有觀眾市場的。當然,前提是營銷能找到並說服這部分增量觀眾。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風子代表藝術電影迷說出了他們的期望:「希望杭州能夠月月有影展,而且不撞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