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通知書陸續發放:從此父母只剩背影,故鄉只剩寒暑,不見春秋
庚子年的高考,歷經波折,延遲落幕。
成績揭曉,悲欣交集,轉眼間,各省的錄取通知書也開始陸續發放,和父母道別的時刻終究還是來臨了。
這個令我們想逃離的地方,終究留不住我們了。
18歲開始,天地初開,歲月滾滾,一去不返,從此,我們會發現,曾經想逃離的那段時光,原來是那麼美好,想逃離的那個地方,再也待不了了。
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是對父母十幾年付出的最大回報,卻也是最大的辜負。
這張別離票,從此把你帶離安逸,你懷揣著迷茫、憧憬,最後只能自己在自己的世界裡摸爬滾打,獨自追尋「詩和遠方」。
從此,父母只剩背影,故鄉只剩寒暑,不見春秋……
有人說: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場與父母和解、向父母靠近的朝聖。我們終將成為父母的教化和傳承,父母始終都是我們的堡壘和鄉愁。」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誤解就是:
我高估了自己的人性,更低估了他們的愛與付出。
我們自從來到這個世上,無論成長有多痛,我們終將與父母和解。
只是,有的人很幸運,熬到父母健在,然後幡然醒悟,這也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欣慰。
有的人卻在父母離世後,看到荒蕪的小院,回憶那些點點滴滴,卻發現自己愧對父母太多太多。
「為人父母者,必為之計深遠」於是,在我們為人父母之後,或者經歷社會磨練後便逐漸理解。
其實,即使父母,又或者是後爸後媽,不論他們給我們帶來多大的痛苦,我們也終究與他們和解。
《都挺好》中,蘇明玉在最後看著曾經的小院,回憶的都是母親溫柔的一面,
現實真的就是這樣,雖然母親帶給了自己數不盡的傷痛,一度把自己逼上絕路,可最後,心中永遠留著母親的地位。
小葉小的時候,連吃一個雞蛋都要偷偷地,生怕後媽發現會打她,小小年紀的她,自己一個人就在深山老林裡撿柴火,手上、腳上的凍瘡至今依舊會發作……
就像明玉的遭遇一樣,後媽把所有的愛、錢都給了兩個妹妹,小葉卻只能依靠自己。
小葉就像是一個野孩子一樣度過了童年,我想誰不會對那樣心狠的家人心生恨意呢?
可出人意料的是,在經歷那麼多的波折之後,小葉竟然和她的後媽和解了。
親情就是那麼神秘、難解,當我們恨的那個人突然改變,悔意,我們就會為之觸動。
有父母之間的「戰役」,最容易和解的是父母的嚴苛、狠心,我們會在某一天突然理解他們,甚至成為他們,
而對於那些真的不合格的父母,我們也註定會因為一個契機而原諒他們。
「風頭過了,必須要走了」
所有選擇漂的人,在走出家門的那一刻,就要明白,往後,你就是你自己的家了,爸媽嘴裡的故鄉是後路,聽聽也就算了。
不少在外的漂泊一族多少會有點感觸,有時候累了想回去看看,放空一下自己,卻發現自己格格不入,有一種說不出的不適應。
就像《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因為事業、愛情雙雙受挫,不得不回到家鄉的小城,在那裡,雖然沒有了各種壓力,卻總有一種窒息感,在整理好心情後,她便選擇重回那個跌倒過的城市。
我們都會這樣,當我們走出去的那一刻,離開越久,走得越遠,就要明白,家鄉是避風港,所以註定不能久留。
「以後路怎麼走就看你自己了。」
「密碼是你的生日。」
王漫妮父親的一句話,說出了所有父母的心聲,孩子背井離鄉,希望他們早日回來,卻又不希望他們因為受傷而回來。
因為愛你,才會選擇支持你,含著淚,送你遠行,盼你回家。
不要著急離開這個家,著急離開自己的家鄉,也許等你再次回來的時候,世事皆變。
初次讀龍應臺: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也許,當我們讀著這些「背影」,開始心酸,忍不住流淚,我們就長大了。
看到大一新生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可以離開家的喜悅,不知他們會不會在某一天晚上突然流出思念的淚水呢?
18歲開始,天地初開,歲月滾滾,一去不返。
錄取通知書真的是一張單程的車票,從這一刻開始,我們將開始不斷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