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莎男士專訪輕鬆籌楊胤:難以抉擇時,就選更難的那條路

2020-12-25 站長之家

楊胤自認比以前胖了一點,但肯定不是因為不良習慣。

胖了就少吃幾口,這是楊胤過去保持身材的方法。 一個有自控力的職業女性,少吃點根本不算什麼。但現在不是這樣,楊胤覺得這是年齡給身體帶來的變化。

很多事都有不能靠意志力或自控力控制的時候,尤其是身體。

(輕鬆籌創始人兼CEO  楊胤)

這不難理解。輕鬆籌上,絕大部分眾籌發起者都是因為自己或家人身患嚴重的疾病。這是提起輕鬆籌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大病籌款平臺的重要原因。

在健康保障系統不夠完善的現階段,疾病的毀滅性力量,太容易被感同身受,而當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以朋友、朋友的家人、同事、鄰居等的身份通過輕鬆籌出現在微信朋友圈時,更容易獲得捐助者的信任和同情,並提供實際的幫助。

聚沙成塔。2014年成立的輕鬆籌,如今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的註冊用戶已經突破5.5億,為超過160萬個家庭籌集了超過200億元的善款。

雖然幹著救苦救難的活兒,需要幫助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楊胤和她的團隊對健康保障這件事有樂觀的估計,他們相信通過努力,事情總會變得越來越好。

就像創業這幾年走過的溝溝坎坎,她也沒太放在心上,「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從來不難過。」

從投資人到創業者

楊胤成為輕鬆籌創始人,跟她在IDG的前下屬、也是輕鬆籌聯合的創始人於亮有直接的關係。

「眾籌」是當年最火的創業風口之一。中國報告大廳的數據顯示,2014 年成立的眾籌平臺共有84家,平均每個月有七家新平臺誕生。離開IDG之後的於亮帶著他的技術團隊接了很多眾籌網站的外包開發,發現這些產品常常受限於信任關係的建立。這個小小的技術團隊,想到了一種基於微信和移動端的眾籌模式互助籌,這是輕鬆籌的前身。這個模式設想通過微信的熟人社交解決信任的問題,以朋友圈的社交屬性解決傳播渠道的問題,以微信支付 解決付款問題。

(輕鬆籌聯合創始人兼COO  於亮)

於亮找到當時已經是IDG副總裁的楊胤,希望老上司能夠「先支持一點錢,把這個產品做出來。」

楊胤看好這種模式。很痛快地成為了輕鬆籌的天使投資人,並在產品開發出來後將其引見給了IDG的老闆熊曉鴿,幫助輕鬆籌獲得了IDG投資。2014年10月,楊胤離開工作了近18年的IDG,加入輕鬆籌,負責戰略和管理。

關於這次職業選擇,楊胤曾對媒體袒露心跡,「想著40歲了,我要改變一下自己。」

楊胤在看重輕鬆籌團隊的技術與產品的同時,非常清楚地看到這個團隊缺乏專業的市場推廣及宣傳管理人員。這一點,輕鬆籌的另外幾個早期團隊成員同樣意識到了。

(輕鬆籌聯合創始人 區塊鏈實驗室VP  李汐)

聯合創始人李汐熱切地歡迎楊胤的加入,「她能夠帶領我們,把她手裡的一些資源都利用起來,讓公司變得更好。」

李汐認識楊胤要早於輕鬆籌的出現,他們結緣於和揚州市政府做的一個項目。後來到北京做輕鬆籌,沒想到跟楊胤成了同事。他用「制衡」形容楊胤加入輕鬆籌後的變化。

今天,朋友圈出現輕鬆籌的眾籌項目,大家都覺得習以為常了。只有楊胤和她的團隊知道,這種「習以為常」的狀態,輕鬆籌這幾年是通過怎樣的努力實現的。

輕鬆籌的模式不像其它創業項目,可以找到國外成功的模板,這一套完全原創的系統。和其他創業項目一樣,輕鬆籌在成立之初受到過種種質疑甚至詆毀,有時甚至會被推到風口浪尖。

楊胤接受這種質疑。這種質疑的背後,是因為相信公益眾籌的社會價值。

她是怎麼頂住這些壓力的?

楊胤跟著熊曉鴿工作很多年,他對楊胤最大的啟迪是,「無論遇到天大的事情,他都覺得,那都不是事。」

打開社會公益的大門

今天,輕鬆籌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病救助。但最開始輕鬆籌在項目選擇上並沒有傾向性,只是單純想要切入眾籌市場,等到2014年9月一個「拯救程式設計師」的大病救助項目被廣泛傳播之後,這類救助項目日漸多了起來,帶給平臺爆發式的用戶增長,楊胤調整了公司的方向,將眾籌業務更多聚焦到大病救助。

由於輕鬆籌主打的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發起項目,作為平臺方,審核項目真實性的責任和壓力與日俱增,這一點在大病眾籌項目上尤其顯著。從人工審核到招募志願者,楊胤知道,輕鬆籌能做的就是儘量去通過技術降低成本,優化效率。2017年,輕鬆籌推出了基於人工智慧的「智愛」審核系統,以人機協作的方式加快審核速度,使得項目審核的成本由此前的平均200元,降低到現在的60元。

看上去這一切都水到渠成,但至少在2016年,輕鬆籌還想過放棄大病救助業務。 這一年的3月,全國兩會,中國首部《慈善法》通過了,但是「大病眾籌」這種新興的模式到底合法不合法,還沒有一個定論,輕鬆籌內部有聲音支持做農產品的眾籌,降低平臺的政策風險和輿論壓力。

(輕鬆籌創始人兼CEO  楊胤)

2016年的一天,公司的人都等著楊胤的決策,而楊胤在讀輕鬆籌的數據和用戶留言時注意到,大部分留言,都跟大病救助項目有關。

「有一天,我就想明白了這件事兒,如果我們不去把這條路走通,可能很多人通過網際網路得到幫助的這樣一條路就被關上了。所以,我們做的是一件對的事情, 既然是對的事情,就應該堅持。」

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楊胤頂著巨大的壓力做出了決定,「哪條路不好選的時候,我們就選難的路,因為難的路上人少。」

此後,他們多次與相關主管部門及法律界專家一起研究、討論。最終大家得出的定論是:個人為自己或者是直系親屬在網絡上發起的救助是合法的,但是,為他人或者是為其它某些特定群體籌款,必須通過具有合法資質的公募組織,這個界限劃分得很清楚。

2016年8月3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募捐信息平臺,輕鬆籌與騰訊公益、淘寶公益、京東公益等12 家平臺同時入選,是唯一一個入選的眾籌平臺。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生效實施。

(輕鬆籌首席戰略官CSO  王政)

輕鬆籌的首席戰略官王政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楊胤邀請加入輕鬆籌,他曾在民政部工作過,有長達十幾年的公益項目運營經驗。主動與制定慈善法的法律專家和民政部溝通,向官方解釋輕鬆籌的模式和管理方式,聽取意見,調整產品,經驗豐富的王政主導了輕鬆籌的政府事務和相關戰略。

認同輕鬆籌的公益模式是一方面,對楊胤的認可是王政加入輕鬆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她的正能量、氣場和號召力,才使得這麼多人能夠跟隨她做這麼陽光的事情。」

全民大健康平臺

以大病救助項目為主體,是輕鬆籌的第一次正式轉型。 但大病救助歸根還是事後補救,一些社交圈不廣的求助人,很多時候難以達到預期的眾籌效果。輕鬆籌決心把「事後救助」延伸到「事前保障」,2016年4月,輕鬆籌上線了輕鬆互助業務。

(輕鬆籌大病醫療事業部VP  楊廣濤)

一兩年前,很多賣保險的人,會在輕鬆籌平臺捐一塊錢然後寫,「與其事後輕鬆籌,不如事先買保險。」

輕鬆籌的同事跟楊胤商量把這種言論屏蔽。楊胤不同意,「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這說的對呀。其實如果我們的社會大家都有保障的話,那就應該事後輕鬆籌的人少,事後沒有人輕鬆籌了,沒有人因為看病沒有錢因為這些在事後籌款了,那才是我們的成功。

以上是輕鬆籌開始做互助和保險項目的引子。

(輕鬆籌健康保障事業部VP  戴文哲)

通過更深層次地思考並結合實踐,楊胤帶領團隊在業內率先推出了四重健康保障體系。這個由大病救助、輕鬆互助、輕鬆公益、 輕鬆e 保組成的健康保障體系,分別對應重大疾病應急救助、事前健康互助、公益組織對接和定製化商業保險保障,構成了一整套涵蓋事前、事後的完整健康保障體系,輕鬆籌也由大病籌款平臺升級為全民健康保障平臺。團隊「讓事情變得更好」的初心得以實現。

這是輕鬆籌的第二次轉型,同樣跟楊胤的決定有關。

公司涉及的範圍不斷擴大,在這個理工男為主的團隊裡,楊胤既是決策者,也是協調者,不斷為團隊選擇合適的人,彌補管理上的短板。

(輕鬆籌財務長CFO  王靜)

輕鬆籌CFO王靜,與楊胤是十幾年的老朋友。

隨後,大病醫療事業部VP楊廣濤、市場VP馬克、健康保障事業部VP戴文哲、運營VP章恆等更多優秀的人才被楊胤引入輕鬆籌。

(輕鬆籌運營VP  章恆)

輕鬆籌內部有一個叫「理工男純爺們」的群,楊胤也在群裡。學計算機的她在這個以男性為主的團隊裡,並沒有覺得不習慣,「讀大學的時候,班裡就6個女生,周圍全是男的。」

李汐認為楊胤在團隊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創業的時候都會有衝突點,哥們的話可能就會打架或者當面撕破臉,但是和女性創業者一起的時候,總是相互給對方一個臺階下。」

(輕鬆籌市場VP  馬孝武Mark)

楊胤毫不掩飾對這些男同事的讚美,「有的時候呢,一個沒本事的老闆也挺好的。多找一些像我們這樣的團隊裡面的男人們,就不用那麼苦哈哈了。」她拒絕用「管」這個詞形容自己在團隊中的工作,「我們是一個自主力很強的團隊。」

輕鬆籌從大病救助延伸到互助、保險和公益板塊,在這種業務擴張和調整的過程中,輕鬆籌日漸明晰了自身發展目標——做一個全民健康保障平臺,讓每一個家庭都擁有應對疾病的勇氣和力量。

以前楊胤想過等到退休以後要去做公益事業,但是有時候人會得到命運的垂青,她在適當的時機碰到了原本以後要做的事,「我非常慶幸當時沒有因為麻煩、擔心、困難而退縮,這一點兩年以後想,我覺得也是那個時候的幸福。」

這種幸福在持續,並且有了新的麻煩和困難。

楊胤說,團隊同事經常批評她,不會秀,也不願意接受採訪。

這種時候,楊胤就會儘量配合。她說自己會從歷史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並且,「我真的是個樂觀主義者。」

我們問同事們為什麼選擇加入輕鬆籌。

同事們說,「這是個有希望的公司。」

相關焦點

  • 芭莎男士演繹博士翟天臨、抄心經的潘粵明、穿紅衣的黃軒!
    芭莎男士是中國第一本商業品位男性雜誌——BAZAAR Men's Style《芭莎男士》,隸屬於時尚傳媒集團旗下。深入記錄中國最受矚目的行業、人物、事件,專門以塑造中國男士的成功品位為主流方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近一段時間最火的三位靠演技徵服觀眾的實力派演員,看他們在雜誌上演繹時尚魅力男士。翟天臨帶著光環走進演藝圈,13歲就被稱為「天才少年」,又在26歲時去攻讀電影學博士。他積極投身慈善、博物館等公益事業,奉行「演員是有責任的」。
  • 看得遠才能跑得快 輕鬆籌楊胤2020創業邦年會上詮釋長期主義
    在活動現場,輕鬆籌楊胤做了主題為《隨"變"的長期主義》的演講,犀利觀點如下:1、 隨變不是隨便變化,隨變的前提是擁有堅定的初心,做長期主義者。2、長期主義不是龜息主義,看得更遠才能跑得更快。3、 長期主義是長期價值主義,要遵循"價值"引領。4、在危機的狀況之下,會打破很多正常的經濟秩序,秩序在重新架構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機會。
  • 黃聖依母子登上《芭莎男士》封面
    近日,《芭莎男士》10月刊親子特輯面世,黃聖依與楊安迪母子登上封面,拍攝了一組「叢林冒險」親子大片。在這組童話般的親子寫真中,黃聖依和安迪默契十足,歡樂無比。「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自由地奔跑,無拘無束地吵鬧。」
  • 無論走哪條路,都會後悔沒走另一條路
    經典英文詩篇咕噠鎮一個人,無論走哪條路,都會後悔沒有走另一條路。「The Road Not Taken」那條少有人走的路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汙染。呵,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 選品推薦:亞馬遜上那些有「爆款」潛質的男士拖鞋
    購買男式拖鞋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質量,其次是價格。由於市面上有大量各式各樣的男士拖鞋,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僅難以抉擇,對於賣家的選品而言也如大海撈針。為此,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亞馬遜上銷售情況良好的男士拖鞋,方便為賣家提供選品借鑑。
  • 讓不少2021年應屆畢業專科生難以抉擇
    讓不少2021年應屆畢業專科生難以抉擇。因為從就業這個角度來看,專科學歷並不佔據優勢,而且,局限性比較大。在考公、事業單位、三支一扶、教師招聘等多個方面,專科畢業生能報的崗位都很少。如教師招聘,專科生只有報考少數崗位,大部分崗位都需要本科及以上學歷才能報考。
  • 難以抉擇時 路邊阿嬤給許凱皓一個偶像夢……
    許凱皓從《大學生了沒》出道,為了想突破自己,參與了《偶像練習生》,其實當時街舞的製作單位也在找他,他當時其實很難抉擇,走在路上也會隨機選路人詢問,其中問到了一位阿嬤,給了他當偶像的一個夢。▲路邊阿嬤給許凱皓一個偶像夢。
  • 芭莎男士人物盤子女人坊楊健和他的中國風
    近日,芭莎男士上一位頗具中國風範兒的長腿歐巴,吸引了觀眾眼球。楊健不僅挖掘了中國風的藍海市場,更將傳統文化點亮,賦予了新的生命,從而推動了文創產業飛速發展,促成了國風潮、漢服熱走進日常生活。你很難想像,一位如此爺們的男人,卻做了件讓所有女人都覺得精緻入微,美到不可方物的匠心之事,甚至可以說,他的這份事業幫助女性更了解自我,熱愛自我,同時讓更多人了解了中國,熱愛中國。
  • 影評| 登山的路有那麼多,偏偏我要選最難的那條
    就是這麼一座幾乎筆直的大塊巖石,Alex在2017年僅用時3小時56分鐘就登頂了。Alex攀登的是Freerider這條線,我沒有辦法通過專業的難度評分去描述它到底有多難,但在觀影過程中帶來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手心出汗,心跳不止。如果此時能夠像攀巖的Alex Honnold一樣在手上抹點防滑粉就太好了。
  • 芭莎慈善夜,還敢去嗎?
    在時尚紙媒尚且風光的歲月,較之《時尚cosmo》、《ELLE》、《VOGUE》,甚至是那幾本日系時尚雜誌,芭莎的影響力都相形遜色。當年的過期打折報刊裡,最多的時尚雜誌就是各種芭莎。 但「芭莎系」找到了自己的另一條道路,如果用網際網路圈流行的說法,應該就是輕產品、重運營。
  • 《時尚芭莎》兩次道歉後,編輯疑暗諷網友,人民網批評:不可原諒
    7月7日,在這個日子裡,著名時尚雜誌《時尚芭莎》因發布不當微博,遭到全網炮轟。雖然官微兩次道歉,但依然難以平息網友怒火,事後疑似其雜誌編輯在朋友圈吐槽,又再度火上澆油。#在7月7日這樣的日子裡,《時尚芭莎》一早發布了一條微博,文中拿「良民證」說事兒,直接觸及網友底線,隨後引發炮轟。
  • 芭莎男士最年輕鋼琴家 京城首開大師課
    22歲,歐洲諾曼第鋼琴大獎賽首位特等獎得主;24歲,以滿分成績拿到碩士畢業證書,並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同年首張個人專輯《李斯特&蕭邦》由德國 ACOUSENCE 唱片公司製作全球發行,次年專輯由法國知名廣播電臺「France Musique Radio」播出,並被主持人暨大提琴家的弗雷德裡克·羅德恩譽為「擁有調色板一樣的聲音」的鋼琴家;26歲的他,登上《芭莎男士》,成為有史以來登刊的鋼琴家中最年輕的一位
  • 人生在世,一個人最難走的,是這條路
    雖說人世間所有向上的路都是需要付出汗水與努力的,唯有下坡路不費吹灰之力,但如果非要從中選出一條特別艱難的路的話,一個人,最難走的,是心路。1.就像前面所說的,擺在每個人面前的路,有無數條,每一條都可通向它所對應的將來,是好是壞,悉憑選擇。
  • 時尚芭莎推出全新時尚電子刊mini Bazaar 開闢時尚雜誌發展新路
    時尚芭莎推出全新時尚電子刊mini Bazaar 創新內容體驗開闢時尚雜誌發展新路 從2020年開始,時尚芭莎將不再延續每月兩期紙刊雜誌的傳統,將其中的一期轉變為依託手機端購買閱讀的電子刊mini Bazaar。一期售價12元,全年12期售價78元。原有的明星電子刊也會繼續保留。
  • 「臺灣的第三條路」:不統不獨拖延的第三條路只是假議題
    「臺灣的第三條路」:不統不獨拖延的第三條路只是假議題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拋出一新議題,他盼國民黨能夠思考,找出統獨以外的「第三條路」。但是,臺灣歷來關於第三條路的探討,無非僅是對統獨加以遮掩的政治言語,扣掉詞義詭辯之後,臺灣眼前的道路事實上「非統即獨」, 且進一步考慮北京方面為維護主權完整願「不顧一切」,獨的道路勢必也窒礙難行。
  • 八卦吃瓜:李現接下來有七喜的合作,還有《芭莎男士》的10月封面
    李現接下來有七喜的合作,還有《芭莎男士》的10月封面。
  • 時尚芭莎道歉是怎麼回事 時尚芭莎道歉原因是什麼
    時尚芭莎道歉上了熱搜,這是怎麼回事呢?時尚芭莎道歉原因是什麼呢?原來是今天「七七事變」83周年紀念日的這天,時尚芭莎發了一條極具爭議的博文,其中將「健康碼」稱為「良民證」,這實在是令人憤怒,因此網友們紛紛聲討時尚芭莎,要求給個說法,這才有了時尚芭莎道歉,以下是具體詳情。
  • 獨家專訪:高級護膚講師維森老師專訪,遇見更美的你
    曾擔任《美麗俏佳人》《女人我最靚》《護膚我最大》等欄目特約嘉賓,曾在《瑞麗》,《芭莎》,《昕薇》等時尚雜誌開設專欄。維森老師會每天定時群講課,傳授護膚知識及方法;朋友圈更新關於女性護膚、時尚穿搭、健康、情感、美白等方面豐富的知識!
  • 為什麼有些人選了難的路,反而走得更遠?
    1我的同學小菲,當年高考失利後,因為不想再受緊張學習的苦,就隨便選了一所專科去上。她說這樣可以多「享受」幾年校園生活,但說直白些,她是既不想受學習的累,也不想受進入社會工作的苦,還可以繼續理直氣壯向父母伸手要錢。
  • 不同抉擇都是一條走向未來的路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臨各種抉擇時,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從上大學選學校、專業開始,就面臨著有人誇讚有人貶的局面。有人在提升學歷方面和家人達成一致,卻在求職時意見相左。曉菲是我一個初中同學,初高中成績都很好,高考時發揮並不理想,上了一所本二學校,她男朋友則考上了南航,男朋友的爸爸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覺得學歷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