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們每年都要紀念的人物,為什麼新版初中歷史教材要刪除

2020-08-27 史聃

屈原,中國文學史上最響亮的名字之一,是與李白、杜甫、蘇東坡並肩的存在,如今,我們依然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熱鬧的活動紀念他。然而,他的歷史本尊,似乎迷霧環繞。

屈原家鄉秭歸舉行賽龍舟活動歡慶端午

使用至2015年的人教版初中歷史教科書,是如此記載屈原的:

「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他吸收民歌精華,採用楚國方言,創造出一種新體詩歌。屈原創作出很多優秀詩篇,代表作《離騷》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被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位世界文化名人。」

然而,2016年部編本初中歷史教材及2017年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均刪除了屈原的有關記載。

這一舉措在當時曾激起了不少爭議,批評者有之,贊成者亦有之。官方的回應是有關屈原的敘述可以在同期語文課本中找到。而歷史以求真為第一要義,屈原是否真實存在,目前尚難以定論。

有關「屈原否定論」,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

河南老君山:3000餘粽子書寫粽子版《離騷》迎端午

晚清時期,四川今文派學者廖平首次提出,「屈原並沒有這個人」,《楚辭》是秦博士所作的《仙真人詩》,是漢人惡秦而歸之於屈原名下。

廖平之後,質疑屈原真實存在最有影響力的學者當屬胡適。他在《讀楚辭》一文中提出:「屈原是誰?這個問題是沒有人發問過的。我現在不但要問屈原是什麼人,並且要問屈原這個人究竟有沒有。」

胡適

胡適認為,「屈原是一種複合物,是一種『箭垛式』的人物」,是後人根據需要而塑造出的「傳說」式的人物。

他甚至推論:屈原及《楚辭》的始作俑者,是「漢朝的老學究」,他們把當時盛行的「『君臣大義』讀到《楚辭》裡去,就把屈原用作忠臣的代表……」。屈原故事是「宣帝時人」補《史記》,「七拼八湊」「塞進《史記》」的。

陝西司馬遷祠石碑

胡適的觀點發表以後,響應的學者不少,但更多的學者並不贊同。事實上,正如郭沫若所指出的:

(司馬遷)在《屈原傳》之外的《史記自述》裡面,他曾說『屈原放逐,賦離騷』。在《報任少卿書》裡面,他也執拗地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這封信是被班固收在《漢書·司馬遷傳》裡面的。《漢書•賈誼傳》載: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可證實司馬遷、賈誼、班固都認定《離騷》乃屈原所作。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開會,確立了所謂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馬蒂。

不過,這一評選的結果雖然在中國流傳甚廣,影響頗大,但學術價值有限。

進入20世紀下半期,在學術上堅持屈原否定論的主要是日本的一些學者。如三澤鈴爾在《屈原問題考辯》(發表於1981年)一文中的觀點就頗有代表性。他說:「在秦代以前諸著作中找不到言及屈原的記載……屈原,完全應該視之為傳說性的人物。」「很可能《離騷》不是一篇由屈原這個特定人物為表達個人心情而創作的作品,倒不如說是經過古代多數詩人之手,一點一點加工而流傳下來的一種民族歌謠。」

自然,中國的許多學者對此作出了有力駁斥。不過,這一學術論戰至今餘波未息,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移除屈原的有關記載,也可看作是這一學術爭論的一個反應。

其實,人們耳熟能詳的文學巨匠,其存在竟遭致研究者否定的,屈原並非唯一。

希臘出土古碑,或為記載荷馬史詩的最早遺蹟

古希臘盲詩人荷馬,載於其名下的兩部偉大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一如屈原《離騷》在中國的影響,深深影響著此後西方社會的方方面面。然而,最近兩百年,西方史學界出現了一個「荷馬問題」:究竟歷史上有無荷馬其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否屬於同一位詩人的原創作品?這一爭議迄無定論。

著名莎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另外,世界最偉大的劇作家、文藝復興時期享譽英倫的莎士比亞,真的存在這麼個人嗎?或者他只是某人的化名?這一有趣的話題,人們已經談論了數百年,今天依然沒有可靠的答案。

相關焦點

  • 《陳涉世家》確定從語文教材中刪除!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正常變動
    這篇文章已經在中學語文課本中陪伴了大家快六十年了,為什麼一定要刪除呢?   PS:除了《陳涉世家》,還有人對比梳理發現,新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在文言文篇目的變化是比較多的,比較重要(或大家比較熟悉)的篇章包括:   (1)杜甫名作《石壕吏》被刪除。
  • 為什麼新編初中歷史教科書要刪除衛青、霍去病等人?你怎麼看?
    最新出版的現在正在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課本中刪除衛青、霍去病等人抗擊匈奴的歷史內容。經過持續數天的醞釀,網友對這樣的修訂提出了種種質疑,今天教育部有關部門終於給出了最新回應,將在明年使用的高中課本中補充衛青、霍去病的歷史。
  • 語文教材刪除《陳涉世家》?人教社回應:歷史教材已有介紹
    2月25日電(楊雨奇)針對網傳統編語文教材已刪除《陳涉世家》等古文的消息,人民教育出版社25日晚間回應稱,陳勝、吳廣起義是初中歷史必須講述的內容,因此,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詳細介紹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並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人教社回應語文教材刪除《陳涉世家》:歷史教材已有介紹
    東方網2月25日消息:針對網傳統編語文教材已刪除《陳涉世家》等古文的消息,人民教育出版社25日晚間回應稱,陳勝、吳廣起義是初中歷史必須講述的內容,因此,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詳細介紹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並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小學語文教材拼音出錯」被闢謠!近年教材變化多
    初中選了七篇,像《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等等。這一數量與過去教材相當。課文選取要照顧經典性可讀性、適合教學,以及文體篇幅深淺諸方面,並不容易。 本月初,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
  • 語文教材陳涉世家為什麼被刪除 陳涉世家課本上被刪除怎麼回事
    語文教材陳涉世家為什麼被刪除?不知道小夥伴們還記得《陳涉世家》這篇課文嗎,然而最近《陳涉世家》竟然在課本上刪掉了,那可是一代人的回憶啊,不過到底陳涉世家課本上被刪除怎麼回事,為什麼要刪掉它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 教材變動|新版歷史教科書"文化大革命"一課被刪?人教社這樣回應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新版歷史教科書刪去「文化大革命」一課,引發關注。10日晚,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網站發文回應。
  • 魯迅文章被踢出課本,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人教社給出答案
    那些在我們年少時看起來晦澀難懂的課文,現在看起來,卻越發覺得寫的真好,可是這些年隨著教育減負,教育改革的聲音越來越大,教科書也不斷的在改版。據媒體報導,今年開學伊始,不少老師和學生發現,新版的高中語文課本刪除了魯迅的《阿Q正傳》,《藥》,《紀念劉和珍君》等文章,引起了很多爭議。
  • 中學歷史教材刪除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網友:應該刪
    中學歷史教材刪除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網友:應該刪。凡是學過中國歷史人都知道,東漢時期的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發明之一。每一個中國人都為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驕傲自豪。但是最近新版的歷史教材卻刪除了這部分內容,這又是為什麼呢?
  • 語文教材刪除《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等名句去哪了?
    同時,三科統編教材編審過程中,為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複,三科編寫組根據學科特點,統籌安排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的相關內容。陳勝、吳廣起義是初中歷史必須講述的內容,因此,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詳細介紹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並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臺灣初二歷史教材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
    為了推動「去中國化」主張,淡化中國歷史,培養所謂的「世界公民」,民進黨當局對初中歷史教科書下手了。臺灣初中二年級所用的新課綱歷史教材中,中國古代史部分被大幅刪除,課程被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從商周到唐朝2400年的歷史「僅用1600字講完」,三國等歷史時期隻字未提。
  • 開學後,高中化學2020新版教材新增課題超多,高中生要注意了
    新學期開學,高一高二的同學會接觸到新版教材。今天以化學為例,看看使用新教材後,課程有哪些變化。必修課程主要變化是將每部分內容更加細化,每個主題都明確了&34;和&34;,為促進全體學生在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選擇性必修課程三大模塊在內容方面,新版本和實驗版基本是一致的,但學習要求有所提高,且強調學生必做實驗並提出情境素材的建議。
  • 九年級語文教材刪除陳涉世家 人教社回應歷史課文有陳勝、吳廣起義
    九年級語文教材刪除陳涉世家 人教社回應歷史課文有陳勝、吳廣起義 2019年2月26日 HuangJiang來源:網際網路
  • 新統編語文教材有哪些新變化?我們跟教材編寫者聊了聊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新版高中統編三科教材終於要和大家見面啦!隨後,有關高中語文新教材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他教的文科實驗班在全國享有盛名,被稱為「北京市文科第一班」;他的學生在歷年高考中取得包括北京市文科狀元在內的優異成績,每年都有多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古詩文佔比近半語文統編教材精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名篇,注重題材的多樣性和體裁的覆蓋面,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魏晉辭賦到唐宋明清古文
  • 基礎教育一線談新版統編教材 要知道學完後給孩子留下什麼
    在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成尚榮看來,「教材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體現國家意志、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當今社會信息多樣、文化多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教材就是要給每個孩子根植下充滿陽光、充滿正能量的集體記憶。」去年9月1日,新版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
  • 語文教材刪除《陳涉世家》?人教社這樣回應……
    作者:楊雨奇針對網傳統編語文教材已刪除《陳涉世家》等古文的消息,人民教育出版社25日晚間回應稱,陳勝、吳廣起義是初中歷史必須講述的內容
  • 我們為什麼要讀文言文?
    從此,白話文登上舞臺,成為我們通用的書面語言。懂不懂文言文,都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文言文呢?-這個問題或許可以用另外一個問題來回答——既然有了數位相機和高清列印技術,我們為什麼還要去博物館看油畫呢?
  • 魯迅文章從教材中刪除,真的會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嗎?
    可是自2009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卻將魯迅先生的《藥》、《阿Q正傳》《孔乙己》、《吶喊(自序)》、《為了忘卻的紀念》、《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9篇經典文章下架的確,從教書育人的角度來看,編輯教材的專家們刪除魯迅的文章有一定道理,畢竟,教書育人的目的,是為了給社會培養出順應時代發展的人才。
  • 《陳涉世家》確認從語文教材中刪除,人教社回應
    針對網傳統編語文教材已刪除《陳涉世家》等古文的消息,人民教育出版社25日晚間回應稱,陳勝、吳廣起義是初中歷史必須講述的內容,因此,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
  • 蘭州市中小學:新版語文教材「長相」變了,內容也大變
    除新版語文教材外,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歷史兩科教材也將於今年秋季開始在一年級和七年級首先使用,2018年延伸至二年級和八年級,2019年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  語文:變成16K大版增加古詩文  蘭州三十四中初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王金蓉老師:  新版語文教材有哪些變化?