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不在位,筆記哪裡來?
——北部戰區陸軍部隊落實「十個不得」規定見聞③
■解放軍報記者 宋子洵 特約記者 楊國軍 通訊員 陳 健
★《軍隊基層建設綱要》規定:不得為了迎檢迎考要求基層補教育筆記、補登記統計,不得簡單用工作痕跡來評判工作。
「把『補筆記、留痕跡』當成落實教育的做法不可取,扣2分。」
看著桌面上的問題通報和3本「問題筆記」,北部戰區陸軍某陸航旅無人機連指導員周廣傑陷入反思:「要是一開始就按《軍隊基層建設綱要》要求抓工作,就不會出這樣的問題了。」
事情,還要從一次基層建設情況量化評比說起。
那次評比中,旅宣傳科幹事呂瀚到無人機連檢查發現,一些官兵休假歸隊、正在接受防疫隔離觀察,但其教育筆記本上記錄的內容竟與在位官兵的一樣,一課不差,尤其是心得體會,不僅數量齊全,而且認識深刻。
「你們已經給歸隊官兵補課了?什麼時間補的?他們人在隔離區,你們採取什麼方式進行補課?」面對呂幹事的連環追問,周廣傑只好道出實情:為應對檢查,他們特意要求正在隔離的官兵補全筆記。原以為「一本不少、一課不差」就能在檢查中「萬無一失」,沒想到弄巧成拙。
不只呂瀚,作訓科參謀張殿鏑也發現了類似問題。指揮通信連某天的《軍事訓練登記簿》上寫著「開展線路架設訓練」,可張殿鏑清楚地記得,那天因下大雨,這項訓練被臨時取消了。
對此,該連文書解釋,因特殊情況無法開展訓練,需重新規劃訓練時間以保證訓練課時進度。由於時間和場地一時確定不下來,他們乾脆就按原來的計劃進行了登記。
拔出蘿蔔帶出泥,更多補筆記、補本子的現象被擺上檯面。交班會上,該旅領導態度鮮明:「登記了」不等於「做過了」,「補本了」不等於「開展了」。進行痕跡管理是必要的,但不能滑向「痕跡主義」。
《軍隊基層建設綱要》明確,各級黨委機關不得為了迎檢迎考要求基層補教育筆記、補登記統計,不得簡單用工作痕跡來評判工作。其實,該旅黨委機關已經按規定進行了落實,但有的基層單位還在弄虛作假補本。
「我們也很無奈。」對此,一名營主官當場說出了基層的苦衷,「這規定是對機關說的,但就怕機關嚴一陣松一陣,哪天又來翻本子,所以我們只能以不變應萬變。」
「機關和基層都各有責任!」明確了問題所在,大家就知道板子該打在誰身上。通過旅領導帶頭反思、機關基層深入自查,他們對克服和防止「痕跡主義」達成共識——「嚴格落實訓練教育計劃,遇到特殊情況要及時作出調整,不能『掛空擋』」「工作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登記統計要如實填寫」「機關到基層檢查,不以『本本』定高低,要著重看工作實效」……
沒有了「痕跡至上」,基層抓建逐漸回歸正軌。周廣傑告訴記者,前兩天,機關工作組到連隊檢查,並未像以前那樣直奔學習室翻看本子,而是走進班排組織官兵座談,面對面了解情況。「既點問題、教方法,又提要求、促整改,這樣的工作組我們歡迎。」
微議錄
給「痕跡主義」思維慣性踩剎車
■北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組織處處長 任尊明
提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家往往先想到機關,畢竟機關掌握決策權、手握「指揮棒」。隨著新修訂的《軍隊基層建設綱要》印發施行,各級領導機關更加注重依法抓建基層,反倒是有了更多自主權的基層放不開手腳。正如文中提到的,明明機關已經對「痕跡主義」進行了自我糾治,不再對基層作出硬性要求,而有的營連仍按原來的思維慣性照做不誤。
有人說,「五多」問題難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既是受害者,也是製造者。如今,基層有了更多抓建自主權,應該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備戰打仗主責主業上,落實到經常性基礎性工作中,自覺從繁重的事務中擺脫出來。當然,有的基層單位對機關「嚴一陣、松一陣」的那種擔憂,也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只有上面的導向樹牢了,基層的腳步才會更堅定。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作者:宋子洵 楊國軍 陳 健
責任編輯:唐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